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龋齿;牙列,恒;牙龈出血;牙石;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27-02
为了解海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以及规律,评估口腔卫生的需求,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海南省卫生厅组织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等有关人员参加了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健康调查,现将海南省12岁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海南省12岁城乡常住人口777人,且均为在校学生,调查时已连续在当地居住不少于6个月,其中男生406名,女生371名。抽样分2个阶段,第1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由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抽取全省的区(县)级单位以及街道(乡镇)级单位。海南省城市地区抽取海口市、五指山市、三亚市,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农村地区抽取琼海市、陵水县东方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乡镇。第2阶段由海南省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以简单随机的方法从每一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在居委会附近选1所小学,随机抽取22人。
1.2 方法 负责检查诊断的检查员共3名,均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经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小组培训合格,并通过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在0.85以上。按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验标准,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探针,检查依次从上颌牙16开始检查至26,再从下颌牙36开始检查到4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恒牙龋患情况 表1显示,有49.9%的12岁儿童患有龋病,而充填率仅有3.6%。男、女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恒牙龋龋均 由表2可见,海南省城乡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1,男、女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 牙周健康状况 海南省城乡12岁男女学生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情况见表3。城乡之间和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龋均为1.1,高于全国第3次调查的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标准[1](恒牙龋均在0~1.1属于“很低”等级),海南省12岁龋病状况属于“很低”的等级水平。
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为49.9%,明显高于同时进行的全国第3次调查的结果(28.9%)[2],说明海南省12岁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海南省地理因素、生活水平、卫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保健宣教相对比较滞后有关[3-6],同时也表明,在海南省12岁人群是预防恒牙龋病的重要人群。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患龋率均高于城市。本次调查中发现,海南省12岁人群患龋率城市略高于农村,龋均则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海南省农村的龋病发病率已和城市接近,甚至超过城市。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群生活水平及习惯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精制食物和糖的摄入量,而缺乏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因此农村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患龋率女生高于男生,这是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致使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均早于男性有关[5],与张辉[4]等报道的北京市城乡6个年龄组恒牙龋病调查结果一致,这要求对女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要提早开展。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海南省12岁人群龋齿充填率仅为3.6%,不仅低于其他发达城市[2-3,5,7],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而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3.6%,明显高于广东省12岁学生的牙龈出血检出率(33.8%),牙石检出率低于广东省12岁学生(50.2%)[8]。除与标准掌握存在差异外,也许还有其他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加强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推广使用各类合格的口腔卫生用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以促进学生定期口腔检查和及时治疗的行为,这需要学校与卫生主管部门、口腔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致谢:感谢徐普、郑学彬、王雅雯等同志为本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做出的帮助!)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28.
[2] 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 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3]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0.
[4]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19.
[5] 梁勤,石四箴.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分析.上海医学,2001,24(增刊):42-44.
[6] 李刚,林居红,丁小蓉.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7):555-557.
[7] 万呼春,胡德渝,李雪,等.四川省青少年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华西口腔医学,2002,20(1):66-68.
【关键词】 龋齿;患病率;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7-02
12岁儿童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WHO监控全球龋病的年龄。1983、1995和2005年曾3次进行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12岁儿童龋均调查结果分别为0.66,0.88[1]和0.54[2]。笔者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实施调查,了解东北地区城乡12岁学生龋病的流行状况,监测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12岁城乡常住儿童,均来自街道(乡镇)辖区内的中学。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调查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城乡分层,按人口规模的大、中、小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城市地区,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中、低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农村地区。每个地区抽取6个调查点,每个省有36个调查点,东北地区共计10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查22人,男女各半,每省检查792人,东北地区3省共计调查2 376人,经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核查后获得有效数据2 373份。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的要求,对12岁儿童进行冠龋检查,龋病的诊断标准为: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有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要使用CPI探针来证实牙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可疑龋不记为龋齿。
1.2.2 检查器械 采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进行口腔检查。
1.2.3 质量控制 参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临床检查员均为口腔系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5 a以上的医生,在检查之前经过全国统一培训,并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进行了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8;在检查中,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2次深入调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流调数据的准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373名调查者中,恒牙患龋人数为893人,患龋牙数为1 852颗。患龋率为37.6%,龋均为0.78。
2.2 不同地区儿童恒牙患龋差异 东北各省份恒牙患龋情况见表1。东北地区各省之间12岁儿童恒牙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辽宁省与其他2省的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城乡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城乡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见表2。东北地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吉林省12岁儿童的恒牙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不同性别恒牙患龋情况见表3 。东北地区和各个省份龋均和患龋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 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12岁儿童中有62.4%没有龋齿,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在患龋学生中,有1颗龋齿的儿童最多,占17.3%,有2颗龋齿的儿童占10.5%,有超过2颗龋齿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9.8%。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是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发生于第一恒磨牙的龋齿数占总龋齿数的71.76%。
2.6 各省城乡不同性别儿童窝沟封闭率的差异 东北地区总窝沟封闭率为2.3%,城、乡分别为4.4%和0.3%,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的窝沟封闭率分别为3.2%,1.0%和2.7%,吉林省与其他2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患龋牙齿中, 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为37.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水平(28.9%)[2],也高于湖北[4]、江苏[5]等地的调查结果。东北地区患龋率城乡分别为37.4%和37.8%,龋均城乡分别为0.73和0.83,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经统计学检验城乡之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东北地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城乡因素影响较小,与全国[3]及广东省[3]的调查结果一致,推断可能是由于12岁城乡儿童生活方式与口腔卫生习惯有逐渐接近的趋势。
12岁儿童的龋均为0.78。为衡量世界和各地居民患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将龋均分为5个等级[1],按其标准,东北地区12岁儿童龋均与WHO的标准相比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但高于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4-7]及第3次流调的全国水平(0.54)[2]。男性与女性龋均分别为0.61和0.9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与2005年全国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4-6],主要由于女性生理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致龋菌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1/3的学生有1~2颗龋齿,且超过70%的龋齿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而人群的窝沟封闭率仅为2.3%,且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提示必须为儿童龋齿的预防采取措施,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和预防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儿童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和及时的治疗行为,更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龋病防治力度。
本次调查,覆盖东北3省的18个地区,覆盖面广,取样代表性强,所获得的龋均指数和患龋率对东北地区今后开展相关调查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也为分析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口腔预防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加完善口腔保健体系起到了指导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0.
[3]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2005:1-30.
[4]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5] 沈家平,王林,陈宁,等.江苏省12岁学生口腔疾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1-4.
[6] 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就诊人群中筛选出乙肝患者,然后根据体检结果筛选出具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18人。
1.2 研究材料及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即根据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方法,也就是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口腔科就诊率的差别,来评价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口腔疾病的功效。
1.2.2 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问卷面对面的调查了解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口腔科就诊情况。
1.3 干预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教育内容如下所示:
1.3.1 一般口腔卫生宣教:包括口腔疾病基本知识和口腔卫生知识。
1.3.2 心理方面:打消其传染给别人的心理顾虑,降低其恐惧的治疗心理。
1.3.3 积极治疗口腔疾病:讲述乙肝对口腔疾病的关系,督促其积极进行治疗。
1.3.4积极治疗缺牙:讲述乙肝和缺牙的相互作用,督促其积极治疗缺牙。
1.4 统计方法:
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 16.0 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分类资料的统计学描述方法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就医率的差别。
2 研究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居多,有71名,占总人数的60.17%,女性47名,占总人数的39.83%,年龄分布在20周岁以下的仅有11人(9.32%),20-30周岁的有26人(22.03%),30-40周岁的有31人(26.27%),40到50周岁的有21人(17.80%),50周岁的以上的有29人(24.58%),本次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盲16人(13.56%),小学文化29人(24.58%),初中的有37人(31.36%),高中的有31人(26.27%),大学及以上的只有5人(4.24%)。
2.2 健康教育前后就医率的比较结果
经过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之前仅仅有31人进行了口腔科的检查以及治疗,就医率仅为26.27%,经过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健康教育之后,该部分人群在口腔科检查的人数达到了92人,就医率高达77.97%。将两者进行对比,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后,乙肝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的就医率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检查及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3 讨论
3.1乙肝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的就医率低
在未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之前,乙肝病人的口腔疾病就医率就仅仅为26.27%,这就说明我国乙肝患者的口腔疾病就医率很低,其口腔疾病隐患很大,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及其有必要。
3.2 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进行口腔疾病检查有良好的效果
3.2.1 一般口腔疾病教育
一般口腔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和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即通过面对面的授课和电视动画及挂图的宣传,告知患者牙齿的结构, 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牙菌斑的形成等基础知识,并督促患者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 尽量饭后漱口, 强调持之以恒, 多吃健康的食物, 尽量少吃含糖食物。
3.2.2 心理教育
由于口腔科诊疗设备较复杂, 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感染的隐患 [3] 。如口腔科器械较多且尖, 而且常暴露于血液中等,造成了乙肝患者担心自己的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群,那么医护人员就应告知患者现在临床上在治疗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些医疗器械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其他器械都会选高温高压进行灭菌,从而打消乙肝患者的担忧和内心的嫉妒自卑与自责,鼓励其就口腔疾病进行就医。
3.2.3 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对乙肝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口腔疾病知识知识培训,告诉其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症状及危害,龋病早期表现为患牙对冷热敏感,继而就会出现牙髓炎等一系列疾病。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和牙齿松动, 最终使得牙齿脱落[4],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营养及凝血的异常,特别是长期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会造成牙龈增生者更增加了牙周病的风险,更应该积极到医院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2.4 积极治疗缺牙
牙齿缺失后,会造成咀嚼功能的丧失,进而使的咀嚼效率降低,唾液分泌就随之减少,使得胃肠系统的负担加重,直接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降低了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甚至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是乙肝患者,由于肝脏本来就存在病毒性炎症,食物的消化吸收本来就不好,如果患有缺牙再不积极进行治疗,则会使得消化系统的负担过重,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缺牙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建明, 郑建俊, 张鹏, 等. 新的健康标准需要新的卫生模式[ J] .医学与哲学, 2004, 25( 11) : 60- 61.
[2] 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2- 102.
【关键词】龋齿;调查 3~6岁; 儿童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因其进行性、破坏性损害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已被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需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为了解本辖区内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并进一步做好防护工作,我科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2347名在园儿童乳牙龋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9年6月本中心管辖社区内所有幼儿园中乳牙全部萌出,而末脱落的3~6岁儿童2347名,其中男童1264名,女童1083人。
1.2 由4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在自然光线下,视诊法为主,结合口腔器械进行检查,不分度,只统计。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龋齿诊断标准;②凡乳牙龋齿、龋缺、龋补均做龋齿统计。
2结果
2.1 龋齿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2347名儿童有395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为16.82%,男.女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6.22%、17.02%,两者患病率无显著性(P<0.05)。
2. 2 乳牙患龋率与年龄关系 乳牙患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P<0.01),见表。
3.1 患龋情况比较:各年龋患病率显示,年长儿患病率较年幼儿多,尤其是3~4岁增长较快,随着年龄增长,乳牙暴露在各种危险因素中的机会也增大,患龋人数也渐增多,到六岁时达21.05%。提示龋齿的防治工作应从早做起,这对降低整个人群的乳牙患龋率有得重要意义。
3.2 防治措施: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病因由细菌食物与宿主三种因素共同构成,它的发生与发展较为缓慢,从早期损害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如能及时发现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预防措施包括:家长应了解此病的危害,培养儿童早晚刷牙,饭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教育正确的刷牙方面,适合年龄的牙刷,一般每年检查一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进一点发展,合理营养与体检锻炼,适当增加含钙及多纤维食品。限制糖类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使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加防龋能力,把口腔保健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口腔保健宣传,倡导正确的刷牙方式,每个学期在幼儿园开展一次氟化泡沫防龋工作,防龋率可达80%,以保证儿童有完整健康的牙齿。
参考文献
[1]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7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65-02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龋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为了解太原市12岁学生患龋情况,以便进一步开展预防工作和制订口腔保健工作规划,2010年对太原市1044名12岁学生进行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检查对象:随机抽取太原市内1044名12岁学生,其中男523名,女521名。
问卷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1044名12岁学生。
1.2 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
问卷调查对接受了口腔健康检查的12岁学生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口腔健康知识及观念等。
1.3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检查
太原市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39.75%,男34.80%,女44.72%,男性低于女性。太原市12岁学生恒牙龋均为0.94,男0.83,女1.20,男性低于女性(表1)。
在患龋学生中,有1颗龋坏牙齿的儿童最多,占受检学生的13.2%,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图1)。
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是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
太原市12岁学生所患龋齿中龋失补构成比如图2所示,有92.55%的龋齿未充填。
图1 太原市12岁学生恒牙龋均频数分布
图2 太原市12岁学生恒牙龋失补构成比(%)
2.2 口腔问卷调查
2.2.1 口腔卫生行为
图3 太原市12岁学生刷牙频率构成比
本次调查显示,太原市87.63 %的12岁学生每天刷牙,每天刷牙至少2次的学生有44.30 %,12.22 %的学生不刷牙(图3)。有43.33 %的12岁学生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及使用牙线的学生有16.52 %。
2.2.2 饮食习惯
太原市12岁学生每天进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点、糖果、糖水、碳酸饮料和含糖果汁)的比例为46.52 %。喝牛奶不加糖的学生占35.19 %。
2.2.3 学生口腔健康及就医情况
太原市12岁学生,在过去2周里,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的26.96 %。过去12个月里,43.85 %学生牙疼过,13.11 %牙疼时及时就医。17.78 %学生牙齿碰伤或摔伤过,受伤原因多为玩耍打闹摔跤磕碰。过去一年内27.41 %学生到医院看过牙病。13.63%最近一次看牙的主要原因是拔牙或补牙。12岁学生最近一次就医看牙的原因如图4所示。
图4 太原市12岁学生口腔科就诊原因构成比
2.2.4 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绝大部分学生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认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太原市12岁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网络(76.15 %),家长(54.07 %),报刊/杂志(39.93 %),口腔医务人员(33.33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29.41 %)等。
3 讨论
12岁儿童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较为重要的群体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龋均作为衡量标准,故研究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有其特殊意义。本次调查显示我市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39.75 %,龋均为 0.94,比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2岁年龄组的全国平均水平(患龋率为28. 9 %,龋均为0. 54)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因素中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和(或)母亲最高学历,口腔卫生行为中的刷牙频率、是否使用牙线,饮食习惯中的喝牛奶或酸奶的频率,口腔保健知识中的是否听说过含氟牙膏,口腔保健态度中的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这几个因素与12岁儿童恒牙龋病相关。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与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了解口腔卫生知识越多,父母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卫生行为与龋齿的发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刷牙、使用牙线是最基本的口腔卫生行为。本调查表明,刷牙的频率、是否使用牙线是影响龋齿发生的因素,均与患龋率成负相关关系。随着刷牙频率的增高,恒牙的患龋率降低;使用牙线的儿童恒牙患龋率比没有使用牙线儿童低。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卫生行为,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软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从本调查结果看,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儿童恒牙患龋率相对较低,刷牙频率与龋病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本次调查发现口腔保健知识中是否听说过含氟牙膏是儿童恒牙龋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没听说过含氟牙膏是危险因素,儿童恒牙患龋率高,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时期是个体获取口腔卫生知识,形成口腔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提示在学校里开展口腔保健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特别在学校加强含氟牙膏的宣传对于预防儿童恒牙龋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学习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太原市今后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