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锯削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歪斜;偏移;摆动
钳工实训其中一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锤头的制作,如图所示。锤头的规格已在图纸里规定了尺寸以及相关的公差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加工。在锤头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到钳工基本技能里的划线、锯、锉、钻孔、攻丝以及相关的读图、检测技能。因此,在钳工实训中,锤头制作这个项目常被选用来作为训练学生钳工基础技能的一个项目。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总是会出现失误,导致加工制作出来的锤头尺寸误差较大,或者形状误差较大,甚至变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锯的时候没有锯好,致使工件表面锯痕的质量较差,尤其是锯缝歪斜。有些学生会在锯偏的基础上对工件进行修正,但即使他们很认真地修正,工件上还是会留下一个凹凸面;或是出现锯缝两侧高低不平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给后面的锉削工序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将会面临两难的局面:若将锯削平面锉平锉光滑,尺寸会变小;不锉平,就会出现形状误差。因此,在锤头制作过程中,锯削技术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制作锤头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走进锯缝歪斜的误区呢?
从学生的实训过程看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避免。
1 锯削前正确装夹工件
因为加工这个锤头要锯两个端面和四个侧面,虽然在锯削之前都要先进行划线,按理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每锯一面都必须要拆开台虎钳转动工件,就是在这个转动的过程中,学生不细心,或者说是有点不耐烦,重得装夹次数多了就会出现没有装夹好就开始锯的情况。如在锯两个端面的时候,必须将棒料水平安装并夹紧。而有的学生没将棒料调至水平位置或者就仅仅依靠目测观察,觉得已经是合适了,就开始锯,但是锯出来以后,棒料的端面就产生一个倾斜面,也就是说所锯的锯缝与棒料的中心轴线不成垂直关系,而是偏移了一定的角度,造成端倾斜。
而在锯四个侧面时,也还是有学生在工件还没有调至铅垂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就开始锯。这样的话,就算是锯出来的缝是垂直的,工件的锯削平面都有很大可能是倾斜的。因此,在锯之前必须先调整工件,确保工件沿铅垂线方向安装。这样,在锯的过程中,才能保持锯缝与铅垂线方向一致,不致于出现较大误差的锯削平面不平或锯缝歪斜等现象。
2 正确安装锯条
除正确装夹工件外,正确安装锯条也很关键。有的学生在安装锯条的时候,没有留意锯片不与锯弓中心平面是否重合或者垂直,随便安装上便用来锯削。这样的操作会使锯出来的锯缝与铅垂平面不重合,两者之间会存在一个夹角,使锯出来的平面两侧高低不一。有的锯弓,由于用的时间长了,使得锯弓变形了,前后两端的连线不与锯弓的中心平面重合,这时就得先将锯弓校正,或者换另一把锯弓再用来加工。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学生在安装锯条时没有调节好锯条的张紧程度,过松或者过紧的安装都不利于锯削的。过松地安装,会使锯弓前后两端不牢固,使得锯条在锯削过程中左右摆动,造成锯缝偏斜;严重的会造成扭曲变形而折断。过紧地安装锯条,则锯条承受拉力太大,失去应有的弹性,使锯条容易断裂。所以,装上锯条后,还必须注意检查一下锯条与锯弓中心平面是否重合或者垂直,并调节好锯条的张紧程度,不宜过松也不宜过紧,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锯削。
3 锯削过程中,推锯要用力均匀,并用左手扶正
在锯削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锯条应直线往复移动,不要左右摆动,并且垂直于工件或沿划线锯削,不得歪斜。但对学生来说,想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在推锯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握好推的力度和方向。常见的现象是用力不均匀或者用左手扶持时用力偏斜。由于学生推锯时用力过猛,压力过大,速度过快这就很容易造成锯条锯齿的损坏,锯齿磨钝以后,推锯的过程中,就会容易出锯条左右跑偏的现象,使得锯出来的锯缝歪斜。然而,在用左手扶持的时候,学生的锯割姿势不正确,左手握锯弓太紧,除了施加压力外,不知不觉的还会使出一个向左或向右方向的水平力。在这个力的影响下,锯条就会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锯条所在的平面跟划线的平面就不重合了,如果学生不注意观察锯缝的情况,只管埋头往下锯,久而久之,锯缝就会偏移得很厉害的了。因此,在推锯时,务必要正确地用左手扶正,不断的观察锯缝与划线是否重合,且施加适当的压力,力求使锯条不偏离锯缝的中心平面,这样才能锯出整齐、准确的工件表面。
4 要消除锯削过程中,“打滑”现象的影响
在锯削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打滑”现象。所谓的“打滑”其实就是指锯齿不能很好的切入工件,在推锯的过程中,锯条滑向两边的一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坯料硬度大于锯条硬度、锯齿磨钝、锯齿粗细选择不当等,都会出现“打滑”。“打滑”后,锯齿平面与所锯的接触面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经调整就继续锯的话,必然会导致锯缝歪斜;还有的学生会认为,出现“打滑”现象是因为压力不够,会刻意增加锯割压力,却不知道压力过大也会造成锯条左右摆动,导致锯割歪斜。其实“打滑”后重新再锯,就相当于重新起锯,只要按照正确的起锯方法,沿原来的划线继续锯割就可以的了,但如果不注意调整好锯条与所划锯割线的位置就盲目的起锯,会出现起锯有偏差,这样锯缝必然歪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起锯前一定要先调整好,再起锯。当出现因锯齿的磨损而导致“打滑”现象的,因为锯齿磨损后,锯片两边的受力情况不一致,也会导致锯缝偏歪,这种情况最好是将锯片换掉。
若能正确做到以上的几点,便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锯削过程中产生的锯缝歪斜的问题。
这一点在三个实训班级里面很好地体现出来了。第一个实训的班级是机械10-1班,他们班的同学完成锤头制作这个项目的合格率只52%。到下一个班实训的时候,将这些问题提前跟学生讲,并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使后来的第二、第三个班的学生在同样的实训项目上,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都在90%以上,效果非常明显。
钳工是技术性很强的工种之一,并非三言两语,点评分析几句就可以做好。要想掌握好钳工技术,必须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再回到实践中操作、练习,才能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 标主 观能动性 教学质量
《钳工工艺》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钳工技能是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文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人才,是每个从事钳工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教师的任务。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大部分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本人在以前的钳工技能实习教学中发现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处于被动或任务式的接受状态,基本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单调的钳工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学生认为钳工技能实习很辛苦,即使掌握了,用处也不大。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总结,我个人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五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从事钳工技能培训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第一、了解学生为什么要选机械专业;第二、分析机械专业为什么又必须开《钳工工艺》这门课程;第三、就当前的经济社会为学生比较分析目前社会的工种工资,得出结论是钳工也有按时计算的工种。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第四、举例说明通过钳工生产的产品是当前社会财富与地位的象征。第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六、适当的压抑学生的实习时间,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好强心理,适当学生的好奇心,最终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使学生由"被迫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只有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才能够专心练习,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
2、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要打破常规,不套搬教材。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采用指导性、提示性、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多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形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在实习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和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及感兴趣又能独立制作有成就感的小工件。这样,既巩固、提高了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以及对所学知识变通性的发展和独创能力。
3、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际相结合,提高操作技能。钳工的实习教学实际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进行锯削技能训练时,可以不讲理论让先学生实习,当学生出现一系列问题之后,再给学生规范地讲述及演示站立姿势、锯削时身体的倾斜度、锯工的握法及锯削速度以及在锯削过程中如何用力,怎样才能把锯缝锯直。这样,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又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制定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
让学生对各学期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结合中级钳工的技能要求,对每一个技能项目制定目标,比如锉削技能中的T型锉配,第一步工件是长方体方体,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保证精度在0.1以内。第二次锉配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0.05mm,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锉削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配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三、强化基础训练,规范动作
教师在学生实训时先进行正确标准的操作姿势和动作示范,在实训教程中也要求学生先训练正确的操作姿势,比如在深缝锯削时,学生对锯工的握法、站姿与动作、起锯方法等几方面都要做到动作规范、协调,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纠正的训练,可以通过一位学生操作,其余同学观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形式快速提高锯削水平。然后对这项技能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技能技巧。
四、重视实训总结,及时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把分数公开,树立竞争意识,比谁的分数高,并辅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之间能相互攀比,互相激励,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并提高学生积极性。
五、实行项目进度教学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形成规律;指导对策;常见问题的解决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侧重点之一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的目的就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并熟练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它是培养和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有何规律可循?教师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采用何种措施来实施教学?笔者现总结长期从事机械加工技能教学的经验,就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指导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技能以及实习实训教学目的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是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操练而形成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实训操作后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动作技能,简单地讲就是他的肌肉运动;而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抽象认识活动,即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技能还包含了技能的初级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和技能的高级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阶段)。实习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心智技能的敏捷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达到技能的高级阶段。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总结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采用相应的练习措施和教学方法。
技能形成过程及实习实训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动手,更应善于动脑。因此,要有效指导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师不仅要清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获得过程,也要懂得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特点。从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技能技巧的高级阶段,一般又分以下三个阶段,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分别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措施。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从技能的运动结构看,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由许多局部动作联合而成。如钳工操作技能中的锉削运动,是由两手、躯干、腿部、头部等各个部分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刚开始练习时,学生两手用力不协调,身体的运动也不协调,整个锉削运动完成得很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整个锉削运动分成“准备、行程、结束”三个小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出发,先给学生讲解三个阶段的各自动作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同时通过示范,使学生在脑子里对锉削形成一定的心智认识,然后再通过不断练习将三个阶段的运动真正联合起来,形成完整、正确的锉削运动,最终掌握锉削的基本技能。
技能的交替阶段技能的交替阶段是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用高一级技能代替低一级技能的过程。如在钳工实训中,技能的交替阶段就是学生由单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代替技能的初步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代替单项技能的掌握。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技能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如学生在掌握锉削技能后进行锯割技能的练习,由于锉削时站立姿势与锯割站立姿势一样,便促进了锯割技能的形成,这就是技能的迁移。它是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对新技能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有利现象。在锉削技能对锯割技能产生迁移的同时,由于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与锯割时两手用力方式不同,学生在锯割技能练习时受到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的影响,又会给新技能的形成带来困难,这就是技能的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应保证学生对一种技能牢固掌握后再安排新的技能训练课目,尽量避免与新技能训练课题同时进行。同时,在讲授新技能训练课题时,教师应把学生已掌握技能与之相比较,把新旧技能的联系与不同讲清楚,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技能更好地迁移到新技能上去,并尽可能地避免技能间的干扰。
技能协调完善阶段主要指学生在参加本工种实习实训过程中,对本工种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和运用阶段。在此阶段,随着训练课题的复杂化,完成课题的活动结构与完成单课题的活动结构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学生常会感到技能的掌握变得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训练的课题和时间上应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多示范,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技能的活动结构,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更加协调和完善。
实习实训教学中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条件
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活动结构要发生变化,完成的方式、方法也应作相应改变。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有效的练习条件。
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他的拓展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会不断提高。否则毫无兴致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达不到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发展技能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喜欢去“做”,同时,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清练习的重要性以及目的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和“做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以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练习。
必须使学生获得相关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讲清正确的练习方法和与练习有关的基本知识。模仿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端,是学生获得间接动作经验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钳工技能的锯割操作,教师首先要讲解、示范,包括正确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方式等的示范,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的行动方式、动作映像得到检验、巩固、校正与进一步充实。因此,教师应多作示范,使学生获得实际动作的深刻印象,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提高。
实习实训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掌握技能总是从不会到形成最后达到熟练。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训练课题的高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本着一要循序渐进,二要正确安排练习时间,三要适当的练习进度,四要以练习多样化的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使技能练习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注意及时反馈每次练习的结果,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便于学生在日后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学生掌握技能的操练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先快后慢学生在练习一种技能时,刚开始技能提高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减慢。其原因是:第一,对某些技能,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练习也很投入,所以技能提高速度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减弱,注意力也不再那么集中,甚至对练习感到厌烦,或者对已取得的成绩产生自满情绪,练习效果就不太明显了。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调节学生的练习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克服自满情绪。第二,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时,练习内容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练习初期效果较好,当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可利用的经验逐渐减少,练习显得越来越困难,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也就减慢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熟悉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多讲解、多示范、多指导、多总结,并注意练习内容间的衔接性。
先慢后快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特别是在综合掌握多种技能时,在练习初期由于学生对练习内容不熟悉,或者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都会造成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出现先慢后快的现象。教师应采取措施使慢的过程尽量缩短,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工艺知识,在增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安排一些对学生提高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起促进作用的练习内容。
个别差异学生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有的进步快,而有的进步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学生练习态度不同,三是学生身体状况不同,四是学生思想状况不同,五是经验不同及其他情况。上述原因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在教学时做到眼勤、腿勤、嘴勤,注意观察学生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课后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学生,使后进生积极转变,早日提高技能水平。
在职教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钳工实训教学课题的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并用训练实例加以说明,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1. 钳工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早期实习教学与与理论课程不同步。技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基本遵循各50%的课时原则,但在入学初期,专业、专业基础课及理论课多个学科同时开设,进度较慢,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很少,不能满足专业实习教学的需要,使实习教学凸显被动的局面。
(2)一味地为职业技能鉴定而教学。新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同比,但实习教学基本为鉴定而教学,主要以锯割、锉削为主要训练科目,有明显的目的性,因此显得单调、乏味。
(3)实训知识与就业后的岗位工作不相适应。技校毕业生就业后,从钳工岗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或安装与调试,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状况也直接反映钳工实训教学的质量。
2. 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提升之对策
(1)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教学的针对性。
受应试教育影响,技校实训教学也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所以在实习前要针对课题为学生拓展新的工艺知识,丰富实习内容。在钳工实习训练中根据钳工实习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得到休息,以便更好的训练,又能充分利用在学生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
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知识重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指导,增强实训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要从技能训练中获得较为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必须进行正确的操作练习。为了保证学生能正确操作练习,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环节应占整个实习教学的80%以上,是发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具体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巡回指导中教师除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纠正不合理的加工工艺,错误的操作姿势和测量方法外,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爱护工卡量具以及设备的职业素养。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五勤”:“腿勤”,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勤于巡回指导,便于及时发现情况,同时注意学生的操作安全。“眼勤”,要经常观察学生操作的细节,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操作动作及操作方法都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在锯割训练中,有的学生摆动太大,自我感觉姿势优美,有的起锯姿势不正确而造成起锯困难;又如在锉削时,有的学生来回都在工件表面上用力锉削或在回锉刀时抬起太高……对于这些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方法,如不及时纠正,就养成不良习惯。“脑勤”,就在紧扣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做一定扩展,启发学生思维,对存在的问题,要勤于分析其症结所在和产生的原因,诱导学生创新。“嘴勤”,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手勤”,就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用分解、连贯、分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直到学生达到动作正确、要领掌握、操作方法规范为止。
(3)尊重个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习指导教师,既要传授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品质。教师对于合理的、带有创新意识的训练步骤和工艺方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安排代表对学生宣讲,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全班学生分享。这样做有三大好处,首先,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其次,鼓励那些做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学生,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再次,实现全班学生共同的技能进步。
关键词 钳工技能 实习训练教学 教学现状改善现状
钳工实习教学现状:钳工实习训练是我校机电、数控、模具、汽修等专业的公共实操项目,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但我校因条件所限主要以锯削和锉削为主。故我校学生戏称钳工为“磨铁”。加上长期以来钳工的传统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训练、缺乏新意的课题,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同时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现在的学生都很娇惯,中职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钳工实习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很多同学懒散厌学。多数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技能训练不积极,所以很多学生对钳工实习望而却步。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革钳工实习训练教学。我们改善钳工实习教学现状的几点做法:
一、端正思想,激发学习意愿
相当多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机械加工业那么发达,加工零件可用各种机床去完成,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练钳工,因而懒于钳工实习,甚至出工不出力。面对学生这种心态、疑问,我们及时给予的纠正和引导。所以在实习前,我们便向学生介绍钳工实习在现代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地位及应用的广泛性。并向学生举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配钥匙,工业生产中的配键,制作各种样板,专用检具,各种模具的制造、修配、调试等并配以图片说明。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熟练掌握钳工技能的重要意义,使其相信这也是对自己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习中去。
二、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巡回力度
学生要想获得较为扎实的操作技能技巧,必须进行正确和严格的操作练习。为了保证学生能正确操作练习,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在实习教学中,先对基本技能分解示范并练习,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密切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以便及时巡回指导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这时的巡回指导中教师除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外,主要随时纠正不合理的加工工艺,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爱护工量具以及设备的职业素养。
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除了正确的操作练习之外,还须有严格的约束。每一阶段须达到什么要求,每天要有自我总结。
三、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技能的传授,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要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这些教学手段一方面直观全面,另一方面也很规范。另外,在实习过程中穿插讨论交流也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又能通过讨论相互提高。通过对有选择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这比直接讲给学生听,要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丰富实习内容
传统的钳工实训内容,主要是锯和锉,内容单调乏味。综合作业也主要是锉配和一些简单的工件,这种安排容易引起学生厌烦和疲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改革。第一是增加工艺的深度和广度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二是把一些传统的复合作业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我们把榔头的制作改为简单适当模具的加工。这些模具的粗加工先由上一级机加工学生练习完成,然后由钳工进行精加工。这个操作课题不仅练习了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加深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第三是增加实习内容,除了传统的锉锯之外,适当增加一些适用技能的练习,如刮削、研磨、钻孔、攻丝、铆接、矫正、弯曲以及各种工量具的使用等的练习。
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课题
我们注意有审美疲劳之说。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也一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因此安排课题时,不能一连好几天都是做同一个课题,长时间连续做同一件事,会让人感到很厌烦,也很消耗体力,效果很差。于是我们在安排课题时没有严格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而是注意懂得体力、脑力劳动穿行,如把锉削和划线以及量具的使用错开,把锉配和钻孔弯曲等穿插。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插入前面所述的讨论,当然这些安排要精确设计,周密计划。
六、改革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其一是作业的评分标准的制定。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确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和教师用同一个标准来现场检测评分。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其二是改事后检查为过程中的检查,随时评定姿势规范性和工艺的正确性,当然这也有标准。第三是把总成绩与学习的进步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不但要与他人比,也要与自己的横向比,同时还要注重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如吃苦耐劳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头等,凡是有这些表现的都要记载下来适当加分,以期养成尊重职业素养的好习惯。
总之,如何改善钳工实习现状,各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成功经验。以上所述只是综合他人和自己的一些实践,对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初步总结而成。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实习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一定会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