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案例

初中化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案例

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第1篇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重要物理性质,同时采用列表的方式,给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如何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用厨师在炒菜时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的事实作比喻,说明在纯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与纯金属性质不同的合金,如生铁和钢等,这些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教材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教材以列表的方式简略地介绍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教材还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 技术 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生产、生活中金属制品的图片.

学生看图、思考.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

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请完成下表.

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联系生活和所学化学知识,完成表格.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有铁、铝和铜.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培养学习兴趣.

投影展示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设计意图历史介绍.

下面我们就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投影探究活动的主题)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同体积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不同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硬度是否相同.

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他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分组实验 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

分组进行活动与探究、完成报告、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实验现象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举例说明该性质的用途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学生完成报告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板书.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实验2和实验3的结论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常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实验4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实验5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热性.在学习《酸碱盐》时,我就采用激趣引入:“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之后告诉学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及是否与水反应的学习,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来验证其猜想.课堂上将雪碧碳酸饮料振荡后打开瓶盖,观察到冒出很多气泡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提出问题:为什么碳酸饮料会产生CO2?CO2如何检验?从而明确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得出CO2检验方法,从生活走进化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碳酸饮料来探究物质的性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展示细铜丝、薄铜片等.

介绍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总结并板书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且熔点较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金属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整理知识点,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知识.

讨论1.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什么要求?

2.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钨的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教师:金属不仅具有以上共性还有各自的特性.

学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汇报.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P3表8-1)

设计意图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物质的用途与哪些因素有关.

投影金属之最(课本P4)

教师:(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阅读并短时记忆.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符合新课程理念.为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的差异做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生总结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投影展示飞机图片,思考制造飞机的材料中为什么大量使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

设疑什么是合金?

合金的性质与其组分金属有何不同?

合金的应用范围怎样?

我们常用的合金有哪些?

哪些合金最有前途?

学生阅读课本P4-5《合金》的内容,并归纳出结论.

讲解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介绍生铁和钢.

比较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

实验探究实验8-1(备注:焊锡和锡的比较课外完成)

1.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光泽、颜色.

2.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性质比较现象黄铜铜焊锡锡光泽和颜色硬度结论设计实验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硬度.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金的熔点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又有何特点呢?组织课本第五页“讨论”:

查阅资料,了解焊锡和武德合金(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的用途.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纯金属合金铅镉铋锡焊锡武德合金熔点/℃32732127123218370启示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从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

学生分析表中数据,交流讨论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比较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不同.

讲解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生举例说明.

展示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通过投影展示增强直观性.

叙述合金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金属和合金一直在被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钛和钛合金就是近30年来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4.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

展示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的有关资料.

小结课本P7.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展示课前查阅有关“未来金属──钛和钛合金”的资料(钛合金的广泛应用,优良性能,发展前景……).

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贡献.

布置课外作业习题4、5.

做一做家庭小实验――淬火与回火

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做淬火和回火的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在化学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设计意图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

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技能 课型 案例 点评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可见,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一、基本模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学会使用常用仪器、熟练基本实验操作、绘制仪器和装置图、记录实验现象、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等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用精准的化学术语加以表述;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进行简单化学计算。如图1所示,这是我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基本模型:

本模型是根据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整合提出的,其中“训练与反思”贯穿于“化学基本技能学习”的始终。因为,在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课堂训练,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懂得比较和鉴别,培养他们善于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经验和认识意识的能力,有效避免独立探索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二、操作说明

1.准备范例,简单感知

布鲁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化学基本技能学习,通过教师精心提供的范例或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愤悱意识和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积极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则是精心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而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

2.组织引导,初步模仿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模仿。对于化学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模仿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学生的模仿练习,实质上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能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协助者,帮助他们形成学习动机,建构出所学内容的意义。

3.指导评价,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探寻总结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的对操作要点的认识、化学用语的使用、基本的计算步骤等的理解,有些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甚至是不规范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外,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指导和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互评、点评、自评中解答问题,规范操作。

4.提供支持,训练反思

教师在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错误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而形成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及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炼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系统解题的策略。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训练支持外,更是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5.点拨提升,拓展应用

教师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基础上,可以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或鲜明生动的实验等方式指点学生,拨动学生思维,揭示问题实质,帮助他们进行思路接通,推动思维延伸。

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经验和教训提炼出理论知识,然后再应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当量变达到质变时,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也就初步形成了。

三、教学案例

案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学习

教师提供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各小组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交流并完成填空:先将 放入水中,再用 握住试管外壁或用 微热,导管口有 冒出后,移开 或熄灭 ,若导管中水面 ,并形成一段 的水柱,则不漏气。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了图3所示操作。

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评价,让他们归纳、总结、反思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步骤、要点。

各小组通过讨论并完成:如何检查图3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供选实验用品有水、弹簧夹、注射器等)

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创设密闭环境,采用不同方法(如变温等),产生压强差,通过观察密闭环境中的气体体积是否变化(如是否有气泡放出或是否能形成稳定液柱等)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案例2:《熟悉记住一些元素符号并知道元素符号意义》学习

教师提供图片(见图4),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元素周期表来发现问题:三枚戒指分别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

各小组通过合作、分析,感知元素符号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记住了教材P75表4-3中出现的元素名称及符号。

学生交流了巧记上述元素符号的方法,并与其他同学分享,由教师组织、指导并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的识记和默写比赛。

学生自主交流后完成填空: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O:既表示 ,又表示 。

②Fe:既表示 ,又表示 ,还表示 。

(2)比较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2H: ,②H: 。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了元素符号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3)表示一种物质。

案例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

教师提供教材P100例题1和例题2,学生简单感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模仿例题2完成以下练习题:(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制6 g氢气,需分解多少克水?(2)氢气和氯气点燃能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2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理论上能产生多少克氯化氢气体?

各小组交流并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结合实际参加反应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算出其他所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步骤。

教师提供解题错例,各小组自主合作后订正。

学生反思交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注意的环节。

四、简要点评

(1)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传统的基本技能教学重视分析实验原理、规范演示实验、强调规范操作,虽然也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对照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实验技能学习的要求来看,教学重点还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技能层面上,而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等。

(2)“化学基本技能学习” 不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它呈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一种形态。我们应尝试使用化学基本技能学习课型,作为教学过程的中介,它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深入理解课型特点、把握精髓,而不能简单套用。如“简单感知”“初步模仿”既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同步实施的;“初步模仿”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主完成。课型实施的步骤和层次可以不同,在实际运用中,要视学生对技能的具备程度和原有知识结构而定。

(3)基本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获取新知。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规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盲区,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困惑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法,享受学习的快乐。

(4)“化学基本技能学习”呈现的是一种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题教学。学生化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更是一个逐步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要综合运用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一般可以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同长”的最佳意境。而教师通过对学习课型的建模研究,能更好地掌握各种课型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规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提升组织教学和课堂评价的能力。

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式学习;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1-01

1.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它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数学课教学一直是一个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通过例题等方式才能传达数学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案例教学中,我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教学中减轻数学课的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交流,以优代弱,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培养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交流。案例教学法同时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通过主动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案例教学中能通过大量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是引导学生不仅向书本和教师学习,而且要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合作式学习是案例教学的最大优势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已经毋庸置疑,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是案例教学在合作式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充分参与主要指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既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知识内容,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参与者会以不同视角、经历及情感考虑案例,学生和教师之间分析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必须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要考虑周全,涉及所有学生的背景及知识面,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充分考虑案例的实效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完全融入案例,能准确了解教师的意图,在合作学习时感触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案例选择时也应该注重难度,如果案例有难度,学生就会一直在思考并且努力寻找更多信息来解决问题。而作为数学课中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

2.1 要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尽量使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在同一层次上。案例的展现必须求实,并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使学生在现有的案例下更加与实际相贴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中必须课前有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课前做必要的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主要是为了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融入学习当中,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案例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做一定的准备,这样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才能融合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3 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合作式教学。而合作式教学主要又体现在分组讨论、思维交流、运算创新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而后组织学生学习会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后进生的培养,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能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同组中交流,促进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这样在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2.4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在案例分析时发挥引导作用,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到案例展示,教师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以便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引导小组讨论,讨论时根据案例结合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疑。同时还要在小组讨论后由每组发言人进行问题阐述,教师对其阐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由不同小组的人员进行提问,小组发言人进行解答。最后要做的就是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并对这个讨论过程及结果给予点评,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也要避免个别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案例,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案例。二是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参与,也要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要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三是师生也要建立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不仅要高屋建瓴,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及时分享小组的合作成果,也要指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要更好地开展好合作式教学。只有组织好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几何画板;教学;案例

一、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中教学的意义

学生接受信息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与理解加工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几何画板有助于学生理解从外界获取信息,为构建主义提供了可能。通过几何画板能够充分展示数学问题中数与形的特点,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规律。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借鉴几何画板,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几何画板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以动态的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通过猜想和推理去解决问题。

二、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几何画板在代数中的应用

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教师会要求学生用两点法绘制函数图像,并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理解一次性函数的性质关键在于把握k值和b值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例如,教师绘制y=x-2的图像,学生可以从教师绘制的图中清晰地看出y=x-2的直线,然后完成y=-x+2的图像绘制,当某个图像处于同一个坐标之中时,k值大于零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值小于零时,y随x减少而减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整个代数的数据的变化过程。

2.几何画板应用于几何教学

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义进行计算,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证明勾股定理。教师应用几何画板时,引入勾三股四弦五计算方法,在黑板上直接画出三个正方形,让学生探究这三个正方形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判断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几何画板作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度量面积”的功能。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验证勾股定理的准确性,并利用赵爽弦图引导学生加以推算证明。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几何画板可以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通过阐述几何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几何画板在代数

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

初中化学案例范文第5篇

1案例描述

七年级学生赵某,男,13岁,学习成绩差,平时爱玩,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小动作不断,搅得四邻难安,课后不做作业,对学习漠不关心,并时常伴有不良行为发生,偶有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对教师的管理还时常产生抵触情绪。据调查了解,该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是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其智力水平不错,有一定学习能力,但教师和家长多次说服教育、引导,均不见效。据该生爷爷讲:“赵某在小学一至五年级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从六年级开始,由于中途换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上他交往了几位不爱学习的同学,管理未跟上,成绩开始下降。从那以后,老师对他经常批评,孩子也经常不听话,甚至违纪。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听说孩子不学习,常违纪,认为孩子不给父母争气,每次打电话回家多是责骂,若其父亲回家还动手打他。无论我们怎么管,这孩子就是没长进,我们家长也实在拿他没办法,初中入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赵某上初中后,由于基础差,再加其原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学习一直跟不上,尤其是英语,开学初的几次测验都不理想,满分120分的试卷他每次都在四十分以下,笔者作为其英语老师,又是班主任,不能坐视不管,对他的教育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摆事实、讲道理中开始,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但总是感觉收获甚徽。

像赵某这样的英语学困生,在初中各年级均占不小比例,尤其在高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严重地制约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决心以他作为实验对象,更加深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去帮他进步,真心的希望他在笔者的帮助下取得进步。

2教育过程

2.1学困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同时交上了几位不爱学习的同学,受同伴行为的不良影响,迷上网等,养成了贪玩的习惯。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不够扎实,很多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家庭的原因: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管教,成了典型的留守少年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得法,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批评、责骂,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希望值很高,要求不实际等,使赵某感受不到父母之爱,容易出现心理上得障碍,造成逆反的性格。

(3)社会的原因: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吧、手机等五花八门游戏的诱惑,加上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思潮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也不断地冲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像赵某这样的一些英语学困生甚至还编了口头禅的歪理 ―“英语学不会,说明我爱国”,“英语学得好,出国死国外,成孤魂野鬼,没一个朋友”。赵某经不起诱惑迷恋了网吧、手机游戏等无心学习。

(4)学校的原因:

农村小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只有在中心校才开设英语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英语教师,一位教师担任九个、十个班的英语教学,一个班一周开设一或二节英语,有些学校还没有专业的英语,条件设备简陋,甚至连一台录音机都没有,教师只能“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怎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何谈教学质量?像赵某这样的学生,在小学英语基础就很差,升入初中后不用功,学习怎能跟上班级?

(5)教师的原因:

赵某在小学时成绩的下降和违纪,其教师并未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用简单的方法对其进行严厉的要求、批评、施压等,学生对教师的做法不服,产生敌对情绪,教师又未及时疏导教育,从而波及到初中各学科都不感兴趣。

(6)教材的原因:

现行的小学衔接版外研社英语教材,内容多和难度大,复现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2转化措施

(1)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课后经常有意无意的亲近他,如:叫他跟自已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同时,在和他打乒乓球时教他说:“play table tennis!”打篮球时教他“play basketball”故意输给他,借此表扬他,You can play it well(你会打得很好)!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经常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用“偏爱”去激励。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学生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3)课外辅导。认真分析他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给他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安排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

(4)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他们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让他们多关注辅导,坚持鼓励和赞赏他。

3转化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多方面的努力,赵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基本上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再也没有违纪现象,更可贵的是他还经常主动来找我给他听写单词和短语,在我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近几次测试成绩都达到六十几分,他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我会努力的,争取英语段考要及格以上。”看到他取得这样大的进步,我心里真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4案例评析

针对案例中导致学生赵某在学习上形成困难的原因,要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笔者认为,结合新课改的实施,学校教育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必须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该生的管理和教育。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4.1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学生观,正确对待学困生:

目前,因受升学考试和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的“控制者”地位。教学中,教师教学往往是面向部分优等生,而对其他学生则漠不关心。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原本个性和学习基础各异的学生,在教师齐步走的教学下,产生过多学困生。以上案例中,倘若学生赵某在学业初次失败时,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和个别辅导,就不可能使其落后。若在其落后时,不歧视,认真地加以教育、引导、鼓励,也不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因此,要转变学困生,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必须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出发,强调和实践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共享、共生、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和提供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条件。

4.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造适合于学困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多方面成功。必须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基于以上理念,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帮助学困生尝试成功、体验成功,最终使其走向成功。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个别矫正学习和教师辅导补差、学法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创造适合于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条件。学生赵某进入初中后,如果我们实施适合于他学习的有效的个性化教学,为其继续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辅导条件,就有可能为其转化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4.3努力为学困生进步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励其不断进步:

一方面要在班内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要求全班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交往中,要帮助、关爱学困生,在班内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人际氛围,在良好的班风和班内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同学们的团结互助下,使他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制定有效的激励学困生学习的管理制度,积极对学困生实施有效地帮扶措施,积极实施学生多元化评价改革,建立立体、多元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和评比表彰中,如:单词默写比赛、英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设学困生进步奖,尽量为学困生创造与优等生同等展示才能和受表彰的机会和条件,在全校努力营造激励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氛围。

4.4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