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外护理专业

涉外护理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第1篇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探索了符合中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对策,以推进涉外护理英语教学质量和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

涉外护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招生生源的变化,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合格的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人才,是中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与现状

当前,我国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英语基础薄弱。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音发不准,词记不住,对英语不甚感兴趣,在英语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英语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涉外护理专业是集护理知识和英语技能于一体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由此要求从事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师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从事涉外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知识;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承担教学的老师,不仅应具有英语教学的本领,而且还应具备通用医学特别是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尽管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却一般不具备医学相关的知识和临床经验。第三,教材不适合,教学目标不够规范。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能够使用的英语教材仅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事业部编辑的《涉外护理英语》系列教材。这部教材需要在非母语语言环境和外域文化的基础上使用,也是目前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培训教材。目前中职卫生学校也只能选用这一套教材中的《情景对话》和《阅读与写作》。但是,对于英语词汇量过少,还未掌握系统英语语法知识和结构的中职学生来说,这部教材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阅读与写作》中第一章节第一小节的阅读材料中,大约300字的文章中就有37个新单词,涉及到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被动态、定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对于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中职学生来说,教材水平与学生基础不相符。第四,缺乏涉外护理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没有针对性的英语学习和可置身其中的涉外语言实践活动,很难获取实际运用的各项能力。

二、教学对策

(一)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

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英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及兴趣。中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其专业的技能目标和就业竞争优势,更不能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吸收未达到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所需基本要求的生源,以免对后续教学形成障碍。因此,在招录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时,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同时,在入学之际进行摸底测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录进本专业。

(二)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教学学术研究,以研促教,提高从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英语教师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三)教材与国内护理教学结合,进一步规范教学与管理

从国外护士培养的视角出发,以英语的语言形式把我国护理教学内容延伸到国外护理活动中。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以现代护理概念、知识、技术、人文为基础,借鉴国外健康服务管理与护理教育体系,建立规范、标准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 同时,把专业知识和方法、语言、国际化评价形式融合起来,构建积极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变革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培养涉外人才的要求,应进行深刻的变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低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案例教学和实务能力的训练,补充合适、实用、相对系统且适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设置有关护理工作的门诊对话情节,让学生学会把英语应用于实践中。总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涉外护理学习环境

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第2篇

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同时选取2008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采用优化前课程体系)作为对照组,进行优化前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两组学生在生源、入学成绩、教学条件(包括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根据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核心等课程成绩,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专业英语水平、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等方面比较人才培养效果。

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及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测试题(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

统计方法。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优化前后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有以下特点:增加了人文素养课程的门类和总学时数。如增加了国际经济与政治专题、世界历史、影视欣赏、中外教育名家选讲等课程。突出专业英语教育。减少了公共英语学时数,增加了涉外护理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增加了实践学时数(由1665学时增加到2093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实训机会。

两组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强化训练,实验组专业英语水平(达标率80.22%)较对照组(达标率63.55%)有显著提高(χ2=7.41,P<0.05)。

两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比较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96.97%。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测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74,P<0.05)。说明优化后的课程体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与当前对国际护理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正确面对跨文化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才能准确理解病人的各种行为,明确病人的需要,提供适合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服务。因此,应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进一步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通过增设职业口才、多元文化护理、国际护理理念与护理技术发展等人文素养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

继续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第3篇

1.1学生素质较低

首先,作为专科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欠佳,英语成绩普遍较低的问题尤为突出;其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多年的学习经历在很多同学身上体现出厌学的情绪;再次,学生出国动机不纯,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好玩儿,而忽视了学习难度,这样很难在枯燥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2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英语老师只负责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护理专业老师负责传授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本身就与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相违背。本专业要求英语专业的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应当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最起码要有阅读翻译国外文献资料的能力,而现有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这个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

1.3学校尚未寻找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时间较晚,教学规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合格的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要达到两个目标:专业的护理知识,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这项工作。目前学校在护理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培养两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将英语应用到护理实践工作中是学校将来努力追求的教学效果。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高学生的生源质量

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只要是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到涉外护理专业,这一点加剧了生源水平差的矛盾。学校应在招生中有所控制,高考英语成绩作为涉外护理专业的一个硬性指标。除总成绩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外语成绩合格者才能录取,在生源上把好关。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色办学水平

(1)涉外护理专业要求英语专业老师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护理专业的老师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达到该专业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护理专业老师的英语水平培训,力争达到双语教学的水平。护理专业因为有了英语这门专业培训而彰显了特色,英语老师的水平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所以加强英语专业老师的业务水平是关键。学校可以将英语老师送到别校去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将老师送到“新东方”去进行雅思培训,为将来给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奠定基础;护理老师还可以来给英语老师培训基本的护理知识,两个学科交叉学习,取得共赢的效果。

(2)加强护理专业老师和英语专业老师的科研水平,在理论上走在教学的前列。涉外护理专业的任教老师,由于其专业和学生的特殊性,应努力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和提高。

2.3学校应在教学模式上大胆探索,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特色办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英语老师单纯的为学生讲授单词、语法、句型翻译等,护理单纯为学生讲授护理专业知识,学生未能设身处地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环境中。今后,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2.3.1完善课程设置

(1)开设专业英语。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精通护理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背景,承担护理工作。针对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课程安排上作出精心的设计。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和英语国家概况。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很难满足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相对独立的完成了护理和英语专业的学习,他们仅仅是英语水平较好的护理专业学生,这样远远达不到在英语环境下就诊、开药、写处方等实践工作要求,所以开设专业英语必不可少。例如:日常护理英语,实践医疗英语等等。(2)聘请外教实践教学。通过外教学生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口语、俚语、常用用法等等,甚至能够学到西方风俗和习惯。在与外教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日后从事涉外工作奠定基础。(3)在护理专业几个主要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办学水平。

2.3.2改善课程时间安排

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应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级阶段加强专业英语的培养和对西方文化加以熏陶;在高级阶段应以雅思考试和国际护士资格考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两个方面的应试培训,提高学生通过出国考试的几率。

2.3.3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

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就不应该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学校应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虚拟的场景工作环境,以英语为沟通的语言,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水平。学校应加强与南方各大医院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创造出优越的实习工作环境,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

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第4篇

一、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

1.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医者,德为本”,可以说涉外护士的责任心是涉外护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护士尤其是涉外护理的学生必须真心地热爱护理工作,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面对灾难和危机必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要具有科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于病人,才能做好涉外护理工作。

2.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精深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并且要能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另外,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技术,并且尽力做到操作正规和手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国际护理的需要。

3.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环境复杂,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要求不但有稳定健康的心理,而且还必须有强健的身体。涉外护士一定要待人诚恳,内心宽容豁达,遇事要稳重冷静,面对各种紧急救护处变不惊。另外,涉外护士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尤其是通常需要在晚夜班工作,这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身体素质。

4.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

涉外护理专业因为面对的护理对象不是国内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外国友人。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有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沟通和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才能使得自己的护理工作开展得顺利高效。

5.良好的外表形象素质

国际护士会对护士的形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国际护士的要求尽力做到热情开朗,要富有活力,要做到内心豁达大度,外表温文尔雅,性格要温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从外表形象到内在气质都符合国际护士的需要。

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拓展途径

1.要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世界,随时都面临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的革新,所以对于他们不能保守陈旧的理念,必须抱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国际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新设备的使用等,必须使自己的知识同飞速发展的护理科学相适应,必须坚决做到用到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知识就及时补什么知识。

2.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将英语学习同涉外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要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社会人文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用语及常用对话句型。再就是帮助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雅思英语口语以便能顺利通过雅思考试,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出国留学或者深造是必须过雅思英语考试的。

3.培养学生的礼仪和沟通技巧

学校可以邀请航空公司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或专家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交往礼仪等,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涉外医疗法律和法规的学习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涉外医疗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白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要学生都能熟悉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对于涉外医疗纠纷要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5.结合我国中医特色,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面向世界的,为了能提高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可以大力推进中医特色护理。为此,学校可以深化和改革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不但能拥有娴熟的西医护理技能知识,同时又具备针灸或者按摩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涉外护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 英语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46-02

近年来,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培育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发展竞争力的需要,很多学校在加强基础医学各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英语学科的发展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涉外英语教师队伍,但仍然存在着素质不优、专业不精、能力单一等问题。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一专多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队伍成了学校全面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我国教育界特有的概念,一些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将"双师型"教师理解为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专业教师,提出了"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双职称型"、"双素质型"等观点。《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文件)指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双师型"教师简单理解为教师与工程师的叠加,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工程师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双师型"教师首先是为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而存在的,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新的教育观念,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懂公共英语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既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又广泛了解医疗行业知识,既懂得相关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是教学与实践、专职和兼职、专业与技能、教师与技师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视野不宽。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的,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一般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对国际上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欧美等国家护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掌握不多,导致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培养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

2、知识结构单一。虽然现在中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拥有专业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仍然偏小,特别是缺少一些既懂英语教学,又具有相应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教师自身的"燃料"不足、储备不够,只能就英语教英语,难以承担起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3、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的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特别是一些学校将英语教学定位于一门基础课程,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很少有进入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缺少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教学与实践脱节,存在"两层皮"现象。

4、科研能力较弱。重教学、轻科研,按部就班教课的教师居多,能够潜心钻研、大胆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的教师比较少,尤其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一些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这些成为了限制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瓶颈制约。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对此,中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双师型"教师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来,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养方式,努力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目标是方向、是旗帜、是前进的动力。学校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和规划,设定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要针对个人特点,为每一名教师设计不同的成长目标,力求多元化发展。要突出培养重点,以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牵动。

2、要搭建继续教育的平台。要让教师有机会、有渠道、有时间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探索尝试与有关高校建立教师学历提升合作机制,通过脱产学习或者集中授课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要积极协调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和单位,加大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要建立优秀教师外部培养的机制,定期把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送到国境外进行考察和学习深造,接受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要多组织教师进行参观访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活动,使教师在在交流互动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要加强实践锻炼。要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教师了解本专业、本行业以外的知识。要安排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全面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要组织专业英语教师到医院和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观摩、培训、服务等,增加临床经验和感性认识。要推动校企合作、校医合作,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实践环节教师,使他们能够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知识、新要求传给教师。要充分利用护理专业学校有直属医院和实习基地的优势,组织教师集中到现场进行培训,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释疑解惑的机会。

4、要营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环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的组织培养,也需要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机构开展的网络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对于对于到企业、医院顶岗工作、实习锻炼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保障。对于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员,在年终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申报专业技术职务、酬金标准的晋级等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积极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立 红,张海 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 [J]. 中国护理管理,2009 (2).

[2] 朱方来.实施"一专多能"工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10 (1)

[3] 王小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对策 [J]. 卫生职业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