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政治;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07

科学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地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经常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使评价实施经常化。在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是多方面的。要不失时机地评价,让无形评价悄然作用于课堂,让有形评价真切、自然。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评价学生的自主表现、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潜力及发展。例如,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流露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以加深学生的道德品质。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顿悟等体验,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二、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价值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在过程性评价,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了解、调查交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成长档案的使用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点点滴滴中尽显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档案与成长档案整合起来,记录学生的德与行、学与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德行绩能》档案,通过师生交流确定评价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易于量化的内容以量化为主。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和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行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档案内容,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反思、走访调查报告,经历体验再现,多样的信息在档案中反馈,学生综观成长的历程会生发有所激励。此外,在档案中融入教师、同学、家长以及他人的评价,会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激励学生进行档案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作横向的比较和自我鉴定,既为自己定位,也在交流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互动性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让学生心中有杆秤来衡量自己,并鼓励勤记录勤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自我间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获取家长的评价,教师还要通过座谈会、书信、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在评价中给学生欣喜,去努力发现学生忽视或未发现的潜在优点来激励学生进步。同学间的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的言语评价客观又带着情感色彩。同学的一个眼神、一次掌声、一场辩论、作业展览、合作学习等都是无意间的互相评价的过程。教师在其间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赢得评价,引导学生评价他人,认识自我。

教师是调动互动的评价杠杆,利用好学科教学给予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人性化评价中肯;鼓励化评价真挚;赏识性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评价真正发挥了它的导向功能。

评价就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应强调其客观性并带有鼓励性,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信心,这样的评价才能起到增强其勇气和进取心的作用。评价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理智、情感与行为的统一作用下,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进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主客体状态良好转化,起到互动作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即时即地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成绩、长处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课堂上生生之间能友好、较有效地合作学习;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评价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从评价内容、依据、主体、焦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有效的评价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促进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对教学评价多学习、多探索、多研究、多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要主动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邓演平,李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特点与原则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5).

[2] 夏兴春.教学评价――教学工作的催化剂[N].黔西南日报,2010.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复习效率;逐级反馈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都知道,数学进入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后,教师们面临教学成绩的考核和学生良莠不齐的学习现状而陷入困惑,不知如何应对,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时间短、内容多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了一套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使教学成绩达到较好效果的复习方法,即“逐级反馈提高法”。在小学数学的复习阶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这种复习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是怎样的呢?

一、注重基础、逐步提高、全面反馈

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是一脉相承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主要有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分数和百分数、简单统计表、比和比例、应用题等类组成。这些知识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六年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数学的总复习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全面反馈。在全面反馈阶段,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每一部分的知识都要进行筛选,从每个知识中选择基础点、重点和难点,分别归类,让学生作答,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从中筛选出七八个中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留作课下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拟定复习课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网络并结合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总结。这样,通过全面反馈的复习策略,教师将疑难问题全面解决,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之后,学生就会对知识要点、重点、难点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要以练习为主要的反馈手段,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定向加固、重点讲解、强化掌握。

二、贴近生活,专项训练,使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性化的问题采用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的复习方法,针对问题、强化训练,开展专项复习,采用各个击破的复习战略。

(一)为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应对学生发展共性、强化个性

复习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调动兴趣。比如,学生的练习题让教师一人批阅,既耗时费力,效果又不是很好。因此,我采用“争做小教师”的复习策略。学生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换作业,每个人都做一次小教师,相互批改、相互检查。这样把学生们的热情调动起来了,而且学生在批阅的过程中对所做试题进行了个“二次回顾”,加深了印象,培养了能力,还提高了积极性。在批阅中,学生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个表现得非常认真、非常负责,复习效果显著提高。为了给学生增加难度,我还让同桌们相互出试卷。总之,学生们的复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复习效率又怎会不高呢?

(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复习时,教师不能只注重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还要重视某一知识点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内功,向复习要质量。开展这一方法的训练时,教师要从某一知识入手,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强化提高。

(三)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和自我评价的反馈

数学是一门各知识点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复习时不能只注重每一章节的练习,而忽略各章节之间的关系,这样是不利于小学数学的复习的。教师应该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从而加强各知识点的连贯性,提高每节内部的复习效率。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训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自我评估,根据学生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试卷反馈,对存在问题查漏补缺,定向反馈,发现疑难,定点突破。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实现速度与效率的统一,鼓励学生整理成册,美其名曰“总复习错题集”。提醒学生经常翻阅,使错题不再重犯。

三、发现学生整体性缺陷,全面反馈,内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所运用的“逐级反馈复习法”是一套全面的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系统提高法。它的主要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将学生所反馈上来的信息必须认真梳理、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归纳整理,找出学生存在的整体性缺陷,思考、探讨、总结,最后达到确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这个阶段,教师千万要记住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真正把复习搞好,把精力集中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上来。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教师仍需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作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培训

[作者简介]彭浩(1969-),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素质拓展教育。(四川成都61007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4-0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基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当前大学生是通过高考选拔产生出来的,从小接受的是单向的、被动灌输的应试教育的训练,应试能力较强,仅仅是智力素质部分的反映,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难以通过高考反映,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选的人才存在先天不足。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从根本上忽略了培养完整人文素质、完善人格教育的宗旨,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适应环境,融入社会,但从高校毕业后怀揣各种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而抱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拓展培训的理念和形式

拓展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盟军征集了几十条商船,成立了大西洋商务船队,为后勤补给运输物资。德国军队派出“海狼”潜艇集群在大西洋进行拦截。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每次也都有人活下来。经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生还者大都不是年轻力壮的人,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求生技能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后来英国哈恩等人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并且收到显著成效。二战结束后,组织行为学家和教育家发现,曾经接受过训练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这让他们从“阿德伯威”训练模式里得到启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许多人在面对飞快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胜利和心理的诸多问题,如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厌世等。于是“阿德伯威”模式的培训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接受训练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学生、政府公务员、工商业者等。

拓展培训的理念是熔炼团队、挑战自我。形式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培训师提出任务,由受训者自己和团队来解决问题。在项目结束后,团队人员自我总结、分享,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拓展项目的设计也是从“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的培训理念出发,包括有个体心智类、个体体能挑战类、团体沟通类、团队合作类培训等。在团队类项目训练中,要求提升信念、沟通、包容、感恩、信任等能力。在个体类项目训练中,要求完善自我管理、创新、自我认知等能力。拓展培训是体验式教育方式,培训过程是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解决问题。根据美国体验式教育理论家库伯的理论,体验式学习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第四,体验学习是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第六,体验学习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充分揭示了人本主义和交互式教育的特点。

三、拓展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重塑普识价值观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拓展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2.参加拓展培训可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拓展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3.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拓展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4.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拓展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5.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拓展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拓展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6.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拓展培训中很多项目是要求在听不见或看不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这对沟通与表达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孤岛求生”项目中,有盲人岛,有哑人岛,也有正常人岛,每个岛之间还没有桥梁连接,只能借助几块漂浮在水里的木板搭桥,最后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才算完成任务。随着任务的进行,参与者的沟通顺畅了,隔阂消除了,交往能力加强了,信任与友谊建立了,自然任务也达成了。

7.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拓展培训的项目设置和采用的形式都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的任务也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执行才可以完成的,这对参与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才能创新式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训练方法。

8.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拓展培训中很多实例表明面对困难时态度的确很重要,如果个体和团队有积极的态度,则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反之就很小。因为有成功的信心,就能够开动思想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反之满脑子充斥的就是失败的场景。因此,参加拓展培训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拓展培训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是大学生终身自我教育的起点,是打破应试教育旧的教育机制、转变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契机,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引入了素质拓展培训课程,并且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相信积极地利用拓展培训先进的方式和理念,深化高校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改革,全面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笔者对本人所在学校初二共计590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令人担忧:课前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学习计划性不够;即使有计划,也很难保证计划的实施;自我评估不够;课堂利用效率比较低;不能多渠道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尽管他们对外语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充分,实际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但计划性、监控性、评估性、补救性、方法性的缺乏,使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本知识,更不用说能力的培养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的学习可能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方法一、签订学习者合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同学者对学习者自主的界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他们大多数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即都认为“学习者自主”意味着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都强调学习责任从老师向学生转移。 Dickinson早在80年代就提倡用“学习者合约”来规范学习者的学习任务。

学习者合约就是学习者和老师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协议。学习者利用合约来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加强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老师利用合约来督促自主学习者,监控进展。 Dickinson认为,“这个合约要求学生不仅决定做什么,而且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笔者在课外的训练中,采用和学习者签订合约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为每个学生创造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签订“学习者合约”的具体做法是: ① 要求每个学生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或需求,确定自己的长、短期目标; ② 按照合约的要求写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具体的时间、材料、方法; ③ 合约一式两份,学生和老师均在合约上签字,在签订之前,老师要求和每个学生一起审视合约的具体内容,确认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方可签订; ④ 在合约执行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交流经验,监控进展,评估效果。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将合约执行情况放在班级板报栏里,让同学们互相督促执行,并营造良好氛围。

2011年9月一开学,笔者就和所教的初二(2)班的全体学生签订合约,将(2)班作为实验班。笔者另外所任教的初二(11)班作为对照班。

在签订合约二个月,期中考试之后,我对初二(2)实验班部分自主学习者进行访谈。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发言:

S1:学习者合约帮助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晚上能有计划地学习,我的英语有了进步。期中考试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我将继续执行合约。

S2:我以前英语学习很盲目,没有计划性,也不能坚持。签订合约以后,我常常检查自己,学会查漏补缺,进步很快。

S3: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差,总是不愿意背单词,考试总是不及格,学习很被动。签订合约后,有老师和同学的督促,我开始懂得自主学习。现在学习自觉性很强,期中考试也及格了。

S4:我很喜欢学习者合约这种学习方法,它使我学习更加有规律、更加有趣味了。

……

以下是初二(11)对照班的部分学生的发言:

S1:对英语学习没什么兴趣,英语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大概永远也学不好英语了。

S2: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每天都认真完成,不知道为什么还学不好英语。

S3:我以前英语还行,现在越来越退步了,真是愁死了。

S4:每次要考试了,我再学英语,所以语法知识是一塌糊涂,觉得语法也越来越难,所以我的英语下滑很快。

……

在本实验中,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班,教师采用与学生签订合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而对照班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后进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不感兴趣。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二、记录学习日志,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沙云霞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 对话教学

素质教育着重凸显“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对话的方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形式的平等对话。但要发挥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构建对话教学的环境基础。

一、对话情境与氛围的创设

在历史对话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承担“领路人”的角色,在对话教学的起始阶段,由教师进行对话情境与氛围的创设。对话情境的基础是师生地位的平等,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以诚恳的心态,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对话情境,如,在讲述“”时,教师可以播放预先准备的纪录片、电影或其他试听资料,通过媒体技术渲染,感染学生情绪,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中。观看完毕后,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交流意见,老师在此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导、点拨,在生生讨论、师生对话中学习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对话方式的选择

在对话情境创设以后,具体采用哪种对话形式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对话方式可供选择。

(一)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领导与被领导的师生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教学中,老师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话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师生对话的形式主要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与老师交流观点与看法。

(二)生生之间的互利对话

生生之间的互利对话是指面对一个问题,学生之间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合作,互相探讨的一种对话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新思想、新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能带给学生全新启迪。同时,可以使交流双方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对话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优势,而且能体会到对话带来的知识与快乐。

(三)学生与教材的问题对话

教材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是学生看与写的工具,看教材,记笔记是教材的主要功能,显然,这种方式没有发挥教材的真正价值。教材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对话教材,首先学生应当正视教材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当正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预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话教材,学生标记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课堂对话或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四)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

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其实质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我总结,自我深入研究开展自我反思对话。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都不是唯一确定的,学生的主动思考,不断提问,自我总结与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不断丰富思维方式与完善知识体系。

如上所述,对话方式多种多样,而教师则应该在课堂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优选对话方式。例如,对于学生不熟悉的西方历史教学,可以采用师生对话形式,而对于现代有关知识的学习则可以生生对话为主要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话教学。

三、对话教学的引导和调控

对话教学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对话空间,学生可以围绕课堂主题讨论。但活跃的课堂也可能使课堂主题偏离教学主题,此时便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引导与调控。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路,保证对话顺畅;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避免学习探讨转变为学生之间的相互指责与谩骂;在与教材和学生的自我反思对话中,教师要积极指导,旁敲侧击予以提示与监督。在多方面的对话之后,历史教师要及时总结,让对话回归教学。

四、结语

虽然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对话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非凡。如何将对话教学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模式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尝试、探索与实践。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希望与期待,同时,在广大历史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与完善下,相信对话教学将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实现其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