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网格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信息共享不畅。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各种原因导致各项资源长期处于分散、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联动机制,造成信息共享不畅,“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思路亟待落实。
2. 宣传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初入网格内的社区网格员都会反映辖区内的部分住户不配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影响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量。其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不清楚网格化管理这项工作。
3. 社区网格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社区网格员队伍不稳定。薪酬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是造成网格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区网格员要求“一岗多责”,肩负着社情排查、公众诉求、矛盾化解、应急协防、工作巡查等五个方面的事项,这就要求社区网格人员要有全面掌握计生、卫生、民政、社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能力。而部分人员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应用技能,甚至还有部分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二、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1.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市、县、乡镇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规划清晰、合理分工,促进三级信息共享;二是确保社区网格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各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社会共治,使整个社区管理、社会管理时刻处于“活动”的状态。
2. 加强宣传力度,确保群众配合。在工作中应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宣传引导力度,普及网格化管理知识。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电子媒介进行宣传;还可以利用报纸、公开信、条幅、宣传栏等纸质媒介进行宣传;更要善于现身说“法”进行宣传,通过到居民家实地走访,加强交流沟通,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辖区,听取群众的建议与意见,协调处理群众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 社区管理;网格化;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海南省公民社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3-63。
[作者简介]陈晖阳(1971–) 女,海南儋州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前沿问题、城市社区管理、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自己根据自身目前社区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就是把服务居民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社区网格当中,把社区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网格,将辖区的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场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社会事务全部归类于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专人负责,网格责任人包揽多项工作,做到“定格、定人、定任务”。 “城市的日趋庞杂是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说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简化技术。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城管、治安、社保、环保、绿化、环卫、工商、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 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围绕上述职能部门的各种管理问题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地图管理空间。发生在这些网格内的各类问题, 诸如公共设施受损、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小广告、油烟扰民、社会救助、低保投诉、卫生投诉、劳动纠纷、污水漫溢、无证行医、突发事件等, 均有各自特定的数字代码标注在相应的电子单元网格中, 只需监督员报告或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 发送给监督中心立案, 并转指挥中心网格查找, 即能在中心大屏幕上找到事情的名称、现状、位置及处理归属等信息, 从而保证这些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协调和处理。”[1]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使社区服务人员对网格内每家每户的信息都心中有数,而这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归结起来一句话:网格化、服务化、责任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我国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应用比相关理论研究要出现的早,例如“2003年底,北京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新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并借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北京东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2]。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把这样一种模式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被动为主动。即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主要是表现在管理手段、方法、评估等硬件上;三是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封闭,这种封闭是指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封闭循环,是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并作出定量分析与评估,以便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建立起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对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非常有利,因为“现有城市管理主体主要限于政府职能部门, 群众参与程度极其有限, 而且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形下, 政府纵有千只手, 也难理城中万端事。因此, 不仅政府部门总有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的苦衷, 而且老百姓也有一串串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开通后, 社区群干、居民反映身边问题, 不再受信息渠道不畅的阻碍; 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随时查处问题, 免去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管理服务缺位的困扰。各地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表明,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实现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 形成老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它被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开明举措, 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3] 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使整个社区辖区内的资源达到共享、各种信息平台能够联动。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从海南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两个问题存在:
首先,海南省目前包括有海口市(其中含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四个市辖区)、三亚市两个地级市、儋州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三沙市等七个县级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等四个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六个自治县;基层设置183个镇、21个乡、18个街道。由于海南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构建体系当中还没有真正动起来,因此,对于海南各市县辖区内所有公共用地范围内例如街道、胡同、园林绿化、封闭小区、房屋土地、广场、公用设施、单位、道路交通、空地、市容环境、厂区和平房院落等区域总面积、街道、社区及其它设施等数量还没有统计出精准的数据。因为城市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是要通过野外调查全面各区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根据海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海南的农业发达,适合于走小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海南地处北纬03°20′- 20°18′,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岛内这个独特的热带资源使海南经济呈现出可以发展的橡胶、油棕、椰子、杜仲萝木、胡椒、红壳松、咖啡、沉香等热带作物、热带高效农业和野生植物。因此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比重在37.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岛内的农业、农场分布很广超过了城市百分比。而且小城镇社区作为一个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过渡状态,对于海南岛这样一个特殊经济特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小城镇社区是基层政府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具体落实点的一类特殊社区,要做好小城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其他城市的小城镇社区服务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小城镇社区服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小城镇社区资金缺乏,很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正常运行,即使能够开展的项目也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满足居民所需;二是小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出现偏差,综合素质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方面小城镇社区依附于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由镇政府选拔,社区工作人员视为政府行政人员,实行固定的坐班制,被动地等待居民上门寻求服务,办事态度冷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需求也在不断多样化。小城镇社区由于地缘劣势,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显然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三是小城镇社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总体科技水平偏低,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四是小城镇社区内各类服务组织稀少,在提供社区各类服务时小城镇社区缺乏合作团体,力量薄弱。”[4]目前在海南小城镇社区发展中遇到了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费用紧缺。这项活动是通过运用综合的服务信息平台以达到高效社区服务的,因此要使海南社区进行网格状的细分,这些工作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但这笔巨额费用对于小城镇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筹措的;二是人手不够。海南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运行,是基于大量详实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工作,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投入,而且由于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高度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人员不仅工作量大,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还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计算机使用、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因此随之而来的大量招募、选拔、培训大量高素质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运行的核心是先进的社区管理系统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社区事务得以综合、分析、共享、利用和服务。但目前海南社区工的办公软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保存,信息查询、引用由于办公设备的等级低、老化严重,使得信息再利用程度很低。此外,“网格组织元素方面。社区内各类组织作为社区网格化服务 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社区内各类居民团体、民间自治组织稀少,造成了社区网格化“三维一体式”服务模型的不健全。此外,小城镇社区内组织分散,社区资源整合度低,也无法为模式提供必要的网格组织元素。居民情方面。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产生于人际关系相对冷漠的城市社区,忽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城镇社区独具的居民情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城镇社区在“社区网格化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基于城市社区设计的模式水土不服。”[5]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小城镇社区的居民流动性弱。居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彼此之间冷漠、孤立、互不关心的状态。但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是个宝”。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让大家彼此有个照顾、帮助和沟通感情。充分利用居民的凝聚力,打造“互助式” 的网格化服务。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不仅对于社区的居民生活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社区的治安管理也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居民安全保障效果。“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是在巡警、城管大队、街道环卫署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 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 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环卫、城管协管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巡察人员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察过程中, 对涉及治安、交通、市容、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皆有宣传、教育、批评、帮助的义务, 对违法违章的现象负有举报、举证的责任。同时, 进一步加强各‘网格’之间的横向联系, 互通有无, 相互支援, 达到信息资源、执法力量共享的目的。在上海的各区中, 已经广泛开展了“网格化”城区管理机制。”[6]
从本质上来讲,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区划分的对应。先把责任的主体予以确认,接着划分不同类型的网格,再根据网格划分所面向的功能主体的不同分类。通过片区责任的划分,之后层层落实,服务到门。使城市社区大量的公共事务诸如卫生、治安、计生等日益繁杂、繁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管理数字化、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因此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社区进行分割和细化更小的社区就成为一种新趋势,以便使社区管理重心下移和前移到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76-77.
[2]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数字城市广场,/dcity800,2009一12一25
[3]同注释[1] 第78页.
[4] 徐佳丽、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1994-2012: 63.
Abstrac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social construction, is bound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mart City, and gradually tend to be intellig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is bound to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goal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formation transfer path is too long,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and other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id management,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 the unifi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ArcSDE,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platform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high suitability.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system;management system;gr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 “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 “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 网格化管理理念
1.1 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 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 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 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 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 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8]何文婷,刘健,袁庆升,张军伟,董欢庆,刘振军.支持 Hadoop大数据访问的pNFS框架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
关键词:地下工程管线 ;开发区 ;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of Anyang city underground pipeline manage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ipeline; development zone; municipal pipelin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工程管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愈来愈呈蛛网般密布蔓延之势……
一、 地下工程管线在城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阳市常规的地下工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工业、路灯、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十余种管线。
地下工程管线是维系地下地上空间、保证城市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要基础信息。地下工程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与“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资、能量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面对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地下管线的管理远非地上工程可比,要繁琐和困难得多。因此,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而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二 、开发区管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安阳市开发区主要道路已基本敷设了给水、雨水、污水、供电、供热、天然气、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管道。其中:给水由水务公司管理;排水(雨水、污水)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电力由开发区市政部门、供电局管理;路灯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热力由益和热力公司管理;燃气由华润燃气公司管理;弱电通讯则分属各个权属单位管理。
地下工程管线基本格局已具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因地块建设的时序性,已建多种管道连通性差,系统性差;因河道下游年久失修,雨水排泄不畅,逢汛必涝;因北小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日,期间雨污继续混流,环境污染加剧;因供电、供热、供气工程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等等。种种问题均需依靠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管网来解决。
2、 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地下管线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乱,管线权属单位多且杂,直接造成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不明确,集中反映在对地下管线的权属主体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管线权属单位也是由于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只顾本部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只考虑眼前建设,忽视长远发展,道路反复开挖,管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和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以开发区范围内的军用光缆为例,横亘开发区多条道路的国防光缆,因其特殊性,一度成为“烫手的山芋”,与之搭界的多项工程因迟迟协调不成而搁浅或延误,造成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2)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规划意识淡漠的现象一直存在,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设施,对于隐蔽的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上述意识犹为突出,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相支撑,已建多种管道随意性大、可持续性差。市政管线工程亟待在科学缜密、合理适用的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逐步完善。
(3)缺乏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因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和时效性,常常是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在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有关条文少之又少,对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造成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如某些地下管线建设不按规定办理规划审批程序,地下管线施工建设屡屡违背规划,不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或竣工测量的图纸资料不按规定报交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又缺乏有效手段要求各施工单位按规定移交相关资料,最终无法形成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系统。种种的不知情、不掌控,极大影响了以后市政工程规划的批复管理。
(4)缺乏基础资料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我市曾在2006年进行过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动态监管制度,地下管线数据库存在资料不全、质量不高的现象。各管线专业部门为方便工作,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但是各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信息平台等各行其是,信息无法共享。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不断更新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发生地下管线在施工中遭到破坏的现象,对企业生产、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外地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 、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线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每个城市都以立法的方式对地下管道建设问题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有关地下管道建设的法规,德国各城市都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安全监管等。所有工程的规划方案,必须包括给排水、电力、有线电视、煤气和电话等地下管道的已有分布情况和拟建管道的情况。这些设施的分布必须与周边既有的管道一致。对于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
2、 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是城市地下管线的共同隧道,又称综合管廊、共同沟,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早在1833年,巴黎创造性地在地下大型排水管道中布置了煤气、电力等管线,形成了早期的共同沟。随后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建设了共同沟。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m的共同沟。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张杨路综合管沟。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综合管沟建设的试验。
四、 关于开发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1、 成立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以管辖地域为对象,将社区(村)划分成若干社区(村)管理服务网格,通过“三定”工作模式实现“定格、定人、定责”。以“社会资源整合、工作力量聚合、群众关系融合”为目的,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梯次管理、逐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通过划小责任单元,对网格内居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实现“三个提高、三个下降、四个增强、四个没有”的目标,即:平安法治知晓率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指数不断提高,刑事治安案件逐步下降、案件逐步下降、矛盾纠纷案件逐步下降,增强居民学法守法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健康文明意识、增强和睦相处意识,没有吸毒贩毒现象、没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特殊人群脱管、没有人员失控。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要从社区(村)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重点推行社区警务工作法和社区(村)管理服务新思路,共同营造平安法治和谐环境。
(二)资源整合原则。充分整合警务室、调解室、社区(村)专职保安、综治社工和义务巡防队伍、法治指导员等基层力量,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推动企地联防、校地联防、联户联防、看家护院、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扎实开展,推进平安法治和谐社区创建活动。
(三)规范建设原则。严格按照社区(村)建设及平安法治创建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逐步建立以落实责任为依托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否断探索并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综治、法治、社会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制度。
三、工作标准
(一)网格划分
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全镇以行政村、自然村为主线,将行政村以自然村每小组为基本起点,原则上每小组以80户左右为一网格,划分成若干个网格。
(二)人员设置
每个网格统筹组建3人社区(村)民生服务组(1名网格组长,2名调解信息员),5-10名网格管理服务志愿者。网格组长可由村干部担任,也可选聘优秀调解信息员担任;调解信息员一般由网格内居住的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担任;网格管理服务志愿者主要是热衷于社区(村)公益事业的村民、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员等。调解信息员、网格管理服务志愿者由社区(村)选取并聘任,颁发聘任书,并在网格内公布。
(三)工作职责
网格组长要联合网格内社区(村)民生服务组、志愿者队伍当好社区(村)管理服务“六大员”,即政策法律宣传员、社(村)情民意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村)管理监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突发事件报告员。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镇、社区(村)做好群众工作,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
2、掌握网格内家庭、单位、企业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化解群众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做好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
3、协调处理网格内存在的隐患,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
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帮教和管控工作。
5、开展平安法治宣传,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四)工作制度
1、会议制度。建立定期、不定期会议制度。社区(村)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网格管理工作例会。如因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2、台帐制度。社区(村)和网格要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台帐》,由社区(村)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3、报告制度。网格管理人员原则上每3天向社区(村)报告一次工作情况,由社区(村)登记存档。社区(村)每周向镇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有特殊情况随时上报。
4、督查制度。社区(村)对网格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督查,浦南镇每月要对网格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5、培训制度。镇适时组织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6、奖惩制度。镇制定网格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人员提出批评或取消管理人员资格。
四、实施步骤
为确保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建设在我镇有序开展,经研究,决定在所属社区试点推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阶段:试点运行。结合自身实际划分网格;做好网格管理人员选取聘任工作;组织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开展试点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试点单位对工作开展情况送行回顾总结,组织召开全镇工作现场会,推广经验做法。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探索,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固本强基的重要举措。各社区(村)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为确保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督导,并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