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范文第1篇

1.课程设置与简介美国音乐艺术博士的课程设置为55-65学分不等,大致需要2-3年的时间完成全部课程。每个学校学分、课程设置不同,但基本都包括:专业演奏、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四大类。(1)专业演奏钢琴专业演奏课分为两种类型,即每周一次的与教授一对一的专业学习课,以及studioclass演奏课,每次为2小时。演奏课通常要求每位教授其授课班级的所有学生到场,学生自愿报名演奏和讨论交流,每位学生演奏结束之后,老师会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各自展示的机会,从而积累演奏经验、提升心理素养、锻炼语言表述能力。另外,钢琴系每个月都会举行两次pianoforum钢琴演奏讨论会,每学期每位学生必须在讨论课上演奏一次,由除专业老师之外的本系其它教授对演奏进行评论讲解,全系的学生都要求出席并参与讨论。(2)高级音乐理论和音乐历史高级音乐理论和音乐历史课程是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研讨课程,从各个历史时期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主要针对曲式结构分析以及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维也纳古典;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叶;自二战以后。或者每学期指定一个作曲家,从和声曲式、历史人文各个角度对作品和作曲家进行透视分析,上课方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小班授课,通常不超过20人。教授出题并作引导,研讨的题目内容形式都很广泛,课程选择并无专业限制,作业是以提交论文以及课堂陈述报告为主要方式。(3)副修专业钢琴表演研究生的副修专业可以从演奏方法与实践、音乐历史研究、音乐理论研究、钢琴音乐教育中选取研究方向。演奏方法与实践是为键盘和弦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研究巴洛克时期(1600-1750)以及古典时期(重点放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早期的音乐作品)乐器的构造,装饰音,数字低音、节奏、颤音等一系列演奏方法,除了理论的学习与论证,学生还需分组用古乐器(比如古钢琴、羽管键琴、大键琴、管风琴等)或现代钢琴进行课堂示范演奏与陈述报告。钢琴音乐教育课程分为儿童钢琴教学以及成人数码钢琴实验室教学法两个学期。后者主要针对音乐学院钢琴副修学生的集体课教学法。主要讲述如何充分的了解运用实验室里的仪器与设备,帮助学生在键盘和声技巧、即兴演奏创作、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方面得到提升。如果选择音乐理论或音乐历史作为副修专业的学生除了按照第(2)项里的规定修完原有的学分,还需按副修学分的要求,额外修满这两门课程的课时。(4)重点必修课程方法与研究是所有音乐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课程目的是指导音乐研究生学会应用基础和正确的研究技巧,主题包括如何利用访问图书馆资源和在线数据库;论文的引文格式和抄袭的问题;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以及对不同音乐版本的研究,了解它们的编集,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所有这些知识都是为之后的博士毕业论储备。硕士研究生的课时是2学分,DMA学生为4学分,他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规划和写作大型的学术研究论文。所有DMA学生将必须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并进行陈述。钢琴文献与作品研究是针对钢琴专业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以对钢琴音乐有重大贡献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为线索,纵览了17世纪中期到21世纪当代的钢琴文献,宏观上对不同时期的钢琴艺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内容包括的体裁风格、音乐特点归纳总结、不同音乐风格形成下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和赏析每个时期的作曲家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分析.

2.评价体系在完成所有课程后,学生首先需要确定答辩委员会教授组成员(4-6位),要求包括专业表演、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四个方向的教授,以及论文导师。其次学生需参加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并通过之后才能成为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主要用意在于检验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的综合基本学识理论(substantiveknowledge)和职业技能(scholarlyandprofessionalexpertise),确保其有完成接下来博士论文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能力。综合基本学识理论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环节,出题内容必须包括专业演奏、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这四个方向。考试时间分为两天四个时间段,每位教授会给出两到三个问题,闭卷当场作答,主要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考试问题涵盖了几乎所有音乐时期的知识以及作品,例如:讨论20世纪初期法国的键盘音乐,至少包括四位主要的作曲家,详述各自的作曲风格以及运用具体的作品进行论证。音乐理论的教授会给出五个左右的谱例,让考生判断属于哪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并详细论述分析原因。口试定在笔试完成后的两个星期内进行,博士候选人除了回答答辩委员会的提问,还要提交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陈述。对于钢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职业技能考试是以资格审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钢琴系全体教授出席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通过。美国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有着很高的淘汰率,一般在20%-30%左右,如果不通过将无法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位进程。这也体现了美国艺术类博士培养极为苛刻严谨的标准,成为博士候选人仅仅是完成博士学位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中,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需要举办三场独奏音乐会并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音乐艺术博士论文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提交:200页以上20万字的研究论文;100页论文连带一场和论文有关的projectrecita(l论文项目音乐会);50页论文连带两场lecturerecital(演讲音乐会)。形式多样的论文提交形式,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适用于演奏专业的候选人。

二、对中国钢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中国钢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从2005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此为音乐演奏专业目前国内的最高学位文凭。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授予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演奏专业)的国家,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它整个系统的规范合理性、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源、众多在各领域汇集的一流的师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精英教育体系。因此积极借鉴美国高校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和成熟体制,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对提高我国钢琴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上文论述中,已介绍了美国音乐艺术博士的专业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在接下来的比较探析中,笔者通过研究中国主流音乐学院音乐硕士(钢琴演奏专业)的培养方案,综合分析美式先进体系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如下思考和改进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美国音乐艺术博士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多元性是其整个教育培养模式的精华所在,其主要优势体现在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构架严谨,搭配合理这几个方面。专业核心理论架构稳定成型,专业选修课程阵营强大,专业副修课程特色鲜明,专业方向(演奏)课生动精湛,其合理的基本课程系统架构确实值得国内各高校艺术专业关注并借鉴:基础理论课+方法课+诸门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研究过程的专门研究课+演奏实践课+副专业课。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在课程选择时灵活性很大,对于拓展视野和深度也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在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体系中逐步形成良好完善的高素质研究素养和专业视角,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课业学习中,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综合能力,设置目标完成进度的执行能力无疑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国内目前钢琴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方向齐全,可是每个方向中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数量和种类较为单一。宏观、普适课程居多,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细化、深入研究课程缺乏。同时也存在课程结构设置比例不合理,内容缺乏前沿性等问题。(1)美国研究生阶段倡导的研讨导修课程模式值得借鉴,教授开课命题,如“德彪西音乐的风格研讨”、“美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研究”,学生在既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做课堂研讨、开题报告、陈述展演、论文写作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与本专业相结合的情况下,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2)应加强如“钢琴文献及作品研究”,“演奏方法与实践”“、方法研究”等钢琴专业学生所需的实践理论课程的开设。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几所重点院校外,开设这几门课程的艺术院校并不普遍。尤其是研究方法论,学会搜索与研究是研究生阶段一个重要历程,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要依据。(3)注重跨学科领域交叉课程的发展也任重而道远。在国内主流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课程设置中没有对副修专业的硬性要求,单一的主修专业使得学生只能完全专注于演奏的探索,缺乏全面适用的知识储备,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上其综合能力和就职空间受到影响。

2.创新培养机制目前国内各高校音乐艺术类钢琴专业研究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学位培养考核模式为举办音乐会以及学位论文的提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核手段单一,认定标准刻板,缺乏激励主动性学习等。针对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学位论文提交形式多样化上的创新和改革无疑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考量。比如,参考美国的经验,可以将传统的论文答辩改为论文+讲座音乐会的形式,边讲边弹,生动地将论据以演奏的方式呈现,并穿插对论点的陈述与讲解,全方位的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最终极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当中去,在整个学位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估,分析研究,演奏技巧,曲式理解,风格把握等多项音乐素养都会得到本质的提高。此外,艺术硕士学位的中期考核的制度也存在不足,大部分院校只是对课程完成情况的检查以及学分等级的测评,并无统一的对于硕士阶段所学课程以及本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考核。美国音乐艺术博士为了保证学位获得者的质量水平所规定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已成为美国成熟的博士考核制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起到了中期考核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淘汰遴选手段。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完成规定课程后,举行综合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笔试或口试),多次不合格者将不被授予硕士学位,在保证学位质量的同时,考核的形式多样化也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得不以理解参悟应用为目标,搭建条理清晰,脉络详细的知识体系,为今后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开拓多元化教学形式在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除了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加强,还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针对以表演为核心的理念,采用灵活教学方法,逐渐完成从单一向多元化综合性学科布局,独立和封闭的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教学的发展与转化。国内的表演专业课程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形式,美国音乐学院studioclass和pianoforum这两种模式可以作为将独立封闭的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教学方法转化的起点。专业授课教授希望与学生在演奏上建立平等的交流,站在同一个高度探讨作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尤其是在studioclass这种新颖有效的课堂模式上,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相互展示评析克服表演的紧张,在相互切磋的气氛之下更好的掌握演奏技巧和艺术情感。单一封闭式教学容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局限,陷入演奏瓶颈。其次,专业理论课的课程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课堂讲授,讨论班组、文献阅读课、演讲展示、试听鉴赏,无论哪种授课形式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程内容随学科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三、结语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范文第2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学校前身始建于1941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现有秦皇岛、昌黎、开发区、欧美学院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馆藏图书文献140余万册;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7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05人。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000人;硕士研究生近300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系(部),具有3个一级学科、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包括15个授权领域);设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生物标本馆是首批国家认证的电子生物标本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设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先后同20多个国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2012年被国家汉办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与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合作建立了意大利语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

二、艺术学院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9月。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音乐学、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等专业,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1人,客座教授5人,外聘专家11人。院长张海燕教授现为中国音协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公开发表、省级专业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十二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著作。2005年、2007年获我国首届、第三届“德艺双馨”全国总决赛专业组“金奖”,并荣获“中国艺术贡献奖”; 2006年6月获第五届21世纪国际华乐节B组金奖;2007年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联合主办器乐大赛,获器乐专业组一等奖;2005年12月,获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奖;2010-2012年,均获河北省秦皇岛市“拔尖人才”称号。声乐教师张译文、姚博均获2010年首届香港国际歌剧大赛西洋歌剧组独唱二等奖。崔福庆教授的作品《同学》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刘进成副院长的水彩作品《深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1年水彩作品《深秋》系列之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马英民老师的水彩作品《秋韵》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井庆昂老师为中国美协会员,2008 年获“第二届河北美术振兴奖”,作品《云锁青山雨留人》入选中国文联、中国青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马春兴老师的水彩作品《丰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自艺术学院成立至今全院200余篇,主持省、市级课题20余项。学院现拥有电钢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专业舞蹈教室、专业琴房百余间,钢琴150架,配有全套的军乐、管弦、民乐、电声乐器设备,设有环境与视觉传达、动漫、陶艺与雕塑三个工作室,教学设施完备。

学院为省内外艺术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在历年、省级的文艺汇演及美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11月,艺术学院师生组成巡回演出代表团赴美国六所院校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此次赴美文化交流活动是在建国60周年及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发起并组织的,我校是国家汉办指定的参加活动院校。为期15天的赴美文化交流活动,代表团分别到达华盛顿、弗吉尼亚比奇、伯明翰、奥本、特洛伊、蒙哥马利、亚特兰大等地,为当地的大学师生展示六场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琵琶独奏、二胡独奏、笛子独奏等文艺专场演出。通过巡回演出和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把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内普通高等院校中处于水平,彰显出了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三、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

本专业注重教学与科研、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具备城市公共环境规划设计、各种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手绘、CAD 施工制图、3DMAX效果表现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艺术设计史、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数码设计(3DMAX)、室内设计、CAD施工制图、空间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到中、高等职业学校任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或到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大型装饰工程设计公司及装饰设计施工等部门从事设计施工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使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技能,受到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能够承担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视觉形象传达整体策划、创意设计及装潢艺术设计等工作。培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训练、基础造型、图形创意设计、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数码设计(3DMAX)、VI系统设计、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插画与卡通设计、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史、专业摄影等课程。毕业生可到中、高等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到各类型的设计公司从事包装、广告设计与策划等工作。

美术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备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设计美术课程能力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设计史、素描人体、色彩静物、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风景写生、艺术考察等。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等。

音乐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学科的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在高中等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新闻媒体、文化机关等单位进行教学、研究、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学习音乐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音乐教育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开设主干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育学;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音乐美学、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观摩学习、采风创作、观摩各类音乐会、音乐课教学。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全面高素质的艺术通才,培养的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校、各类艺术学校、文化机关、文化传播公司、社区文化服务、新闻单位、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四、拟定招生计划(校考省份辽宁、吉林、江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校考省份及拟招生计划数

学 费

(元/生.年) 

考生

类别

外语

语种

 辽宁 吉林

江苏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4

5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503

环境设计

本科

4

5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401

美术学

本科

4

10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202

音乐学(声乐、器乐)

本科

4

14

14

16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202

音乐学(舞蹈)

本科

4

6

6

9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合计

40

20

音乐学专业学位论文范文第3篇

编者按:在当今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社会热度逐渐增加,大批学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艺术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将艺术创造作为艺术教育的培育理念,坚持艺术与传媒两翼齐飞,着重凸显艺术学科的文化气质,稳步聚合多样学科,力求实现理论文化与技能展映相融、学理探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传媒文化氛围下的艺术田园,让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中惬意地享受更为纯粹的艺术教育,品味升华心灵的艺术文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他积极投身艺术教育事业,为艺术界和影视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前不久,本刊前沿访谈栏目组有幸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星院长,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博学与睿智。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周院长您好,很荣幸采访您,您从事影视艺术研究多年,近几年,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新世纪中国电视文艺研究》、《跨世纪中国电影传统史评》、《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影视艺术概论》等,并且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研究成果颇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研究工作及体会。

周星:你好,首先感谢《今传媒》对我的信任!学术研究是我们的本分,对于不断演进中的艺术文化发展追踪、对于历史挖掘、对于现实的关注,是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我的研究从电影历史开始,进而注重史论分析,再进而立足中国影视与艺术文化现实,有自身研究的线索。从电影研究到电视艺术研究,再到中国艺术文化和教育研究,都是抓住艺术审美这一个人兴趣点。十余年来我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影视艺术理论与影视文化传播、艺术理论与艺术教育研究,对于学术研究前沿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学术研究同时也给予教学深入探究的视野和深度。

随着科研项目承担的多样化,研究广度也不断扩展。近3年我接连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等。学术研究促进教学质量,也获得和学术界的认可。我目前承担了2届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指委成员、国家电影审查委员等职务,以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等团体职务。

记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有近百年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北师大的艺术学科吗?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一所拥有99年悠久历史、规模完整的艺术与传媒教育高等学府,地位独特、学术之风优长,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以人为本、文化精神孕育人心的核心不变。作为最早之一的中国艺术教育机构,其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具有独特性,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学科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新兴学院,更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存在,对一个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历史功绩无庸置疑。近百年历史又跟随时代多方拓展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独特艺术学科,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和艺术教育发展,成为包容艺术学理论、音乐学、美术学、设计学、书法学、戏剧影视学、舞蹈学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学科群。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在前辈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被批准建立艺术与传媒学院后,延续艺术学科良好传统,众多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与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继承传统的艺术与传媒两翼齐飞、“从游式”教学相长、综合性艺术素养教育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探索发展。

记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自建院以来,为艺术界和影视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想必贵院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和理念,您可否详谈一下?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是综合性齐全的艺术与传媒结合学科,形成了自身的一些优势。历史承传与现实地位,使得目前艺术学科的基本理念确立为以人为本、注重精神文化的熏染。我们召唤入学新生宣传语是:“你会不虚此行——艺术与传媒学院情感、精神与你共享”,强调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教化知识,而是融通精神,平等的艺术观为孩子们确立艺术来自于创造做了铺垫。学院有一个共勉院训——“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则是从古人对于为人、为艺术、共享精神家园的一种悠远承续。借助于出自“论语”的北师大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核心是学院办学定位在为人为学的高雅精神追求。培育综合性艺术高端人才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目标,精英式的小规模培养造就了良好的师生共融局面。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力求将美好的艺术创造作为艺术教育的培育观念,那么学术研究就是北师大有别于许多艺术院校的不同,在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是学术研究、展览演出和学术交流相互并重的。

概括学院特色,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近年呈现出在历史承传积淀基础上的学科建设观念,依存艺术学科的厚实基础,实现跨学科发展。世界发展加速背景下的艺术教育,需要有清晰学科发展思路。在新的环境下,协调习惯性的多样艺术学科共融共荣,避免俗套的分割学科异态扩充外,坚持多学科艺术汇聚。而学院体制内形成在一个教学单位中艺术与传媒聚合,理论文化与技能展映相融、学理探究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新的观念。

在学生培育上,我们强调文化精神的重要性,那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人格和情感丰实的过程。看到不少学校只注意技术条件的补充却显然没有文化情味的投入,我们明确了物质环境的局限和如何发挥其意义的所在。近年我们为艺术楼的艺术文化进行有目的性的改造,不是单一的设备更新而是文化氛围的营造。比如在楼内设立咖啡休闲吧,让师生在课余停歇下来相互展示创作、研讨艺术梦想,当飘散的咖啡香气氤氲而生的时候,艺术的柔和气息弥漫动人。

在教师培育上,我们明确坚持处置教学和人才提高的关系,鼓励艺术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促进教师出国留学,在不同学科同样鼓励开展学科课题申报和横向合作,以人对人的鼓励督促来提高意识,每一年度的课题获准率都逐渐提高。艺术在开放世界背景中去提高眼界是学科发展需要也是实践培育需要。近年来这一开放举措加速进行,大步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步子大大加快。

作为综合性艺术学科,我们将继续探索发展之路:我们要成为艺术教育国家队,注意深入进行中国艺术教育尤其是基础艺术教育的调研与对策政策研究,成为国家基础艺术教育平台。

记者:您的研究基础是影视艺术方面,您可否从学术方面谈谈现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状况?

周星: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在市场上出现自然节节高毫无疑问,和国家经济发展相互印证的中国电影成为体量日渐增长的重要文化存在。自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上升到170亿人民币后,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越217亿,于是,对于中国电影的认识也更为复杂功利起来。对于电影的认识应该有对象性的电影形态本身发展的差异性认知,即一方面,电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梦幻的产物;另外一个认知,电影是作用于市场后受众接受、票房收益和创造产业价值的产物。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作为精神产品关照物的研究文化的认识。但是,实际上,人们似乎站取角度的不同而可能以偏概全的简单看待电影,比如,将市场电影放大就是电影全部,没有市场收益的电影就不是成功的电影,就是不应当出现的电影。在文化上这是极其偏狭的现象,自然,也有站在电影评价以市场定夺的立场,将市场存在变成了唯一标准来判断电影的意义。在产业为尊的不恰当前提下,将文化现象的电影变成了死板的产品,将文化情感的差异性变成了交易双方的权利大小和资本强弱的予夺对象。也不必否认,将电影的自身作为随心所欲的物质表达,只是自以为是的展示而缺少精神追求的基本常识的创作,就自以为是电影人类情感梦幻的需要创造物的品质,而试图以己昏昏来成就他人的昭昭。文化对象显然复杂得多,需要辩证看待。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潮流影响的产物,在一次次风向变化中,显示出文化习性不稳定的特点,在大片兴旺时一味推高大片而导致大片未必大影响的微妙现象;样式的打破诸如疯狂系列的出现,又形成大批跟风创作却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而同样的变化又是出乎意料的2013春季:所谓“2013之春”所触及的青春题材创作凸显的说辞,显示了风向转变的意外。一批青春题材创作忽然间跃上台面,改变了以往中国电影的景观。在中国电影进入调整微妙期发生一些凸显现象,曾经大兴其道的大片高涨局面受到遏制,市场回报效应减低,减弱的趋势既是时势使然,也不免令人担忧;但凸显的青春时潮的高涨、喜剧创作的得势等令人意外,将电影呈现的既往格局打破,也连带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2~2013年中国电影明显的热点集中于喜剧创作和青春题材兴盛的焦点上,由此则衬托出创作上非大片创作兴旺现象,而市场上则比照出中下成本高盈利的奇特景观。而这二者的背后,又是及时愉悦风潮贴近大众心理、亲近青年怀旧情怀吻合新一代受众的显而易见情态。小时代盖过了大是非的表现,成为当下青年的观影选择,不能实现主宰世界的大梦想,至少可以选择小时代的议论东西,这时网络给予了小时代的津津乐道的满足,口舌的愤懑和行动力的衰竭,热衷自我交往,淘宝购物,游戏人生的时代,让观影潮流瞬间变化。

小时代电影是特别出现的潮流,而电影形成“现象”是商业文化时代的大众情感宣泄的表现,也是电影已经以市场收益为准则、却还是一种娱乐文化走向的产物体现。2013年的青春电影潮的兴旺也是一种电影现象。无论对于电影《小时代》及其一批青春电影如何看待,都日渐显露时代文化的多元复杂,观者、评论者众说纷纭,卷入的主流传媒和大众传媒之间意见差异明显,而好恶上升到极度对峙却未必能客观公正呈现现实复杂样貌。大片、大时代向小片、小时代的偏移却需要我们冷静分析。

记者:您对现在广泛成立的影视工作室有何看法?

周星:电影需要体制上的改革,以促发更多年轻人的创造积极性,电影工业也需要多样群体来参与,以造就丰盛多样的局面,于是影视工作室应运而生是自然的事情。志同道合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参与电影创作,技术上的、经营上的、投资上的、剧作创作上的等各式人才聚合在一起,来开拓电影,是电影主要作为青年人的欣赏对象和表现青春生活梦幻的产品,理应在个体性创造的聚合上形成自身的机制。实际上,不用说目前给予中国电影创造带来活力的万达、华谊兄弟、小马奔腾等等原本不是影视行业的大家企业对于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贡献,就是更多的小企业、工作室性质的创作机构,为中国电影的繁荣注入了生机。自然,在行业认知和职业创作上,许多工作室创作需要更为专业的培育和实践经验的摸索才能成为行业有效地创作群体。但我们强调不断创造机制让电影艺术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却是中国电影的必要举措,从这一个意义上说,工作室显然是个性多样化呈现的必然。

记者:由贵院和广电总局主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0届,每一届都为年轻电影人展现时代风采、圆电影艺术梦想提供了舞台。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情况。

周星: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举行了20年,第21届即将开幕,确乎已经成为国内大型品牌。电影学科发展顺应时代,就要从素质教育呼应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这其实是艺术教育尤其是综合大学的艺术教育摆脱空谈而强化现实适应性的需要。无论是原本注重舞台实践的音乐学科还是舞蹈学科,以及需要会展来得到反响的美术设计学科,我们都不断增强其实践力度。而在一开始我们的传媒学科所创立的大学生电影节,则在综合性实践上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