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二地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边疆贫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丝绸之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
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关键词:接地网 综自系统 防雷
1 概述
由于我厂地处矸山,土层为后期人工填造,夏季虽然雨水比较充沛,但是由于土质层比较薄,水分附着量小,易从矸石堆积的透水层流走,引起土壤层含水量偏低,土壤电阻率增大,导致厂区接地网接地电阻相对较大,虽然能符合电气系统一次接地及避雷的要求,但是在我厂电气综自系统改造后,很难满足电气综自装置的弱电接地要求。如在2011年5月由于雷击,导致我厂电气主控装置发生了烧毁现象,并且引起了全厂大停电,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需对电气综自装置二次进行接地网隔离。
2 厂区接地网概况
2.1 厂区接地网分布情况 我厂除烟囱避雷针是单独接地外,其余我厂的避雷接地网、电气接地网全部连在一起,构成我厂的整个接地网络。厂区总接地网接地极沿主控楼和主厂房外延四周设置进行接地,整个区域内所有接地沿电缆沟预埋角钢接地线进行相互连接,并与接地极可靠连接构成总接地网。如下图所示:
2.2 电气系统综自设备接地情况 电气系统综自设备屏内所有装置接地全部集中在屏内的接地线母排,然后接地母排通过2.5mm2软铜丝导线和预埋钢架连接,完成屏内装置的接地。保护屏与地板预埋钢架焊接可靠接地,预埋钢架通过扁铁和35kV配电室出来的接地扁铁连接,进入厂区接地网接地。即电气系统综自装置接地与厂区防雷接地网连接。
3 问题分析与处理
按照国家标准,弱电系统与强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小于1欧姆的情况下,理论上两者可以共用接地网,但在实际的运用中接地阻值小于1欧姆是相当困难的。其次,厂区所有接地网络全部连接在一起,如出现接地电阻升高,不符合规范,在雷击过程中放电泄流、泄压时,会导致接地网的电压突然升高,此电压通过接地网络引回到电气主控综自装置上,由于电压等级高导致装置损坏,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只有电气综自装置设立独立的接地系统,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电气系统及电气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分析,在电气主控形成一个环状、闭合的等电位接地网,防止接地网产生电位差影响二次装置安全运行。将电气一、二次接地网分开,避免雷击反冲击电压损毁保护装置电源,我厂需将电气综自接地系统与主接地网分离,并设立单独的接地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3.1 隔离方案 在主控防静电地板下,混凝土结构地面上间隔50cm打眼固定M10膨胀螺丝,然后用3个40×40×10叠式绝缘子固定1.5m长紫铜排,紫铜排上相等分打10个φ12的孔,并用BVR双色电缆根据节点引致汇流排,实现电气保护装置的接地与主控厂网接地的完全分离。
3.2 独立接地装置铺设方案 ①新独立设置的接地装置选用采用雷克石接地模块,独立设置接地装置。以下为雷克石用量计算及依据:
因实际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太过于繁琐,且随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化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参考上表中给予的参照值取定。选取少雨区的黄土电阻率为参考值250Ω·m。根据地网土层的土壤电阻率,采用下式计算接地模块用量:水
平埋置,单个模块接地电阻:
Rj=0.14×ρ(0.14为厂家提供的产品计算系数)
总接地电阻:Rnj=Rj/nη(式中:ρ——土壤电阻率
(Ω/m);Rj——单个模块接地电阻(Ω);Rnj——总接地电阻(Ω);n——接地模块个数;η——模块调整系数,一般取0.6-0.9)。
单个模块接地电阻Rj=0.14×250=35Ω
按照总接地电阻4Ω计算:Rnj=Rj/nη可以算出n= (Rj÷Rnj)/η=10.94(η取0.8)
故需达到接地要求,雷克石的最小用量应为11块,接地电阻才能达到要求。
②接地装置区域布置及施工要求:外部接地沟内,预
敷3cm厚经过筛选的细土,不得含有硬块,避免雷克石模块被挤压破损。底层敷设完毕后,将11块雷克石水平放置入坑底,采用40×4镀锌扁铁与接地模块导电杆焊接,焊接完毕后用沥青漆将焊接处进行防腐处理。用40×4镀锌扁铁将主控室接地铜排与西草坪接地模块相连接,与接地扁铁连接处用沥青漆防腐处理。
以上施工结束后,往沟槽及坑洞内回填经过筛选的细土,回填要分层实施,回填10cm后细土表面喷洒水,喷洒至土壤潮湿即可。土壤夯实后方可进一步回填,如此反复直至回填完毕,填土要略高于地表。
4 改造效果
2012年5月底完成电气综自装置接地二次防雷改造,改造前电气主控测控装置接地和厂区接地网连接在一起,接地电阻虽然能达到小于4Ω要求,但大部分测值均在3Ω左右,不符合电气弱电测控装置接地电阻要求。改造完毕后,当时测量接地电阻值为1.1Ω,夏季雷雨季节接地电阻值应该会降到1Ω以下。电气一、二次接地网分开,避免雷击电压反冲击二次装置,稳定了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在电气主控形成一个环状、闭合的等电位接地网,防止接地网产生电位差影响二次装置安全运行。
通过改造,在2012年7月至9月雷雨季节没有出现一次由于雷击造成装置的损坏的事故,充分证明综自装置接地二次防雷改造比较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防雷浅析[J].电子世界,2013(07).
[2]王大鹏,刘霞.谈对变电站防雷接地的认识[J].建设监理, 2007(04).
关键词:课堂教学;争吵;展示;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7-02
个人从事初中的教学已经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余年里,个人对教学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孩子们也越来越“难教”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越来越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相互尊重,往往能促进学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普通的下午,八年级(2)班,我正在给学生上地理课,学习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异同点。在我分析完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就和同学们聊起了北方和南方的人文地理的差异,当我说到语言、风俗习惯、风光的差别时,同学们听得兴高采烈,因为这些事物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很融洽。就在这时,这节课上的“”出现了。当谈到南北方差异特别是风俗习惯的差异时,我说:“由于南北方社会文明的发展时间有先后,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南蛮北侉,大概的意思是中原话‘侉’,同样,荆楚地区比中原话更‘蛮’。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这时王同学突然指着一位同学(李同学)说:你们家住在北方,你就是侉子。同学们看着李同学都笑了起来,李同学满脸通红地回击道:那你是蛮子。两个学生你来我往低声争吵了起来,刚开始我没有太在意,突然李同学做出了一个意外的举动,竟然离开座位要打王同学,我一看情况不对,连忙把他们俩拉开,但无济于事,两个人就像是好斗的小公鸡一样互不相让,闹到最后连班主任都出面了,那一节课也被他们俩搅得上不下去了,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我通过班主任对他们俩的情况做了了解,李同学是八年级刚刚从苏北转学过来的,性格比较内向,他和班上其他的孩子交往很少,而且在他的日记里有一段文字刺痛了我的心——“我真笨,我的成绩不好,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不和我玩,我感觉自己在这儿是多余的。”我把王同学找来,严厉批评了他对外地学生的不尊重态度,王同学承认了错误,并且说他不是故意的,根本就没有恶意,只是开玩笑才那样说的,想不到他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听了他的话,回头想想也对,初二的孩子还不可能有地域歧视的想法,课堂的那段话只不过是随口一说,没有恶意。但当我想找李同学谈话时,我犹豫了,那句话对于内向的他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感觉仅仅安慰性的语言不能够改变这个孩子现在的心态。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融入我们这个集体中,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呢?我要好好地考虑考虑。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随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本学科重视的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学期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会考的复习效率,成为我近几年辅导学生会考的努力目标。我把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根据多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走势,时事热点成为地理会考不可或缺的话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并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测试中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试题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位于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我及时收集了该国地震的详细资料,并在综合测试中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邻国印度及我国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试题,对学生加强地理热点的学习。地理会考中还真的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题,因为做到了未雨绸缪,学生在这个题上面普遍失分较少。
一、 参观初中八年级地理讲授《青藏地区》的课堂;
二、 参观初中七年级地理讲授《巴西》的地理课堂;
三、 参观石家庄四中地理活动室;
四、 对区域地理的分析报告。
活动的第一项是由石家庄四中的初二地理老师韩老师讲授《青藏地区》,在这堂地理课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氛围积极良好,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
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巡回指导,和每小组学生进行简单交流;
三、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语速、时间控制的都很到位,最重要的是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在课堂小结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框体系,突出重难点,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知识点。
四、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让学生们帮她完成雪域高原旅游的梦想,并分析去雪域高原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以及当地特色等展开了课本堂课的知识探究。
五、在每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后,老师能够及时给予评价和总结等。
在第二项地理课堂活动后,自我能感觉出与第一种课堂完全有不同的效果,四中七年级老师讲授了《巴西》这一节内容,在整堂课过程中,给我印象最突出的是,老师的导入和小结能够首尾呼应,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课堂活动的策划也很到位,在讲《巴西》这节章节,老师从一个介绍巴西的30秒的小短片入手,突出[文秘站:]了巴西的几个特点:赤道之南、耀眼明星、桑巴、金砖五国等。但在这堂课中相比第一项的课堂中有些不足,思路有些不清晰,课堂氛围也比较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