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炮制室实习

中药炮制室实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药炮制室实习

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第1篇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导,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只知道炮制的方法,而不理解炮制的原理。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故我校对中药专业学生的炮制实验课程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在保证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自行选择与炮制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查阅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提前上交实验设计的详细思路和方法,经教师审核可行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列出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实验室管理人员汇总实验方案后,依据实验所需报到学校设备处进行统一采买。设计性实验调动了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全面开放中药炮制实验室

为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我校中药炮制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制度。目前我校炮制实验室的开放人群有:教师的科研实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大四本科毕业实习生的毕业设计实验。我校中药专业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响应国家的号召,组织了“本科生创新基金”、“天津市大学生挑战杯”等科研项目,因此实验室对本科生也实行全面开放。由于开放范围广泛,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凡是申请实验室开放的人员,均由指导教师填写实验室开放申请表,承诺遵守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写明研究内容,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用到的试剂以及是否会产生废液。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由实验室管理教师进行验收。

3中药炮制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中药炮制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生及成人教育教学及各级各类人员的科研实验,服务的人群范围广泛,涉及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众多人群,因此我校专门成立了实验教学部,设为独立的二级学院,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由专门的实验室人员统一管理,定期维护,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大型仪器及精密仪器均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以便详细掌握仪器的使用情况,同时督促实验操作人员规范使用仪器设备。

4中药炮制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的核心工作,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实验室制定了中药炮制实验室开放制度,由指导教师申请对本科生进行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安全由实验室专门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双重监管。药材和化学试剂在药材库和试剂库单独存放,建立账目登记制度,入库和出库均有严格的登记。对易制毒等有毒有害试剂及有毒药材实行统一专门存放,双人双锁保管,入库出库需要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双人签字,登记剧的用途和详细用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废液实行分类存放,统一集中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5结语

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第2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和本校“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完善中心硬件平台、加快软件建设、改进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适应于中药学类专门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为实验设施完善、实验装备精良、实验教材先进、教学体系多维、教学队伍合理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和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示范基地。

2多维立体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以基础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班和实训实践平台为依托,构建多维立体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凸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与中药产业的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中药产业实践的良性互动,使培养的学生中药学实践能力更强,更加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心实验室除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外,还建有包括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中药制剂制造应用基础实验室,中药活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实验室,以及建设中的中药传统炮制实训室、中药制剂成品检验实训室、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新药筛选实验室等具有中医药学特色的实验(实训)室,能满足中药学类学生实验实训的所有需求。学校还有国家固体制剂工程制造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神农园)等,可充分满足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实习。中心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如下4个平台。

2.1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深化基础模块

按课程归属分类,将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分为基础化学类、专业化学类、药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制药类教学板块,并分别下设功能实验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通过归类整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除上述5个板块之外,还具有以下特色教学系统和实验室。

(1)实验示教系统。承担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验操作的查阅、结果分析等服务,成为具有较大容纳能力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场所。

(2)化学类虚拟教学系统。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虚拟实验室等。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扩充实验项目,让学生先进行虚拟实验练习,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有效提高实验效率。

(3)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通过升级改造现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更利于资源环境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进行微观实验的演示、示范、指导,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屏幕控制功能、示范教学功能、师生交流功能、作业下发及批改功能、屏幕录制和课件制作功能、彩信交流功能、拍照功能和自动开启功能等。

2.2实训平台———实训拓展模块

近年来,中医药专业就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对中医药类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进行过程中和实习前的实训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药学类学生本科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实践环节,对于构建中药学类学生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学类学生课外实训基地包括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传统中药炮制实训室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专业相关知识,充实其专业结构和文化背景。中药标本馆由中药综合展厅和药用植物标本室组成。其中中药综合展厅由原药材展区和饮片展区组成:原药材展区包括经典生药、国际生药、名贵药材、江西特产药材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中药研究专题标本;饮片展区展示了临床常用饮片和闻名遐迩的江西“樟树帮”、“建昌帮”等特色炮制流派的中药饮片。药用植物园将各种中医药文化景观点缀园中,已逐步成为将生态与人文结合、专业实践与校园景观结合的重要基地,为中药学类学生课外见习和实习实训提供平台。传统中药炮制实训室强调传统中药制药实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在传承“樟树帮”、“建昌帮”两大江西中药炮制流派特色的基础上,以从传统炮制加工实训到临床饮片模拟应用的实践,来构建中医药类学生完整专业知识的“形象教学”平台。通过传统实训拓展,将进一步提升江西省传统的中药制药的传承水平,培养能够传承传统中药制药文化和技艺的中药学人才。

2.3实践平台———创新能力培育

实践平台是进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中药学类学生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的实践平台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民族药及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和新药筛选平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建立了中药提取纯化、固体制剂、质量控制、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制药工程等技术平台;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已形成“产学研”结合模式圈,实现从处方筛选、药材粉碎、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制剂成型、检测等一整套制剂制备过程,保证了中药制剂质量、安全。实践平台为培养中药学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参与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奠定了基础。在现有实践平台基础上,中心拟再建设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和新药筛选平台,并将着重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进行挖掘,开辟中药新药研发的新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2.4创新实验班———能力强化模块

创新实验班一直是我校独具特色的培养创新创业及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中药科研实践班”已开办10年,“药学摇篮班”也已开办3年。中药科研实践班实行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的双重培养机制,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形成了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培养的“121”模式。“121”的含义分别是:“1”———学生入学后第一、第四学期基础课程一个完整学习阶段;“2”———学生在校期间2次较长时间的集中实践训练,分别是大学第五个学期的集中科研实践阶段与大学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阶段;“1”———学生在大学第六、七个学期的专业课程一个完整学习阶段。通过综合应用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课题培训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药学摇篮班是创新实验的另一个代表,采取由浅入深、分段培养,以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技能、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实验设计和专业志趣为目标。中心拟继续开展类似创新实验班的工作,并将实验班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教学班级,以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中药学类人才。

3深入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强调深入进行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强调对外学习和交流,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改革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使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管理、设施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更高水平,更加有利于中药学人才培养。

(1)推进分层次教学。中心采用分层次实验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基础、拓展模块中,设置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为学生营造自主、宽松的实验氛围;在创新、强化模块中,给学生提供综合设计与研究创新的实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大胆创新,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心将在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条件具备的实验课开发电子多媒体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中心将通过自建的实验教学中控平台,收集和开发各种实验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

(3)实现产学研结合最大化。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促进实验教学与中药学行业的有机结合。

(4)实施开放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模式,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5)鼓励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逐步改变实验室单一的课内实验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实验,设置虚实结合实验。对于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直接在课内完成,有些实验则直接在课内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达到验证和演示的目的。

(6)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模块的学习,主要采用教师现场授课与指导的常规教学方法;对于拓展模块,一般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与实验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强调启发式实验教学;对于创新和能力强化模块,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1)培养制度。中心注重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学校建立了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等相关制度,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委托或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中心依托学校相关制度,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培养,注重提升中心实验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培养举措。鼓励教师赴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访问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学术交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资助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的研究,使他们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5运行机制

5.1管理制度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与管理,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推进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并对教改研究项目提供经费支持,所有设备采购由学校审批。中心挂靠药学院,负责建立教学体系,安排实验教学和管理维护实验室。中心实行教管适度分离的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在完备的制度下进行有效管理,可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5.2运行措施

(1)不同层次实验教学活动。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采用不同的开放形式。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本科生全修;对于开放性实验、中药科研实践、药学摇篮实践和毕业实践,则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指导教师提供多方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选题,使学生接触相对完整的科研过程,选题—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分析—实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实验室全天开放及其他条件保障。

(2)课外开放实验活动。作为开放性实验、中药科研实践、药学摇篮实践和毕业实践的补充形式,中心所属实验室还对本科生进行创新立项和各项竞赛活动实行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开放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和拓宽了对中药学的认识,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更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实验室的完全开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固体工程制造中心实验室的完全开放,方便了学生从事药物开发、中药制剂的实验和设计创新,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通过开放式实验实践教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6结束语

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德育渗透;分层教学

中医药理论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密不可分。在教育行业中,很多教师、学者喜欢引用国内外教育界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收获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教育界的发掘、推广却研究甚少。故此,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以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为例,简要剖析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1“整体观念”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整体观念”的含义

“整体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的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既包含了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也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2“整体观念”的课堂生态系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生态是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教师、学生、课程这三要素构成了课堂生态的主体结构,而教学便是将教师、学生、课程有机串联起来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媒介,进行正向和反向交流,通过进行“物质”(教学内容)、“能量”(情感、态度、信念等)转换和交流等,从而实现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教学中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体现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备这些内容,更是要深入实践,备好实践环节,才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例如,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一些常见中药材按照规范进行炮制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整体观念”来努力优化课堂生态系统。这一优化包含了微观教学环境———“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优化以及宏观教学环境———学校环境(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和社会环境(中药炮制饮片厂等实训基地)的优化。只有将微观教学环境和宏观教学环境均纳入到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来,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教学的“整体观念”便充分体现出来,中药炮制学的课堂生态系统才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动态平衡。

1.3以“整体观念”进行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是自己的专业素养过硬,但掌握专业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教好学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会分成各个章节,并包含了多个知识点,而每一次教学只能讲授很少的一部分。要把课讲好,不仅仅要备好每一章节的课,更要把整本教材进行通读,要把整本书甚至是延伸至教材外的许多知识点在脑中串联,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反哺于学生,才能够将知识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种巧妙拼接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的备课方法便是贯彻了“整体观念”。以中药炮制学为例,中药炮制方法按炮制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制三大类,教学过程中又按照总论和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总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贯穿在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过程中。除此之外,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归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共性”炮制方法的教学,然后再对每一味药材的“个性”特点进行讲述,将学习的思路串联起来,从而便于学生找出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以白矾、石膏炮制方法为例,详见表1。

1.4“整体观念”的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

评判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分为三等:下等唯材施教,纯属纸上谈兵;中等教用结合,传授一技之长;上等教书育人,方显德才兼授。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营造氛围、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的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德育渗透本身就包含了“整体观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学科教学中丰富的素材、直观的场景,向学生展示道德和价值准则,与德育灌输相比而言,德育渗透更顺乎自然,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在传统中医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并重,采用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德育的理念有机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味药材的教学,穿插一些古代医学家和中草药的故事,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2“辨证论治”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1“辨证论治”的含义及“辨证论教”的提出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又一基本观点。古人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吸纳当时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等知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并力求把观察到的复杂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辨证”即是认证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演绎形成了一个有着浓厚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中医药理论体系[3]。在此,将“辨证论治”引入到教学中来,便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可以称之为“辨证论教”,即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2“辨证论教”即实现现代教学概念中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首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其对本专业的认知还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是认知教学,学校开设的“教学认知周”便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认知周”,就是指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一周时间,通过带领本专业的学生去以后将会从事的岗位熟悉工作,从而使得新生能够对本专业迅速产生一种认识和认同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譬如像药学专业的学生将会被带至药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等一线实训基地去参与整个生产、销售活动。而对于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即可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设定模块化方向,既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传承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其次,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对证处理、分层教学的方式。譬如,在中药炮制学的实训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对于“炒法”这个简单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那些曾经在厨房有过烹饪经验的学生,铲刀运用得娴熟,知识点传授起来比较快,教学时只需要纠正其错误方式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从未运用过铲子的学生来讲,“炒法”这一个动作便需要不厌其烦指导,并让学生不停地反复练习,经过几次的实训课才能够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教学效果。

2.3“辨证论教”即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像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类比法等教学;而实验实训便需要采用示教法、任务驱动法等。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同样如此,理论教学的讲授和实验实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实验实训课程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医药传统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依旧璀璨夺目,对当今的各行各业均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阐述了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示了中医药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探索,以使得中医药理论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

作者:王云峰 史菁菁 单位: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筑生.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62-02

中职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要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目前,医药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而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学生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时,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学生角色不能立即得到转变。—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出现问题,如全局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真钻研、吃苦耐劳的毅力等。这些都说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课题组在我校三个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实践教学。我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拥有必要的实践、实训教学场地和设备,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按制药企业生产车间布置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我系与广东广济医药器械有限公司、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药物制剂一体化实训室、药物制剂实训室、制剂检验室、中药炮制实训室、广东广济中药炮制车间,开设紧跟企业技术发展的药物制剂生产、药物制剂检验、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生产实践及实训课程,按照制药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工艺流程、标准操作规程等;建设东莞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同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和生产工艺流程上岗生产,营造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强化、革新实践教学,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加科学、规范。

“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使其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我校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参加各种培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3位教师参加了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1位教师参加了德国的项目教学法培训。这些教师积极尝试把新的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的好评。有4位专业教师参加了“2011年全国药物制剂工艺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为了让行业最实用的知识和技术走进学校,让学生能学到较为先进的技术,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去相应的企业(药厂、药店)进行实践,每位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半月,让教师掌握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和一线生产实践技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引导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认知和学习,并有效地将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争取、鼓励和督促有条件的教师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共有2位教师取得主管药师资格;6位教师分别参加了主管药师和药师的资格考试;3位教师取得了考评员证;1位教师通过了食品安全员师资培训,取得了食品安全员师资资格。

让企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

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建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督导组,有针对性地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参与实习评价,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接。

聘请企业文化专家来校开展企业文化的讲座或报告。邀请广州市博仕奥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及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生物技术制药职业生涯专题讲座;邀请广州诺金制药有限公司开展职业礼仪讲座;邀请火凤凰企业家联盟成员开展职业指导讲座;邀请广州市扶本堂医药有限公司、广东立晖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宣讲会。

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中职教师,结合企业文化内容开展教学;聘请企业技能专家对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实际教学、演示、指导和辅导等,向学生灌输企业价值观念和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学校的内涵建设。

迎企入校

由企业赞助,以担任校内竞赛评委、节目参与、发放奖金和奖品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学生活动。举行了第一届医药信息录入比赛、2010版GMP知识竞赛、“立晖杯”元旦晚会、制药技术兴趣活动、制药技术技能竞赛。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了解行业企业、苦练技能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校就能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培养出既懂技术又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同时提高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也为企业选择优秀人才奠定一定基础。这是一种学校企业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

实行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

厂(公司)校挂钩,加强“产、学、研”合作。本着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定向培养,服务企业。经过校企双方共同磋商,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广东广济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以医药企业命名的“广济班”等5个订单班,共70名学生。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全面了解,开设了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走上社会,走向市场,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相关的岗位名称、工作内容及其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岗位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为即将开始的专业课程学习确定明确的目标,使专业教育更加贴近行业和市场要求。

为响应教育部推行“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试验工作,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开设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实行中职学习—企业实习—高职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合理的药物制剂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复合型人才

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演讲能力、担任学生会干部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有无自信心和敬业精神、是否诚信、是否善于与人交往等常常是用人单位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对学生这些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在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多角度引入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不断引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已初步取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明确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指导思想,搭建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中职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的互融,为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校企合作优化和完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卫生职业研究,2010,28(3):5-7.

[2]朱芳.渐进式立体渗透企业文化提高中职学生实习和就业稳定性[J].纺织教育,2009,24(6):29-31.

[3]许玲,俞方武,夏和先.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35-36.

[4]王雅华,顾洪娟,裴春生.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44-46.

[5]晏培玉,王瑾娟.高职院校应该研究性地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2):31-34.

[6]陈光秀.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J].职教创新,2010(5):17-18.

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管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核心,大力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

成立主要由来自中药行业、企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单位共30多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凡属于办学重大事项,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建立行业与学院的双向教学质量监管系统,多层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成员单位的深层次合作

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成员单位的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有限公司等医疗单位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药品经营与管理》到药业现场教学,《中药信息化服务》《专业发展动态》等中药的课程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三、建设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创办中药学专业网站,及时国家、省、市有关医药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开辟宣传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专栏,及时单位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构建成员单位选人用人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建设好网上中药科普馆,介绍中药科普知识,中药资源,中药合理应用等,做好社会服务。

四、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制度,开展理事会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

组织院内的教师到医药卫生行(企)业顶岗锻炼,同时积极选聘医药卫生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如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校企之间通过协商,按照有利于调动双方人才参与双向交流积极性的原则,酝酿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相关制度,使合作单位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不断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对专业教师举办1~2次中药领域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共享

鼓励院校积极与相关行(企)业洽谈,在引入行(企)业资本或设备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使“中药实习实训基地”这一优质资源成为向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场所和向省内其它高校及社会开放的示范。

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双向人才培养

本着以学院、行业企业互利原则,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企业员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企)业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中药调剂员),逐步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企)业也可根据在职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与相关院校开展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岗位人才的发展空间。每年不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招聘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七、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

合作成员单位共建技术中心(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如吴地中药材种植、开发与保护)、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社会服务

中药学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团队专业技能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专业培训,比如开展“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培训”和行业技能大赛等。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中医养生方法、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正确使用等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利用中药学专业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向苏州市社区市民、苏州市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开放的宣传吴地医药知识,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课外教学基地。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苏州市民,在苏州中药科普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博物馆等开展系列贴近实际的科普开放活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学院与相关行(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中药职教事业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小忠.大专层次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7.

[2]冯传平,郭争鸣,陈斌.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9):95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