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1.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中。学生自己去搜寻要讲演的题目、文章,安排表达的方式,去评价表演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事倍功半。
4.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说”的能力,也通过搜寻说话材料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方式步骤
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实施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在实践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口语训练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阅读积累、讲述和演讲。难度也由易到难,逐步增加。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就是利用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成语更有操作性。因为成语往往既有语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实行前,并不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好内容,只需通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天气冷热、阴晴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状态,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及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接下来的材料搜寻和遴选,在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的促进下,现代的初一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完成。
2.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讲述是在阅读积累一阶段后开始实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阅读积累,讲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话把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
同样,在开始实行阶段老师也可以规定范围,让学生更好着手,例如: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你参加的某项活动或某次旅游;讲述你在报纸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新闻,并简单谈谈感受;甚至欣赏的一部电影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要求讲述时语言要通顺、流利,还要加入自己简单的看法。
3.演讲
演讲就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是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最终阶段,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讲的目的是使听众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具有流畅的话语,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具体要求有:
①演讲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演讲之别于讲述,主要在于演讲要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流畅、有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相当不易的,所以我让学生选取有讨论意义、甚至有争议的文章或事件,先说出来让大家了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悟。一开始时可以以叙述为主,辅以简单的评论,随着学生逐渐的驾轻就熟,慢慢增加评论比重。理想境界是使叙述简单明了,控制在半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由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加强对学生演讲的指导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习惯,要求演讲者态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体,演讲当中要注意用眼睛和听众交流,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收集素材、构思结构、组织语言等。由于演讲的难度较大,所以初期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这时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
③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之前的“阅读积累”和“讲述”都较简单,一般学生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台时基本不会有问题了。但演讲就困难得多,所以要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前几天就让他们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在多次当众背稿的过程中他自然能体会演讲的感觉,慢慢也就学会了演讲。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注意事项
1.训练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语文课前的训练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积累每一节课的三分钟,三年坚持下来,这项学生在各方面均会有很大的进步。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非常的幼稚。如果这个时候就让他们直接进行讲述或演讲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惧难而退,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要求,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做起,时间也不必强求三分钟,要一步一步有耐心地辅导。
3.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课前三分钟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应该从始至终参与,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要以尊重、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得再差,都不要讽刺、挖苦,都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关键词】课前演讲;兴趣;创新;写作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追求高效务实为目标,教师们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如何把握内涵和外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要不要拘泥于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明确给出答案:“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思前想后,既要以课本为中心,又要拓宽学生的学习广度,在语文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经此训练之后各方面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演讲在人际交际、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激励、审美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使学生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真正锻炼口才与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不应该忽视语文母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功能,具体落实性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前演讲限制在三分钟之内。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就向学生公布课前演讲制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同学进行演讲。规范演讲内容、演讲的顺序、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语言表述流畅度、资料准备情况、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点评演讲的角度等逐一作出要求。语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课外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素材,给学生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去完成演讲材料的准备。选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故事在同龄人面前进行演讲,这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行起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即初一起始年级,对学生要求要放低,比如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讲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到了初二,大多数学生经过初一的训练已经能够自主寻找资料、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这时候再逐步提升对学生整合材料、感悟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并生情并茂。初三阶段提高对演讲内容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可以适当引用经典故事、段落,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论述。在这种短暂的三分钟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模式推及到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求新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课前演讲将自交给学生,语文课进行之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自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适时点拨并宽容对待学生或优或劣等表现。同时,要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知道聆听和包容是一种美德,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学生彼此间的点评要包容多找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文本多角度解析能力
俄国诗人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这时候可以淡化演讲材料的主题,容许孩子们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锻炼学生领悟文本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总目标“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前演讲促使学生进入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善于思考的品质。
3.学生快意于创意性表达
演讲提高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充满了欣喜与忐忑,因为每一节课他们都可以收获到新的知识,或为传授者或为聆听者,他们充满了激情。
随着不断训练他们除了会自觉准备材料之外,开始重视语言的创新,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精彩,在语文这块绿地上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胆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逐渐发展提升到字斟句酌、妙语连珠,他们在口才上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开始更加醉心于语言表达上的展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班级里的榜样、楷模,带动了一大批孩子们朝着他们的现在而努力。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渐渐开始精心设计,流连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盎然的语言王国,点评的同学也是巧用妙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先行官
1.为作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然而教材质量虽高,但却不能满足学生作文获取素材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前演讲无疑是促进学生搜集素材的好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长期推行课前演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很多学生能做到每天一摘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另外,通过演讲谈感悟,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本身就是为作文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分钟演讲内容虽然不长,但这些零碎的片段经过学生创造性运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2.陶冶学生心性
【关键词】课前活动;学习兴趣;年级阶段;学习效果
“语文难教”、“语文课难上”、“学生不重视语文”等,我们经常都能听到,这些言论也几乎被大家承认。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以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下工夫培养和调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课前三分钟的安排。课前三分钟的精彩活动能使那些本来很容易心猿意马的十三四岁的“淘气鬼”,一上课就能使思路迅速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因而也就出现了接下来转入正课后师生配合相当默契,整个课堂生机盎然的情形。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在这方面,我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且收到了较好效果的做法。
我主要按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分年级进行以下训练:
七年级:
1.向你介绍我
学生刚进校,彼此之间都很陌生,需要进行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我会提前告诉他们除了介绍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外,还要从爱好、特长以及人生观等方面介绍自己。介绍时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09级1班的学生刘睿佳就是在开学时自我介绍中崭露头角的,她介绍自己时的那句“相信我,没错的”,至今都还记忆犹新。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初中三年,她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力突出,一直担任班长,是我的好帮手。这样的自我介绍不仅让同学之间能相互了解,增近情感,而且也让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名言在心中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在学生的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讲他们最喜欢的理由。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作好演讲,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为写作活动做了有效的积累,同时,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还记得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正热播时,有一个学生就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典的“不抛弃,不放弃”,并结合许三多的形象和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永不言败的信念,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鼓舞。抓住这个契机,我把这句话用毛笔书写,精心装裱,悬挂在黑板上方的墙上,做为我们班的班训。这条班训激励09级1班的同学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战胜了无数困难,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绩,最终获得区优秀班集体的殊荣。
八年级:
1.百家讲坛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学生广泛阅读,首先可从教材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莫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报刊杂志。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在初中阶段需背诵的古诗已有一定数量,但毕竟有限。中国古代的优秀诗词还有很多。加上现在中考的诗词鉴赏均出自课外,所以加大背诵量,多了解一些古诗文的知识还是很必要。我常在课后收集一些短小的诗词或文言文引导学生来赏析,背诵,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经典的诗词传承的人文意蕴令后人赏不完、品不尽。我还要求学生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诗词赏析中找自己喜爱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介绍作者,欣赏作品,讲析时将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释抄录在黑板上,让同学也摘抄好,背诵积累,一举多得。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比如2010年成都市中考考的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就是学生曾经在课前活动中背诵和赏析过的。
九年级:
1.新闻会
到了初三,我每周安排一次新闻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收集新闻,可以是班级或学校的新闻,也可以是国内国际新闻,也可以是热点问题的透视。我要求学生新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会越谈越好,对时事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也会大为增强。
2.演讲与口才
演讲是课前活动中难度最大的,在经过七、八年级的积累后,初三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这个步骤难度较大,我会给予写作和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我选过以下一些主题:诚信、宽容、惜时、感恩、博爱、坚韧、乐观、勇敢等。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几年来,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他们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长进,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也大为提升。
实践表明:抽出一堂课中的三分钟搞一下“语文活动”,看似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是,其激发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真正主人的效果,却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取得的。那真是:精彩课前三分钟语文学习更轻松。
愿能有更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前语文活动”方面走出更多、更宽广的路子来!我也将继续探索下去,真正做到“精彩课堂,魅力语文”。
【参考文献】
[1]仇芬英.《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 三分种演讲 步骤
现在的高中,特别是农村高中,课堂上很少有同学主动发言,即使发言,要么不敢大声讲出来,要么就是表达不清楚。问其原因,不是胆小,就是怕人耻笑。宁肯不回答,也不让自己当众出丑。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同学登台演讲,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洪亮,内容完整、清楚,以达到锻炼胆魄、增长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课前演讲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在课前“三分种演讲”中我主要实施了三学期六步骤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背诵诗词或优秀作文。
学生在刚开始登上讲台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难免会不适应,比如有些同学登上讲台不敢面对学生,手不知放在什么地方,结结巴巴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鉴于这种情况,不妨让学生从诵诗词或优秀作文入手,激发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的意识。
第二步:自我介绍。
学生进校之初,彼此之间还不熟悉,需要相互了解,作个自我介绍就很有必要。学生在自我介绍前,老师要告诉他们介绍的内容,方法,并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富有吸引力,在你的介绍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切忌人云亦云。有个同学这样介绍:“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也飞不高,因为爸爸妈妈总以为我小,不给我独立的机会。我好想对爸爸妈妈说:请给我独立的机会,否则我永远长不大……”
第三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轮演讲要求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诗句等,这类句子往往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鞭策或者给人们一些美的享受。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我要求学生演讲前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还要求学生除了讲出喜欢的句子外,演讲中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演讲好,往往会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同时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
第四步:讲成语故事。
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的意义。学生收集成语故事,把它们讲给大家听,并说出成语的应用和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有收获。这轮演讲,既丰富了语言,又得知许多成语的来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运用起来也就自如了。
第五步:精彩片断赏析。
鲁迅先生曾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象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读好教科书是不够的,在读好教科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广泛阅读,并且通过课前演讲来展示自己阅读的效果。我首先要求学生从教科书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同时还要求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如语文书上“名著导读“中提到的《家》、《论语》、巴尔扎克《高老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又如《读书》、《随笔》、《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世界博览》、《奥秘》、《科学画报》等。把自己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说出自己欣赏的原因。学生精心选择的文章,有的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从中受到启示,激起学生们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觉到社会的美好,人类心灵的美好。这一轮演讲,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学生也受益匪浅。
第六步:主题演讲。
这一轮演讲中,教师提前两三天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演讲。这轮演讲难度较大,要预先给学生演讲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题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量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一轮由于准备的时间较充分,有的学生演讲得很好:“一滴水和一块巨石看上去不成比例,可是如果水滴不断地落在巨石上,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惊奇地发现水滴之处已成了一个水坑。这是什么道理呢?有恒。”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课前演讲,要及时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并做好记录,每一个阶段完成后,评出“演讲之星”、“最收欢迎奖”等,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课前“三分钟演讲”,成效明显:
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刚进中学时,有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愿说,有的学生想说但又说不好,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演讲,上课时发言积极了,学生已经克服了“想说又不敢说,敢说又不能说,能说又不会说”的毛病。而且,学生在演讲中,已经能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发音效果表达不同的感彩,说话时情动与衷,感情饱满,并能恰当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态和手势,取得口头表达和表情动作的和谐统一。三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已经基本达到了阶段性目标。现在,每一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都满怀期待。它已经成为学生们积极参与的一项语文活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口头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太过于缺乏和疏忽了。特别是中学阶段,往往只重视书面作文的训练而忽略了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口头作文的指导不容忽视。
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首诗,介绍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一则新闻或者围绕某个话题说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占用的时间不多,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说,锻炼学生的胆量,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结合我在高中时候的体会和从教后的经验,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讲读课进行训练
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A.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B.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C.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安排专门的三分钟限时口头作文训练课
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训练什么就训练什么,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
三分钟口头演讲的指导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大纲的编排及要求,设计出口头作文训练的序列,有计划、有顺序、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口头作文训练。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口头述事的能力。如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言和交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仿照课文的段落或句式说一段话。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着重进行说明事物能力的训练。可以借助资料或实物,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层次清楚地加以说明。可做这样的游戏:叫一个同学到台上看一个实物,没有实物也可在纸上写上实物的名称,(其他同学不能看),由这位同学进行描述,但不能说出实物的名称,让大家猜猜他描述的是什么东西。可分小组进行竞赛,学生的兴趣很高。
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述事说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论事说理能力。论事说理要求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有详有略,有说服力。可以就某则新闻或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针对课文中的某一点谈感想或发表评论。可以围绕“话题”让学生“说说看”。
第四阶段,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是对前三阶段的总结与提高。可采用演讲比赛、辩论会、记者采访等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语言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还要考虑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的配合,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会有所突破,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也有很大的影响。
2.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口头作文的指导既要有“点”,也要有“线”及“面”。“点”的练习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的训练内容。如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比较缺乏,就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可由炼字、炼词、炼句到景物描写的顺序来训练,这样分细来练,让学生有的放矢,懂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对其写作奠定基础。
“线”的练习相当于扩展训练。要求学生把某件事写具体,或把某个人写生动。如:放学后,校门口真热闹!要求学生进行具体描述。
“面”的练习是让学生围绕话题口头成文,跟书面作文相似。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楚。练习时要先列提纲再口述,切不可前后矛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前言不搭后语,这对学生的整体思维及构思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互动原则
口头作文有一个优点,就是互动。它是通过说与听来完成的。学生说,学生和老师听,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每次的口头作文,通过师生的互动,并不亚于老师的一次的作文面批。而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使自己的口头训练趋于完美,再写成文章就能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了。
三、基本功的训练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我们会觉得听不清楚或感到他说话很平淡。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弱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单项练习。
比如有的人语音含混不清,语速一过快就会把某些音节吃掉,就需要练绕口令和快速朗读;有的人声音弱小、吐字不饱满,缺少力度,就要多练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和吐字归音;有的人讲话语调平板、节奏感不强,就要着重练习以声传意的基本技巧;有的人讲话不够连贯,不善于即兴构思、随机应变,那就要着重练习快速反应,即限定时间把某个事物说清楚;有的人与人交际或当众讲话,往往手足无措,体态不佳,这就需要经常对照镜子练习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态,并练习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密切配合。
四、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反应的敏捷性训练:逼问快答。
设计:请以“我讲我”为中心话题,设计一组涉及个人各方面的快问快答题。以一人问一人答的形式进行,提问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问句可步步进逼,由稍慢到逐步加快,答话要力求短促、中肯、简洁、清晰综合能力训练: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就是对同学们的口头作文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讲故事比赛、演讲、辩论、情景剧或课本剧、小记者的访问、语文知识竞赛、竞选答辩、就职讲话等等,都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发展。
上述各种能力训练既是分开的,又是综合的。每一次的口头作文训练课虽说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但整个训练过程又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其实得到的是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能长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