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陈情表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凄婉真挚的情感
作者开篇就叙述自己不幸的少年经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话概括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首先让人心中一紧。紧接着,作者把苦情逐步推上了极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襁褓丧父,年仅四岁母亲又改嫁——幼失怙恃,这是一不幸;“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从小疾病缠身,九岁还不会走路——体弱多病,这是二不幸;“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只有老祖母和自己相依为命——无依无靠,这是三不幸。苦涩凄凉的生活中,自己只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样一个苦水之中泡大的孩子谁了解后不生同情之心呢?苦难者总是让人同情的,李密深谙这一点,所以开篇极力渲染自己命途多舛的境况,以一个苦情者的形象出现在晋武帝的面前。再严厉的人,再铁石心肠的人,读到这些谁能不生恻隐之心。这无疑会在情感上给晋武帝以强烈地震撼。
苦涩的童年唯一的依靠是祖母刘氏,“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作者虽然没有具体写小时候祖母怎样抚养自己,但艰难不易可以想见:一是李密身体虚弱,生病应是家常便饭;二是家中没有至亲能够给祖母搭个帮手;三是祖母年龄又大,手脚不便(祖孙相差五十二岁)。这样深厚的骨肉之情怎能不让作者心存感激?因而,当祖母病倒之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同样也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李密细心的照料,祖母也难以活到“九十有六”的高龄。情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相濡以沫使祖孙之间的情愫变得更加深厚。亲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这种朴素而圣洁的情感最能沟通思想。作者不同寻常的孝心,格外令人感动。“令伯(指李密)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看到李密这些真情表白的晋武帝自然也不会例外。
二、委婉曲折的方式
作者“陈情”的目的是“辞不赴命”,开头却避而不谈,而是从自己的身世写起,叙述自己孤苦无依的童年,叙述祖母久病卧床的情状,叙述自己进退两难的狼狈,最后才表明自己不能赴命的目的。这种叙述方式,是一种迂回“战术”。《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威后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赵国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太后不肯答应,于是大臣竭力劝谏,惹得太后暴怒。左师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接着请托儿子舒祺,继之论及疼爱子女,最后大谈王位继承。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最终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李密的陈情方式和触龙的劝说方式异曲同工。试想,如果李密开头就说“我不想做官”之类的话,晋武帝还能有耐心把他的表看完吗?这种迂回“战术”给自己成功地打动晋武帝腾出了有效的情感空间。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李密不单在战术上迂回,还紧紧地抓住了一个字——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中去。李密是蜀汉旧臣,如果他不答应武帝的征召,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心念旧朝,不满新朝——这可是杀头抄家的罪——李密当然清楚,所以他得澄清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意在表明我不出来做官只有一个原因——供养祖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恰恰就是晋武帝所提倡的“孝”。不仅表明了心机,同时也给晋武帝在处理他这件事上有了伸缩的空间。但是这又产生另一个问题:供养祖母是孝,不听从君主诏令,却是不忠。“忠孝不能两全”,是尽忠还是尽孝?李密最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先尽孝,后尽忠。因为李密今年才四十四岁,而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了,“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这样做,既符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道德方针,又有尽忠武帝的机会。“忠孝两全”,既成全了李密“愿乞终养”的愿望,又成就了晋武帝“孝”治天下的美名,还会收罗名士为己所用,晋武帝当然不会不满意。
[关键词]文学 剪纸艺术 关系
为办好特色学校,办出特色专业,落实好课程改革工作,学校多次组织语文教研组和剪纸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主题研讨:文学素养与剪纸艺术相结合之路。剪纸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融合了娱乐、生活情趣、文化等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孙华庚说,“剪纸艺术不仅仅是在一张纸上面剪出美观的图案,更是人们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确实很有见地。大家认为剪纸要力求突破传统的贺喜志庆、祈福祷寿等日常生活的题材,必须将触及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广阔领域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纳入视野,夯实文学底蕴,使剪纸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为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气息与活力,真正地体现中国文化内核的某些质地,形成与展示剪纸艺术的独特个性。祈愿语言文学与剪纸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之伞,能够将学生人生的风雨撑起;他们的一双巧手,能够把生命的寒潮拂去,自主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优雅地生活、有创意地生活。融合了文学元素的剪纸艺术之花能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依托文学资源平台,提升人们的文学素养,推进剪纸艺术发展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它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为各民族文化历史的悠久积淀,能够以其覆盖的浩瀚知识领域满足人们求知好学的精神需求。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人文精神的最大载体。文学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人们在文学领域的能力既包括输入能力,也包括输出能力;既包括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包括文学创作能力。文学作品为阅读者提供大量的词汇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阅读者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学习者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感知。一个人的文学修为是个人素质,一群人的修养则会极大地提高全民族文化。剪纸,是一种最普遍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基础。一方面,由于它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简单、最普遍,然而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并且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因此,无论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是在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使用范围都极其广泛,剪纸艺术广为流传,千百年来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和追求的艺术形式之一。另一方面,剪纸题材丰富多样,有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从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中寻找素材,提炼加工而成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也有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与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文学和剪纸这两种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审美情趣上应该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要融文学与剪纸为一体。在传授剪纸艺术的同时,应该注意渗透运用文学中美的教育题材,发展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剪纸,在剪纸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完整理解。依托语言文学这个教育平台,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推进剪纸艺术的发展。不仅会使个人受益,从长远来看更可以惠及全社会。当融合了文学元素的剪纸作品“站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文学教育得到推进,剪纸选材也能有效地拓宽,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学的修养自然显现其中,也就潜滋暗长了。两者相得益彰,文学与剪纸这两门民间艺术都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
二、联系文学经典,深入挖掘题材,让剪纸内容多元化、立体化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千变万化的时代到来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剪纸要创造出适合于反映时代面貌的艺术新形式。不但立体剪纸、组合剪纸、国画剪纸等新品种要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发展与改进传统的剪纸技法,还需要它从表现内容上不墨守成规,要突破传统的贺喜志庆、祈福祷寿等日常生活的狭小题材而触及更为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以求为剪纸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气息与活力,由此形成和展示剪纸艺术的独特特征。但不同的人,看问题的眼光、角度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结果往往千差万别。诚如人们常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加强个人文化素质、个人文学修养来提高作品的立意,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们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所思所想书写成册,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作品之中。作品中常常有着明确的伦理道德倾向,或者蕴含着对于真善美的讴歌和宣传,对假丑恶的鞭挞,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寻找和体会生活之美,心灵受到净化。《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被称作“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重视名著欣赏,多分析,多揣摩,坚持不懈,在阅读时潜心感知作品中的言外之意,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就能从各种名著中汲取营养,拓宽文化知识和审美视野,陶冶性情,提高鉴赏、鉴别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凭借此文学素养运用于剪纸作品创作中,把各种文学资源与剪纸创作紧密结合,拓展剪纸的内容,使剪纸的内容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剪纸艺术便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弘扬。为活跃阅读名作氛围,拓展剪纸的选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我校曾多次组织开展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围城》《复活》《巴黎圣母院》等等名著中的经典人物里撷取题材的剪纸活动。优秀作品《金陵十二钗》《水浒人物108》《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等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动作、服饰富有特色,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比赛一等奖。让我们喜见名著欣赏的成果,感受浓郁的剪纸艺术的文学氛围。
三、文学与剪纸相结合,处理好作品内外的关系,提高剪纸作品艺术品味
我们认为,剪纸艺术要与时俱进,要推陈出新,就应当加入文学元素。文学可以为剪纸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层次的题材,提升剪纸作品艺术的品味,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要让剪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必须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主要是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剪纸艺术作品外功与作品内功的关系,即作品的外形美与作品立意的内在美关系
这一关系应当是辨证的,是对立统一的,那些所谓的技法技巧,是表象、是形式、是表现精神立意的载体,载体固然重要,但内在美的表现更重要。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里和表、神和形、本和标。所谓里、神、本,就是核心内在的东西,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而表、形、标是技法技巧。通过技法技巧,来表达核心的内涵真善美,也就是作品蕴含的道德思想与价值观。一件成功的剪纸作品应具有双重美感。它不仅表现在风格技法、技巧形式上,题材的选择是否妥当,格调高低状况,能否体现作者的审美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而作者文学修养越好,对其剪纸作品的理解越深,给人的美感就越好越多。我们只要诵读唐诗宋词,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中描写的爱国爱乡或爱民爱家的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将潜移默化地激发每一个莘莘学子的思想感情。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荡的是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受到的是一个政治家的博襟;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恍惚身处那春和景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场景;读苏轼的《赤壁赋》,深深明晓诗人“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让我们惊叹其艺术形式美之时,还不得不为其作品那洗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所折服。应该让剪纸作品如文学一般,在具有形式美的同时,也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教诲,让作品辨析善恶、净化心灵的审美价值内化为读者思想内涵的一部分,使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2.处理好作品与观赏者的关系
作品好比是电池,观赏者的心灵好比是电线。如果创作者缺乏文学修养,缺乏艺术悟性,那创作出来的作品便成了空壳的电池,搭上观赏者心灵的电线将没有感应。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有观赏者的鉴赏,失去了观赏者的认可,作品也就失去了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当然,所谓的观赏者也应当是知情者或行家里手,他的评判水平和取舍标准,取决于他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我们很难做到读万卷书,但多读书无疑会使我们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游刃有余,不致捉襟见肘,不致总剪鸟兽虫鱼、民俗喜事之类的内容,避免剪纸创作中的重复与撞车现象。多读书,提高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激发创作的冲动。倘若我们能对古诗古文那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作更深的理解与领悟,才会有一种在一定的情感状态下,“情以物迁,辞从情发”,大有手痒痒不剪不快的感觉。有时感觉来了,会让人进入艺术创作的亢奋状态,迸发出奇异的艺术火花,甚至诞生出平时不可企及的鲜活的好作品。郑平芳剪纸艺术大师代表作《陈情表》的四幅作品:老奶奶抚养图、祖母病笃图、帝王呵斥图、先尽孝后尽忠诉说图就是读了李密伺亲孝顺之作《陈情表》,为从肺腑里流淌出来的真情所撼动,为情所伤,神伤其中,一气呵成的。艺术大师刀剪下的四幅作品: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李密诚惶诚恐而又恳切的哀告,形具神在,宛若天成。看完后,一股强大的力量穿透心灵,不能不为之动容,泪奔而出。
四、把握途径方法,夯实文学功底,全面提升语言文学水平
怎样才能厚实文学功底,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水平呢?应当努力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品味感悟,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文学的热爱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这种热爱的萌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文学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中外优美的文学名作阅读中,感受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和语言的魅力,逐步品味到文学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就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影响人的情感活动,感悟文学的博大精深。读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会让人拍案惊奇;读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让人柔肠百转;读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让人力量迸发。在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的语言中熏陶、感染,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2.注重方法,持之以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修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日常积累,要在文学阅读中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不仅包括古今中外名作,还要勤于练笔。多抄录和剪贴名篇名段、名言、谚语、警句,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应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从中汲取文章的精华。可以给自己建立阅读表,激励自己多读书;可以定个短期计划,不满足于日常的摘抄,还要写自己的心得、见解;可以定个中长期计划,比如每个月读本好书,写篇读后感,每个季度写篇论文,使学习时动手练笔成为积累素材的工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要成功,贵在坚持不懈,有始有终。我们应该在积累中感悟思维,知识也在感悟思维中得到运用、更新与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学水平。总之,我们要注意把各种文学资源与剪纸活动紧密结合,让剪纸作品注入反映巨大生活内容的文学元素,使剪纸的内容更加多元化、立体化。让作品体现出作者对文学的个人修为,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与体验的传达,在提高自己文学素养、语言文学水平的同时,剪纸艺术工作也就插上了文学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文学素养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郜元宝.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赵玉亮.剪纸艺术与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