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科学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科学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当下教学模块中,进行知识的分割及其组合是必要的。比如在自然环境地理教学中,可以进行天气气候、大气运动与受热、水循环、洋流等进行串联的教学,进行大标题的分解教学,进行不同教学模块的划分,进行复习教学的良好组织,进行变式教学的处理。通过对这些不同教学内容的分析,进行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探讨,进行其内部内涵的展现,进行一般模式的构建,保证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行课表的认真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作用,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等剖析,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围绕着课标的核心目标走,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营造。

二、有效教学模块的细节把握

(一)试题自我检测与提升

在现阶段有效教学模块中,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应用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梳理模块及其训练模块的协调,进行导与练的结合。保证对课表及其考纲的结合,进行优秀的试题的筛选,保证学生的积极学习及其练习,使其在日常的试题练习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复习及其教学引导,进行知识点不足的分析。一般来说,有效教学教学模块需要进行试题实践的开展。这些地理试题一般都是多年累积的好题目,比如历年的高考题、模拟试卷等。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进行自身地理知识薄弱点的发现,了解自身的知识能力的缺乏,从而进行求知欲及其好胜心的营造。在当下试题整合模块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试题的整合,保证其试题的清晰化、直观化,保证那些直观形象、逼真文字的呈现,保证学生的欣然接受,进行学生的注意力的吸引,进行学生的求知欲的探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对时代性强的试题的选择,更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比如在人文地理教学模块中,进行实时材料的更新是必要的。比如针对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更新。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人口大城市不断发展,这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更新。在试题教学模块中,要针对那些怪题展开辩证的分析。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教师肯定手头有很多比较难懂、奇异的题目,通过对这些题目的选取,一定程度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教学资源的互动,教师在该模块中,要做好相关的演练及其检查工作。

(二)综合有效性方案

在高中地理教学拔高阶段,教师要注重对于基础地理知识的回顾。特别是一般性的知识点,学生都是比较容易忘记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地理知识的有效复习,进行不同知识点脉络关系的探讨。在每章节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先自己复习一遍,而后搜集学生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再进行补充。或者教师进行整体教材知识大纲的学习,以此构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脉络。学习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教学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经验的总结,其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进行合作教学及其自主教学模块的协调。在教学模块中,进行少量习题的布置是必要的,这是学生地理知识巩固的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块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必要的,从而防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出现。比如在上下课习题联系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题的精选,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然后,再选一至两道综合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都会学生用规范科学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这一环节一般约需10分钟。通过对备选方框的提供,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这就需要进行教师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进行自身教学魅力的提升,积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及其交流。每一个学生内心都有一把尺子,能够衡量出任课教师的知识深度及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最大有效性,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是必要的。然后,我把学生反馈上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把学生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再备课,进行查漏补缺,弥补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保证地理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和探索,模式操作始终以新课标和考纲为统领,围绕其展开学习、知识构建和拓展,并注重师生互动。

三、结语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 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 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育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 各外种教育活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 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 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 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 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 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 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 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 、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 ,课外出人才”。

我县气象台和水利局的几位专业人员都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地理课外活动小组,都喜欢地理课。可见,地理 课外活动对学生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起着巨大作用。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 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 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 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 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 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 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 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晨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实践获得的知识是“ 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因此,课外活动小组 ,不应把它们看成学科的附属物,或者作为提高及效率的手段。它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这也说明了课外教育 实践对发展智能的重要性,而地理课外活动正是使学生成为“真知”的“亲知”场地和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 准。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而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 生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智力等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 织他们参加不同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 因而中学一般采取新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某项活动;也 可组织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地理课外活动。前者一般为长时间定期,后者为短期不定期的活动。前者为地理课外 科技活动;后者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一般前者为10多人的小型活动;后者人数可达数百人。因此,无论什么 类型的课外活动,应尊重学生选择,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 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 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 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 能包办代替。在指导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表场和鼓励;少一些急躁、批评和责怪,以免损害学生的积极性。要 使活动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还必须在组织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方能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 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墙 报、地理竞赛、地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地理游戏等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 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可以是大型的(全校或班级性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课外活动少数人)。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 ,地震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的等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 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胜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10 多年地理课外活动形式达16种,结合本县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种地理专题报告等吸引了无数学生。

4.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是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经过老师的点拔,或学生动脑后,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组织好活 动、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在同学之中的关键。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 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 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 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 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提升自身能力,精选案例素材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查缺补漏,着力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案例选编、案例讲解及点评等能力。案例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狠下功夫,这是因为优秀的案例使用起来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为课堂增添不少的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做到方便、轻松获取优质的地理案例呢?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跟同仁开展深入交流,相互汲取成功案例教学的经验。高中学校也要针对案例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案例研讨,为他们提供交流意见、分享心得的场所及平台。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地区或高中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建设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网站,把一些优秀案例上传至网站中,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库,让广大同仁一起借鉴使用。笔者挑选案例的体会是,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在生产实践中去了解、积累案例。比如,笔者会主动联系城市环保部门、地质矿产部门、气象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努力从这些部门中去搜集、整理案例。

2.深刻把握案例内涵,开拓案例的应用思路高中地理课程属于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直观性,可以使用的地理案例数量其实是比较多,例如可以使用文字案例、图像案例、图形(地图)案例、数据调查案例、景观案例等。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地理案例中,一些教师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充分让案例的教学价值完全发挥出来。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应该正确理解相关案例之内涵与特征,巧妙结合教学主题,多渠道拓宽案例应用技巧,如可以运用阅读、口头描述的方法、小组调查、实景模拟、现代多媒体展示等方法顺利实现案例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也要学会加工案例,尽量让案例符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传授长江沿江地带这个知识点时,可将沿江地带之概括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然后通过分段与分层分析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很容易掌握了。

3.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是说让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单打独斗”,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其实,案例是一个课堂知识传授的平台,教师应该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及积极性。为此,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既要摆在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也要明确学生扮演的角色。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处于一个启发、引导、组织与调控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扮演分析案例、研讨案例之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案例以后,则应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及探索:案例所涉及到哪几块的地理知识?在案例中存在哪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案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4.加强案例教学指导,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觉得在案例教学中,只要有了案例就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不需要指导了,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错误的理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指导,只要加强指导,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案例,打造高效的案例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评价效果也应该多元化,不能只是简单地位于终结性的地理课程考核上面。其实,每一次案例教学教师都要给出客观、公平的学习评价。当然,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认知差异等方面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形成性评价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跟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跟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跟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结语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更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教会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分析的的基础上,还要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地理原理来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计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内容充实且新颖,选修模块更是涉及到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更加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总的来说,新课程高中地理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1.2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地理教学实践知识等,这些知识结构是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科本体性知识包括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知识,在地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对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范例教学理论等,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主动去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学实践知识则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实际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解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地理教学实践性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

2.1教师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理念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旁征博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提升,还应当尽可能的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是要延伸到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国情发展,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我国地理知识的热情。

2.2让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从学校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相关地理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气候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带来的地理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时事热点,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必将对学生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从而实现高中地理优化教学的目的。

2.3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新课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材中引入热门话题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吸引他们深入到实际地理问题的探索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到课堂上,辅助课堂教学,但应重视引入的方式方法,切忌过于繁琐,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找出对教学不利的地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2.4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积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自己为主的教学方法,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应当更多的扮演引导者,多多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三、结语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质教育;功能

中学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一般认为,素质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应该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能健康向上发展。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地理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因此,中学地理教育首先应重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地理观念,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高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谈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发挥其素质教育功能的。

一、地理学科与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地理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政治思想品德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育往往忽视这方面,只注重传授知识,以至于有些人走上社会后,往往由于政治立场不坚定,或道德品质方面出现各种问题而犯错误,成为历史的罪人。

现行地理教材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地理紊质教育中伦理道德的培养伦理道德是中学地理道德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以农业为例,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亚非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普遍短缺。特别是非洲地区,数百万人忍饥挨饿,生活在生命的生死边缘,而欧美等少数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积压了大量的商品粮。面对贫穷地区的人们而没有任何同情心。我们呼吁全球共同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向饥饿作斗争。我们国家正在缩短东西差异,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使东西部人们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二)地理素质教育中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切资源属于全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不可盲目开采,要做到既满足当今人们生存的需要还要对得起子孙后代,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延续。中学地理课本中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突出了人类生存环境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以中国为例,传统的教材常提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特别是东部地区人口过于稠密,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再加上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林地的滥砍乱伐,土地沙化等的破坏,如果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最后我们将无立足之地。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对得起子孙后代”、“珍惜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等宜传标语真实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从日常生活垃圾的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给自己生活学习造成的不便,养成与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都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对。如几年前肖县兴起的一股风,大建小造纸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畜用水发生困难,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政府一纸令下,全部关闭,人们拍手称快。

二、地理学科与学生文化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政治、语文、历史等很多学科都有很紧密的联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地理教师要有很宽的知识面,掌握的信息量要大,能有效地进行渗透性教学,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方面的问题。

(一)联系历史学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常言说“史地不分家”,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知识的联系非常密切。如讲俄罗斯的气候严寒,可以联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寒冷的天气使德军大批冻死,战斗力减弱,苏联大胜德军。再如讲美国的工业发展,是利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其工业强国的基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成为工业发达的国家。讲世界人种分布时,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黑人多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从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不断地从非洲贩运大批的黑人到美洲劳动,为他们创造财富。在四百多年的殖民活动中,非洲有一亿多黑人到美洲劳动为他们创造财富,所以现在美洲的黑人比例比较大。讲中国的航海运箱,可以利用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进行对比,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大,次数多,时间早于欧洲开辟新航路近百年。今天我国的远洋航运正以迅猛的势头跻身世界前列,如上海、广州、大连等均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今昔对比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联系语文学科,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的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地理课堂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时盛开”。很好的反映了大气水热状况与海拨高度的变化;反映大气水循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来描述,胜过枯燥的语言讲解。讲粮食问题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不可浪费。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看云识天气》、《秃鹰之死》、(气候的威力》、《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天文地理知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及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人类可能面临的威胁,使学生既长了知识,又懂得了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见地理和语文之间有很多相融之处。

三、地理学科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有的内容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认真组织学生动手、动脑、挖掘潜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培养

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例如,从本地小造纸厂的大批兴建,引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强化社会公德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人们用新的价值观、资源观、环境观自觉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面变化和发展。提倡绿色消费,减少污染(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装袋的使用),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不仅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交流,融洽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他们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素质也逐步提高。

(二)学生的体质体能及耐力的培养

地理知识要学以致用,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同时使学生的体能及耐力得到锻炼。例如:地理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需要到野外考察,认识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我们到野外考察时,需要走上几里或十几里山路,这样对学生的耐力和体力要求很高,所以通过地理课的实践,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体能及耐力。传统观念的学校教育,地理学科常被忽视,认为地理课可有可无,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地理教师,或是地理教师改教其它学科。这些不正常现象不能说不是地理科学的悲哀。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恢复地理教育的地位。首先从自身做起,正视地理课堂教学,发挥其素质教育功能。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京鸿.现代学习与教学论发展对地理素质教育的启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