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办教育论文

民办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办教育论文

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完备的立法机制

西方国家关于私立学校的法令法规是成系统的、配套的、健全的。西方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了家长有权为其子女选择学校,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学,从而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合法性。政策的一视同仁,使公、私立学校并存并荣,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家根本大法相衔接的是具体的教育基本法和专项法。教育基本法明确国民教育体制及其运行方法,而私立学校专项法则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关于私立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法令法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1)私立学校的地位、性质的认可和确立;(2)私立学校的设置程序及标准;(3)私立学校方管部门及其权利和义务;(4)私立学校的权利和义务;(5)对私人捐资兴学的奖励办法等。

二、适度的宏观调控

西方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方法,或多或少地对私立学校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例如美国,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监督检查是多方面的,包括:

(1)学位授予权的审批。私立高校要取得学位授予权,需经过州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尽管学校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取得学位授予权都要通过地区或专业评估组织的检查、评估,但一般都要接受州政府的审批。有些州的法律规定必须经过州政府的审批。学位授予权的审批有效期一般为5年,到期需再申请报批。

(2)财务审计和税收检查。学校每年要向政府的税务部门和教育部门提交经费收支报告,政府部门定期检查。州政府立法审计员每一年或二年要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精确和细致的最终审计。

(3)州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建筑设施安全状况、卫生状况、消防设施等方面定期检查。若发现有不符合政府有关规定标准的,或撤消有关授权,或勒令整顿、停办;发现有问题的,予以惩处。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系科专业设置、教育质量是否被社会和政府认可,则要通过地区评估组织的合格鉴定。地区评估组织均为民间机构,成员实行会员制。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申请加入本地区或者行业性的评估组织。学校只有通过地区评估组织的评估,其办学质量才会得到社会承认,学校才可以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奖学金和贷款。只有通过评估的学校学生的学分才能得到其他学校的承认,学生才可以相互转学。这种评估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承认,也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德国对私立学校的管理督导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督导。即从教学和教育方面检查学校是否遵守一般标准和规定。对国家承认学历的私立学校,有关当局还要检查其考试规定和考试内容及学历证书颁发程序等;二是法律督导。主要监督学校是否遵守社会治安及包括青少年保护法在内的法律规定。在法国,政府规定私立学校自行颁发的证书和文凭,官方不予承认。为此,私立学校的学生,为取得官方证书,必须作种种准备,以参加国家考试。此举是法国政府管理私立学校的重要措施,它为促进私立学校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课程之间取得密切联系方面,颇有成效。

三、有力的财政支持

政府的财政援助是私立学校赖以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例如美国,各州政府虽不直接资助私立学校,但采取了多种间接资助的措施:

(1)联邦和州政府对非营利私立学校实行免税制度。学校的房地产,捐赠给学校的财产、基金,以及收益用于学校发展的产业可以免税。

(2)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或贷款,使一部份低收入家庭学生有可能进入私立名牌学校学习。

(3)联邦和州政府向有科研能力的高校提供有关项目的研究经费。

(4)很多州都将一定数量的教育经费划拨到公立中小学,指定用于为某些私立中小学提供服务。

例如,公立学校为私立学校开设某些课程,允许某些私立学校使用公立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或其它教学设备等。还有公立学校的校车允许顺路的私立学校学生搭乘,公立学校的卫生保健机构定期为私立学校学生提供保健服务等。这就解决了一批私立学校规模孝设备和人员配备难以完善的困难。其它国家则直接为私立学校提供资金援助。

如在德国,各州法律均规定,非营利的并且能够承担与公立学校相同教学任务的私立学校可以向国家申请资助,资助的标准一般视相同规模的公立学校经费而定,但稍低于公立学校拨款数。国家资助和实际开支之间的差额通常由所收学费或社会组织及个人捐款来补足。各州对私立替补学校的资助数额十分可观,个别州的资助款可占这类学校经常性支出的99%以上。按柏林州《私立学校法》的规定,国家参照公立学校的标准100%地承担经国家承认其学历的私立学校的“人头费”,包括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工资。按修改过的《巴伐利亚州学校经费法》规定,该州每年对私立学校的资助额高达9亿8700万马克,这意味着,巴州文化教育部每年预算的七分之一直接或间接用于非公立学校。

在日本,国家负责对开办私立大学和私立局等专门学校的学校法人进行援助,学校法人设立的私立的小学、初中、高中、聋哑学校、盲童学校及幼儿园则由都道府县进行援助(学校法人以外的个人设置的幼儿园也属于援助对象)。国家再对都道府县所支出的援助经费加以补助。具体的援助项目为私立学校的教学研究所需的日常经费,主要有教职员的人头费及教学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费等。援助费是通过日本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来发放的。除此之外,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对借贷助学金事务也进行援助,并采取免除纳税义务等优惠措施。据统计,1985年,县、市的补贴占日本各私立学校的总收入的22.8%。政府通过资金的扶助,既收到投资少而成效大的效果,同时也以此为代价取得对私立学校的进一步控制。

国外私立教育的运行机制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参考。比如美国准予注册兴办与鉴定认可分开的制度,这与学校申办之初就按设置标准严格审批的制度相比,无疑要更有利于公民和社会团体兴办学校。再如重视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问题。美国六大地区的学校评估组织以及70多个全国性的学科专业评估组织,虽属民间机构,但也起到了政府机构的作用,它们对公、私立学校的评估,颁发鉴定合格证书,对保证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

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培养方式有误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受到公办高校的积挤压,竞争十分激烈。民办高校急于求成,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出现了很多的的误区。学校的定位不准,民办高校以公办高校本科教学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用这样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没有根据学校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来进行继续教育。普遍采用“批量化生产”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标准都相同。

(二)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的教育与公办高校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特色也是很大的问题,学历教育定位与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间的继续教育趋于相同,相互之间只对劣势进行比较,没有特色和优势可比。另外,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也没有显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结构是各异的,继续教育没有体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之不相适应。

(三)人才培养的时效滞后

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变化的。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学生对知识的接收都不是实时的,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学校在设置专业之前,往往只会跟随社会当前的需要,没有细致的分析专业的未来走向,不具有前瞻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完毕后,社会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民办高校本科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对策

(一)找准自身定位

要找准继续教育的定位,民办高校首先要找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潮流中自身的发展空间,明确继续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处于什么位置,对继续教育作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坚持自身的定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二)构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正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体系,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原则性的指导。在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内容。

(三)积极创新,发展特色

教育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打破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趋同性”,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民办学校在对继续教育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学校所处的环境、地域因素、学校周边地区的人口、科学技术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在西部的学校教育方式不能沿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办学特色,必须结合西部的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与调整。民办高校应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有专业好、适应性强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实践与创新的复合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继续教育的基础,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继续教育的成果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的专业培训,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学习完毕后,进行相应的考核。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对民办高校十分必要,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对教师的工程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作出要求。比如目前在公办大学本科教育中,许多教师既在大学中任课,又是相关企业的工程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五)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

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思考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三分教育有其一”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人数剧增。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与公办高校学生相同的心理特点,也有因为其社会评价、社会地位等与公办大学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表现。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对策作了简要的思考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问题

(一)自我意识发展的恶性循环。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自我认识的盲目性和压抑性、自我体验的消极性、自我情感的失控性、自我实现的缺失性等弱点。许多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因社会评价、自身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在民办高校学习与生活的自我定位缺失,导致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诸多适应不良,抱怨环境差,伙食不好,抱怨老师讲课差,上课没劲,抱怨同学素质低,与人交往难,抱怨民办教育体制差,在这些抱怨中,他们越发回避自身的问题,越发的看不清自己应有的定位,认不清自己未来路在何方,形成了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恶性循环。

(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民办高校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中,宿舍之间的人际交往、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人际交系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社交能力欠缺,与同学、室友沟通不畅,出现矛盾时采取消极的应付方式、回避矛盾,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定义人际关系。

(三)学习上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民办高校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动接受教师教学要求和考核,知识的接受方面一概依赖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绝大部分同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等着文凭一到手就去家里安排的工作单位报到;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四)性心理方面的困扰。民办高校学生在对自身的性健康和与异往过程中产生的性问题困惑较多,有些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民办高校学生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性观念上的大胆与随性,上的不当与责任感缺失,性压抑的排解途径不当。

(五)心理健康意识差。因民办高校的教育体制与管理体制等原因,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对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在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初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任其发展,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首先,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从其踏入校门开始,围绕着“民办”二字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就跟随着他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进入大学生活的他们希望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围绕着民办二字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或内疚或羞愧。据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普遍较低,在校的学生对母校诸多不满,毕业了的学生很少愿意谈及自己的母校。人的自我评价包括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内心冲突如果不能在自我评价这一块加以调节,加以平衡,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民办高校的高收费、低就业对许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十分突出。对于那些求学欲望强烈而家庭环境一般的学生承受着相当大的家庭压力,这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习是否用功,成绩是否突出。这些家庭因素以及未来的就业压力的预期让民办高校的一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增大,更有甚者发展为神经性焦虑症。

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而言,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或者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代替心理教育,或者以补偿性教育模式(单纯设立心理咨询室)代替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之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中对心理帮助是缺乏认同感的,因此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流于形式和表面化。而作为民办高校生存之根本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占据了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更多的工作开展需要通过领导的重视才得以正常进行,在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上都不及公办学校,因此,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获益有限。(二)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在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的不成熟主要集中在认知方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以往的生活经历等。大学生既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对待环境、自己和他人方面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绝对性。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惑面前,必然产生心理动荡,情绪波动。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是新生心理矛盾的又一大内因。其次,自我管理是个体对于自身发展进行有意识地规划和控制、监督、负责。在新的生活中,许多学生经济开支不会计划,情绪发泄不懂控制,时间富裕不知安排等等,学习生活逐渐脱离愿望中的轨道,由此产生种种苦恼。最后,过去生活经历遗留的心理创伤。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的创伤还是来自于高考的失败。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有机会跨入高校大门接受高等教育,但从客观上讲,他们大多数都是高考落榜生。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高考失败给予青年学生的打击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对于这一部分学习成绩不良而落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和焦虑心理。

三、关于开展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都可能存在,其中真正的心理障碍的人数很少,而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不同的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因此,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成长为主、预防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摸索出来的一条非常有益的经验。此模式的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重点在于潜能开发、心理素质的优化上。对于实际操作而言,具体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表现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

实现全校学生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一个必需的途径就是让心理学走进课堂。惟有如此,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常规化、专业化。在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咨询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另一方面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指导性作用。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心理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

其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以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分不同专题,不同时间举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如新生入学之际,以新生适应为主要内容,一年级以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为内容,二年级以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生命与人生、职业生涯设计等为内容,三年级则以就业为主要内容。同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校刊、橱窗、板报、现场咨询等宣传媒体,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觉要求,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加强对特殊学生的防范。特殊学生主要指以下几类学生:一是有轻生、自杀意念的学生;二是有各种神经症的学生;此类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退学的首要原因。在民办高校此类问题比较普遍,最突出的是焦虑性神经症,其次是抑郁性神经症和强迫性神经症。三是有人格障碍的学生。尽管在学生中的比例不高,一学年一般在二三例左右,比例虽低,但容易诱发恶性事件,这类特殊人群通过建立班级、系部、学院三级心理保健网可有效防范。三级保健网指的是第一级保健由专业人员组成院级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可同时设置危机干预机构,使处于高危状态下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二级保健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的系部的保健系统,三级保健由学生组织组成的学生心理委员,积极发现身边的同学心理有异常表现时能及时反映给各院(系)级。在心理健康网络上已初步建成了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团委书记、辅导员以及学生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网络,但具体的工作模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俞少华,张亚林,罗爱兰,等.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3,17(4):219-222.

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我们进行基础日语授课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有其可取之处:第一,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日语中的抽象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第二,学生通过掌握日语的基本语法,就能够更快地理解日语的意思并熟练的使用。第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只要掌握了日语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拿着教材授课,不需要任何的辅助设备。虽然这种教学法有如此的优点,但作为一门语言而言,该法仅重视日语的书面用法,忽视了口语教学,忽视了语音和语调教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得不到提高,以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频频出错,甚至使学生成为“聋哑人”。同时,由于该法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日语与实际生活脱节。最后,因该法强调死记硬背,授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散失学习主动性。

(二)直接教学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19世纪末,欧洲的教学研究者们发明了直接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使用直接教学法也有其可取之处:第一,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第二,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第三,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虽然直接教学法有上述优点,但因其不允许使用母语,故而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同时,因其不注重语法教学,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它起源于欧洲,社会背景是欧共体的成立,并且有了学习语言的需求;语言学背景是英国语言学传统。这两点背景就产生了意念功能大纲,由此交际教学法开始产生。该法认为语言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过程,通过任务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一个任务就要注重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活跃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实现意义的协商,提高交际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者重视的是使用语言的流利性而并非语法正确性。该法认为语言的使用时多样性的,并不要求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用法,同时,它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课堂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正是源于该法的上述特点,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学生对日语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开始何种程度的日语交际;二是课堂活动的选择最好贴近生活;三是在交际过程中,授课者在训练学生的准确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语言的流畅性;四是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授课者不必逢过必究。因交际教学法对交际双方的词汇和语言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该法不适宜在一年级开展。通过对以上教学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每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具体到我们实际教学中,授课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加以选择。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服务于教学目标,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失败的,是不可取的。

二、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的原则

那么,民办高校基础日语教学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法?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可以运用“拿来主义”,即上述的常用教学法均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使用何种教学法应因人而异,即任课教师应认真思考,哪种教学法更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哪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最好?哪种教学法最能被学生接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法的功效,从而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法。具体而言,对于民办高校的日语教师而言,在实际运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方法都应是为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理解能力而准备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脱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的本质,那么最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者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将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日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日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习与目标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作用下逐渐实现。

(二)教学方法应服务于学生特点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民办高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社会现象理解不深;思想活跃,易于接收新鲜事物;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对学习的毅力和刻苦精神不足;社交广泛,综合素质不均衡;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强烈。鉴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授课教师应根据其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内容

民办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问题

(一)自我意识发展的恶性循环。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自我认识的盲目性和压抑性、自我体验的消极性、自我情感的失控性、自我实现的缺失性等弱点。许多学生在一年级入学时因社会评价、自身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在民办高校学习与生活的自我定位缺失,导致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诸多适应不良,抱怨环境差,伙食不好,抱怨老师讲课差,上课没劲,抱怨同学素质低,与人交往难,抱怨民办教育体制差,在这些抱怨中,他们越发回避自身的问题,越发的看不清自己应有的定位,认不清自己未来路在何方,形成了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恶性循环。

(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民办高校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中,宿舍之间的人际交往、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人际交系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社交能力欠缺,与同学、室友沟通不畅,出现矛盾时采取消极的应付方式、回避矛盾,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定义人际关系。

(三)学习上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民办高校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动接受教师教学要求和考核,知识的接受方面一概依赖老师,学习态度不端正。绝大部分同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等着文凭一到手就去家里安排的工作单位报到;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四)性心理方面的困扰。民办高校学生在对自身的性健康和与异往过程中产生的性问题困惑较多,有些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民办高校学生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性观念上的大胆与随性,上的不当与责任感缺失,性压抑的排解途径不当。

(五)心理健康意识差。因民办高校的教育体制与管理体制等原因,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对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在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初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任其发展,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首先,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从其踏入校门开始,围绕着“民办”二字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就跟随着他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进入大学生活的他们希望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围绕着民办二字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或内疚或羞愧。据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普遍较低,在校的学生对母校诸多不满,毕业了的学生很少愿意谈及自己的母校。人的自我评价包括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这些社会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内心冲突如果不能在自我评价这一块加以调节,加以平衡,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民办高校的高收费、低就业对许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十分突出。对于那些求学欲望强烈而家庭环境一般的学生承受着相当大的家庭压力,这部分学生一般都是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习是否用功,成绩是否突出。这些家庭因素以及未来的就业压力的预期让民办高校的一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增大,更有甚者发展为神经性焦虑症。

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而言,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或者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代替心理教育,或者以补偿性教育模式(单纯设立心理咨询室)代替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之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中对心理帮助是缺乏认同感的,因此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流于形式和表面化。而作为民办高校生存之根本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占据了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更多的工作开展需要通过领导的重视才得以正常进行,在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上都不及公办学校,因此,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获益有限。(二)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在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的不成熟主要集中在认知方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以往的生活经历等。大学生既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对待环境、自己和他人方面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绝对性。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惑面前,必然产生心理动荡,情绪波动。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欠缺是新生心理矛盾的又一大内因。其次,自我管理是个体对于自身发展进行有意识地规划和控制、监督、负责。在新的生活中,许多学生经济开支不会计划,情绪发泄不懂控制,时间富裕不知安排等等,学习生活逐渐脱离愿望中的轨道,由此产生种种苦恼。最后,过去生活经历遗留的心理创伤。对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的创伤还是来自于高考的失败。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有机会跨入高校大门接受高等教育,但从客观上讲,他们大多数都是高考落榜生。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高考失败给予青年学生的打击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对于这一部分学习成绩不良而落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和焦虑心理。

三、关于开展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都可能存在,其中真正的心理障碍的人数很少,而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不同的心理困惑、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因此,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成长为主、预防治疗为辅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才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摸索出来的一条非常有益的经验。此模式的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重点在于潜能开发、心理素质的优化上。对于实际操作而言,具体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表现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

实现全校学生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一个必需的途径就是让心理学走进课堂。惟有如此,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常规化、专业化。在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咨询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另一方面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指导性作用。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心理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