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检查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带班队长要认真组织班前会,在布置当班生产任务的同时,布置相应安全措施,及时贯彻矿、队的安全工作要求。
二、带班队长负责完成班前评估过程,填写班前安全评估表,并对当班安全生产负有第一责任。
三、班组人员进入作业场地之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支护、设备完好、器材、工具材料准备。
四、检查工作面通风及对有害气体进行认真测定,确认工作面风量、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作业。
五、特殊作业如井下电气焊,必须严格执行《上湾煤矿电焊、气焊措施》,经审批后执行。
六、经检查发现有当班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由带班队长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后方可进行作业,发生危害人员及设备进行的重大隐患,立即向矿调度汇报,停止进入作业场地。
七、通过上述班前检查工作,准确评估当班的安全状态,并认真填写安全评估表。
【关键词】监测预警;排查;分类;成效
我矿积极吸取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教训,努力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防”,横河煤矿开展了矿、区队、班组、岗位个人四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1、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全矿自上而下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目的是将安全管理的压力层层传递。矿长是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横河煤矿成立了以矿长为总负责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构,下设隐患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站,负责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矿的调度检查,纳入日常安全管理中。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守的原则:横河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循“三全”和“三到位”的原则,“三全”即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涵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三到位”即安全隐患治理要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三到位,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再发生事故。
3、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化操作流程
3.1 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上报各工种岗位人员和班组每班坚持对本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汇总到当班班长,煤矿各生产区队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站;煤矿除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各专业隐患分析排查会外,每月2号、18号矿还定期组织井上、下安全隐患现场排查,并根据上级要求和井下现场实际情况随时组织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3.1.1 现场工种岗位隐患排查工种岗位隐患排查是隐患排查的基础,各区队层层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网络,并责任到人,从上到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隐患排查机制,把超前防范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动态全过程。(1)班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个人精神面貌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2)现场各工种岗位人员在接班时及当班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按本岗位操作标准对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并及时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单上。
3.1.2 区队(厂、公司)日隐患排查煤矿各区队(厂、公司)将本区队班组及个人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在当日的安全生产例会上进行汇报,未治理完毕或本区队无法单独治理的隐患,汇报矿安全生产副矿长,由安全生产副矿长负责协调治理,分管专业口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措施。
3.1.3 各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六前进行,由矿专业分管人员负责召集相关的区队(厂、公司),针对本专业的现场认真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并建立好隐患排查台帐。对排查出的A、B、C级隐患确认后,每周的最后一天上报安监处。
3.2 煤矿安全隐患的分类及认定煤矿安全隐患分为顶板、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通风、其它等7类,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处理的难度分为A、B、C3个级别。
3.3 煤矿“三违”行为、单岗人员及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
3.3.1 煤矿“三违”行为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之一,应作为行为隐患纳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范围,并研究分析其分布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力度,从而逐步消除直至杜绝煤矿“三违”现象的发生。
3.3.2 煤矿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向来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要求区队跟班副职必须加强对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了每班必须进行巡查,并对其安全作业程度进行评价顶级。通过此项措施,使煤矿零星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力遏制。
二、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1、凡是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存在A、B、C级安全隐患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必须进行停产治理;发现一般安全隐患或轻微安全隐患能够现场解决的,必须进行现场治理,当班解决,对于治理时间长、治理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按照“六落实”制度处理,即落实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设备材料、落实安全责任人、落实时间限期治理。
2、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复查(1)各工种岗位及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查处并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记录本》上的一般隐患、轻微隐患,由当班班长进行初步复查,由三八制安监员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矿领导、各业务科室现场查处的C级及以上隐患以及各业务科室按专业上报的A、B级隐患,其整改情况由各业务科室进行复查,并做好隐患整改复查记录,复查结果及时报安监处,由安监处处长进行监督检查。
三、多级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前追后纠”体制。为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到实处,引入了“前追后纠”体制。“前追”是指:如果下一级管理人员在某作业区域发现了某一隐患,而上一级管理人员在该作业区域、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这一隐患,要对其追究安全责任。“后纠”是指:某作业区域因为隐患没能被排查发现且及时治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对事故前两天到过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追究。这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追究一级,增强了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管理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2、隐患产生的根源追究制。隐患是在煤矿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将煤矿隐患划分为自然隐患和人为隐患两类,对自然隐患的产生根源不予追究,对人为产生的隐患,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排查出隐患是在哪一个工序、环节、班次发生的,哪一个人造成的,查出其直接责任者。
四、安全信息的公示和警示系统的预警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重要性
安全隐患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非常重要,必须对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其正常流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制度中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我矿充分利用了《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各生产区队每天把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上网公布,安监处对各单位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情况反馈给相关区队,并在井口等候室大屏幕上予以公布,《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信息以及安全隐患的治理进度,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的快速传递、汇报和反馈,为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类安全隐患发生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平台。
关键词:循环作业;均衡生产
由于种种原因,采掘接替局面严重失调,十矿遇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高突掘进头多,抓开掘进尺,抓安全管理,抓正规循环作业,促均衡生产迫在眉睫。抓瓦斯管理,抓防突治理,抓开掘正规循环作业成了全矿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煤矿企业生产的循环性
在采掘生产过程中,随着采面推进、开掘送巷的进行,需要在采掘头面及时进行支护、进尺、维护等工序来完成,每推进一定距离,都要重复很多的生产施工工序,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生产周期。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体现了煤矿生产具有循环性的特点。因此,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的必要性
(一)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遵循生产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循环性是煤矿采掘生产组织的客观规律;循环进度及日循环数是构成产量和进尺的基础。一个矿井的可采储量、设计同采煤层、分煤层的可采储量及其占总可采储量的比重是决定矿井产量、分煤层产量的自然因素。在安排生产时,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开采,均衡完成生产任务。否则将造成各种失调,如:开采程序混乱,采掘比例失调,质量不稳定,产量不均衡,巷道失修等。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有计划按比例均衡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统一意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科学手段。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工作面达到规定的推进度,各工序、各工种、每个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定额,只有在时间上、空间上又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节奏性,才能使正规循环作业能够顺利实施。
(三)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加快采掘工作面进度,提高产量、进尺、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必须的。煤矿存在着两种作业方式,一种为正规循环作业,另一种为自由作业。它们的区别就是正规循环作业的起点就是终点,而且在工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是明确的,人员的岗位是固定的。反之,经过一昼夜终点不能回到起点作业工序,就成为自由作业,造成一系列混乱。尤其对工作面的推进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因为工作面的推进度,是权衡各方面因素确定的,是需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所以月累计的正规循环进度,必然大于自由作业累计进度,自由作业必然引起两种工时的损失,一是由于自由作业所造成生产班与准备班的班次变更和各种工时损失,二是自由作业中各工种专业变更后效率降低所折算的工时损失。在正规循环作业为基础的定员、定额的条件下,这种工时损失也必然使工作面的推进度和劳动生产率大为降低。
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是提高单位工作面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工作面其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三、煤矿均衡生产的必要性
首先,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的特殊,决定了煤矿均衡生产的必要性。煤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采深度和面积都愈来愈大,自然条件也愈来愈恶劣,如瓦斯、地温、地下水、矿山压力等不断地增大,井筒和巷道愈来愈长,提升、运输和通风愈来困难,这些因素决定了矿井必须均衡生产。煤矿生产的工序在时间上、空间上是环环相扣,紧密配合,某一环节的改变,就会给其它环节带一很大的影响和很多不安全因素。
另外,正规循环作业决定了煤矿均衡生产的可能性。从正规循环作业决定了煤矿均衡生产的可能性。从正规循环作业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单位工作面每循环完成的产量相等,每昼夜完成的循环数也相等。煤矿生产也受矿井服务年限和市场经济等因素的限制。
在当前煤炭价格逐步放开的形势下,煤矿只有均衡生产,通过高效的生产工艺,采出优质的煤炭,通过洗选工艺等,来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四、具体实施:
(一)安全管理
1.抓瓦斯管理。瓦斯检查员三班现场交接班,严查死角,遇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并落实处理,瓦斯浓度达到1%时立即停电撤人并设立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巷道,等待有关人员处理。
2.抓防突治理。高突掘进头严格按照防突管理进行区域、局部“四位一体”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严格打钻制度,验收制度,考核制度。
3.抓机电检修。严格落实检修内容,包机人职责,消除失爆隐患,包绞车、溜子、皮带、掘进机的安全运转。
4.分解作业计划。将全年生产作业计划分到各月,将各月计划分到当天,将当天计划分到小班,以小班为基准,严格小班计划工作完成量的考核。
5.考核。严格小班考核制度,抓出勤,抓劳动纪律,抓现场管理。一个班执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汇报值得,完不成当班任务的必须说明原因,否则按事故进行处理。
(二)安全操作规程
1.抽放瓦斯泵司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掌握瓦斯泵的结构、性能,会进行一般的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应由考试合格、持证者担任。
2.抽放瓦斯泵司机负责泵的停、开和日常维护管理及运行参数的调整、记录工作,并定时向本单位调度汇报。
3.检查泵站进出风气门、循环气门、配风气门、放空气门和利用气门,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检查抽放泵地脚螺丝,各部联接螺丝以及防护罩,要求不得松动。
5.检查并保持油路、水路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6.各部位温度计应齐全。
7.泵房中的测压、测瓦斯浓度装置及电流、电压、功率表均应正常工作。
8.检查泵站进、出气侧的安全装置,要求保证完好;采用水封式防爆器的,要保证水位达到规定要求。
9.用手转动泵轮1-2周,要求泵内应无障碍物。配电设备应完好。
10.接到启动命令后,抽放瓦斯泵司机应一人监护、一人准备操作。
11.启动带有系统和冷却系统的抽放泵时,应首先启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适当调整流量。
五、循环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一)循环时间要求。即完成一个正规循环时间的要求。要求在一个班或一昼夜的掘进循环次数应为整数。
(二)循环工作量要求。即按作业规程规定完成的一个循环内所含全部工序的工作量的要求。一般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为完成一个循环的标志。
(三)循环进度要求。即达到作业规程规定的一个循环的工作面进度的要求。它必须是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后的工作面进度。
(四)循环工序安排要求。即循环内所有工序按照作业规程中的循环图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作业的要求。如抢循环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能任意打乱工序安排。
(五)循环定员要求。即在工种和工数上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完成正规循环定员配备的要求。
(六)质量要求。即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符合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机电设备维护质量标准的要求。
附录:掘进正规循环作业评定的标准
1.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和循环图表。
2.完成规定的正规循环率。
3.完成作业计划所规定的进度、效率和主要材料消耗等技术经济指标。
4.工程质量合格,机电设备完好率高。
5.安全生产,消灭死亡和重大事故。
一、加大“取缔关闭”工作力度,严防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
我县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是露天采石场、采砂、粘土等企业。去年,国土、水政部门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无证开采、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违法采矿行为仍然存在。因此,今年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重点是:依法取缔无证小矿山,关闭工艺落后、规模过小、破坏生态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且整改无望的矿山。各职能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无证采矿的执法力度,特别对已关闭的矿山,严格执行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爆物品的规定,严防已关闭矿山继续违法开采。同时,乡镇、村两级要建立巡查责任制,定期对已被取缔、关闭的矿山进行检查,发现死灰复燃的,要依法追究违法组织开采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取缔、关闭”工作不力,造成死灰复燃现象漫延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乡镇、村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加快有证矿山安全整治步伐,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控制伤亡事故发生
要按照《省非煤矿山安全整治验收标准》的要求,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加快有证非煤矿山安全整治进度,露天矿山要消除违章底部掏采现象,严格控制工作面度和坡面角,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地采矿山要认真清理采空区上部的建(构)筑物,防止采空区坍陷引发重大事故。采砂场要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合理开采,严禁滥采、破坏河床结构、堤岸下陷坍裂。同时,要强化持证上岗,防止违规爆破,从矿长到一般员工要制定责任制,控制矿山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制订开采计划,推进规范开采进程
各职能部门要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划定“可采区”、“限区采”和“禁采区”,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和宏观调控,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规范化开采、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从源头上解决非煤矿山乱采滥挖的局面。
【关键词】顶板;事故;危害;预兆;处理
引言
矿井顶板事故的重大危险源是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围岩本身的软弱和破碎,支架初撑力或强度不够,以及管理支护上的不善而导致在一般条件下,只要以上条件存在就有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对顶板的监测和管理,一旦发现有顶板预兆,就要积极性组织抢救,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1 矿井顶板事故分类和事故原因
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进行分类。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推跨型冒顶和漏垮型冒顶三类。局部冒顶是指范围不大,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大型冒顶是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3人以上)的冒顶。
煤炭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 因开拓、掘井或采煤,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重则就会发生底鼓、冒顶、断梁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 顶板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情况、推进速度、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如在局部矿山压力(多为直接顶或伪顶)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煤、岩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 支护可缩量小, 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
2 顶板事故的预兆
矿井顶板事预兆诸多方面:声音上面,顶板上,棚子上和支架及煤壁上等。
(1)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受老顶压力后,更加破碎,裂缝条数加多,出现下渣或者下矸雨。同时直接顶下沉量也会增大,下沉速度加快,在掘进工作面顶板也会出现裂隙、掉渣、离层等,这些现象表明顶板事故即将来临。
(2)棚子和支架上,采煤工作面支柱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增加、支柱压弯或者被折断或整体向一个方向推倒。掘进工作面前探梁被压弯、压劈。
(3)煤壁上预兆,顶板来压时,工作面会受压而片帮,而且片速度比平时要快,片帮程度严重。导致顶板,破碎顶直接冒落。
3 矿井顶板事故危害
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层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在有瓦斯涌出区附近发生顶板事故将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如果是采掘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一旦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4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预防
(1)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岩层的重量。
(2)采煤工作面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3)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4)先用合适的支柱,使工作面支护系统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
(5)顶板必须背严背实
(6)严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7)坚持敲帮问顶。上班进入掘进工作面后,在打眼放炮前后均应敲帮问顶。
(8)检查工作地点支架架设质量。发现不合格支架,必须先处理后施工。
(9)严格控制巷道掘进迎头的空顶面积。当迎头掘进中空顶面积超出规定的要求,或顶帮比较破碎时应及时设支架棚子支护的顶板。背顶封帮要严实,切忌虚设。
(10)加强对巷道迎头附近围岩稳定状况的观察。如果顶板松软,或巷道接近断层时,应采用前探梁支护顶板,并缩小棚距。
(11)掘进工作面放炮崩倒的棚子应由外向里逐架扶正背牢。
(12)厚煤层中下分层顺槽掘进时,事先要探明顶板冒落矸石的压实情况,掘进中要及时对前方老巷、构造等情况及时观察,并及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
(13)在大倾角煤层中掘进顺槽时,如果是破顶掘进,则要随时随刻注意支架封顶情况,出现空顶要及时打木垛封顶。如果发现上帮破顶处支架受力、变形较大,应及时加大斜撑或抬棚,提高支架的侧向承载能力。
5 信息报告程序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接到顶板事故汇报后,立即将事故向值班领导汇报,并及时通知局救护队、矿长、矿技术负责人,并向局调度室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初步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等。
井下发生顶板事故后,救援人员要按照“紧急救灾、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的原则抢险救灾。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者后死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救险。
(2)侦察探明冒顶区的范围,被埋压、堵截的遇险人数和位置等情况。
(3)恢复冒落区的正常通风。对恢复通风有困难的地点,可利用水管、压风管或从煤岩中打钻孔等方法,向被埋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或食物。
在抢救中,必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要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处理顶板事故时,必须有专人观察顶板的变化,检查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情况。清理冒落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以防伤害遇险人员,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时,应慎重地移动岩石,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在处理顶板事故时,应根据冒顶的区域、位置、范围、煤岩、冒落状况以及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6 应急保障
(1)应急物资保障
矿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建立减去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储备抢修救灾的工具(如千斤顶、钎杆、支护材料)。
(2)应急装备保障
矿山救护队和医疗救护装备配备专用警灯、警笛,发生安全事故后,提请地方政府对事故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赢得抢险救灾时间。
(3)同时,矿应建立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提供相应的通信设备。
参考文献:
[1]李永欢.浅议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张后生.工作面初采期间的顶板控制方法[J].山东煤炭科技,2011(3).
[3]段绪华.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谭云亮,尹增德.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