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1、安全生产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保护职工的安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开展正常挥动的必须要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时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也是降低成本消耗,获得做大价值的体现。
2、建筑业施工生产流动性大,产品形式多样化,体积庞大,架构复杂,季节性较长,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小,其中隐患较多,很难控制,所以,必须要全员参加安全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综合治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安全交叉管理问题突出。因为政府机构多次改革,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替,导致政府部门安全管理的职能交叉,多方插手,多头管理及处罚的现象比较多见,可能造成企业在同一事件上,同时受到来自几个政府职能部门、机构的不同标准、要求的监管与处罚,企业的意见与压力很大。
2、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有的设在建筑管理部门、有的设在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有的设在安全监督站等等,导致有些安全监管机构没有独立的安全执法主体资格,缺乏权威性,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造成安全监督执法弱化,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普遍都缺乏安全意识技术培训也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在人员培训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员培训的方式、力度和考核等方面都有困难。另外,建筑业施工技术复杂,企业更应该重视施工人员对安全技术交底的能力培训。因此,施工企业应从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这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4、、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欠提高。虽然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提到很高的地位,但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依然不重视,主要表现有:一是“只管自己赚钱,忽视他人性命”的意识依然存在,违法生产经营或者知法犯法,导致事故不断,死伤众多;二是思想上不重视,对安全存在着侥幸心理,把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束之高阁;三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检查活动流于形式,结果让企业负责人认为安全管理无须创新与投入,同样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5、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虽基本形成,但存在着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可操作性不强,配套的法规还不完善,安全施工标准系统性不好等问题。导致安全施工行政执法在企业的违反行为没有出现事故的情况下,该处罚的没有处罚。安全执法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安全生产法律制度未得到完全落实,安全强制措施变得苍白无力,安全监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6、建筑安全监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落后,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因为经费不足,技术装备、检测器具短缺落后等因素,安全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仍然用的是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的传统方法,影响着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7、安全检查走过场。在施工现场,有许多违反安全操作的问题。例如,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带电操作、无证上岗等。检查人员处于老好人,没有说到位,也没有达到教育本人和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资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现场安全能管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缺乏,这些都制约了他们更好的完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2、建筑施工条件差导致了许多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
3、建筑施工行业人员大多数是农名工,他们都是到处打游击,工作不稳定。
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 方针,并根据施工生产的规模、性质、特点予以实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场所,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3)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材料员、各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过程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4)临时用电、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首先是规定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职业培训,并持有省住建厅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纪律,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2、从体制上完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保障了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从机制上健全了职工生命和健康的补偿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运作上强化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这部分费用不足的情况,起到了推进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积极作用。
3、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因为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个合格的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要了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行为科学等知识。主管部门要分期分批的进行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培训,经培训合格的颁发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与此同时,要对监督人员进行法纪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弄清部门的职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坚持严格执法依法监督管理。所以,安全监督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4、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当前,建筑安全违法成本太低是造成当前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企业大多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逃脱检查,而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前的检查力度而言,在必须停工的工程中只有一小部分工地被发现并停工,并且这种违法成本与一旦成功逃避检查而减少的安全投入相比较,是很低的。所以,必须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使企业支付高昂的违法成本。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创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培育多元管理体系,理顺市场各方主体安全生产的责任,对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整体管理水平,开创新时期安全生产管理局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从确保安全、服务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位。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等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各方齐心协力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辉.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有效对策[C]建筑安全.2013(2)
[2] 许程洁. 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第一;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1.概述
1.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4.3 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单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和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都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首先,安全重视程度不足。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虽然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但实际中却没有落实。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企业普遍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问题。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安全很难保证质量,更谈不上经济效益。
其次,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按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专款专用,但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执行到位:一是未提取或提取不足;二是对已提取的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不能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再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施工现场人员受自身认知的限制,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漠。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第四,政府安全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把关不严,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第五,行业市场管理混乱。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机配合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安全意识更差。
最后,安全技术方案缺陷。虽然说企业在投标及开工前,都会做施工方案,但现实中,施工方案多是借用以往的方案,经简单修改后即定稿,没有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加上审批程序不到位,使施工方案对施工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因为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塌方,带来的可能就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意义
首先,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建筑法》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原有的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次,安全管理是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这是企业效益的保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项目运行带来不小影响,也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要坚持安全管理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原则。
再次,安全施工问题是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幸福和经济效益,还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施工开始就把人力、物力综合加以考虑,防患于未然,着眼于事先控制,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抓安全工作,要相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在整个安全管理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在整个安全管理中,使全体参与施工的人员自觉地共同遵守,保证安全施工。
三、做好建筑安全的措施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施工人员的安全,要比工程的安全更重要。项目管理者在对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始终作为第一因素纳入工作范围。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特别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安全工作对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保证项目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做好对工地周围人员的保护。
其次,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对于施工安全实行来说,关键是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此落实每个人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是相当关键。因而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要求各部门配合。同时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也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各种隐患,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以有力保障施工安全。
再次,加强安全教育。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项目管理者应注重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通过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增强项目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能动性作为培养教育的重点和立足点,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40-01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正确分析施工的安全现状,并制定相关措施加以管理,可大大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下,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施工建设的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以期能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现状
1.1 安全文明施工意识不高
在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有关施工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展开安全管理,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再加上检查工作不到位,多数企业管理者、项目经理不重视安全文明施工,没有重视建筑施工中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宣传,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成为口头形式,各种检查也仅是走过场。
1.2 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生产体系不完善
建筑施工各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没有明确下来,经济承包的相关合同中没有体现出企业、项目部门、生产班组以及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未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的指标,再加上目标管理以及考核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1]。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体系流于形式,各种安全生产机构的安全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展开。
1.3 各种安全施工技术不规范
首先是搭设脚手架方面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搭设。其次是模板工程以及基坑支护疏于管理。模板支撑施工不规范,稳定性整体较差,垂直度较差,部分出现钢木混支的情况,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置;此外,违规拆模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出现大范围的违规拆除支撑的情况。基坑四周的防护设施不全,而且没有按照规定来检测基坑及其周边的情况。第三是临边的洞口以及出入口的防护工作疏于管理,没有按照规定展开定型化以及工具化的防护[2]。
1.4 施工现场的用电不合规范
没有切实执行三级配电以及二级漏电的保护措施;线路的架设没有按照要求架设,存在随意搭设在脚手架上的现象;没有使用标准化的配电箱,又或者是电箱的安装位置不合理;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构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优良的安全文化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建设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必须要加大安全宣传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的培训教育力度,注重和工人间的协调合作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报栏以及宣传标语等多样化的形式,宣传安全施工;此外,施工现场也应实施人性化管理,应单独设置生活区、施工区及办公区,应设置好活动室以及淋浴室等,保证施工人员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应加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以不同阶段的施工、季节以及气候等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对策,设置显著的安全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管理;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防护意识,有效避免人为的不安全活动发生,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此外,通过培训,还可以让职工及时掌握新推出的工艺、设备,学习掌握工艺设备的施工工序以及操作要点。需强调的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一定要切实执行,不可走过场。项目经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均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线指挥施工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人物,应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使他们成为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模范带头人[3]。
2.2 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序开展
往往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施工活动多是露天的高处的作业,且交叉作业多,人员又相对集中,施工工序十分繁杂,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的素质又参差不齐,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变得十分复杂。基于此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应明确各个部门及施工人员的具体安全责任,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违章违法行为,同时能及时纠正,进而有效减少或者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部门及人员的责任,主要是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大到企业没有一个部门、部门负责人,小到每个项目、岗位及个人,均是要明确分工,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健全完善责任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促使员工主动履行相关的安全职责。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就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时消除现阶段无法落实下去的死角,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每一项管理制度能有效落实,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实施,促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4]。
2.3 加大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将事故的萌芽状态及时消灭
加大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将事故的萌芽状态及时消灭,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可行的、最经济的发展之路[5]。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必须要改进只顾眼前利益、短期效益,忽略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要切实做到不随意挪用和侵吞安全防护管理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安全措施的所有经费切实专款专用。往往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的施工企业,不但事故少,同时经济效益也佳;反之,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投入的施工企业,尽管在短时期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是长久发展下去,只有出现安全事故,不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走向失败之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实施,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只有做好防范措施,才可以有效预防及遏制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8):105~107.
[2] 朱晗.浅析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及意识[J].四川建材,2010(6):123~125.
[3] 吴海涛.浅析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现状及其防火管理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0(8):208~20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相关问题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筑相关单位对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事故易发点进行管理,主要安全事故表现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这些事故发生的频率、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流动性、复杂性、法规性和渐进性等管理特点,流动性是指施工单位在完成一个工地施工后迁至另一个工地,这就要求管理机构要不断跟踪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性是指我国幅员辽阔,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非常复杂;法规性是指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必须通过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而渐进性是指宏观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新问题做出反应,包括政策、措施、法规等,这些相对滞后的只能走渐进式的发展过程。
2、安全管理相关问题
2.1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日常安全检查成效较低
目前很多时候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完善,缺乏针对性且大多采用口头传达形式交底,很多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交底,主要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施工操作,没有起到安全交底的实际作用,甚至有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群中根本就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通过伪造交底记录蒙混安全检查人员,这使得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也就很容易发生了。同时存在着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尤其严重的是即使检查出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使现场隐患长期存在。因此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日常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严格按照“三定”原则进行整改,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2安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教育落实不到位
目前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有些项目的安全员身兼多职,甚至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往往也只停留在纸面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施工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此外,还存在大部分施工企业对三级安全入场教育不到位、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够、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效等问题。因此施工企业要充分重视安全入场教育工作,充分完善相关教育内容,向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低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施工单位常处于市场中的被动地位,以致很多建设项目所需的安全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些项目管理人员以减少安全经费的投入来增加项目经营效益,导致施工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同时施工企业的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生产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缺乏相应的安全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
3、安全问题相应对策
3.1实行安全责任主体多元化
施工安全管理不应是施工企业一家的事,应形成参建各方齐抓共管,共同防范施工过程中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要对施工安全加强重视。其次,建设方应进一步明确业主应承担的建设安全责任。再次,政府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现有法律法规的作用,切实落实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所需的安全费用。除此之外,工程设计方案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因此要求设计方也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中来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只有落实这样的安全责任,才能使设计师必须学习使用通过设计决策帮助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方法,在设计中附加施工安全的多种设计方案。另外,加强与建筑施工相关的物资供应及设备租赁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以致最终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加强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其中,思想意识建设包括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教育;制度文化建设包括贯彻法律法规,建立制度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发挥实效;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组建管理机构,改善施工环境等;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在日常生产中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安全意识和作业氛围。总之安全文化建设要为安全生产服务,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有效途径,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3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辨识各种危险源,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首先,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建筑工程情况,充分辨识出本工程各施工阶段所要控制的危险源并列出清单。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和方案分析来辨识,因此加强危险源工程的管理办法主要有编制清单、组织学习、危险源工程施工必须实行公告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加强安全检查及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等几个方面。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安全隐患得以避免。
3.4清除对安全有影响的设备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该更换的设备要更换,该淘汰的设备要淘汰,安全管理资金投入要有保障,积极采用适合工程项目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几年,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和“三相五线制”为预防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淘汰施工中安全存在隐患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特别是对于预防高处坠落和起重事故的设备要认真落实检查制度,加强检查频率,做到万无一失。对于危险系数较大的作业工种,应采用自动化或机械化的方式取代手工操作,进一步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将建筑作业事故降到最低。
3.4建立各级应急预案
建立各级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的职权范围,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工地办公现场公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通讯联系电话。遇突发安全事故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负责人。施工现场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物质和各类器材,在突发安全事故时有机械设备能提供,尽量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旦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防止影响或破坏的进一步扩大,险情重大的应全力施救并争取社会救助。应在处置后复工前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和加强措施,有效控制危险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5加强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具体实施,能够解决当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执法资格等问题。其次,建立村镇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农村建设市场异军突起,许多工程并不具备相应的开工手续,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再次,建立一种新的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制度,实行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考核政府安全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