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1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合适、典型、贴近生活的案例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和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贯彻和落实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规避和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实现最佳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听没听,听多少,懂没懂,这些都无法在课堂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缺少实用性,而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行不通,这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同。案例教学法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对摆出的案例应首先分析缘由,促使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更贴近实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如何选取与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这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求相符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前提。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案例选取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选择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必须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学性,能够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事件的典型特点,紧紧围绕大纲相关要求;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和政策,体现时代特性。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于内容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认知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所以,一些社会中的典型真实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国际贸易知识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愿望。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很好地为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点服务,案例的来源最好要真实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

(3)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讨论氛围,当好导师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学生放在主体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上,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收获知识。

2.如何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提前使学生做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预习,如学习相关的贸易术语、事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案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主动将所预习的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并尝试分析案例。二是对学生摆出案例。教师将案例摆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主要问题后,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将讨论升级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小组群体讨论的结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鼓励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是教师作案例综述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研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抛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知识点、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2]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8).

[3]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4]贺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

[5]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9).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

一、创业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相较于世界贸易往来的日新月异,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国际贸易课程存在很大的滞后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固化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往往不能够举一反三加以运用,从而出现毕业生不能胜任企业相关岗位的尴尬局面。此外,传统国际贸易教材的内容和体系结构设置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1]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对于国际贸易其他理论课而言,国际贸易实务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对学生日后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伴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型人才为时代所需要。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寻求新的就业途径。如果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而独立存在,就容易造成创业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其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使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将创业教育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结合,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编写更有针对性的教材,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更具灵活性的授课形式和考核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实务内容,使创业教育有根基可靠,从而更大的发挥出高校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节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择业、就业、创业。[2]

二、课程定位和目标设计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的现实情况,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载体,创造性地将创业教育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结合。创业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两方面的内容。课程以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点教授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专业知识,以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创业教育的内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着眼于既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性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焕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既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预计为36学时,2学分,将按照国际贸易实务“信息搜集-建立业务关系-业务磋商-签订合同-审证制单-租船订舱-议付核销”的进出口流程,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组建、商业模式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够了解整个贸易过程,又能够增强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搜集+机会识别。本阶段包括信息搜集的渠道、方法等内容,重点放在互联网信息搜集的渠道和方法上。同时,引入创业教育中机会识别的内容,将信息搜集与机会识别有机结合。2.建立业务关系+机会评估。本阶段包括与外商进行交流的英文信函写作、与国内生产商进行交流的中文信函写作。同时,将创业机会评估引入课程内容。3.业务磋商。本阶段包括询盘还盘报价、进出口成本核算、2010国际贸易通则解读、主要贸易术语FOB、CFR、CIF条款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该阶段中英文信函的写作。4.签订合同。本阶段包括对外合同的制作、合同条款的解释、国内收购合同的制作以及该阶段中英文信函的写作。5.审证制单。本阶段包括各种支付方式的介绍、信用证的介绍、审证与改证、下达生产通知、发票与箱单的制作、各种文件的获得以及该阶段中英文信函的写作。6.租船订舱。本阶段包括租船所需文件的准备、委托装运、委托报关投保、提单审核等内容。7.议付核销。本阶段包括议付流程的介绍、议付文件的准备、单单一致与单证一致原则的强调、收汇核销等内容。8.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本阶段包括创业者人格特征、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企业的成立等内容。

(二)创业实践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预计课程为34学时,1学分。此课程是对上述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补充和升华,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平台构建的虚拟实践环境检验课堂教学的内容,营造非胁迫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从而得到比课堂教学更深刻的感受,并在学习中真实感受创业。

四、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有效思考、不能学以致用等。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相应地改变教学实施模式,使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以取得成效。[3]

(一)课堂教学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但是基础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要并且无法取代的部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课堂教学基本已经脱离以往的板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涵盖内容更多、展现形式更加灵活的电子课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扩展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构建理论体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平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适当的课堂思考和提问环节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例如杜绝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尽量减少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4]

(二)电子虚拟平台实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多的依靠互联网平台来实现。通过电子贸易平台进行贸易往来和合作,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和提高贸易效率,成为完成国际贸易合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更多偏向于对理论流程的讲解,而部分开设上机课程的高校也存在针对性不强、过于机械化的问题。在创业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过程中,电子虚拟平台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借鉴以往教学实践的同时,更要吸取其经验教训。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相应地增加创业的元素,除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电子平台操作流程,巩固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国贸实务知识体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三)企业实习实践

创业教育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组织学生到国际贸易企业进行实习,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贸易实务过程中,并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会课堂上学到的创业创新思路。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电子虚拟平台的实践,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展开的,与现实的企业操作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也是造成与企业需要相脱节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并且把企业实践纳入教学实施的一部分,能够切实有效的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也能够通过实习实践了解企业需求,从而为今后的择业、就业甚至创业打下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3篇

一、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2]。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贯通起来。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 2010》、UCP600、URC522等国际贸易惯例、规则和法律条文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难以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该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富有实践性特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干中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革实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综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注重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从国际贸易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

(二)尝试双语教学

推行双语教学是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外性特点决定的[3]。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函电往来。如果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该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学习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融为一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场景模拟教学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同磋商、报价核算、合同签订、开证申请、备货、商检、报关、运输、保险、结算等外贸业务中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处于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对进出口业务流程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

(四)注重实验模拟教学

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不同角色,从事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尤其让学生模拟CIF贸易术语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磋商、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感性认识。

(五)实施案例教学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教师与学生以典型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为中心进行互动和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试模式,显然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在国际贸易实务考核中,考核内容应包含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并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学生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场景模拟教学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实践考核的范围,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形成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

三、保障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枯燥无味的范式,营造了一个比较活泼竞争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并不彻底。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于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的状态;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一)学生层面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拓展知识面,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全面提高素质。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施的主体。国际贸易实务多样化实践教?W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熟谙国际贸易实际操作又要精通外贸英语。因此,教师必须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开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

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互联网+”新形态下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国际贸易转热实务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国际贸易人才的有效培养。在“互联网+”新形态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需求更为多样,他们的意识形态更为复杂,思想更为活跃而独立,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认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是指,研究学生在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把相关工作设置成岗位任务形式,以岗位任务为基础确定教学模块,模拟学生岗位工作过程,以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模块化学习,发展学生的岗位能力,以此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是模块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岗位需要都更为多样性,因此,需要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创新,要能够充分研究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设置具体化的岗位任务化模块,从互联网+的视角研究学生需要的多元化,设置多样性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有效发展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互联网+”新形态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互联网形式开展模块化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价值需求。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应当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实现教学创新,要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能够改变教师单纯讲解的方式,要实现学生积极进行多方面学习,讨论,观摩,模拟,进行实践操作的互动式开放式教学,利用这种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互联网+”新形态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同时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创新,能够利用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语音室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利用互动平台,实现模块化教学。

2.突出模块化教学的差异性设计。真正的优秀教师不是为学生传播知识,传播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优秀对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有效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真理。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要精心研究教学计划,能够突出模块化教学的差异性设置,通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模块内容的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国际贸易运输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在物流实验室中进行现场观摩,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在教学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等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到国际贸易实验室进行现场学习,了解商品生产,储藏的全过程。教师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内容进行差异性设计,使学生进入到不同的实践环节,进行现场实践,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探究能力,使学生根据个性化的需要获得真正的发展。

3.保障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质量。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保障教训内容的质量。在模块内容的设计中,要能够从优、实、新上下功夫。所谓“优”,指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使之能够适应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要突出实用性的内容,实现理论知识综合化应用,以保障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提升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质量,需要聘请一些外贸专家大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联系,及时把一些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模块设计中。只有保障模块内容设计的质量,才能保障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4.实现“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设计。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设计需要设计好一级模块和二级块,一级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模块和职业定位模块。二级模块是对一级模块任务的细化,比如,进行商品模块设计,合同模块设计,术语模块设计等等,在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之后,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模块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在每节课教学中,可以安排集中基本项目,由这些小项目组成小模块,进而组成单元模块,各种模块形成不同的层次关系,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目标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彭晔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方式创新 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外贸业务专业而言,其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外贸业务知识与外商进行洽谈、交易并能熟练进行单据制作处理的合格涉外人员。在对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对注重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开展案例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思考意识的效果,并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想法陈述如下。

一、 开展案例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案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当事人,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海关等环节以及各种中间商和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从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履行无一不是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联,因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国际惯例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定又时时在发展、在创新。如果不能将这些新颖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贸易规则的变化,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日后观察和思考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新规则的敏锐性也会大受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又是一项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每一件国际贸易业务又都是具有很鲜明的独特性,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个案情况的变化而处在动态变化中。而国际贸易实务又是数额巨大的交易,一旦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次就会带来巨额损失。这就决定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因课施变,注重在个别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案例教学在国外经济管理和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早已普遍开展,并被实践检验为富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堂教学中去,必能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流程,培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大有促进。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只是讲授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方法,不将这些知识与它们的应用背景联系起来,就会缺乏真实感、亲切感,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掌握案例教学的科学方法

1、做好对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讲实务操作,而是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如果现在自己是一个服装出口商,要同美国的进口商签订一份售货合同,该怎么签订,内容有哪些,在签订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的见解后,教师才开始引入话题,这个国际贸易案例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迥异于国内贸易的项目。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同,这就是这门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实务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过程和方法,因此,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应用过度。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性质而异,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有所偏颇。换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讲授“商品的数量”一章时,由于该章理论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所以笔者采用指导自学法,即在学完该章的部分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刊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必要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讲“价格术语”一章时,由于内容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通过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所以笔者就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讲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讲到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内容。该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教师容易操作,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缺点是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讲清案例的背景、经过、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也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如在讲授“出口合同的履行”时,由于内容综合,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针对一个案子,大家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踊跃发言。教师需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案例讨论小组,小组人数可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寡来决定,一般6人为最佳,每组的人员名单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例如讨论2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这样一方面可避免案例课中无人发言的冷场,另一方面还可考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规定每位学生发言的时间,控制好案例课的节奏,以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把学生的具体表现体现在课程的结业成绩中去等。

【参考文献】

[1] 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6―2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孙喜亭:从“实践”观点对“教学活动”的解读[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