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报刊 实践与体会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高中英语教学还不是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教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致使高中生英语阅读面比较窄,阅读能力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拓宽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借助英语报刊进行英语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扩大高中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一、英语报刊作为英语阅读材料有着特有的优势

首先,英语报刊题材宽泛,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涵盖了事实政治经济、新闻热点透视、文化教育资讯、人文天文地理、体育休闲娱乐、科技博览、校园文化、生活常识等不同的方面,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满足学生猎奇心理需求,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学生选择阅读报刊机会多,尽管有的是随便翻翻看看,也会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其次,英语报刊出刊周期短,出刊快,信息超前,时代感强,保证了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能够迅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大事、实事、要事,或浏览到自己感兴趣内容。这是现行的统编英语教材所不能比拟的。再次,英语报刊的内容通俗新颖,语言生动精练,词汇丰富,能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新短语,无形中增加了词汇量,增强了语感,并从中体验到用英语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快乐。最后,英语报刊文章体裁多样,图文并茂,版面鲜活,让读者耳目一新;同时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文章长短不一,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英语报刊还经常变换版式和色彩,调换栏目迎合读者的口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调动了学生学英语习的兴趣。

二、阅读英文报刊对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英语报刊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妙趣横生,可读性强。长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报、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强化无意记忆,善于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英语报刊内容新颖丰富、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信息。英语报刊中丰富的英语单词和句式都是学生在教科书里难以学到的,这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无疑会使学生积累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语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三、指导高中生阅读英语报刊

1.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是增强英语报刊阅读效果的关键。一是开辟英语报刊宣传栏,英语教师和图书报刊管理员要定期向学生推荐学生适宜的英语报刊读物,及时在校园阅读网和英语报刊宣传栏展示最新的英语报刊;二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读报的好处,结合自己读报的事例宣传读报的体会和感受,激发同学们读报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养成勤读书报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自觉地翻阅英语报刊,并经常向学生推介他们喜欢的英语文章和报纸摘要,从而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学校专门开设英语报刊阅览室,营造恬静、和谐、舒适和人性化的阅读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配置齐全的阅读装备,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和空间,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互动,共同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感受,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2.典型示范,引导阅读。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利用英语报刊引导学生读报活动已经实践了好几年了,收获和体会很深刻。笔者经常用上届上上届的毕业生读报的典型案例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或是组织开展读报交流会、开设读报园地和心得专栏交流读报的体会;或是让学生身边的读报受益者现身说法,以此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英语报刊的水平,调动阅读英语报刊的积极性。同时,英语教师要率先垂范,要做阅读英语报刊的典范和楷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英语读报活动的开展。

3.指导订阅和选读。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装备一定量的图书和报刊,要根据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订阅若干种英文报纸,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由于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集中,也为了方便学生阅读,要求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根据高中生阅读量的实际需求,指导年级组、班级或以宿舍或学习小组为单位订阅英语报纸,这样集中订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实现了报刊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可以提高报刊的可读率。报刊的订阅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能力,阅读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订阅所需要的英语报刊。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发放英语报刊订阅目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选订英语报刊。

4.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拓展阅读;途径

一、补充性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拓展

小学略读课简短,内容相对浅显,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仅是拓宽略读课的内容,也是对知识点的拓展。补充相关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略读课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补充性拓展阅读既符合略读课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在要求。在略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内容进行补充性拓展阅读,补充的内容应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最大化,高效、省时地获得最多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教师补充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可以补充选择书籍的几个标准:自己的兴趣、自身知识水平、与课文的相关联程度等等。小学生对于自己的课文阅读读本选择并不明确,对于《读书要有选择》这篇略读文本的内容,如果教师不指明学生选择书籍的几个标准,将影响小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学习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小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比如《鲁迅传》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好书籍和坏书籍对人们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这些让雪神感受到选择优秀书籍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课文的目的。

二、迁移性拓展阅读:表达形式相类似的拓展

略读课程的设立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平台,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学生通过略读课程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可以在略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收集更多优美的句型、修辞手法等等,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在略读课程中,要迁移性拓展阅读。通过略读文本中的优美句子帮助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值得借鉴的优美句型、表达形式等等。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可以指明这篇文章中优秀的表达形式。比如,这篇课文中采用的举例说明形式十分有利于实例说明。教师可以对举例说明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举例说明以及举例说明的表达优势,还可以补充其他说明形式,要求学生对这些进行理解记忆,指导学生借鉴学习,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优秀句式进行解读。比如,通过第二段的首句来解读设问句这一句型,以及第二段最后一句来解读反问句,可以讲解设问句与反问句的含义以及表达好处,还可以拓展其他句式,比如,夸张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等,通过举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借鉴句式。通过文本本身的知识内容拓展延伸,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两篇课文也有其他可学习借鉴之处,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生略读过程中进行指导拓展。

三、比较性拓展阅读: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拓展

比较性拓展能够通过比较、联系两个不同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理解,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因此,除了需要对课文相关的内容和有借鉴意义的表达形式进行拓展外,教师还应该对略读文本中有比较鉴别意义的内容进行拓展。对略读文本进行比较性拓展阅读。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对于其中有比较鉴别意义的内容进行拓展。课文提及“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拓展。指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即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自己有启发意义的作品,指明优秀作品的范围,教师还可以通过推荐一些阅读作品让学生对这些标准更加明确,推荐名人传记、科学读本等等,引导学生做好文本选择,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将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它们对学生影响的比较来让学生意识到选择优秀书籍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时,对于文本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进行拓展迁移性任务后,也可以对设问句和反问句进行比较。反问句和设问句是学生辨别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两者的不同。通过讲解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异同,能帮助学生理解区分这两个不同的句式,丰富知识。

略读课作为精读课的重要补充,对各个年级的教材选择上比重越来越大,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教师应该意识到略读课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技巧,发挥略读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利用略读课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实效。

⒖嘉南祝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3篇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利用每天中午或整理作业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听课外故事录音。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就可以自己去读,书中会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和汉字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时,就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读书角,将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加强指导,保持兴趣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又学会了拼音时,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推荐,因人而异。重点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然后把每周老师讲、读故事的时间改成让学生上台自己读,对大胆上台又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为了能有上台读书的机会,纷纷买来老师推荐的读物,自己先读了起来,看到学生有时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时,老师的心情也会很爽。

2.教会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那么多的书都看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作品,细细品读。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读与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读与记相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的成就感。

1.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读报课,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交流课外阅读所得。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比赛

可采用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地背诗、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展览

黑板报的一角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班级小报、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汇报、阅读欣赏展览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

4.表演或游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闻日记 语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94-03

一、在作文教学中提出“新闻日记”的原因

1.学生普遍缺乏关注国家大事,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意识和热情。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与参与,成了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而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今天,让孩子通过“看新闻,写日记”来了解国际、国家大事,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会社会发展的艰辛,洞察国内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积累知识,提高思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德育新途径?

2.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处理能力

随着媒体活动日益现代化、多样化、广泛化,也正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有效的关注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广泛空间。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现代人对“素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而应进一步提升到“还需具备一定的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高度。

3.学生对生活中应备的常识了解甚少

“减负”后,虽然课余时间较以前增加,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把时间、精力花在看电视机、玩游戏机上,阅读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更缺乏收看新闻、阅读报刊、听广播的良好习惯,导致知识面狭窄,对一些基本的常识少缺乏认识和了解。

如,在四年级的一次能力测查中,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球就诊记》后,结合阅读后的感受和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主动关心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给有关部门写一封短信。参加测查的同学多数较好地掌握了信的格式,可是对于信开头的称呼(环保部门的叔叔阿姨们),却只有少数同学写正确,而多数同学都写成了“有关部门”,更有个别同学可能因照背语文书上的例文(给表姐的一封信),将人称写成了“表姐你好”。类似这样让广大语文教师啼笑皆非的事例比比皆是。再分析那些能正确写出称呼的同学,多数是通过看新闻、读报刊了解到这类事件应该找环保部门。

可见,现在多数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而对于一些生活中基本的常识却知之甚少。

4.作文教学效率不高

作文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事实上,作文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学生写作文时,之所以难为“无米之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再者,对小学生而言,由于是没有目的性的观察、无注意占主导,心理学家认为,观察的效果取决于感受对象的刺激强,因此对于生活中的同一件事或同一个现象,有的学生能叙述得头头是道,甚至能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独立见解,而有些学生则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感到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思路打不开。长此以往,习作水平提高不快。另外,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相似的学校生活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针对上述种种矛盾,笔者在教学中确定了以“看新闻、写日记”为题的课题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二、如何调动学生“看新闻、写日记”的积极性

1.组织发动,家校携手。

在课题研究前期就通过召开实验班家长会的形式,请有关教师做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确“看新闻,写日记”的意义及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条件。如,订阅报刊;确保孩子收看新闻的时间;帮助、指导、督促孩子在家收看新闻、记录新闻。

由于组织发动落实,在实验过程中家长多数能积极配合学校,落实、保证学生在家看、记新闻的时间,有的家长还能陪孩子一起看新闻,并与他们交流看新闻后的感想。由于小学生外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缺乏持久性,因此,家长的配合对于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师身先士卒

要让学生对“看新闻、写日记”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率先示范,坚持看新闻、写日记,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及对新闻的敏锐性,把自己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好新闻推荐、谈天说地、新闻角”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给了学生精神的鼓舞,让学生知道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训练中,“自己并不是单枪匹马,还有老师在作他坚强的后盾。”坚持看新闻、写日记对于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尤其当他们遇到困难退缩时,教师积极向上的写作热情,会给学生以鼓舞,使他勇敢地坚持下去。教师言简意赅的文风,也给学生在习作中提供了范例。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全面调动学生“看新闻、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对提高自身水平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逐步掌握“看新闻、写日记”的方法,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作为日记的内容,选择各种自己喜爱的交流形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谈自己真切的感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交流。

三、进行“看新闻、写日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方法

1.掌握“看新闻”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看新闻的主要途径有收看(听)电视(广播)与阅读报刊。

从电视(广播)中了解新闻,除了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省市新闻等,还可以指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记者会”等内容。收看时,应做到全神贯注,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尽可能保持原话,用较快的速度记录在一个固定的新闻记录本上,如有困难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或在其它时间段留意收看重播。

阅读报刊方法主要有三种:浏览、跳看(读)、精看(读),对于感兴趣的新闻可作一些圈、划、点之类的读书记号,对于感受最深的还可写一、两句批注。同时通过“好新闻推荐、新闻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变盲目地看为有选择地看。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更应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慢慢看、细细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处理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对于有些新闻(如美国总统竞选等报道),可采用专题看(读)的方法,对整个新闻事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2.有感而发,及时捕捉看新闻后的感触和想法。

看懂了新闻,并不意味着就能写日记。因为每个学生语文知识、认知能力的基础各不相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写这类日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过程,遵循“异步性原则”。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于初学看新闻、写日记的同学来说,写新闻日记的要求可放低到:学生在看新闻后,采用“剪报或摘录”的形式作为新闻日记。尽管从形式上看是暂时放弃了作文,可对于那些原来没有习惯看新闻和语文知识、认知能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剪报却是一个很好的感知和积累的过程,既为今后写新闻日记打下了基础,要求又不算高,没有难度,不“闷”学生,学生也不会因此造成心理负担,那他们就有兴趣,对此产生了积极性。

剪报的方法是: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然后将经过选材后的报刊进行剪贴,报纸的剪贴时应注意:要剪下报头上报纸的名称、年、月、日,以便日后写一些专题性新闻日记时查找;还应注意将所选的新闻材料剪完整,有图片的要将图片也一同剪下;剪贴好后,要做一次校对。

第二阶段:收看或收听新闻后,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并简单地写几句感想。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对于一些标题已能准确、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的新闻,可以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②绝大多数新闻的导语都较简明扼要地根据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新闻的导语,用摘录重点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整理。③对于内容较多的新闻,可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简要的经过等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

第三阶段: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新闻后,能引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作适当的引申和联系,即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身边的小事,敞开心扉,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谈自己的感想。通常可以:①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提醒人们重视。②针对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进行辨证,从而找出正确的做法。③针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以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当然还有许多方面可写,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有感而发的新闻,都可以作为这类日记的材料。

从总体上看这类日记,篇幅上较短小,形式上与读后感十分接近。学生习作时不会有较大困难,但写作时还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来自于新闻材料;在谈自己的感想时要抓住一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引用新闻的内容不可全篇照搬照抄,要学会取舍、归纳和必要的引用。

3.通过多种展示活动促进习惯的形成

为了使收看、记录新闻长久地得到开展,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发的习惯,实验班安排每周三的谈话课和隔周一次的语文兴趣课时间,让学生说说新闻,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提供演讲锻炼的场所。各实验班还将这项活动纳入主题队会之中,开展以“时事知多少”、“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平与冲突”等为主题的新闻会。各实验班还在黑板报中开辟“一周大事”栏目,汇集了学生记录的新闻,张贴优秀的新闻日记。每月安排一次年级巡回交流展示各班学生优秀的新闻日记。实验班教师还组织学生积极投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施“看新闻、写日记”的初步成效

1.激发了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收看(阅读)新闻的习惯。

学生在实验进行后,课外收看(听)新闻的兴趣和习惯均能明显优于实验前,证明看新闻写日记能有效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书报习惯。

一年多来,在看新闻、写日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地浏览《钱江晚报》、《杭州日报》、《参考消息》、《都市快报》、《小学生世界报》等报刊杂志,多数学生至少看两三种报纸。家长们也常常反映:现在孩子们回家不是先玩,而是先翻阅当天的报纸。学生积极地参与“新闻会、好新闻推荐、小新闻角”等活动。学生对收看(阅读)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每天读报(或收看新闻节目)的好习惯,“看新闻”成了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自觉活动。

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进了对生活常识的熟悉与了解。

通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或阅读各类报刊上的新闻,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改过去“阅读量以教材中的课文占多数”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阅读量大约为2000字,那么一个月就能达到60000字,以此类推,一年就基本完成《教学大纲》中阅读量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面也得到了拓宽,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新闻以它所独具的时代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学生自然地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

3.及时地关心、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看新闻、写日记”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不再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如,学生在看了有关日本首相拜“鬼”的连续报道后,写下了《假意与真情》、《真感于拜鬼事件》等。学生们还通过国内外的新闻,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祖国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肩上正担负着何等重要的历史使命。

4.增强了学生辨别、筛选、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新闻报道,学生必须进行筛选、处理、吸收,才能将它们转变为“看新闻、写日记”中的材料。有的孩子爱上了剪报,他们把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成一页页剪报,并进行分类整理,编成了《剪报集》;有的孩子爱上了写新闻日记,每当阅读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便会兴致勃勃地写上一两段。在“新闻会、好新闻推荐会”上,孩子对一些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总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获得一定程度地提高。

5.丰富了作文的素材,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以前布置学生写周记时,一些学生便感到头疼,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可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实验后,学生在课余通过收看新闻联播或看各类报刊上的新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利用新闻的内容或自己看后的真实想法作为写作(日记或周记)的材料。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题材源源不断而来,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习作的题材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从而促使习作水平迅速提高。

研究证明:“看新闻,写日记”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质乃至人的整体素质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著. 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 丁法章. 新闻评论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蒋建华. 新闻资料漫谈. 中国新闻出版社,2000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5篇

一、课上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

低年级儿童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安排有趣的学习活动。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多认识“男、女、厕、所”,而看过《西游记》的孩子,对“西、游、记”三个字自然过目不忘。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课程资源引入课堂,那学生识字将成为一件既简单又快乐的事情。我在备课时就特别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学习《在家里》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将整个识字教学融入到去兰兰家做客的活动之中。导入时先认识好朋友兰兰,然后跟随兰兰到她家里做客。在兰兰家与兰兰一起学习表示家庭用品的汉字。为了激励学生一步步认识本课生字,课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与兰兰对话的环节。比如,兰兰说:我不看图片就能读出这些词语,你能吗?我不看拼音也能读出这些词语,你能吗?孩子们听到这些话,产生了超越兰兰的学习欲望,都积极地投入到认字、学字的活动中,很快掌握了本课生字。

二、课下开展有趣的识字活动

新课程改革,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中,为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我努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具体做法如下:

1.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帖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帖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报。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课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2.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帖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帖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3.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将所学的字词归类积累,加以整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剪贴贴,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帖报,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