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内科实习护士

心内科实习护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内科实习护士

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安全

1 引言

护士人员主要工作是用药和观察药效,所以如果护士人员对药物知识认识不足,对一些要去的配伍禁忌方面没有概念,就会容易出现错误用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护士人员临场用药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取得病人信任,促进医院事业蒸蒸日上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心内科护士人员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真正的起到帮助和知道护士人员安全用药的目的。

2 当前心内科护士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临床用药上出现错用、漏用以及配伍禁忌药物使用在一起造成医疗事故的事情近年来比较常见,心内科呼市人员临床用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口服用药不规范、不严谨 一般护士人员要按时给病人发放药物,并叮嘱病人按时吃药,但是目前存在很多病人用药不及时,很多药物发下去后没有及时服用,形成大量剩药的问题[1]。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护士人员紧缺,无法顾及到所有病人。②医生处方字迹潦草,导致药剂师发药失误。

2.2 输液过程不规范 心内科护士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输液不记录或记录时间不正确、输液速度较快等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来约束护士人员或现有制度无法起到约束护士人员的作用,且有些护士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够。二、心内科疾病病人一般症状均比较严重,需要频繁进行输液换药,但是由于护士人员不足等问题,有些护士为了顾及到每一个病人因此只能加快滴液速度。

2.3 化药液使用不规范 正确输液药物均要按照正确比例进行配置,要求做好防止污染的工作,且在所有的化药液中粘贴好标记,确保药物之间无交织污染现象。但是目前心内科护士人员在管理药物是存在无菌观念缺乏且无污染意识淡薄,在输液上没有粘贴清除标记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一些抗生素在化开后很久才使用的现象,缺乏现化先用的意识。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人员对药物禁忌知识了解不够透彻,且心内科工作量比较大,大多时间均比较忙乱,因此在一些细节上无法做到完善。

3 解决心内科护士用药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定期对护士进行用药知识的培训 由于很多护士人员在投身护理事业后一般比较少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导致出现原来的药物使用知识与现实的临床用药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就要对护士人员进行每年几次或几年几次的定期药物培训,并要求每一个护士人员自觉阅读和学习新的药物使用知识。另外,心外科的所有护士都应该有一种发现和收集药品说明书的意识,尽量收集常接触或不常接触但是非常重要的药物说明书,每天尽量抽出时间学习了解,从而保障在工作的同时使知识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2]。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更新护士人员的用药知识,提高用药的安全。

3.2 定期对护士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增强责任感 临床上出现用药错误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除了护士人员对药物知识认识不够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很多护士人员缺乏一个“白衣天使”应该有的约束力和责任心。有些护士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时极少对药物进行检查,从药剂领取处领取药物后不进行检查直接用在病人身上,或对某一药物存在猜疑时没有及时解疑,直接用药。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定期对护士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增强护士人员的责任感。每一个护士人员有医院发给的道德修养小册子,在年终时医院领导对这些小册子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对护士进行考核,确保所有的护士都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3.3 完善查对制度,要求呼市人员严格实行 医院制定一个完善的查对制度,制度中明确要求护士人员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确保每一护士人员都能够自觉在心中树立一个标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同时,护士人员还需要准确且及时的做好医药使用嘱咐工作,确保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前了解该药物的药效以及注意事项。为了确保一些实习护士人员用药无误,医院需要安排一些经验比较丰富且具有职业资格的资深护士人员对实习护士生的用药进行监督,嘱咐护士生要规范用药。另外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需要在用药时保证至少有两个护士人员对药物类型进行核对。同时,为了确保病人对药物有更详细的了解,在病人提出药物使用相关问题时,需要耐心且详细给予解答,且对一些存在疑问医嘱要及时了解并纠错,避免事故出现。

3.4 做好药物配伍禁忌的认识工作 药物配伍禁忌是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心内科病人症状都比较严重,需要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且由于护士人员工作量比较大,因此由于太忙的或药物太乱的原因容易出现将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放在一起的想象,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这类问题需要严厉叮嘱护士人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多加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在日常工作中多加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中的禁忌并铭记于胸,避免出现在慌乱时错误搭配形成禁忌,威胁病人生命健康[3]。如心内科中左氧氟沙星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后会形成结晶,最后输液器受到堵塞,严重的话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求所有护士人员做好配伍禁忌的知识了解。

3.5 做好护士工作时间安排 心内科相对于其他比较稳定的科室,如妇科来说属于突发事件比较多的一个科室,由于经常有病人需要抢救,因此必须要有护士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但是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如何做到既保障有人值班又能够让护士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则需要做好工作时间的安排。如可以使用弹性排班的方式,发挥护士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月玲,岳晓莉.护士临床安全用药的监督与管理[J].中外医疗,2010,15(19):125-126.

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第2篇

虽然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可是却给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因此受到了负面影响,各种慢性病发病机率呈上涨趋势,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会伴随着有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医院呼吸内科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引起咳嗽症状的原因较多,其所表现的症状也较多[2]。而对于慢性咳嗽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经久不愈,咳嗽症状加重,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对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分类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在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咳嗽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者52例,58例,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咳嗽时间为(6.14±1.69)年。所有患者咳嗽的病程都在两个月以上,没有咳痰或痰量在6毫升以下,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没有引发咳嗽的刺激因素;胸部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异常。排除标准:既往有严重的心、肝、肾、内分泌或其他肺部疾病,一个月内曾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三个月内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类药物,吸烟史或戒烟未超过两年者。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患者实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户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等进行测量;评估气道反应性高低;进行诱导痰试验,对患者最终的痰液进行离心沉淀,算细胞数量,同时对痰液进行细胞分类;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

1.2.2 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诊断时应结合医院相关标准进行,首先患者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咽喉壁异物感、打喷嚏、鼻塞;咽后壁有黏液且发红;X射线显示鼻旁窦内有液平面及黏膜增厚现象的都可诊断;其次,患者临床表(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现为干咳、无痰、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无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方可诊断;第三,患者进行诱导痰试验中嗜酸性细胞比例超过2.5%,无明显气道高反应性;第四,患者有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等症状,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显示有反酸或有非酸性物质反流,方可诊断。

1.2.3 治疗方法 结合实际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首先针对患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时,叮嘱患者口服四周的氯雷他定片治疗,每天一次,并同时服用适量二丙酸倍氯米松;对于患有咳嗽慢变性哮喘的患者治疗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每天两次,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天三次;对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时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四周,每天两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治疗: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奥美拉唑每适量每天两次,适量多潘立酮每每天一次,连续八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心脏、肝肾功能情况,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相关症状。

1.2.4 疗效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疗效评分表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证改善情况进行评分,主要有咳嗽、咳痰、咽部发痒、喘息及反流症状等。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慢性咳嗽症状改善超出80%为控制、大于60%且小于80%的为显效、小于60%且大于30%的为好转、小于30%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的分析,技术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2.1 各项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其他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喘息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情况 在所有患者中出现了5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47.27%,30例患者出现了咳嗽变应性哮喘,所占比例27.27%,21例患者出现了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占比例19.09%,13例患者出现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比例11.82%。根据不同的病因类型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3.讨论

咳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很多患者一旦发病需要很长的时间康复,这也使医院临床工作人员意识到了咳嗽疾病的重要性。慢性咳嗽在临床上属于主要症状,可是由于其不具备典型特点,诊断时比较困难。我国相关治疗规定指出,治疗时应重视全身病史,合理选择相关检查,明确发病原因,给予相关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咳嗽患者的各项相关症状的总有效率达95.0%左右。其原因主要为,给患者完善了部分相关检查,基本确认患者的咳嗽类型并给予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内科;危重症;急救;护理

心内科疾病以循环系统病变为主,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心肌炎、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患者猝死[1]。心内科危重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且突然,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护措施,错过治疗时机会对患者的生存治疗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心内科危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医务人员对于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对我院采取的救护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心内科危重病患者4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8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9例,肺源性心脏病13例,心律失常3例,冠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休克1例。

1.2急救与护理方法 接到危重患者后,立刻通知在岗医生接诊,记录患者发病时间以及入院时间,同时按照危重病疾病抢救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进行抢救。首先选择安静的抢救环境,迅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补充循环总量,抽取血液进行生化检查,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安排心电监护以及专人监护,随时记录患者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发现患者猝死,立刻进行心肺脑复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紧急抢救。

2 结果

42例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救护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后期转入普通病房。救护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心内科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常常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救治措施,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更需要严密的护理,直至病情完全控制。本文对该类患者的救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3.1选择适宜环境,及时进行心肺脑复苏 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安置患者(单人病房或者手术室),并安排专人专护。所选急救场所内需要配备有氧气吸入设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以及指脉氧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吸引装置等救护设施。护理人员需要立刻备齐可能需要的各种药物以及物品。

危重患者常出现心跳骤停,而时间是心肺脑复苏成败的关键。复苏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2]。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适应症以及操作技能,以便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

3.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药 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用药较复杂,且用量大,为保证准确用药,需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因需要不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值,一般情况下我们多于侧上、下肢各备1个静脉留置针,抢救时输液管道连接多个三通装置,以便多渠道给药。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应牢记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按照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病情调节滴速。另外,用药前要仔细核对口头医嘱,避免失误。

3.3做好监护、处理及记录工作 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为重要。以多参数监护仪是最常用[3],可同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极为重要。但是,因同一临床指标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不能完全依靠仪器,要结合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如患者主诉、面色、精神状态及全身状况等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该转变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控制疾病进展。连续的心电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室颤动先兆的存在,护理人员一旦发现室颤的存在需要立刻通知医师,及时安排非同步电复律,以挽救患者生命。

脉搏氧饱和度(SpO2)是反应患者循环功能改变以及组织氧结合能力的主要指标[4],也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监护过程中,一旦发现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要结合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唇色、甲床颜色以及四肢末端肤色变化进行分析。及时排除因呼吸道补偿或者仪器损坏或者氧流量控制不佳等因素的存在。排除外在因素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节氧流量,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或行气管切开术。

3.4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荣梅等人认为[5],心内科危重患者在发病时机体会动用一切力量应对疾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对治疗不利。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心内科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多端,要求参与救护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熟练的救治技术,能够充分掌握该组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转归情况。另外,在救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同时医护工作者要加强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缩短救护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振娟,李玲,马国娣,等.基于Delphi法构建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量化评分指标体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69-872.

[2]凌惠英.心内科危重患者褥疮的优质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2):139-140.

[3]刘曙杰.探析颈内静脉漂浮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心内科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43-44.

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心内科;食欲下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4-0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很多疾病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生活质量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类疾病主要常见于老年人身上,近年来也出现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食欲下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会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直接导致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有所下降,对临床治疗效果会有负面效果,有部分患者甚至因为食欲下降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者是心脏不良事件。我院自2010年始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并根据探究结果制定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最大的为82岁,年龄最小的为4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9.1岁)。患者原发疾病主要如下:11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46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患者为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以及13例患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疾病主要如下:合并有高血压病患者22例,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厌食或者食欲减退的现象。

1.2 方法[1] 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还有住院时间之内每间隔一段时间对其进行随时评估,对患者的食欲下降程度有所了解掌握。本次研究对患者食物下降程度主要有以下分类:①患者食欲有轻微下降,时间没有超过1个星期,没有出现恶性或者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为轻度;②相对于之前患者的食欲有明显下降,时间持续(1-2)个星期,伴随有恶性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有电解质紊乱的状况但是没有营养不良的,为中度;③食欲有显著下降,时间超过了2个星期,精神状况差且伴随有恶性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有营养不良状况出现的,为重度。

1.3 护理方法[2]

1.3.1 心理护理 食欲有所下降的患者一般来说都伴随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诸如紧张、抑郁以及焦虑等,护理人员在平常时候要跟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心愿,向其详细解释饮食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护理还有治疗,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药物治疗 患者在进食之后的半个小时,可以指导其口服胃肠道反应性药物,如果患者没有进食而保持空腹的则给药方式改为静脉给药,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有慢性胃炎病史的,在服用药物前还应该应用胃粘膜保护剂,避免食欲下降出现。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有明显食欲下降的则要对其胃动力进行改善,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速度,并对胃粘膜进行保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患者治疗还有服药的依从性,服药时候除非有医嘱不然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定期对患者的血糖还有血压进行检测,一旦出现不适则需要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1.3.3 电解质紊乱处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吃香蕉、菜花还有橘子等含有丰富钠、氯还有钾元素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胃肠不适的相关症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补充患者的钾、氯还有钠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患者相对于接受护理前,其食欲在护理之后有了显著改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原因进行探究,具体如下:①退化性因素。心内科患者主要发作于老年患者,患者的机体生理机能处于衰退的状态,味觉功能出现明显下降,胃排空时间延迟,相对于其年轻的时候食欲下降极为明显;②药物因素。心内科疾病经常使用的药物有强心要、利尿药、降糖以及降血压药物等,这些药物长时间服用之后会对患者的胃肠道粘膜造成损害,且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状况。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接受我院针对性护理之后,食欲改善状况相对于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内心可住院患者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预后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心内科实习护士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内科住院患者; 食欲下降;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8.051

心内科患者在住院后极易出现食欲下降,这是临床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病症,对患者疾病康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会降低其机体抵抗力,影响活动耐力,严重的话将会使患者电解质紊乱,还有可能引发心脏不良事件。依据文献[1]报道,对食欲不振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极佳,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起心内科患者食欲下降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促进临床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择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80例心内科住院后存在食欲不振的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3~75岁,平均(49.2±4.0)岁;疾病类型:扩张型心肌病30例,动脉硬化心脏病35例,缺血性脑中风1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明显的食欲下降的临床症状。

1.2 护理方法

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对患者给予食欲下降原因分析,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干预涵盖以下方面:第一,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细致的分析,比如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程度、时间等,对患者实施进一步分析,观察其是否存在相对不好的饮食习惯,或是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针对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实施心理疏导,让患者可以将内心所想倾诉出来,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与此同时,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帮助患者改变以往的不良饮食习惯,树立健康饮食理念。第二,药物干预。患者在住院后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干预,嘱咐患者于餐后30 min再吃药;假设患者需要服用头孢抗生素类的药物,禁止其空腹服下。除此之外,对于部分高龄患者,或是记忆力较差患者,需向其阐述药物用法及用量,保证患者可以正确用药。第三,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口腔清洁的重要性,指导家属为患者选择相对健康的食物,拟定饮食计划,确保患者饮食的健康性,给患者补给高蛋白食物[2]。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食欲下降情况,按照食欲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具体如下,(1)重度:食欲极差,进食量大幅度下降,存在腹胀及恶心现象;(2)中度:食欲下降,并且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腹胀及恶心,时间持续1~2周;(3)正常:食欲正常,不存在腹胀、恶心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食欲下降现象明显得以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心内科住院患者极易出现食欲下降现象,对患者这一状况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否则将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康复。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1)退化性因素:心内科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他们正处于机体衰退阶段,味觉功能逐步降低,消化液分泌降低,胃排空延迟,食欲明显下降[3];(2)药物因素:心内科患者在住院后需对患者采取如下药物治疗:强心药、利尿剂、降压及降糖药等,这些药物治疗会危害胃肠黏膜,致使其遭受损伤,长此以往就会引发食欲下降;(3)精神因素:患者在住院后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抑郁紧张等,这些负面情绪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食欲不振现象明显增强[4-5]。上述因素的影响致使患者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食欲下降,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对切实可行的对策改善患者食欲下降的现状[6-7]。

本次研究中,对心内科食欲下降患者给予了护理干预,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速度,且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同时还存在巨大的心理负担,在双重因素作用下,致使患者食欲大幅度下降,影响患者自身抵抗力,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性,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合理进食,增强疾病治疗,提升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且与刘勤[9]的观点基本类似,由此可以看出,这一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可以积极扩大范围。

综上所述,心内科患者在住院后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极易引发食欲下降,其中比较常见的因素有:心理、药物及退化因素等,由于患者患病类型及年龄的差异性,引起患者食欲下降的因素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症状形成的原因,并对原因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给予患者相对完善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本文中详细阐述了当前心内科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并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从而解决患者食欲下降的弊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纳新.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31(15):199-200.

[2]王丽君,李淑红,王慧.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1):1884-1885.

[3]易红.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193-194.

[4]吕锋.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8-219.

[5]夏小丽,冒云霞.个性化护理对改善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12-113.

[6]莫惠彬,杨倩云,杨平,等.3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满意度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80-82.

[7]曾秋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50-51.

[8]徐循环.心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69.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外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实用临床医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教育厅

心智与计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