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前言
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指师范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实践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通过到大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原生态教育场景,积累朴素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通过教育评价上升为系统性、理论性实习收获的过程。教育学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浓郁的师范特色。其开展的教育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获得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与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探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研究便显得愈加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某某师范大学已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为样本。
2.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笔者参考已有的科学问卷,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涵盖实习准备、实习过程与实习评价三个阶段、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5项选择题和2项开放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对数据的处理则借助SPSS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以学号为依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位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围绕“对实习有效性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如何进行实习评价”等在问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20位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有8.1%的实习生在实习后表示“毕业后不想当老师了”,91.2%的实习生则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42.6%的实习生“更坚定从教为师的决心”,59.6%实习生“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弥补”。以上数据表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习生自身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如表1所示,实习生认为诸多因素在制约着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开展。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从实习开展的“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开展阶段”与“实习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
3.1 实习准备阶段
3.1.1 实习生自我准备不充分
师范生的实习准备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储备。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5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当学生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实习帮助最大,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生能够通过“学生经验”组织课堂,另一方面“专业课学习”让步于“经验”,说明实习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能将专业课知识与自己“当学生的经验”发生勾连与融合,用专业课知识统合、提升“经验”的能力尚需要进一步锻炼。
3.1.2 实习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
在表1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实习的时间与内容有限”高居榜首,且有近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与内容上的设置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所占比重之大提醒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学者对我国7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明:教育实习在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一般安排在7~8学期。本次调查对象实习时间从3月24日到4月24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实习生反映自己“刚进入角色,实习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3.2 实习开展阶段
3.2.1 实习学校接洽不易
从表1中我们发现高达46.8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信任”与“实习学校不欢迎”三项有关实习学校建设的问题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开展。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则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对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甚至在实习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指导教师毫不犹豫的对实习生说:“怎么讲都行,你们随便讲吧,反正你们走了我们还得讲呢!”。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联系实习学校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campus-based)”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school-based)”,与中小学关系逐渐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
3.2.2 实习生自我态度不端正
在问及“师范教育阶段的实习重要吗?”这一问题时,87.2%的实习生都对实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师范生对于实习的态度大都是比较端正的。但部分实习生还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授课所用课件、课时不多而经常请假离开实习学校等。在被问到“实习是否达到应有效果”时,1.1%的同学直言因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收获不多。
3.2.3 实习教师指导不充分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班主任指导教师。如表4所示,不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开展教育实习的帮助是不同的,实习学校教师普遍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特别是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针对性强”一项出现空值;在个案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实习生现象屡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带15个实习生,如此高的师生比又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呢?
3.3 实习评价阶段
3.3.1 实习评价过程不透明
在表1中,17.02%的实习生表示“实习评价不合理”,并且出乎意料的是在本次的调查中,实习生对于实习结果的评定方式竟然是众说纷纭,还有10份问卷显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实习评价。可见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容易忽视学生的知情权,或者存在“一言堂”等现象。
3.3.2 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
实习生在实习返校后,通过递交实习反思报告完成实习活动的全部程序。实习形式上结束,使实习生让渡出了自我反思性成长与持续性成长的可能。许多实习生没有继续聚焦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身通过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更深入、更广泛的实习成长在形成“反思报告”这种文字形式之后被束之高阁,于是实习反思的再生失去了附着点。
4、对策与建议
4.1 实习准备阶段
4.1.1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各时期实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逐步建立不间断的实习制度。在一、二年级用充裕的时间让实习生充分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学习理论与增长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实习或分段式教育实习。
4.1.2 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正在逐年渗透新课改理念,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满足大中小学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师范院校要从实践课程的设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找准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学的衔接点。要构建好教育实习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实习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4.2 实习开展阶段
4.2.1 建立相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根本上来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是“教”不出来的,而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才是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教师的根本道路。我国有些师范专科学校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尝试与附近的农村中学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学中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因此,各级各类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临床专家”。
4.2.2 实习生应加强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实习生是实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习活动的服务对象。首先,实习生应积极主动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协商中有序开展实习活动;其次,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升教育教学能力,如在实习班主任期间,实习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开展实习班级的第二课堂,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彩的活动;最后,实习生应认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中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是基于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实习生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4.2.3 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与帮助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的、具体的实习训练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中小学了解基础上,应该经常到中小学去了解教育实际,使他们掌握一些中小学教改的动态,在具体指导中减少失误。同时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实习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大学也邀请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者到大学课堂讲学,参与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促使双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4.3 实习评价阶段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的后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实习评价应当客观、严格、公开、透明、公平。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多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让实习生主持实习工作评价会议,熟悉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保证评价公平。
4.3.2 关注实习生自身评价
要着重指导实习生从理论上巩固和提高实习的成果,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从思想上、业务上找出与教育事业的要求相适应的地方与不相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地方,防止实习生只讲耕耘不问收获、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毛病。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小学未来师资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水平的高低。应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使未来小学师资能力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教学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对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职业(专业)技能作了系统而又明确的规定,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依据。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内容。两份文件的颁发,有利于全国高师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培养合格师资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纲》中的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镇教师编制饱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达标为牵引,着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原则
本着继承、更新与发展的态度,我们对原《大纲》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设计并实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在重构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同时笔者在两个县六所乡镇小学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村完小一级学校有住宿生,很多学校都缺少音乐、美术及体育类专业教师,需要语文、数学等教师从能教授小学一门课程向多学科教学发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纲》基础上拓展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艺体活动技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训练等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才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与农村教育实际,构建自己应有的技能结构,增强就业和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完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因此,整体优化原则就要求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微型课程等各类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如我院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重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08,2009级的实践教学分别占总学分比例为35.7% ,43. 1%;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力求音乐基础、课件制作、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低年级侧重解决基本技能与技能特长问题,高年级侧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教育研究技能问题。让师范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初步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个性化原则
《大纲》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作为师范生,除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体专业方向的师范生还应具备进行小学某一学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实现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征。如语文教育方向对普通话、朗读、文本细读技能;数学教育方向专业对速算、绘图技能;英语教育方向对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技能等都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者应互补互促。教师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养训练。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体系
根据原《大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细化为六大类17个项目(见表1)。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实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养训练问题,二是技能考核问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调研获取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课程渗透,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应具体渗透在学科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中,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如教师口语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考虑做到简约性,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实效性。用于讲授学时为30%,用于实践训练的学时为70 %,督促师范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技能训练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教材、有指导地训练。同时,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强化教师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课,让教师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常规训练活动,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需要学校或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进行统一规范和安排。一是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表1),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师范生一人学就能够了解到各年段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将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在课余、休息日开放,同时制定《早自习、晚自修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如主要包括:“开展晨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练习。“每日一写”—学生每日都写粉笔字或钢笔字,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日写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体课件制作或简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练习唱歌。保证学生有时间、有场地、按要求进行训练。辅导员要按计划组织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练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科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人学开始,四年不断线,确保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详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除了开展常规训练活动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可采用班级为单位初赛和院系决赛的参赛体系,围绕各个竞赛项目,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及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各教研室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师范生学科竞赛或教研活动。如文科教研室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理科教研室组织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形成中的渗透功能
与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一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一是应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教师职业技能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定期请小学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杰出校友来校开展“说课、评课”等专题讲座或开设微型课程,传经送宝,为师范生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确立师范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校园网或各院系网站上开辟“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网站。把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件、讲义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新课程的案例研究等优质教育资源挂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他们网上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或观看视频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培养的需要。积极创设、营造培养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使练就从教技能成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五)在实习支教活动中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舒尔曼认为,“教学实习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教学范例,而且都伴随着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人实践的教学阶段,以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教学实习是促使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教师的专业准备阶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顶岗实习支教与以往的常规实习相比,时间为一个学期,具有全职性质,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上课课时、做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实习内容丰富,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一平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已达到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实习支教之前,力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上课模拟教学,培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模拟教学同学的教态表情、课堂语言、板书等逐一点评,促使他们反思、修改、反复训练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是要求师范生参加所在实习学校的教研组学习、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这是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二是实习后阶段,上教学汇报课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教学的展示与反思,促使师范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或进行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尝试;三是在实习学校搜集原始材料、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育研究,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选择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支教结束后,一是引导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二是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针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拾遗补i},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尽可能完美地进人到未来的工作领域。如我院教师教育学院在实习生回校后,针对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仍然坚持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考核
为了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目前,“除了普通话在语委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它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考核的质量标准也不够健全”。应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三级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总体负责。各项考核标准由相应责任课程教师负责制定,教研室汇总,编辑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以下称《手册》)。该手册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等内容。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研究生;现状;反思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JGLX12_109)资助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其他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继续攀升,20世纪末,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为入学人数、知识和职业准备的扩张所驱动,已经成为不只是一个为研究生和授予以科研为基础的博士学位的场所.它也越来越是非博士专业、非专搞科研的学生,以及取得非科研型学位的场所.”由此表明,大众高等教育引起的高等教育系统质的变化在诸多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受到严峻的挑战.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师范院校更是如此,对师范院校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江苏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师范大学,其数学科学学院设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数学)等硕士研究生专业,各个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考虑专业设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涉及学生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信念以及学习后对未来的态度.
一、现 状
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不明确
当前大多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数学学科的硕士.问卷结果显示,27%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是因为不想就业选择的读研,35%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是因为随波逐流而选择的读研,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只有少于40%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适合搞科研,必须通过知识提升自己,也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就业的压力选择读研.
2.学习不主动
不管专业是基础数学还是学科教学(数学),都是数学自身的特点,学习时需要自己主动,耐心钻研,冷静思考.然而,当前的大多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仍是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读文献、听学术讲座的迹象.
3.对未来迷茫
针对师范院校,当前报考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加上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是选择到中小学就业,也就是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很小,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互相盲目羡慕,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不自信.
二、反 思
针对上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我对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反思.
1.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信念是个人对一类事物持有的基本的、总体的观念,就数学学习来说,信念分为三类:关于数学的信念、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关于学生自身的信念,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硕士研究生有自身的特点,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或者说要有一定的可培养潜力,报考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时,对数学以及数学学习应该有个信念,清楚自己学习的是什么,怎么去学.因此,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前期情况要有个把握,这些只有通过招生录取考查学生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知识熟悉程度的同时,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念.
2.结合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师范学院设有的数学学科设有的专业相对较多,各个专业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人数也不是很多.因此,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合理设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合作、讨论、交流.无论是数学学科的哪个专业,学习过程都会碰到很多难题,具备科研能力是自身的素质,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能够突破数学中个人无法解决的很多难题.
3.鼓励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对未来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并逐步奋斗
数学学科的任一专业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刚接触就开始畏惧,对未来迷茫,尤其是就业.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全部到中小学任数学教师的确不太现实,有些专业可谓是不对口,但是大多数学生仍有就业的盲目性.因此,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根据专业特点,挖掘合适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学生,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制定完整的规划,并逐步奋斗.
关键词:大学生;失范性为;实证研究
一、引言
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人行为合理性的重要方式,凡是与教育规范不一致、不协调甚至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本研究针对贵州省某省属高校随机抽出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于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其学习情况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此研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54人,约占57%;女生116人,约占43%。
本研究所定x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包括挂科、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这几个问题采用1、2、3、4分别对选项A、B、C、D进行计分。如“本学期挂科数量”的选项分别是“A是没有挂科”“B是挂一科”“C是挂2科”“D是挂3科及3科以上”,迟到或早退情况、无故旷课情况的选项为“A很经常”“B经常”“C有时”“D从未”。
二、实证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失范行为比较分析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生挂科数量,得到P=0.002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比较男、女学生在本学期迟到或早退情况,得到的P=0.001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学生在本学期无故旷课情况,得到P=0.001
2.迟到或早退现象与考试挂科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相关分析计算迟到或早退现象与挂科数量的相关关系,得到P值为0.000
3.本学期无故旷课的情况与本学期期末考试中挂科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相关分析计算本学期无故旷课的情况与本学期期末考试挂科数量的相关关系,得到P=0.004
三、结果讨论及建议
1.结果讨论
从前面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本学期迟到或早退的频率这一失范行为上,女生的表现要显著优于男生;在本学期无故旷课这一失范行为上,女生的表现也要显著优于男生。同时,女生的挂科数量也要显著少于男生的挂科数量。因此,笔者认为男女生在“迟到或早退”以及“无故旷课”这两个失范行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本学期的挂科情况。
在大学里,学生的学习方式跟高中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晚上打游戏或者做其他事到深夜才休息,导致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与早退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直接无故旷课。
2.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对在校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男生在无故旷课、迟到或早退的频率上明显多于女生,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挂科数量明显多于女生。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失范现象。第二,学校统一安排早晚自习。学校在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管理的同时,还要增加早晚自习,既能让学生学习知识,也能解决其上课迟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水.贵州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樊华强,朱荣.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现状与瞻望[J].煤炭高等教育,2015(6):98-101.
一眨眼,我已经在这个学校实习将近一星期了,似乎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辛苦而又有意义的实习生活了,下面我来说一下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及感想。
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我们这批实习生来到学校后直接就要上岗,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在我们上课前学校要求我们每人都要试讲一次,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为了检验下我们的能力,但是还是很不高兴,因为我早就把物理忘了一干二净了,就这么短短的时间我怎么能够快速的回忆起来,还要给学生们讲课,这不是纯粹为难我吗?但是这是要求又不能不完成,所以一下午我就在为明天的试讲准备着,希望不要在课堂上丢人,第二天我早早的就等候在我准备试讲的教师门口了,说实话当时挺紧张的,不过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与学生们交流沟通,我发现根本没有我想的那么难,上课也没有感到紧张,更令我高兴的是学生们都很配合我,而且觉得自己讲的还可以,所以说试讲的这一天我还是很高兴的,感觉给孩子们上课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其实并没我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我试讲的那个班级是个好班,我讲课他们会很配合我,而我要带的俩班基础并不是很好,尤其是物理这一科,让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很害怕我担不起这个重任,我怕耽误了这群孩子们,我想好好的教他们,我想把我会的全教给我的学生,可是他们并不一定理解你的苦心,有一次也许是我心情不好也许是因为我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我发火了,我真的生气了,还被气哭了,当时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来了不能教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还要带这样的班级。。。。。不过说实话如果让我离开这两个班级我还是很舍不得的,毕竟在我心里还是很喜欢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学生们知道惹我生气了会和我说老师你辛苦了,我们不懂事老惹您生气。当时听了很感动,也很愧疚我不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就把气撒在学生身上。
现在和学生们已经认识一星期了,也渐渐的熟悉了,这一星期有过欢乐有过失望,不过还是很开心的,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我带的这两个班级,感觉这俩班级学生很可爱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