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做了一定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建议。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因

1.日本叫嚣。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以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正在向保口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贡献,也符合起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

2.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合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使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兑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纪念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

(二)内因

1.实际有效汇率。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一般来说,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仅涉及到可贸易商品,并且没有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因而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但是,人民币币值即使没有UNDP估算的那样高,也不至于像现行的汇率那样低。

3.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综合影响

(一)对外贸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扩大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国际贸易收支。因为人民币升值以后,等量人民币与从前相比,可兑换更多的外币。对进口商来说,购买等量的进口商品需要支付的人民币较以往更少,因此有扩大进口的需求。但对出口商而言,若商品以原先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所得到的外汇换得的人民币要比从前少,利润将会减少;若以略高的价格出售以保证利润,则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出口商,因而出口将受限制。长期以往,即会出现贸易逆差。但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已逐渐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大进大出”——增加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人民币升值虽然会有损最终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却能提高进口原材料的购买力,由此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因素。此外,出口弹性系数也改变了本币升值给我国贸易收支带来的影响。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多数学者认同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远小于1,即我们出口商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会超过出口商品数量减少的幅度,因此,虽然出口产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价格上的弥补使得出口的总额反而会提高。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04、05、06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近三年来,我国的贸易收支,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规模都在扩大,而出口规模扩大的幅度大于进口,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况,且顺差额不断增大。由此推断,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并不会改变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更不会造成我国严重的贸易逆差。

(二)对就业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物价与就业的影响上。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出口产品的数量有所减少,在各出口企业生产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原本打算出口的产品囤积到国内市场,由此出现国内市场上,商品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的局面。此外,人民币升值也直接反应为购买进口商品的价格下跌,鉴于此,国内同类或相似商品为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也调整价格,致使国内商品价格下跌。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国内的商品物价下降,进一步还可能导致潜在的通货紧缩效应。从长期看来,我国对进口需求的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上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国际市场的价格提高,从而又带动了我国国内物价上涨。目前,受市场供给、国际价格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物价一直处于温和上涨状态,因此出现通货紧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在就业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劳务输出减少,国内劳动力资源增多。另一方面,短期内,国内市场商品供大于求,企业为争取优势,可能裁员、缩小企业规模以保持竞争力,因此,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失业形势较为严峻。所幸,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大,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城镇失业水平控制在4.6%之内。

(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是以货币、实物及其它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的。人民币的升值,以美元为股本金的外商投资企业,兑换人民币的能力会减少,也就是外商投资的成本会随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的竞争力。但是,外商投资成本的增加,对于特定的项目来讲,原来额定的投资规模所需的资金将不足,如果继续实施该项目,会促使外商增资,扩大其投资规模。人民币的升值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和再投资,不利于现有外企发展。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外商将会加速企业利润分配,提高可分配利润的汇出比例,据被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反映,自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后,将利润及时汇出,要比升值前多获得2%的外币。同时促使外商决策、实施新的投资方案,不利于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邯郸辖区8-12月利润再投资10621万元人民币,占全年再投资的79%,而去年同期为零。如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是2002年注册成立的外商合资企业,该公司的外方柬埔寨荣丰投资有限公司,在2005年10月12日将2003年和2004年利润所得9900万元人民币,再投资到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商的直接投资。

三、对策与建议

从短期来看,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有效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个人持汇量;适当增加进口;适当下调存款利率;同国际社会多沟通交流以达成共识。从长远来看,逐步放松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制度的长远目标。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来安排,循序渐进。

首先,需要完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和制度安排。胡祖六博士主张要使人民币逐步向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过渡,银行利率和货币体系应该分开,利率市场化;要加快银行的改革步伐,提高银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进行金融改革,加强监管;大力发展金融外汇市场,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稳步推进人民币比可兑换进程,不断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同时,着力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增加企业应对外汇波动的手段。

其次,人民币不可能直接选择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可以考虑先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幅度,根据出口、国际资本的流动形势,采取更具灵活性的调整措施。但需要保持相对平稳的货币政策,使相应的灵活性建立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

最后,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合作。在世界经济、金融日益融合的今天,一国的汇率政策不再是孤立作用的,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国之间的汇率政策就像是一场博弈,如果各国相互之间能进行良性协商,各国的利益才有最大化的可能。只有增加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多边合作,才能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人民银行网站.

[2]刘艳辉,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0月,第6卷,第4期.

[3]卜洪运,臧珂炜.人民币升值对FDI的影响及对策.市场经纬,2007年5月.

[4]凌波.浅谈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观察,2007年7月.

[5]凌波.浅谈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观察,2007年7月.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2篇

股市并不存在绝对价值

在前一时期股市低迷时,大家秉持价值投资理念,使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模型,做了大量的估值工作。这种评估模型本质上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无非想搞清楚股票带给大家未来的收益,在当前价值几何?经由这种估值,似乎能够找到股票的绝对价值所在。

然而,殊不知这样一个工作,最终探求到的仍然是一个相对价值。因为,获得同样的未来收益,但选择的评价基准不同(折现率),股票价值迥异。

有意思的是,我们往往在股市低迷时,不自然地会去探求股市的绝对价值;而当股市非常活跃时,又浑然不知价值为何物,简单进行相对比较后判断是否被低估。于是,我们会大量听到,所谓某类企业在国外市盈率如何,国内才如何,因此,必涨云云。

既然股票不存在所谓绝对价值,永远生活在"参照系"中,那么,分析判断股市的大体趋势,更多时候需要研究股市的参照系变化情况。总体而言,股市参照系主要有三:一是国外资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审视和定位中国经济及各类资产,决定着国际资本投资国内的规模和趋势。二是资本如何审视实物投资与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风险水平。当预期实物投资市场收益水平趋于下降,风险趋于上升时,资本往往需要向虚拟市场转向。三是资本如何审视股票、债券等具体金融品种的预期收益风险水平,决定着资本在股票和债券之间的配置比例。

如上参照系几乎都发出了利好股市的信号。简单看来,人民币升值吸引国际资本;国家宏观调控及贷款利率的提高将弱化实物投资(主要是房地产)对资金的吸引力;利率上调趋势的确立可能导致资本从债券市场析出。

行情推动力量是人民币升值

笔者研究金融史发现,波澜壮阔的牛市,往往产生于技术革命,或者因本币升值等因素提振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并吸引国际资本之时。尽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然而,技术创新断非朝夕,缺乏创新土壤,就很难产生系统性的技术革命。换言之,技术革命很难在当前成为推升股市大牛市的基础。

相反,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则可能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以境外情况观之,1985~1989年之间,亚太区货币大幅升值,股市相应狂飙,台币升值56%,股指上涨1380%;韩元升值22%,股指上涨626%;日元升值77%,股指上涨224%;新加坡元升值20%,股指上涨91%。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本轮行情上涨的基本背景已经不是股改因素,也不是一般意义的估值因素。截至目前,G股、准G股无论数量,还是市值均已超过60%。而从企业效益对估值的影响看,全部A股2005年年报、2006年一季度季报显示,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分别下降1.4%和1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下降7.8%和19%。

在笔者看来,本轮行情上涨的主因在人民币升值。早期地产股、银行股大幅上涨就是明证。从资金角度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推动股指上涨的资金来源,显然不是国内基金,也绝非券商,这些机构在本轮上涨之前并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真正的资金力量可能来源于国际资本,在这些资本的诱导下,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内基金蜂拥而上。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持续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属于结构性问题。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占总的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而加工贸易天然地会产生顺差。贸易的顺差又往往引致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升值并不一定会减少顺差。换言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的调整矫正效应在我国不会太明显。事实上,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其贸易顺差的基本态势。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3篇

但是道理是这样的吗?我看未必。第一点,中国产品的低成本只是因为人民币不值钱吗,我看主要是资本家死命压低工人的工资.结果中国生产的大量产品就这么贱价卖给别人了,可是中国还有很多穷人却根本享受不了这些产品.好,我们出口产品赚来外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为这些产品找个出路吗,最后这些外汇还是用来买外国的产品阿.中国买的是什么,是飞机,计算机,软件,药品.这些东西可贵着呢.一亿人穿的裤子只能换一架波音飞机。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呢,因为这些东西我们不能造。即便我们赚再多外汇,如果我们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用,可是现在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低到什么程度了,就是号称技术投入占营业额比例在中国排第一的华为,他的投入比例也远不及发达国家。就是因为这种低汇率的人民币造成的廉价产品容易出口,所以现在那些企业都不愿意进行科技投入,他们满足于低汇率带来的出口便利,完全无视创新,技术,全靠帮别人作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赚钱。结果是GDP表面高了,但是工人的工资却没有涨,而且某些所谓专家们要维持这种低成本还反对涨,记得沃尔马因为被美国国内媒体曝光买中国血泪工厂的廉价产品而要求他的供应商提高工人待遇,却被专家们指责干涉中国内政。何其荒唐啊。人民币升值了,廉价产品卖不出去了,你就不会把这些产品卖给中国人啊。就不会投入科研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自己造人家不会的产品高价卖出去吗?

第二点,貌似有点道理,但实际呢?首先那些在升值前来中国投资100美圆的的确赚了100美圆,但是这100美圆来自谁呢?首先他手上有800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以后就值200美圆了。但是前提是人民币升值以后4人民币换1美元,那么所谓的升值就是有人愿意花1美元买4人民币,他想把钱套走也要有人拿美元来换他手上那800人民币。但是在中国,除了政府手里有1万亿美元,还有哪个中国人手里有美元。至少我是一美分都没有的。那么只要政府不傻到去换他手里的人民币,那就只有那些国际炒家会去换,那么这100美圆可能就来自另一个美国人,他认为1美元买4人民币划得来,总的来说不关中国人什么事,前提是政府不做傻事。而政府手里的1万亿美元貌似贬值了,但那钱本来就是用来买外国产品的,美元在美国可还是买一样的东西,和人民币无关。

再说日本经济衰退,那是因为日元升值吗?我们可以看下整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除了美国谁也没有怎么发展,经济发展都很慢。而日本之所以最慢时因为它经济的泡沫太多了,怎么可能日本地产的总价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所以泡沫一破,慢下来就自然了.而美国经济怎么能取得90年代的辉煌呢,答案在硅谷,在西雅图.一硅谷为例,他的经济总量如果和国家比,可以排到11位,11位是什么概念,就是除了世界经济前十的国家的GDP,没有国家再能超过它.而硅谷有多大?别说和香港比了,就是比澳门也要小多了.可就是这么个小地方,它这得公司的市值比全中国的公司加起来还要多一倍.他靠得什么,美国人说是idea,说硅谷空气里都充满了idea.结果怎么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古怪的idea就可以创业了,那么看下从70代末开始在这都有哪些现在很牛的公司发展起来了.惠普,intel,AMD,网络巨人cisco,雅虎,google,sun,等等数不清的牛到没有哪家中国公司比得了得公司成立了,而且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以上还是仅算了IT领域的,生物,高分子化学等还不算.而且未来还不知道要诞生多少这样的公司.反观日本除了那些老牌的企业,还有什么新企业能有上叙公司牛吗.就是美国那些7,80年代被日本打败的老牌企业,在90年代就辉煌了??日元升值他们就又牛了吗?不是,微软90年代的市值比世界前三的汽车制造商市值加起来还多一倍.而cisco一度还超过微软.那些石油巨头当时的市值和这些牛企业比就更不值一提.当然最后高科技泡沫也破了,结果美国经济发展又慢下来了.硅谷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宽容和自由,只有你有才,无论什么民族,什么肤色,什么阶层你都可以发挥.而且不必为权威左右,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古怪的idea.你的idea都能被宽容的接受.而日本怎么样,全日本的青年就想着进三菱,索尼这种老牌企业,然后混工龄.日元升值,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时,日本人狂的不得了.他们全世界到处去采购,当日本人见到外国旅游的人都说,我们现在吃得牛排都是美国进口的最高档的.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但是美国政府的智囊兰德公司这样对美国政府说,他们要买就让他们买.广场不是还在美国吗,又搬不走.我们可以把卖的钱拿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结果日本人败了,美国人胜了.如果中国看不清胜败的本质,那可能也会和日本一样.

关键是,汇率是市场的汇率.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决定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是因为他手上有无穷多的人民币,只要你有美圆我都有人民币可以换给你.但是政府有美圆的话如果他觉得价值低了他可以不卖.也就是说有价无市,那些抄家不管怎么抄,没有美圆的货,那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其实只是帐面上的.就好比你控制了一家公司大部分的股票,就算这家公司的股价被抄到一毛钱,你不卖,那也就是一些害怕的散户亏了.那些抄家也买不了这家公司,因为无论升还是跌,你都稳控这家公司.

也就如索罗斯在香港为什么吃败仗,因为中国政府当时手里有几千亿美圆的外汇,索罗斯和其他抄家不是想抄低港币吗,想先高价空卖港币,等引起港币恐慌性抛售了在低价买进港币来平仓.我就不贬值,你有多少港币我就收多少,我有的是美圆,但是你有那么多港币吗?只要香港市民不乱出货,港币就不会跌.

中国政府作为大庄家,假如有人愿意花一美圆买四人民币,那中国政府就大量出货,反正有的是人民币.但是假如有人想四人民币买一美圆那就不出货,这样人民币也就升不了太多,而且假如抄家大量抛售人民币也会引起人民币贬值,所以即便现在政府向美国妥协,不干涉外汇市场估计人民币最后也升不了多少.但是肯定会升,而且初期会大升,因为汇率确实嫌低了.政府在1:8的时候就大量出货人民币,搞的人民币老是升不了值,所以美国才向中国施压.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4篇

汇率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形成机制以来,纺织行业由于出口依存度较大、平均利润率低等特点,一直被视为首当其冲受升值影响最大的行业。笔者刚参加完100届广交会,期间在与很多纺企接触中,深感人民币持续升值带给纺企的压力与挑战。

百届广交会心境迥异

其一,对于习惯了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处于固定汇率贸易环境下的很多纺企而言,汇率风险正在迅速放大。具体交易上一是报价难度增大,同样产品提价怕挤走老客户;汇率持续变动,纺企一直处于“微利”,利润空间很小,稍有不慎就会“赔本赚吆喝”;即便是成交额不下滑,订单保住,利润缩水普遍现象。纺企正处于受能源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运输费用等“高成本”运行期,加上出口退税率下调2%,纺企压力大,在接单上很被动……

其二,对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尤其是在高档服装、高端品牌上定位的规模纺企而言,由于品种多、批量小,产品附加值高,加价空间大,汇率影响有限。像铜牛牌高档户外休闲服,在国际市场上可卖500~600多美元,比一般西服高5~6倍,主要是工艺比较先进,把激光、超声波、镭射等高端技术应用在工艺方面,产品所需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远远超过传统服装,汇率变化的影响范围自然很小。

其三,对于纺织业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规模的纺企而言,对人民币升值承受能力的分化也不同。目前纺织全行业平均利润不超过5%,其中最高的服装平均为15%。去年汇率开始升值2%时,整体利润率下降11%;百届广交会期间汇率升值在3.8%左右,纺织业各种类承受能力已经明显分化。棉纺、化纤类为纺织行业的基础产业,虽然附加值低、议价能力低,其出口产品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最弱;相比较而言,家纺、针织、服装类出口依存度较大,因议价空间较大,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也略大一些。

汇率升值影响纺企走势分析

3.8%的升值幅度对于4~5%的利润水平来说,是否意味着纺织业无利可图的大限将至?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悲观。只要人民币的升值是渐进而非突然间一步到位,加上国家对纺织业原材料价格进行调控,以及将采取两税合一政策中的内资企业税赋降低等措施,纺织业对人民币的升值仍有微弱的承受能力。

首先,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综合考虑纺织服装业可贸易品在成本中的比重、行业议价能力等因素,以出口产品盈亏平衡点作为承受人民币最高升值幅度,纺织行业出口产品可承受的升值幅度在6%~8%。当人民币升值5%时,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其中,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其次,升值对于全国的纺企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从这个角度看是公平的,企业也会逐步适应。纺织业的实际运营业绩也表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已经被成功转嫁到进口商身上,而议价能力较强的大型出口企业并未伤筋动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人民币的升值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渐进的,这样才能给纺企时间来适应,加紧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同时,国家目前的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政策如能尽快出台,届时虽然人民币年底可能升值到6%,但企业税赋降低却可为企业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第三,升值对纺企来说,一方面会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还有积极作用,因为会对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纺企为适应这个汇率变化,才能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在出口过程中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

第四,升值每达1%,对纺织出口增速的作用将下降1.5%。2005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顺差为1004亿美元,占国际纺织服装出口24%的市场份额,因此,对降低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有所帮助。

正视现实,迎接挑战

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与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纺织行业内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的纺企业绩出现分化。虽受影响程度不同,但汇率风险毕竟存在而且在加剧。因此,纺企的调整步伐必须要跟上汇率的调整步伐。

首先,目前对于升值所采取的策略是,纺企除了要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策略应对汇率风险。这些策略包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加大国际采购力度,“走出去”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境外:增加更多的计价结算币种;“提前错后”,即提前预收货款,推迟支付进口款: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使用贸易融资等。

其次,一方面通过金融手段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在保证利润率的情况下,把人民币升值的一部分压力转由国外进口商承担。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热钱外汇储备

近期,人民币汇率几番变动,但总体呈上升态势。同时,我国存在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这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人民币升值的根源

当前,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有升值的压力;而在本国货币流通领域中,则存在通胀即贬值的压力。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这与我国实行的外汇管理制度有关,外汇进入我国必须经由中央银行或者地下黑市兑换成人民币方可使用,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币值变动趋势在内外两个领域就会出现偏离。下面从外贸顺差、不明流入外资、外汇储备三个方面分析这个现象的成因。

(一)外贸顺差

近十年来,我国的外贸顺差逐年递增,由于此前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贸顺差的外汇是由中央银行负责兑换成人民币给出口部门。从表1可知,外贸顺差从2000年的241.1亿美元,逐年递增,到了2005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而2006年上半年就达到了614.5亿美元,按照下半年外贸额高于上半年的管理估算,2006全年外贸顺差至少达到1200亿美元。如此大的外贸顺差,本身就会造成对外汇的巨大需求。

(二)不明流入外资

从2002年开始,有大量的不明外来资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钱”涌入国内。“热钱”(HotMoney,简称HM)通常可以用外汇储备(ForeignExchangeReserves,简称FR)的当年增量减去贸易顺差(ForeignTradeSurplus,简称TR)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这个办法来粗略估计,即:

HM=ΔFR-TR-FDI⑴

根据有关数据及等式⑴,我们可以计算出近年来的不明流入外资的大致数值,具体见表1。

从表1的结果来看,从2003年开始,海外资金就呈净流入状态,且高达300亿美元,到了2004年,呈现出一个爆发的行情,到了2005年,海外不明资金流入额又回归到400亿美元左右。这些“热钱”还是需要被中央银行或者黑市兑换成人民币,然后才能进入国内投资。

(三)外汇储备

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至今,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的外汇储备为1600亿美元左右,但是不过短短7年,2006年上半年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9411亿美元,到2006年底,外汇储备为10663亿美元。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也没有大量的用于对外直接投资,这样在外汇市场对人民币造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是来源于不尽合理的外贸格局和外汇管理制度。我国应从源头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应在继续大力发展出口的同时,加大进口力度,可以考虑多进口我国稀缺的自然资源、高科技,以及我国人民需要的外国商品及服务;应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建设,合理合法地引导外来资金的流向;应鼓励、引导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同时,应逐步放宽我国的民间资金流出,让国民更加便利地去投资国外资本市场、房产市场;对于当前过高的外汇储备,应主动调低外汇储备,把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国家的对外投资、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外国人才、采购我国稀缺的战略物资、对外经济援助等方面。

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不应盲目屈从于他国的压力,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人民币升值的时间表,缓步为之,以确保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