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活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用保险来做慈善
2008年初,由明亚保险经纪公司与中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设立的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对社会公募一经推出,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明亚天使守护基金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基金项目主管陈涛女士。
《保险家》:“明亚天使守护基金”推出的背景是什么?
陈涛(以下简称陈):由于了解到明亚保险经纪公司是目前国内最专注个人寿险的经纪公司,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就提出了一个思路,希望我们帮助设计一个针对儿童公益项目的保险方案。让更多的儿童远离疾病的宗旨得以最大的落实。
我们在与儿基会接触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了很多孩子,尤其农村的弱势儿童不仅仅在受教育和心理健康上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而且健康保障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占中国儿童总数20%以上,他们大部分由隔辈人监护。而老年人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和防护意识比较差,所以孩子们面临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威胁。一旦发生人身风险,很难及时得到治疗和帮助。尤其在目前儿童群体尚未系统地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下,儿童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步扩大为社会问题。
我们是专业的保险服务机构,让更多的人享受保险是我们的使命,能将保险与慈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孩子做些事情是明亚对社会责任的最佳体现。于是公司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全面合作成立了明亚天使守护基金。
《保险家》:做慈善的方式很多,明亚为什么以保险做慈善?
陈:我们是专业的保险经纪机构,用商业保险的形式来推动和解决社会问题,是我们的职责,在呼唤爱心的同时,也为保险观念的教育、普及和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
因为传统慈善手段通常是这种情况,如当发现一个孩子患了白血病后,要二十万或者更多才能救治,按照常规的申请程序走,一者很多的人不知道向哪个基金申请,再者救助的申请很繁琐。即使都知道了,流程也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发生疾病后,需要通过村里、乡里、县里一级级的申请救助。许多大的疾病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所以,经常是,当救助款下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没了,惨剧不断上演使得捐款人也会为不能及时救助到孩子而深感痛心。
我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把商业保险用于社会救助,起到事前救助,发挥其预防性的功能。花20块给孩子上个保险,一年大病就有保障。同样是20万人民币,可以给1万个孩子买保险,但如果是救助白血病患儿,或许只能帮助一个。保险覆盖面扩大了1万倍。被覆盖的孩子只要当时确诊了,保险公司可以马上赔付。多少家庭可以安心了,这就叫变大额支付为小额支付。
《保险家》:这确实是一种创新。为什么是明亚发起?
陈:这源于明亚人的追求,我们是从事专业保险服务的公司,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救人与自救的科学机制,而慈善也是在救人。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至。我们董事长说得特别好:“保险是终极慈善的体现,我将终生奉献于此。”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慈善是需要大家都来参与的,保险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制和平台。所以我们公司首先拿出100万元来,成为这个基金第一个发起人,积极参与到这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中。
《保险家》:据说,这次捐赠是管理层个人出资并以全体明亚员工的名义来捐赠,带领全体员工来做慈善。明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羽翼还不是很丰满,这种慈善行为很少见。
陈:是这样的,用保险来做慈善是我们和儿基会的首创,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是一个创举。我们立志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必要的因素。
■08年目标:
覆盖40万儿童
《保险家》:从开始启动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到现在,反响很大,效果怎么样?陈:从2008年开始将优先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赠送重大疾病保险,让他们在患重大疾病时可以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2008年计划分阶段覆盖40万名3到6岁的儿童。
给“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募捐很简单,移动通信用户通过手机短信发送mya、myb或myc至10699958,您将分别捐款5、10或20元,帮助弱势儿童购买重疾险。另外,您还可以通过网上捐款或汇款等方式表达爱心。而这20元,就能帮助一位患重病的孩子得到最高十万元的医疗救助。所以很多热心人都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捐赠。
《保险家》:这样的义举,保险业没人做过,明亚人想到并做到了,恐怕很多保险公司都会感到内疚,这是一个理念和创新的问题。
陈:其实我们更希望众多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者都能参与进来。我们慈善基金用商业保险这一形式来解决弱势儿童保障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全新救助的尝试,而且可以推动保险教育的普及和中国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我们代表的不是某家保险公司,而是代表了广大客户,让有能力买保险的人享受购买保险的过程是我们公司的业务宗旨。让没有能力购买保险的儿童通过“明亚天使守护基金”享受保险带来的益处是我们的理想,让更多的中国人理解和拥有保险是我们保险从业者共同的愿望。
保监会的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有着四两拨千斤效果的项目。通过送保险的形式向儿童提供保障,这既是企业公益慈善活动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保险业的一个新探索,在进行公民保险意识的教育方面也是一个全新的途径。”
一个孩子获得保险意味一个家庭受益,还接受风险教育。40万个孩子获益就有40万个家庭知道保险的好处,他们还会继续把保险的意识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这个活动也将对整个保险业普及保险意识起到促进作用。家庭的稳定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保险家》:明亚天使守护基金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陈:优点很多,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儿童这点最重要。因为有很多慈善基金存在,但很多人需要的时候却不知道有,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获得。但是用明亚天使守护基金的方式,变大额资助为小额资助。效果就很好。举个例子吧,你如果去救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可能募捐20万元还不够,但“明亚天使守护基金”,每捐20元钱就可以给一名孩子上一年的重大疾病保险。这就是区别。我们希望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深刻体会到保险的作用,并为尽可能多的人搭建一个能够参与慈善、帮助别人、回馈社会的平台。"
《保险家》:你提到要为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搭建一个平台,是你们的“千人一愿”活动?
陈: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想助人为乐,非常需要一种创新的表达方法和透明可靠的管理机制来保证。明亚提供了这样一个要让献
爱心的人有成就感,看得见爱心的硕果;让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得到合理的资助;同时,让受助者自立自强、传递爱心。
我们要把“明亚天使守护基金”推向社会,从2008年开始有一项更长期的慈善计划――“千人一愿”,这也是明亚特有的志愿者品牌。“明亚天使守护基金”为“千人一愿”的志愿者提供了奉献慈善爱心的平台。每位明亚的经纪人都是中国儿基会“明亚天使守护基金”的志愿者。如果每人每年都能接触一千位左右的客户的话,我们经纪人在工作中会给他们所接触的客户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让更多善良的人参与到这个大爱的互助机制中,通过持续影响身边的人,一点一滴地把慈善做起来。
我们认为慈善不是结果而是手段,同时慈善不仅仅是事后的行为,更是可以做到事前的准备,做慈善绝对不是高高在上,只有富人和大企业才能做的事业,而是需要大众参与的事业。我国每年的慈善捐赠75%左右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老百姓。而美国的捐款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民众。可见,民众在推动公益慈善上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其实,中国人素来就有扶贫救急、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在筹建过程中凝聚了儿基会领导和众多明亚人的爱心与努力,“明亚天使守护基金”的设立聚集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是明亚理念的体现与延伸。
《保险家》:明亚企业内刊《经纪人生》对这个活动总结得非常到位,“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心存善念,无欲则刚;千人一愿,广布八方;功德无量,大爱无疆”,这个信念会被更多的志愿者奉为经典。
陈:是的。也许我们都想过去奉献爱心,但是缺少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也许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尝试,现在我们的基金就提供了一个平台,增添一种手段,不光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献爱心,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带动影响更多的人奉献爱心,让一份爱得以延续传播。
主题词政治新课程学生主体作用课外延伸
高中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新课程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现今中学政治课逐步开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45分钟的教学也开始逐步探索出颇有成效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论辩式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还主体地位于学生”,然而课外的学生学习仍只停留在简单的预习课本知识和应对作业的层面上,这样也就说明了学生课堂的参与仍未将自己的思想与能力真正地得以展现,更多的还是木偶式地表演。这显然与新课程倡导的精神是相悖的!新课改下的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立足于社会生活,着眼于知识的运用、着眼于解决新问题,政治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书本知识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要重视实践的作用,更应贯彻与时俱进的精神。因而学好政治这门课,课外功夫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就显得非常必要!
政治新课程下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外延伸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探究社会,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参与现实生活中亲自体验探究和认知过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使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习惯、顽强意志、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探究社会。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能有机会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学科能力,从而增强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
现今高中政治学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很不容乐观。一方面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仍然停留在领导的说辞稿中、学生的期末个人小结里,政治学科的“副科”身份依然没变,在学校教学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政治老师们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45分钟的学习气氛也开始有些活跃,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仍保留着备课和课后评价工作是老师特有职责的传统观念,往往忽视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参与,学生在课外更多停留在完成作业上;现在的高中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天下的意识非常薄弱,课余及休假日更多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剧、玩电脑游戏及超市购物等方面,很多同学对《焦点访谈》等著名的新闻类栏目一无所知,甚至有些同学对于发生在自家周围的社会事件漠不关心。因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外几乎无从体现,以致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显得非常稚嫩,主体作用发挥很不尽人意。
其实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和高中生的能力特征来看,只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主体作用也将会在课外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们也将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政治课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高中学生学习的潜能很大、表演策划能力很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鲜活的资源,集思广益,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真正得以延伸,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课前参与,自主探究。
政治新课改下引导学生的课前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立足生活,并且时代气息非常浓烈,而教材的编写很多内容往往滞后于生活。老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未雨绸缪”式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有很多时候也不能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备入教案,学生的课前参与,师生交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师备课中的缺陷。如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中寻找有关信息来弥补政治课教材观点或实例的滞后性缺陷;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这样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传统布置预习任务更多的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的内容,往往忽视教学目标的告知,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教学目标只是为老师备课所用。教学内容课前布置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公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公布往往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特别是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立足于社会生活,给高中学生有更多的亲切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前探究情趣。如新课程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的教学要求指定如下:①基本要求是“了解并比较几种主要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行为,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发展要求是“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拟订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自己的行为,说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那么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就会明白本框内容的重点是理智消费,由于内容的生活化更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己、关心家庭,老师公布教学要求后,学生们就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瞧!其实学生也非常关心社会生活。
2、教师在公布教学目标和内容后,就课堂模式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而后进行参与任务的分配。比如《价格的变动的影响》课堂学习前,我先将探究主题告知学生,引导他们在课前相互交流看法(包括教材的编写、事例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等)。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研读了教学内容后将这课时的课堂模式定为活动课,并且确定政治课代表为课堂主持人,并分组任务落实至人。在此阶段参与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几个负责人,充分“挖掘”班级人才:负责上网查资料的、负责去图书馆阅览室查资料的、负责小品表演的、负责道具准备的、负责社会调查的等等,真正全员参与、做到“人尽其才”。后来同学们推荐代表在课前与教师交流,他们还编排一些节目,也拿着他们收集的资料让我帮忙一起做课件。我发现无论他们收集的资料还是编排的节目都来自社会生活,甚至也有发生在他们自身身上的案例呈现,比教材的事例更加鲜活。
3、在正式课堂前,学生还就他们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及解决措施与教师商讨,可见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的“作品”!如在学生在他们的“课堂设计”中设计了一个“快餐盘与羹匙的关系”来说明“商品的互补关系”知识点,教师就该提示他们:生活中人们是否都用他们作为进餐的工具?通过类似的提示使他们明白在找事例时,既要立足生活又要具有普遍性,使其说服力更强。又如学生设计的关于“MP3、MP4的生产市场”来说明“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知识点,当学生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后,教师也应该给他们适度的评价。在这一环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表扬,又要给予他们中肯的建议,使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实践也证明,高中学生非常乐意课前参与,使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并且学生课前的精心参与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课后拓展是指课后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通过查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要把教学延伸至整个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拓展的具体方法有:
1、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课外通过社会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利于高中生较好的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课题如:“寄宿制学生消费结构分析”、“现代消费方式与勤俭节约”和“中学生消费之我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多种形式的研究,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连串的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地发挥。或许他们的研究成果显得还有些稚嫩,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课外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政治新课程立足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零用钱进行支配,从而培养他们理财、消费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在股票、彩票市场上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进行投资实验,提高投资的能力等,然后指导学生对实践中所得的文字资料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并运用政治、数学等有关知识进行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践活动使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得到运用,深刻感到不仅需要文科知识,也要理科知识,并且锻炼了综合能力。”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
3、开展课后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就是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因而老师要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后评价,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探索新的政治课学习的评价手段,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除了常规性的评价以外,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评价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作业、合作表现及社会调查实践成果等。如《经济生活》模块学习的每个阶段,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变化。如在学习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创业知识、经济维权等知识之后,不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写写体会,也可以进行课外访谈、交流。如有同学在谈他精打细算的事时,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衣服时“货比三家”,或进行“团购”。通过同学间的访谈和交流,可以进行相互间评价,给自己和他人的经济生活能力“打打分”,教师也将这些精彩的过程评价列入日后学生学分评定之中。
4、开展学习反思。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情感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和调控,是学习者提高自我察觉、自我评价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学生“学会对自己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有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养成对自身学习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会主动有效地调控自身的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进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写学习心得、学习日记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反思、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对学习情感的反思;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的点评反思,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指导学生利用《成长记录袋》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在记录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栏目:我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发展评价、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最得意的作品等;指导学生进行期中、学期反思小结;指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此外还可让高中学生参与命题,参与教师的学科课题研究工作,使其主体作用在课外得以真正地延伸!。
对于政治新课改下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外延伸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政治教师应具有大胆改革的精神,要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得以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魅力,完全真正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意识、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