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第1篇

机械专业 实习教学 创新意识

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职业中学的共识。随着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机械专业学生的实习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实习中创新意识不强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在机械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安排实习时,往往习惯于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实习技能训练几乎都是按照教师制定的操作要领、工艺方案进行的,使学生在实习中成了“演员”和“道具”;过分重视实习成绩的优劣,评判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工艺方案,答案是单一的和预设的,严重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意念;另外学生对教师的盲目迷信使学生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和“本分的演员”,学生一味服从、模仿,形成一种机械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要克服上述障碍,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转变观念,在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参于、共同创新的伙伴,支持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良好氛围。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在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我在组织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教学时,先明确本次实习所要训练的内容、范围,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和讨论后,由学生画出图纸并确定有关技术要求的侧重点,在选题确定后,指导学生进行工艺分析,提出加工和训练的实施方案,包括工艺流程、工序步骤,工量具的配备、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二、榜样引领,在责任中强化创新意识

1.榜样引领,树立创新信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习教学中经常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并不神秘,这不是极少数人的天赋,人人都可以创新,应该告诉学生凡是其他人没有做过、想过的,如果我们做了、想了;或者自己以前没有做过、想过的事,现在自己做了;或者别人的创新内容加以改进,使之更具体、生动,这都是创新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信心。如:从职校走出来的知识型工人楷模――邓建军,是1988年的中专毕业生,工作17年,参与技改400多项,从小改小革如手,不断破解纺织机械行业的全国性、世界性难题,攻克重大技术难题23个,终于成就了中国制造,破解了世界难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技术能手“、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等荣誉称号。邓建军在给职校生的回信中曾说到:“中华民族复兴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工人,希望你们能够与我一起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咱们中国工人了不起’”。

2.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激发创新动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对实习过程能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了解实习目标和内容,对实习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责任,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其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就有了不竭的内在动力。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不断采取多种形式、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在实习教学中,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引进外国设备中由于零配件的尺寸问题,加之技术力量的薄弱,坏了以后无法加工,而必须再花大量外汇找国外的生产厂家购买,这样以来,使大量外汇流失,甚至使设备无法再运转而变成一堆废铁,使国家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耻辱,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练好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的精神,使学生意识到民族的强大与振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又如,2009年6月1号,具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也意味着这个曾经作为美国梦象征的百年老店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到了凡间。这个创建于1908年的企业从1927年以来,通用汽车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着全球汽车行业“老大”的地位。我决定抓住这一重大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通用在新能源方面的孤军突进,却踏空了全球能源结构转变的关键点,在传统产品市场,尽管研发作出很大努力,然而却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落败是导致其破产的重要原因,也为我国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学生听后若有所思,起到较好效果。

三、质疑解惑,在问题中渗透创新意识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将企业的新思想、新技术迅速的应用到实践中,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这些高校普遍存在着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弊病,严重阻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立即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为自身创造切实的利益。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产生原因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需要高校自己摸索,这为高校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高校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增加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良,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和教师,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自身。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无法购买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得现有的实验仪器较为落后,与教材内容严重不符。同时仪器的数量也不足,常常出现几个学生使用一台设备的现象,学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此外,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留校的大学生,他们之前没有到企业中任职过,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学生很难培养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比较难,与学生以往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实验课程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娇生惯养的九零后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对于他们来说完成这些实验项目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高校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受到高中实验课程的影响,他们对于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2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2.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设置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人才培养计划,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所以高校要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入,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在设计教学体系上应突出重点,切合实际,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之中,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改进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和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将实验课程分为基本练习课、综合应用课和创新实践课,设置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巩固和提高。基本练习课是入门教育,需要学生认识并能够灵活操作常见的仪器设备,了解各种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日后复杂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应用课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和简单的电子系统,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意见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成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新实践课顾名思义,是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成长的机会,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例如在校内开设实训基地,举办各类电子竞赛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基本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工具将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高深复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3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就要求不但理论功底强,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功底。工科教师要熟悉企业,了解产品的工作流程,还是企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还能给学生了解企业现状,引领学生掌握一些企业研发与市场对接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双师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可以让青年教师既担任教学任务又在工程一线锻炼,使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逐渐掌握本领域的有针对性的学生需要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聘请一线工程师加入教学单位,把丰富的行业实践背景带进教学,充实教师队伍,使学生真正受益。聘请工程一线工程师参与学校工作,与专业教师一起编写讲义,制作课件和实训教材。

2.4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才输送到企业,为企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企业可以在高校建立研究所,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研究先进的科研成果,用于企业的生产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高校也可以将优秀学生送往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今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态势,在工作岗位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快速提高实践水平。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到校内演讲,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讲述企业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早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3结论

实践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实验课程的投入力度,分层次的设计教学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实验课上有所收获。同时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团队,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和创新实验中,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红.以实践和创新为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6(04).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能力 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前些年很多高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但是由于扩张过快,近几年该专业已成为就业较难的“黄牌”专业。笔者研究发现,这种就业难并不是因为需要信息人才的岗位绝对缺乏,产生了人才过剩,而是很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能力上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导致用人单位对现有招聘对象不满意而虚位以待。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信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并探讨了对如何在该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信管专业人才的类型划分

信管专业是一个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新型学科。与传统的理工科、文科各专业不同的是,该专业除去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外,学生还要在上述两大学科中分别学习多门课程。各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随着培养目标侧重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而不同,大体可分为偏计算机开发的技术型和偏经济管理的管理型,还有一些学校是兼顾两者的中间平衡类型。

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体会,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技术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本来按技术型培养的毕业生不具备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毕业生在系统开发中不会应用课上所学的工具和方法,不能承担工作单位的实际开发任务。其原因可归纳为:技术性课程因为理论内容少,往往被列为考查课,不作为考试课。而学生从思想上往往误认为考查课不如考试课重要,所以在学习考查课时投入的精力往往不如在考试课上投入的多,对技术的掌握也就没有对理论的掌握那么好;另外,缺乏综合性技术开发训练也是开发能力差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2)技术能力不足的另一表现是毕业生普遍缺乏ERP实施能力和维护能力。使用商品化软件进行ERP实施是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实现信息系统应用的主要方式。但是很多学校对这方面不够重视,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的ERP实施能力和维护能力。

2.管理能力不足、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往往涉及到应用单位各部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但是学校所学的管理知识与用人单位的管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管理实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传授管理知识,从而造成了学生就业后管理能力的不足。

3.沟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缺少团队工作经验。有一定规模的信息系统开发都是由多名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的。这种团队的工作要求成员有很好的分工与协作,要求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恰恰缺少这种团队工作的训练。

(2)缺少人际交往经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工作性质都要求信息人员与各类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校门内读书,接触社会较少,而到工作单位后人际关系复杂,学生往往不适应,给开展专业工作带来困难。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学生各种能力不足,提出如下教学改革的建议:

1.探索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改革。学校应从增强学生能力出发,探索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改革。

学校应根据本校历史传统、师资优势、科研优势等因素确定专业侧重,有IT技术优势的学校要向侧重技术开发方面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近年来就业情况看,有能力的技术型信管人才还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薪酬也比较高。有信息管理优势的学校可向侧重信息管理方面发展,特别是原来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有优势的学校开办的信管专业应向这方面侧重。

学校在确定专业侧重后,还要根据自己优势确定专业方向,体现本校的特色,发挥本校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通过教学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优势。

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一是要结合专业侧重、专业方向研究合理的课程设置,例如增加有关ERP实施和维护方面的课程;二是要在加强实践课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对高年级增加综合性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一位教师一门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课程群组”的教学模式。所谓“课程群组”就是把与形成学生某一能力关系密切的若干课程组成“课程群”,将教授该群所有课程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教学组织。他们从课程群整体上把握自己所教授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该目标不仅仅是从本课程达到最佳效果来衡量,而是要从整体效果最佳来衡量。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把在各门课程上获得的单项技术能力形成了更综合的技术能力。

3.与IT培训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学校应该与社会上的IT培训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开办各种讲座;有些实践课程可以委托这些机构来讲授。从而使学生更多接触到实际应用的环境和技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4.注重在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可以由若干门课程的教师联合布置一体化开发课题训练,课题的任务是需要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完成的中等规模的信息系统开发,让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开发团队,每位学生在团队中承担一项开发任务,大家协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开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经验。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医学院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比其他学科繁重,而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临床医学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求掌握检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各种检测项目的检测原理要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操作各项检测技术。因此,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希望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实际操作技术有明显提高,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就导致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与调适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总结报道如下。

1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1学习压力大,挫折感强:检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和巩固自己几年来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以使自己真正拥有一技之长,而检验医学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学科,要想在短时间内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并非易事。有些在书本上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比如很多经典的但又是必须掌握的手工检验方法,就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操作、练习、体会,才能对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样,就会出现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有些学生心情烦躁、苦恼、郁闷,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1.2就业与考研: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同时面临着找工作的巨大压力,为了应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花去很多宝贵的实习时间;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这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本来不太充裕的实习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焦虑不安。

2对检验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存在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压力,导致一部分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心理矛盾持续时间过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容易产生挫折、浮躁心理,缺乏务实精神,责任心不强,克制力较差,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使自己变得心力交瘁,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处理不好,还可能会患得患失,出现精神方面的疾患。因此,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对提高检验医学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3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心理调适

3.1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一个善于制定合理目标、思维缜密的个体与一个不善于制定目标的个体相比,产生挫折心理的可能性要更小一些。同时,把行动结果归因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个体也更容易产生挫折。

挫折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往往与人们对挫折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有关。若以平常的心态接受挫折,视挫折为促进个人发展的良机,则能够减轻挫折压力,并进而战胜挫折;反之,如果过分夸大挫折的不良后果,往往会使自己深陷困扰。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战胜挫折心理的根本,承认矛盾、正视挫折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前提条件,此外,积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也为避免和战胜挫折心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表明,抱负水平越高,遭受挫折的可能性就越大。综合考虑社会客观条件、自己的主观条件,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对有效防止和消除挫折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要区分大目标和小目标,近目标和远目标。通过把大目标或远目标化解成许多个子目标或近目标,并通过对子目标或近目标的逐一实现,达到实现远大理想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真正引起大学生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还不如说是来自他们自身的认知以及所应付的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挫折源,对挫折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勇于实践,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才能应对自如,不轻易被挫折击垮。另外,培养自信乐观、宽容豁达、自强自立、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战胜挫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挫折和冲突是造成心理紧张和心理障碍的两个主要原因。挫折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后,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用人才学的语言讲,挫折就是一种逆境;冲突是一种选择的困境,一种面临多个目标时难以选择的矛盾和焦虑。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人,就是一个能够忍受挫折、超越挫折和具有明智选择能力的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3.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目标确立到事业有成,成才和成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矛盾和挫折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否则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也就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自信心强、富有进取心、做事谨慎、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一定会成为祖国优秀的栋梁之才,也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其实作为一名未来的检验医师,在实习阶段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非常多,除了对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着重学习如何去合理安排工作程序,让工作始终保持有序而高效的运转;学习怎样才能和同事合作时既默契又愉快,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学习业务知识方面,既不能胆小,什么事不敢动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也不能盲目自大,认为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好像什么都不用学,看不起人家的劳动和成绩。而应该放开胆量,积极寻找知识点,虚心向老师求教。

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 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64-02

近年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电子信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适应外在环境的客观变化,认真审视既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相应举措,不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树立有利于学生实践的观念

1.1勤于学习新知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开拓的知识面,就不可能有综合全面的能力。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市场化的时代,是一个终生学习型的社会,如果固步自封,浅尝辄止,不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适时扬弃和更新自己,就难以顺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潮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须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努力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2勇于探索新领域

实践必须有探索的精神,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然而探索是要冒风险的,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了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济,达到新境界,就必须勇于实践,敢于付出代价,有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因此,我们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培养追求科学真、善、美的探索精神,一方面也要树立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失败的勇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意识地克服消极情绪,坚定信心,培养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1.3敢于建立新思维

培养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思维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实践思维不满足于常规思维方式,不甘于步人后尘、亦步亦趋,而是在求异图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实践思维又是整合性思维,它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组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实践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它推陈出新,表现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敢于对原有逻辑框架、范式进行怀疑、否定,努力寻求不同于原框架的某种新框架,为思维对象作出新的阐释。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须努力站在时代前列,建立科学思维方式方法,积极进行实践性思维。

2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制度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革新与多元社会需求的变化,大学作为知识首要来源的角色遭到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外部制度环境对大学的创新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设既需要院校自身的努力,同时在宏观上也需要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建立学校大学生实践制度,增加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从而形成大学生自主进行制度实践的动力,只有完善外部制度环境,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要重视和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立校实践设计基金,制定奖励政策。实践设计基金主要用于资助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器件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的课题,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将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写入学生档案。设立主讲教师岗位,安排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讲课并提高课酬。设立校、院创新教学改革课题基金,并计入工作量,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同等对待。

3营造有利于实践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3.1改善实验实践设备建设

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教育的投入,改善硬件设备,有效提高实验条件,努力建设符合电子信息类学生实践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条件。通过硬件设备的改善,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必须建立一个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加强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培养科研能力。

实验中心加强网站和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网上预约实验、网上虚拟实验和网上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与试用等界面,实现网上的自动化教学与管理,提高实验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3.2加强科学交流与研究

广泛开展各类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讲座,通过这些学术讲座,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制定学生科研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学生可以申请国家、省、市、学校等各级各类实践课题,通过自己成立实践小组,主持项目,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还可以在毕业设计等锻炼中提高实践能力。

3.3探索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模式

以“产、学、研”学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吸纳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企业在高校建立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建立校企联盟,鼓励学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与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尝试让学生到开发园区进行创业,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4.1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规划并建立了与综合实验实践配套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以支撑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信息类学生实验教学系列课程。为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实验原理以及将本科及学生课程学习期间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验训练中,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电子信息类学生实验教学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更深刻的学习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实践训练的理论和应用。加强学生电子专业技能训练,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时比例。

为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动手能力,可以设置认知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认知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必修课实验,对非电子信息类学生是选修课实验。开放性实验是电子信息类学生根据学科需要所进行的更深一步具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能为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提供一个实验开发平台。开放性实验不对非电子信息类学生开放。每个平台都编制了实验指导说明书。实验指导书反映了各个平台的学科发展概况、实验概况、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以及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有价值的思考题等。

4.2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在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观,从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式、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本科学生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的实例或以科学家的发明思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健全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分工合作,分层指导。校级督导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督导人员;各院(系)组建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行督导评价、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逐步构建由专业评价、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验教学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组成的实践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需要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在学术界享有声誉、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师资队伍。

5.1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优秀学风

要把师资队伍的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上。培养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厚积薄发等学术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优秀学风,力戒浮躁,多出精品。重视并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术承传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年轻教授和专家过硬的学风和实践教学科研水平。在选拔学生导师时,不但要看重学术能力、学术成果,更要看重学术道德。 导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优良的思想品德,不但教导学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5.2建设一支多元化、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造就一支适应电子信息类实践教育发展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在扩大师资队伍规模的同时,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建立并完善开放式管理机制,多方吸纳人才,特别是充实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实践教育专家、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形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积极推进师资选聘制和任期制,强化师资的岗位意识,竞争择优上岗,动态管理,促进师资跟踪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取得新成果与成就。聘请外国知名学者、教授、企业高层人员、政府及其他部门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或兼职导师。

5.3强化导师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推进师资负责制,师资应成为电子信息类学生实践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师资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的主导作用。要给导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和民主、融洽的学术氛围,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之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指导工作。导师自身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导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改变实践教学观念;导师要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要有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前提的,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价值的研究工作;导师要处理好学科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把握好提高学术水平和获取充足科研经费之间的平衡,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调进行。

6电子设计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