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室实习护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带教
我们知道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医院的各种高新医疗设备的增多,医院中心供应室工作范围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特殊性,其主要工作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较大差异。护理的临床实习主要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巩固加深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1],护理实习生的供应室实习是学习医院内感染管理体制的重要一个环节。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危[2]。大多数护理实习生对供应室的实习存在偏见,认为供应室学不到知识,是干苦力的勤杂工,存在抵触情绪。因此供应室不断改进带教的方法,清除实习生的顾虑,达到实纲要求尤为重要:
1 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
1.1带教教员方面
由于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供应室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扩展,个别带教带教老师由于自身业务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能力有限,对供应室的新业务、新技术不能掌握,操作技术不规范,不能很好地为护生示范,无法讲解护生提出来的问题,部分带教教员讲课方法简单,实习护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供应室带教人员缺乏临床护士的热情,沟通能力有限,无法让护生理解带教内容。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只不能针对具体护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带教老师缺乏责任感,指派护生去做一些简单机械的操作,让实习护生是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
1.2 护生方面
部分实习护生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认为在供应室学习学不到东西,在中心供应室的实习实际意义不大,供应室的的每天工作无非都是些收收送送,洗洗刷刷,没有技术含量,学习兴趣差,工作积极性低,忽视了供应室实习的重要性。部分护理实习生由于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差。在学校学习期间本身由于医学院校教材中消毒供应室的知识内容就不多,且与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和发展不相配,造成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差, 一部分实习护生认为在消毒供应室实习不与患者打交道,就不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就会忽视安全意识,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导致工作不积极、主动,缺乏对工作的足够重视。部分护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比较娇惯,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 防范措施
2.1 成立专门带教小组 我们知道中心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医疗器
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因此我们在选拔带教老师时,具有严格的标准: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热爱护理本职工作,日常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严谨,同时必须具有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勤奋好学,能了解供应室专业发展新技术、新进展、新业务,从而保证和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2.2 制订和落实带教计划
带教老师结合本医院供应室的实际特点,根据实纲的具体要求以及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制订出不同层次并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详实的带教计划,拟出具体带教内容以及带教要求,理论授课可采用集中学习的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方式[3]。具体的理论包括:供应室的技术操作规范、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医院废物的分类及处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等内容。技术操作内容: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方法,中心供应室洗涤、灭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各种手术、操作器械的包装要求、检测方法等。在实际带教工作中,要明确一位带教组长,确保带教计划顺利落实,明确带教的具体要求,细致的验收及评价。同时要征求护生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与完善今后的带教计划。
2.3 加强护生管理,严格出科考核。实习护生定期向带教教师汇报在供应室实习期间的学习情况、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日常工作的感悟,定期对实习生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查找出具体操作环节的不足,反馈给带教老师,重视教学反馈,带教老师按照计划和实纲要求定期对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应用带教效果评价反馈表等措施,发现在带教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供应室带教水平。护理实习生在完成供应室学习后,我们是由护士长组织进行出科考核,考核项目照实纲的具体要求设定,考核内容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专业索质、考勤情况等。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在指出实习护生错误操作的同时,由带教老师做出标准示范,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记入档案。
参考文献:
[1] 福井幸子.谈护理教育.现代护理,2005,11(1):19.
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及环境质量控制的深入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已成为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科室,同时对供应室的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和医学形势的发展,使得供应室护士群体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强。为此,分析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有效的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缓解工作压力,从而达到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消毒供应紧张、繁杂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确保配备手术器械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来源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医院的手术也日渐增多。通常被医院定为四类科室的消毒供应中心在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担负着全院各病房的医疗器械和再生管道,以及手术室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发放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士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开展工作,尤其器械护士在严重透支精力、生活不规律的心理压力下超负荷工作。使得精神和体力上的压力及时得不到缓解,从而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产生职业怠倦,最终容易引发护理安全和医疗事故。
工作环境高风险的压力:消毒供应室污区的护士频繁接触来自病房沾有患者血液、分泌物的锐利手术器械(如手术刀、手术剪、缝针等),稍有不慎极易受损伤,被传染如肝炎、梅毒等血液疾病,污血不慎溅到眼睛、皮肤极易受到乙肝梅毒感染。供应室常用的含氯消毒剂、酶、除锈剂挥发性强,对皮肤、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均会对供应室护士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引发职业病的压力:污区接收器械的护士,在接收清点器械时,长期保持颈椎前驱姿势,极易引起颈椎疾病;长期站立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交接器械时精神高度紧张,既担心器械数量在交接时出现差错,避免与手术室护士在交接器械时发生口角,同时又担心在接受器械时不小心被感染患者病毒的可能,因此心理负担很重。
岗位考评的压力: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改变和不断发展,大量新型的仪器设备及先进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形势的发展使得供应室护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短,不同程度给护士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供应室的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产生的学习压力,医院组织的检查评比、考试、比赛,甚至晋升职称等这些也是导致护士产生压力的因素。
释放和缓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工作压力的措施
引起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①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增加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合理解决因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问题;②增加防范风险的硬件设施,从设施上有效的防护感染风险;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室类别,从心里上释放压力。
合理调整护士工作的强度:计划性、科学性、均衡性的安排工作是调动护士积极性和减轻压力的重要方面,为此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工作和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无效劳动、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充分恢复体能,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一种方法。
贯彻落实交接环节的程序和制度,加强心理沟通:①在器械交接过程中为了避免两个部门之间、两个同事之间,因为器械的交接而发生口角、产生矛盾,各部门之间应严格按照交接的程序和制度办理交接手续;②加强供应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病房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应对、防范风险达成共识,正确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自身心理压力的适应。
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了从自身有效的降低工作风险,工作应有条理性,在接收外来器械及手术室器械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工作,带上口罩、防护手套等保护措施,可有效的防止污染给自身带来的损害。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安全、高效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继续再教育刻苦钻研新业务、新技能,拓宽知识面;认真的学习先进技术,及时修订工作程序中存在的缺陷,有效的防范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现代化供应室护士 具备的素质
医院供应室是技术性、科学性、操作性极强的综合性科室。供应室无论是工作的内容,还是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的性质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是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使供应室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在这种形式下,投入大量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把供应室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化的供应室。在这种情况下,给予与挑战共存,并给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院顺利的发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及职业动机
护理专业的活动占人生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供应室专业要求从业人员认同并热爱自己的专业。我们参加护理部定期举办“职业素质”培训,通过认真的学习,来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职业荣誉感,了解职业角色的需求,并有稳定的职业心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忠于病人的健康利益。
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精确的记忆力
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如有不慎,会造成极大地危害,还会影响到医、教、研的顺利进行。供应室的工作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外,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精确的记忆力。必须掌握器械的数量,敷料的性能、用途等专业知识,消毒物品的日期及保管等管理方法。掌握科室的需求,保证临床科室的供应。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供应室的工作具体而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科室,接触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委屈、挫折或误解,甚至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问题、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这都需要有紧张的个人意志力。在遇到困难及挫折时,能应用自己的注意力机控制力,排除干扰,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一个好的供应室护理人员只有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是不够的,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及个人素质的来那个好的体现。注意及训练自己的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沟通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避免误解与差错的发生。
四、提高专业知识及加强业务学习
关键词:新护士;工作笔记;手术室
工作笔记是作为手术室新护士随时且随身携带的文字性记录本,它的应用不但可以及时记录手术配合要点及工作流程,避免差错的发生,可以提高新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新护士的自信心,提高护理质量。工作笔记制度在我科实践与应用两年多来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为2009年7~12月由新进科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共2268例;B组为2010年1~6月由新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共2646例。对采用护士工作笔记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总体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并随机对我科室护士、进修护士及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限回收率为100%。
1.2方法 A组:新护士自主采取方法,记忆并完成每日护理内容。B组:新护士采用科室提供并随身携带工作笔记,并将每日护理内容记录在工作笔记中。
1.3新护士工作笔记
1.3.1新护士当日完成的笔记内容 ①术前1 d访视患者:通过阅读病例,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主刀医生、各类化验检查,向主刀大夫了解手术方式及手术中需要的特殊物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对手术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加强术前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对手术的担扰和恐惧感;②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和术前准备情况,清点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微笑耐心的指导患者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术中及摆放时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1]。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静脉管路通畅;③记录配合手术所用的一次性无菌敷料,配合步骤及注意事项,力求做到稳,准,快,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妥善处理标本;④手术完毕后守护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待患者完全清醒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到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⑤总结每日工作的心得。
1.3.2新护士工作笔记的应用 ①将术前访视的患者信息及化验结果转抄在工作笔记上,核对手术患者或每完成一次护理内容后划去完成内容,有新增护理内容再转抄到笔记本上,提前1 d预习次日手术,查阅相关的手术配合要领及注意事项;②同当日手术方式与以往同一医生或不同医生的手术习惯和方法进行比较,用红笔做标记,若有新增的内容做好醒目的记号,以便自我督促及时完成新增内容的记忆;③每日下班时再次检查笔记本上完成的情况,对未完成内容及时查漏补缺,并做总结评估;④工作笔记每天交于带教老师,共同讨论当天所学知识点,并主动向带教老师请教所遇疑点、难点,护士长每周对工作笔记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带教老师及护士年度培训考核成绩挂钩。
1.4评判标准 根据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比较,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护士记事本后进行问卷调查。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查。
2结果
2.1 2009~2010年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总体评价的满意度调查比较,见表2。
2.3应用工作笔记后问卷调查,见表3。
3讨论
3.1防范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安全 新护士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较易发生自身差错等缺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新护士记事本通过文字沟通形式,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细节在工作笔记上进行简明扼要地记录。护士工作笔记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种补充与延续,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因此工作笔记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记录,通过记录也便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落实科室新规定,避免了简单的头脑记忆而导致的信息丢失,弥补了工作的不足及遗漏。此外,通过工作笔记可及时查阅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避免因为个人主观原因而造成的护理缺陷。
3.2提高新护士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促进了个人业务能力 工作笔记的应用促使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加强了与外科医生的沟通,其术后主动查看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并及时记录总结经验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明显增强,并促使他们能够连续、动态的观察手术的进展,使新护士在工作中更注意细节护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利于他们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新护士业务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减少差错而言,工作笔记制度是一种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两组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问卷调查中100%护士认为,通过护士记事本对减少工作中的护理差错的发生,能提高护理工作细节,能增加护士工作安全,短时间内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的整体素质。100%的护士长认为通过护士记事本对护理管理的提高有帮助。
3.3增加了工作的计划与预见性,强化护理工作细节 通过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把患者的信息及化验单结果等转抄在工作笔记上。对手术患者有全面的了解后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工作记录很详细,且每完成一项划去一项,新增的内容有明确的标记,能一幕了然的提醒新护士,检查自己工作完成情况,减少了"记不清、好像是"等模糊的概念发生。
3.4体现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工作笔记使新护士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待患者进到手术室能与患者有共同话题,减少患者因对手术室环境陌生而造成的恐惧[2]。提前复习相关手术方式的配合步骤,真正体现了对患者连续、动态的观察。使护士工作中更注意细节的护理,有利于新护士在手术室护理中充分运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主导作用,最大化的体现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热情增加了新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团队的认可度,也促进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
4结论
工作笔记能增加手术室新护士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增加了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临床细节护理。是一种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8-01
供应室在医院是个特殊部门,担负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回收、灭菌、发放等。不仅要保证临床供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用品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率的发生[1]。《消毒技术规范(试行)》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供应室的管理及监督,使供应室每一个步骤都能做到位。以该规范为依据,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供应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杜绝不良事件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自2013年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1.2 方法 有感控科和护理部成立精细化管理质控小组,定期对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技术规范》等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质控小组定期对供应室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制定规范、科学、实用的收发、交接制度,清洗、消毒流程,定期对灭菌器、消毒灭菌后的以及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测。并将上述各类流程、制度等按照路径制定成表格,护理工作供应室工作严格按照每一天每一个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对已经执行的内容在路径表上打“√”,避免差错和遗漏。
1.3 观察指标 由质控小组选取本院临床护理人员40名,对实施精细化护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精细化护理管理后复用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和临床对供应室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减低,经比较,P
3 讨 论
在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2]。所以控制院内感染是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收送工作,科室的工作量大,事情小而琐碎。事无巨细,决定成败的关键是细节,唯有把每个细节都做好,做到位,方能提高服务质量[3]。例如,在供应室中,最常见的是医疗器械的清洗,看似简单的清洗,但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等密切相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为医疗器械上残留有机物不能彻底清洁,有机物则会在器械上的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影响后续实施的消毒、灭菌效果[4]。本文通过精细化护理管理优化了护理细节,使护理工作变成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同时通过对风险管理知识等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全科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风险的发生。通过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比较,实施后的各项指标明显由于实施前。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供应室应用,明确了护理操作流程、职责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瑞娟.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5):23.
[2] 龙伟文.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