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实习生

医学影像实习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影像实习生

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习;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部门,其主要包括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两大主要部分。影像技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影像诊断提供通过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取的图像,影像诊断则通过阅读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术工作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机械的操作影像检查设备,摆一摆摄影的看似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如影像诊断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本院的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安排计划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术的实习部分。那么影像技术是否真如人们表面看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不需要重视、而医学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影像技术的实习,本文探讨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及与临床的关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担负着来自临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术检查工作,负责为影像诊断和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图像资料以及准确诊断疑难病变的依据,因而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获取图像的质量,也就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必然也影响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效果[1]。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90%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图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X线摄影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早与多年前X线刚在医学上获得应用时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普通X光机不同,各种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不断开发应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等,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已发展到能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上,对疾病的检查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并能深入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上,所获取的图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维的截面图像,已能获得所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设备的多种后处理功能重建出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等,从而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数据资料,并深刻影响到临床对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3-4]。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因为要灵活运用这些先进的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为诊断和临床服务,亦即为诊断和临床提供能真实反映所检查部位情况的优质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电工学、摄影学以及计算机学等领域。如进行DSA检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检查,所选择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剂的流量、流速、压力等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要行三维重建的造影,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涉及的内容更多,不仅要依据导管的型号、导管插入的血管及进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所用检查设备的功能特点等来综合分析制定,来保证获得优质的图像[5],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保证三维重建的进行;而对于多参数成像的MRI检查,扫描方案的制定及扫描参数的设置就更为复杂,没有较深的物理学知识、较广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是无法正确选择成像参数的,那么扫描图像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仅使用单一的X射线吸收成像参数的CT扫描则需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螺距等扫描参数的科学选择,对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参数的设置,在考虑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受照的X线辐射剂量尽可能的低[6]。所有这些都离不了影像技术工作,而仅靠简单的操作影像设备、摆摆摄影是无法达到目的,更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潜能,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不会有医学图像,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就无从谈起,一味的轻视与漠视影像技术都是不应有的态度。

2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走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响其一生。而影像医学与临床关系密切,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来获得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已成为临床医疗越来越倚重的影像学检查。同时由于在我国医院里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申请,实行的是由临床各科医生提出,并强调放射科无权更改临床医生所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因此面对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检查项目以及开具正确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各种影像技术检查原理、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使得不合理的、过度的甚至滥用影像技术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或延误患者疾病的确诊,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对于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的医学本科生来说,在实习阶段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实在是意义重大。

3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学理论教育,但影像学的课时并不多,影像技术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术的理论抽象晦涩,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记忆。例如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尽相同,虽然反映到图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现,但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如骨皮质在CR或DDR、CT上显示为白影,在MRI上则显示为黑影,对于这些单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就很难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线摄影检查中,各种摄影的设计,是基于最大化地显示所要观察的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对摄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也很难真实感受到这些摄影的命名对观察摄影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摄影主要是观察手掌部位情况,但临床医生常对手掌部位外伤的检查开出的是手掌的正位、侧位的申请,而侧位对于观察手掌部位外伤的情况价值不大;又如锁骨的摄影,常有临床医生同时开出什么锁骨正位、轴位和侧位的摄影申请单等,让影像技术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医患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因此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除了要学习影像诊断的知识外,也应重视对影像技术的实习实践,通过影像技术的第一线工作的实习实践,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及带教老师的讲解带教,巩固和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图像上的真实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明白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下的表现可有不同;了解各种摄影对显示所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了解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优势和不足,掌握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正确理解影像技术检查的正当化原则,避免日后走入临床工作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7-8],避免开具错误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医学生到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议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时间,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常见病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检查技术、操作程序等,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世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09,29(5):60.

[2]秦宇红,李春燕,黄福灵.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改革设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5):270.

[3]邵为景.浅谈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原则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7.

[4]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前进论坛,2010,50(8):54-56.

[5]张延成,张翠燕,耿静羽,等.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83.

[6]任庆余,杨星,赵进沛,等.加强医用X线、CT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69-70.

[7]邓爱平,李新文.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51-152.

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24-01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背景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幼儿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越发重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如何从小就给幼儿灌输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的背景。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喜好,在日常科学活动中,将自然科学的教育灌输给幼儿,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科普知识和常识,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教育生活。而如何才能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呢,当然不能光靠嘴皮功夫来教育幼儿,让孩子们去亲近自然和回归于自然,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了实现幼儿的科学教育,先决条件就是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孩子们不再是笼中之鸟,神奇的大自然会使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巨大的探索兴趣。总之,对于科学教育不应该从应试角度的视角来教育幼儿,而应该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从大自然中了解科学的奥秘,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教育对幼儿生态意识形成的作用

科学教育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利用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而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生态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科学教育可以推动幼儿探索自然。幼儿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缺乏意志力。如何培养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值得幼儿园教师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认为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主要来源于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就会对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产生疑问,进而培养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其次,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幼儿形成探索自然的热情之后,必然会导致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幼儿科教知识的重要手段,应该促使幼儿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态度。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会促使孩子们来保护自然,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自然则是幼儿主动想学习的知识而不是幼儿园教师强制幼儿学习的内容。[1]

还有,科学教育是幼儿形成生态意识的前奏。科学教育可以导致幼儿对动物情感的变化,如教育幼儿爱好小动物。科学教育可以将孩子们对于动物的残忍行为转变为同情行为,直接教育幼儿尊重动物和保护动物。而对动物情感变化的同时,幼儿就会形成一定的生态意识。从冷漠到喜爱,将可爱的小动物变成小宠物,更有利于幼儿爱护动物,而爱护动物本身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总之,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常识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策略

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科学教育活动,因为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培养生态意识的关键,有利于幼儿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事物,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兴趣,以达到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目标。对于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观念,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个视角来探析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策略。

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首先,要丰富幼儿对社会和自然的常识,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社会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孩子们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孩子们对于科学常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失败和挫折,勇于挑战的精神。此外,还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寻找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对于科学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从潜入深的教育的原则。适当情况下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策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品质,进而形成生态意识。

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应该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对于科学知识实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在实践的循环过程。让幼儿亲自感受一下科学的力量和生态的作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科学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游戏法也是灌输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不在是教授幼儿科学知识,而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播,穿针引线来教育幼儿。当然游戏法在让幼儿主动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告别枯燥无味的应试教育,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和提出问题等方法也不失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好方法,在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同时,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当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特征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改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生态意识的形成。[2]

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园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喜爱和自然环境的热爱。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动植物的情感,情感是培养幼儿生态意识的催化剂。通过幼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情感来激发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探知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是幼儿探索自然和形成生态意识的重要方法。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自愿的发现、探索和学习,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幼儿时期的生态意识与成人的生态意识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限制,导致幼儿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能并不强烈,但是可以从教育幼儿不要破坏环境方面来教育孩子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一定要重视奖励爱科学爱发现的孩子们,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和爱护自然。科学教育的实施对幼儿生态意识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直接影响孩子们长大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科学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形成爱护环境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实习质量; 因素; 分析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中的极为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反映。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本文就目前影响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湘潭市口腔医院、湘潭中心医院及长沙市口腔医院实习的2005级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口腔技术临床实习生共124人,同期实习带教老师28人,总计152人。

1.2调查方法:对上述调查对象在完成实习后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找工作、实习兴趣、实习态度、老师素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医院管理、其他因素。调查问卷统一印制、统一发放、统一回收,不记名。共发出调查问卷152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2调查结果

在收回的152份有效问卷中,按所占比例的高低,分别是:找工作43.4%(66/152)、实习态度19.1%(29/152)、教学方法12.5%(19/152)、老师素质9.2%(14/152)、实习兴趣7.9%(12/152)、教学条件3.9%(6/152)、医院管理2.6%(4/152)、其他因素1.3%(2/152)。

3讨论

3.1影响实习质量因素分析:

根据收回的152份问卷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占前5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找工作、实习态度、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学习兴趣,占调查总数的92.1%(140/152),而教学条件、医院管理、其他因素等则只占7.9%(12/152)。这说明找工作、实习态度、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实习兴趣等是影响口腔医学生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

3.1.1找工作:随着口腔专业招生人数的日益扩大,口腔专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起点一开始就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找工作的压力更大。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寻找未来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放在临床实习上的精力也就分散了。特别是实习的最后半年,占用了学生不少的实习时间,耽误了实习机会。

3.1.2实习态度: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实习不主动,不尊重老师,不想动手的“三不”现象较为普遍。众所周知,内因决定外因,态度不端正,势必造成主动性的缺乏,只能被动的灌输;不尊重老师,耻于请教,从而有效的动手机会就少。这样的实习是不会有很大成效的。

3.1.3 教学方法:同样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结果大相径庭。口腔医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实习的质量和将来的个人水平。因此在实习中,带教方法对学生的诊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的老师完全放手,任学生自己操作;有的老师不轻易让学生动手,而是让他们多看多想多问,到一定时间后再动手。前一类老师的带教方法,只注重“量”而忽视了“质”,效果并不好。后一类老师的带教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口腔医学生来。

3.1.4教师素质:带教老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有少数老师对带教实习工作积极性不高,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直接影响到实习质量。

3.1.5实习兴趣:临床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诊治病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平。而对实习的兴趣是直接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仅仅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工作单位或自谋职业,而不是将来成为一名医学大家。由于目的不一样,兴趣也就不同。有的学生一下实习单位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找门路;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得过且过,无心实习,从而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

3.2相应对策:

综合分析上述影响因素表明,口腔实习生的个人行为对实习质量的影响是占主导因素,外部原因如教学的方法、带教老师的素质等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应针对实习生个人因素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加强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前教育。学校要从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临床前的教育。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强的新时期口腔医学人才[1]。在进行岗前培训时,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素质教育,促使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

第二、合理解决临床实习与找工作矛盾冲突。如何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将对口腔实习生提高实习质量有很大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统一规定一个时间,组织用人单位来院校开展招聘活动;还可以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用人单位到优秀的实习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双向选择,这样实习生就不用到处奔波, 浪费宝贵的实习时间。

第三、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在接诊病人时,带教老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但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注意学生在整个诊治过程中的表现。而且出现问题要注意不要当着患者训斥学生。同时,作为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启蒙者,不仅仅要教他们如何做事,还要教如何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对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实习单位要把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把实习当作“副业”。要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并给予切实地落实。

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态 学习兴趣 影响

一、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青少年儿童,具有对暗示的强烈感觉时,对美的,表示喜欢和羡慕,同时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欲望,对丑的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不愿意接近它,采取回避态度。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对老师产生羡慕,敬重的情感,愿意接近老师,产生向老师学习的动机。这样便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如果老师的衣着不齐、蓬头垢面,学生见了会产生不愉,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上课,教师的教导,学生不会心悦诚服接受的,教学效果一般是不会好的。比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体操服给学生上体操课和穿着普通制服上体操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二、教师的表情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比如: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你别看这平常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可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学生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他们心情是欢快而兴奋的。根据心理学观点,轻松快乐的心理,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这些都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反之,老师上课时,如果以阴沉的脸,给学生一副冷洋的面孔,学生见的觉得可畏,于是敬而远之。因而学生在精神上也自然受到压抑,师生间的情感信息就很难得到交流,更谈不上启迪思维激绪,这样教和学也就成了枯躁乏味的,必须履行的义务,课堂必然处于僵化状态,教学效果不会好的。

三、教师的语言

(一)要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等特点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形式为主。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活动,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行动的比喻启发学生分析等方法如:讲解“鱼跃前滚翻”技术要领时,可以用口诀来讲:“摆臂地如鱼跃,摆臀合胸紧固腰,撑垫低头做退让,团身似球要记牢。”这样的语言和讲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和幽默感。这样也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反之,如果语言含糊不清,罗嗦重复,空洞冗长地讲解,既影响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又会使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烦情绪。

(二)语言要有音调、语气、节律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感受性降低、精神不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绪等不同情况,要灵活多变,比如:学生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当学生在做柔软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音调要平和,富有节奏感,对本课教材重点、难点、要提高音调,引起学的注意力和重视。

讲话的节律,也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口令,提示语言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等变化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口令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拖腔圆润适当,语气肯定,有征如力,除此以外,还有短促、悠长、温柔、激扬等音调高低的变化。以显示出韵律和情感。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

提示语言的在体育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提示语言的能强化动作概念有助于改正习惯、错误的动作。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在运用提示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语言要精炼,抓住关键;把握住提示的时机,及时提示;语言要果断,语气要肯定。

四、教师的手势动作

(一)手势动作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习惯的手势和动作,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情绪都有辅助作用。 教师的手势动作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手势动作要具有新颖、别致和独待性。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手势动作要具备明显的表意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技术要领及其思想情感,通过手势动作的媒介,能微妙的传达给学生,学生能心领神会,起到焕发精神提高学习情绪的作用。再次,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要做得规范化,并能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如:成二列横队集合的手势动作,左臂侧屈肘成九十度,手握拳成上举,肩肘成一直线。右臂侧手平举掌心向下,这一动作就和口令手势、语言相统一进行。

(二)示范动作

医学影像实习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言语理解 言语输出 翻译心理 口译

翻译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译者的心理表现是一种思维活动。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最为重要的外在表现,翻译过程中需要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加工处理,译者的翻译心理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加工,尤其是在口译过程中这一影响更为明显。笔者试从本项目的实施对象――学生译者的翻译中获得第一手翻译心理资料,分析翻译心理对大学生英汉口译的影响。

言语理解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翻译结果,言语理解的第一步就是对言语进行有效识别。在英汉口译训练中,首先将口译材料交与学生熟悉,包括对专业词汇、生僻词汇、长难句型等都要做预先的准备。作为言语理解的第一步,言语识别的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同学生的翻译心理表现会有不同的言语识别结果。对语言的长时间认知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认知机制,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认知机制,对言语的识别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有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仅停留在英语是由二十六个字母表达,按照一定语法关系组合到一起的语言,仅以单词的字面含义理解语句和语篇。这样的学生对言语的识别停留在最浅认识层面上,只能把握文字层面的意义,却无法联系到文化甚至更深层的情感意义上。还有部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上升到了篇章的层面,可以在篇章语境下,分析语言使用的语境,选择更为恰当的语义进行理解。这样对言语的识别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言语识别的会更为清晰透彻。另有一部分学生,对源语言的篇章语境进行分析,将其与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相联系,对词汇的理解更加准确,语言的使用色彩也一并获得。同时,语句的使用风格也会得到较好的把握。这样的言语识别已经达到了对语言的充分识别的层面。在英汉口译中,英语是源语言,对源语言的言语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之后的英汉两种语言的意义构建。

在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语言符号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需要实现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习惯的妥协和共存,达到最大化的目的语转化。这一过程是对译者的心智的巨大挑战,如何同时接受两种语言并成功的进行理解归化为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对语言的基本理解和把握,还需要更优秀的心理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翻译过程,基本表现为两种类型: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对于存在积极情绪的学生,意义构建的过程也较为顺畅,意义的完整性也较高;对消极情绪的学生,意义构建的过程比较艰难,最终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积极情绪心理的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转换保持着不断向上,努力寻找最适合的翻译表达的状态,因而存储与大脑中的语言符号能都得到有效激发,会有更多的语料提供选择。而且,积极情绪也会有效的打破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石化现象,刺激新的理解和表达的生成。相反,消极情绪下的语言转化过程,无论对源语言还是对目的语的处理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有一种不得不很勉强的心理状态。这样的翻译心理一方面会导致源语言和目的语在语篇中的意义理解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源语言影响目的语,出现各种语言表达失误。

最后,在言语输出阶段,主要是目的语的输出阶段,翻译心理的影响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实际的口译活动中,译者总是要受到客观外在条件的影响,时间的限制、活动的场地、口译的内容等综合因素的对会制约到译者的最终言语输出。

学生在输出过程中最明显的输出失败不是语言表达使用不当,而是过度焦虑导致不能正常的完成输出。比如,一部分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对预期效果不自信而产生了恐惧或不安的心理,表现出来就是无意识的肢体语言较多,表达语句不连贯,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了完全无法输出的情况。焦虑程度的不同对语言输出的结果影响不同。经过熟悉材料,对译文无言语识别和意义理解障碍的情况下,高焦虑型的学生只能完成部分的输出,低焦虑的学生普遍表现较好。焦虑在心理学领域被视作是一种变态情绪反应,普遍存在于个体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并没有决定性的条件能够引发焦虑,因每个个体而不同。但是,焦虑因素的存在对口译译者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翻译心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翻译心理在口译过程中的影响能够使译者对翻译心理加以重视。目前,在中国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对笔译的关注多余口译,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多余心理因素。然而,现实情况是口译的质量要求实际要高于笔译,对译者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口译人员也高于笔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英h口译能力的培养应该打破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局限,关注译者的翻译心理。对不同的译者应进行个体分析,形成有效的成因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改善不利的心理语言机制,提高翻译心理的积极状态,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成功实现英汉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