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进初中作文

走进初中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走进初中作文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第1篇

今天我就是初中生了,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胆战心惊的,仿佛掉入了冰窖。好紧张呀!

进了班,看到班主任那慈祥的面孔时,我紧张的心顿时放下了。当班主任宣布我和另一个同学出任数学课代表时,我不由得吃了一惊。我想:我刚刚进入这个班级,老师就让我出人这个职位,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但是,老师告诉我说:"你不要怕,我相信你能行的。”听了老师的这句话,我顿时心里有了着落。

上午第四节是体育课。在体育课上我交到了几个好朋友。高兴极了。

要我回味过去的事,好甜。因为,初中并不那么可怕,她就像一位变化多常的小姑娘,有苦更有乐。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第2篇

理想的初中生活,是我所向往,所追求的生活。

读了初中表示我已经长大了,已经成熟了,不会像以前,买了书包后,围着操场跑几圈。

什么样的初中生活,是我所向往,追求的呢?让我来跟你说说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里的风景吧!

草坪、喷泉、树木是学校的主要风景。

草坪,绿油油的草坪,同学们的天地。那边有几个同学在翻跟头,这边有几个同学在才艺表演……

喷泉,那漂亮的喷泉,喷出来的水多美呀!

同学们围在喷泉旁,用手去接喷泉的水,有的把刚买来的鸭子按在水里,来试试它会不会游泳,哦!他真笨,鸭子都快淹死了……

不光要学校风景好,教学方法也不能很差。

老师教课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如果到放假,作业可以适量的增多。(不过一定得有“轻松”的时间)

有时候可以组织去春游,或是搞些活动,比如说:假期小组,通迅小组,兴趣小组等。

唉!瞧我这记性,我还忘记跟你们介绍课堂上的纪律呢。

“叮呤呤……”上课了,同学们便会认认真真的坐好,老师面带微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同学们好。”同学们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弯下腰去:“老师好。”

老师讲课时,会不时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过,一下子便会很严肃。

只要老师一提问,哗!2/3的同学都举了手,如果有同学答错便会伸伸舌头,逗得大家又是一阵笑声。

“叮呤呤”一阵铃声,下课了。

老师无耐的看着我们,过了一会,老师走了,大家不要以为老师去办公室了,不是的,她是去拿礼物。礼物,大家不要误会,老师说要和我们玩猜迷语,猜对了的就有礼物,就这样我们渡过了快乐的一天。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第3篇

一、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实施背景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尝试,是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停滞不前、效率低下背景下实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写作水平提升不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脑中缺乏直观素材,写作活动“无米下锅”。即使到了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仍然非常困惑,脑海中缺乏真实、直观、形象的案例,笔下所写出来的一些实例要么凭空捏造,要么生搬硬套,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也就无从谈起真情实感与质量提升,素材匮乏直接导致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2、写作技巧指导不够生动,写作能力“低位徘徊”。部分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没有能够对作前指导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还是习惯于简单的讲述作文写作要求,其余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这种“放羊式”的作前指导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而且降低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缺乏了形象的技巧指导,作文难度明显增强,写作能力处于低位徘徊。

3、学生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写作兴趣“索然无味”。作文、阅读与文言文号称初中语文学习三难,而作文又首当其冲。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引导,写作不得要领,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加以及时的疏导,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压力和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写作兴趣会明显下降。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生素材不足的状况,语文提高作前指导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更快。

二、初中作文情景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路径

1、带领学生拜访人物,形象观察与详细了解。人物描写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版块,许多学生对人物描写不够生动传神,事例缺乏真实感。对此,笔者运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搬进社区、搬进生活,带领学生拜访所熟悉的一些人物,如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为交通事业做出贡献的劳模清洁工,以及妙手回春的医生等等。笔者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走访,听取他们讲述自己的事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进行认真观察,抓住其肖像特点以及事迹的精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保证肖像描写更加传神,所选取的事迹更具代表性,具有较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的拜访活动能够让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人物观察,同时获得了生动详实的素材案例。

2、带领学生参观景物,仔细观看和现场指导。写景类文章也是学生颇感头疼的一大内容,学生脑海中既缺乏直观的形象,同时也缺乏写作的技巧。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景点,带领学生放松心情、认真观察,领悟美丽的景色以及享受带来的好心情。学生身心放松之后,笔者指导他们开展观察,分析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每一处景观或事物的观察中应当抓住哪些特点。所到之处都让学生开展这一处景物特点的观察叙述,帮助学生能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及表现其景色的优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亲临实地观察了景物、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及时指导,对于描写的顺序、应当抓住那些关键环节、如何表现景物的特点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全面直观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悟和提炼主题。为了提高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素材、发掘提炼思想主题的能力,笔者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主题、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繁华的街道,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显著变化、城市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等等,并向学生出示了改革开放前本地区的一些图片、数据资料,要求学生向家庭成员了解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条件,以这样的鲜明对比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成就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炼出颂扬改革开放、颂扬社会主义制度、颂扬党的坚强领导等方面的深刻主题,有效提高了学生构思、创意能力。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第4篇

在考试时同学们的思路上总是“向课外想”,向“新处”想:我最近读的什么材料能用上呢,我在《读者》《格言》上读过哪篇文章可以参考呢,电视、广播上哪条新闻于此相关呢,结果一时什么也想不起来。其实,在最紧迫的时候你应该“向课内想”,向“旧处”想。前面在“八个走进”中谈到要“走进名篇”,这些名篇有时不必外求,主要是课内文章,考试的时候要回忆,要“从头捋一捋”学过的课文。也许你“捋”了几篇,思路就打开了。

比如,你写2005年的话题“铭记与忘记”,刚“捋”到初中学的“出师表”,就会眼前一亮,心头一动。诸葛亮之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就是因为他铭记着主公刘备的恩情和嘱托吗,而他忘记的是生死和现实之不可挽回,以及阿斗之不可辅佐。你还可以利用《岳阳楼记》做文章,“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说的是“忘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说的就是“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铭记与忘记的辩证法。高中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更可以就此大做文章。原来高一的课文《逍遥游》讲的也是忘记现实的功名利禄才能进行精神的逍遥游,所谓“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已”,就是此理,你还可以联系《庄子》中颜回“坐忘”的故事、呆若木鸡的故事、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故事,那文章就更深刻了。

你若写“位置与价值”这个话题,就初中课文而言,《岳阳楼记》可用,《出师表》可用,《木兰辞》可用,《陈涉世家》可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用,《归园田居》也可用。就高中课文而言《归去来兮辞》可用,《梦游天姥吟留别》可用,《屈原列传》《报任安书》等都可用。小说《变形记》也可理解为位置变了价值变了人生的境遇变了,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变了。

仅就初、高中文言文和诗文而言,我们就学了几百篇,其中很多文章你仔细一琢磨都可以和这个话题建立联系。除古诗文外小说戏剧也可以在作文中利用,《孔明挥泪斩马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项链》《变形记》《窦娥冤》《雷雨》《等待戈多》等都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大作文章。我想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很多作文题都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再创造。比如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一话题,你可以用司马迁的事迹,用《报任安书》的材料,写文《给生命一个精彩的结尾》用抒情的办法写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内容主要表现他为什么坚强地活着。初中的《伤仲永》也可以写这个话题,方仲永只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后来就“泯然众人矣”。

俗话说熟视无睹,课本上的文章常常被同学们忽视,其实这些课文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我们运用它时采用的角度,采用的表现方式。我们要通过故事新编、文体转化、续写等方式对它们加工和改造,把他们变成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或小说等形式,或者把这些课文作为自己写作的原材料,至少可以借鉴一下课文的题目。

走进初中作文范文第5篇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生存在学习畏难心理。从小学阶段开始,许多学生对作文学习怀着一种极其强烈的畏难情绪,有学生编了句顺口溜:“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样的畏难心理程度有多高。作文学习的消极情绪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积极性不高,投入程度不足,久而久之,容易对作文学习产生畏惧感。

2.写作技巧水平低位徘徊。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不足,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们缺乏写作技巧,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授人以渔”的引导,更多依靠学生努力感悟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产生制约。

3.作文写作素材严重匮乏。初中生虽然已经处于14至18岁的年龄段,但是大多数学生往返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日常学习生活较封闭,在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存在严重短缺,既缺乏具有真情实感的体验,对周围的人和事又缺乏深刻了解,导致自己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难以下笔,无法取得厚积薄发的效果。

二、对当前困境成因的分析

深入分析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可以发现造成当前教学困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导致作文教学枯燥乏味。某些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还是沿用老一套的方式,甚至十几年不变,向学生简单地提出写作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创作,学生在作前指导中既没有获得生动形象的技能技巧示范,又没有在课堂之中积极参与,陈旧滞后的理念让教师的作文教学工作陷入困境,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是学生缺乏生活感知,影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初中生生活圈子比较封闭,加之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们在作文写作中严重缺乏生动的信息素材,写作情节要么凭空捏造,要么生搬硬套案例,文章质量、层次可想而知。

三、有效突破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创新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抓手,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合力推进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1.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优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教育学的方式,而要注重理念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教师应立足范文赏析,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其中的写作技巧与特色,并迁移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中,通过撰写提纲进行积累的方式增强学习借鉴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自主评改的方式,让学生在与同学相互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对存在的各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同时增强技巧掌握的效果。

2.引导感悟生活,获取生动写作素材。导致初中生写作素材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全面感知,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生活感知,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一双明锐的眼睛观察大千世界,发掘和提炼其中具有深刻意义的素材,有效开展积累活动。有了笔者的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格外有心,从身边生活条件的变化到各种思潮的流行,以及在涉及发展民生等方面的素材搜集时,都能积极进行分析研究,将其转变为自己写作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掘出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助于提高作文的生动性、情感性和深刻性。

3.整合资源载体,构建立体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课堂,还要拓展空间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内阅读指导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写作特色、表达特点,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探究思考题中包含有写作技巧感悟的内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教材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好课外活动的作用。课外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侧重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以及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集体性活动,如敬老院打扫卫生、清除城市牛皮癣等。笔者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悟与思考,满足学生在作文写作训练方面的兴趣和需求,以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调动积极情感,激发作文创作热情。情感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着眼于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兴奋,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投入程度帮助较大。另一方面,笔者侧重在班级开展与作文写作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发挥以赛促学的重要功能。在作文相关竞赛活动的组织中,笔者进行了分层分类,让每个层级的学生在一起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与自己能力基本一致的对象竞争中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研究,如怎样进行选题立意,以及进行表现手法的学习研究,让学生在作文写作学习中如鱼得水、破解难题,增强积极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正确面对困境,认真分析其成因,并有效突破这一教学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洪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9(22).

[2]黄进民.有效作文教学的框架与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0(03).

[3]赵军科.初中作文教学中“授”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4]李莹莹.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