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性恋这个词对于青少年已不再陌生。媒体上不断出现某某明星出柜,某某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消息。同性恋信息的不断曝光已成为性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
虽然国内外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早已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提出了同性恋非病理化,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变态;到目前,也无从查到有何种证据表明何种治疗能改变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同性恋欲望。但是,以上的情况都是针对成年人。青少年正处于性取向的不确定期、探索期,对那些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学校心理教师不能无所作为,而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科学、适宜地开展心理辅导。
学生有同性恋倾向是指学生本人认为自己“喜欢”或“爱上”了某位同性同学,这种感情不是同性间的友谊,是“早恋”,即爱情;这种感情让他们心里有幸福感,想和对方在一起,还有诸如和对方接触时脸红、想身体亲近等身体性反应。
笔者结合接待过的三例有同性恋倾向的中学生情况,谈谈在中学对有同性恋倾向的青少年开展心理辅导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设安全、接纳、真诚的辅导环境,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的心扉
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由于外在压力,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心理教师要想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的心扉,就要创设安全、真诚的心理辅导环境,同时对来访学生提到的和性有关的信息采取接纳、开放的态度。只有在他们确信获得安全感、保密承诺后,才会说出心中最隐秘的同性恋倾向。
小A,女,初二学生,班主任介绍来咨询学习问题。在第一次交流的后半程,她开始询问:“老师,您结婚了吗?”之后,又开始说“我喜欢上一个同学”,再后来,才说“她是女的”。
小B,男,高一,因为想和同班一位男生在一起,遭拒,后通过锁对方的自行车、写信等方法要和对方见面、表达心意,后被对方家长知晓,找到学校,班主任介绍来访,但小B起初不愿谈自己的心事,后来表达自己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是男的,自己将来为他可以做变性手术。
小C,女,高三,一直咨询人际焦虑问题,在第七次交流时表示,她喜欢上一位同学,一直想不要早恋,可高三了竟然发生了这事,觉得很不应该,她常写那位同学的名字,很担心被别人看见。在第九次见面时,她说:“以前说喜欢的那个人是位女同学。”各类接待过的来访者起初都未提及自己“喜欢同性”,当心理教师真诚、平等、耐心的倾听、共情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认为心理教师值得信赖时,他们才逐渐打开心扉。
二、接纳、理解同性恋倾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倾诉心事、释放压抑
同性恋倾向学生常常是情满于心却又不敢告人,处于压抑的状态,尤其当他们的感情不被对方接受,还被对方冷落时,更有着不可言的痛楚。因此,当学生表达他们的同性恋倾向情感时,心理老师要耐心倾听,引导他们把郁积于心的情和痛释放出来,而不能评判或急于教导。引导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进行表达,有利于释放他们长期压抑的能量,降低负向情绪;也有利于心理教师了解详情,对他们的状况进行评估。
三、澄清青少年性取向特点,鼓励同性恋倾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性取向持开放态度
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后,心理教师不能用主流社会文化对同性恋的不接纳和排斥向学生施压,以期望学生能因惧怕而止步。学生有同性恋倾向并不是故意而为,不是意识层面的自主选择。当他们发现自己“喜欢”上同性时,内心会产生自我认同的混乱,他们疑惑自己怎么会喜欢上同性,但又有着无能为力的无奈和焦虑。所以,讲述未来生活中的艰辛不仅不能让同性恋倾向学生因害怕而止步,还会增加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自责和压力。与之相反,将适用于成年人同性恋的态度应用于未成年学生,对学生“选择何种性取向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同性恋在许多国家已经合法化”等观点认同、合理化学生的同性恋倾向,会过早地给学生贴上同性恋的标签。这很可能会关闭学生在性取向上的自我探索。
合理的做法是当学生倾诉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后,心理教师在表达出对学生感受的接纳和理解时,要澄清未成年人在性取向上还处于未定型期、探索期;未成年时的同性恋倾向不能定性为同性恋;同性恋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的个性发展状况、青少年时期的友伴关系都会影响青少年一时喜欢的是同性还是异性。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性取向采取开放的态度,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交往范围。之后,要澄清成年人同性恋也可以过有价值、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澄清,能够消解学生内心自我认同的混乱,引导学生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性取向、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四、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扩大交往范围,获得积极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
总结笔者接待过的同性恋倾向学生的情况,发现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苦恼一是来源于外在,他们爱慕的对象一旦发现他们的特别情感,不仅不接受还常疏远他们,使他们产生“求之不得”的痛;而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他们在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某些阻碍因素或痛苦经历。
例如,小A性格特别内向,交往范围窄,喜欢看爱情小说,但很少与男生说话,活泼的同桌是她唯一的好朋友。
小B性格外向,但有听力障碍。小B戴着助听器,近距离、读唇语才能听懂、听全说话内容。上高一后,同学间不熟悉,他常贴着别人追问或大声地表达但又得不到的积极响应,尤其难以与女生顺畅沟通。当他感到同学不友好时,有一位性格温和的男生总能耐心地给他解释、听他讲话。
小C小时候经常因为父亲不满意她的学习成绩而遭到父亲打骂;初中时因告诉了班主任同学们的一个秘密而遭同学们的冷落;上高中后对分数、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学习努力但总觉得自己考得成绩太差,人际交往小心翼翼但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惹别人不高兴了;为了能专心学习,一再告诫自己高中期间绝不能早恋,但没想到却在高三“喜欢”上一位同性朋友。
三位同性恋倾向学生的状况反映出个体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青春期同性和异性关系的状况都可能是同性恋倾向的影响因素。当他们同性人际交往受阻,异往很少时,他们的所有情感都投射到身边某位让他们感觉温暖、亲密的同性身上。这种同性恋倾向其实包含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同性友伴的依恋。可见,要促使同性恋倾向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在性取向上自我探索,除了上述澄清青少年性取向特点的方法外,更要以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获得与同性和异性同学交往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目标。没有个性的健全发展难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打开同性恋倾向学生对自我、对异性的新认识。
五、积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同性恋倾向学生同性、异性人际关系健康发展
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良好的环境、充满友爱的班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心理辅导室中心理教师的引导。为了确保同性恋倾向学生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心理教师还需要和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提出建议。交流中,出于对同性恋倾向学生隐私的保护,心理教师不可轻易告诉他人学生的同性恋倾向。即使对家长,也要与学生协商而定。否则,会给同性恋倾向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与教师和家长的商讨可以以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如何搭建平台促进他们与同性、异性的友好交往为主题。获得教师、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营造宽松、友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利于放松同性恋倾向学生的身心,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使他们能在经历、成长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
总之,接纳、引导、创建有利于个性和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环境会为同性恋倾向学生在性取向上的自我探索打开新的视角。即使一些同性恋倾向学生在成年后成为了同性恋,健康的个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也会使他们过上有价值的、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化学学习 创新能力
一、青少年科技大赛对培养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不断充实而不断地进行增长,随着对化学知识的不断掌握和积累,就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呈现出主动性和现实性的趋势,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化学的创新意识上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辅导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的创新方面的能力。[1]
2.学生通过比赛增强阅历,提升创新的实际性
对于一个新的作品的判断,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所谓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和对人们的社会观起到的积极作用,好的作品的社会价值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中学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创新时,其想法和创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阅历较少,很难具备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不仅仅只是创意的较量,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通过比赛的过程,能够学习到一些好的知识,让作品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通过辅导学生创新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1.质疑求异,激发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需要学生多多进行思考,多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而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也非常需要学生们多提出疑问,多对化学实验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另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需要学生们对问题进行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直至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才算结束,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中学化学所必须的能力。例如,在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书本上讲的是用玻璃棒来引燃红磷的,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有什么疑问吗?这是让学生们多多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思维,问学生们:“在空气中将红磷点燃放进集气瓶中的那一瞬间,瓶内的空气会空气膨胀,总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从而引起实验的误差,那么该怎样避免呢?有学生提出用将红磷用白磷来代替,那么白磷又怎么才能在瓶中燃烧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聚光,从而引燃白磷,那么要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又有学生会说可以用热水浴来加热集气瓶。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对学习化学充满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2]
2.发挥想象,提升创新欲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鼓励学生们大胆进行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中学化学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多去想象,而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们化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和反应实质”这节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因此,学生们要想学会这节内容,就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绘制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从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理解的更深。因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们的想象力又是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先导,对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要在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一、继续做好市广播电台成长悄悄话青少年心理健康节目。共30次;
二、继续推进学校心理卫生活动周活。在水东学校举办讲座和活动;
三、积极筹备并且开办市家长大学。召开筹备会议7次,准备家长课程32场,已经讲课7场,使300多名家长受到教育培训,并受到欢迎;
四、积极开办传统经典教育课程。在家长大学的基础上开办传统经典教育,拓宽了培训内容;
五、推广阳光心理服务团对工作经验。给全市委主任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和阳光服务团对工作报告,指导县市区阳光心理服务团工作;
六、在新闻网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开拓了阳光团的服务领域;
七、主动联系劳教所给其青 。 少年进行心理辅导5次;在水南学校举办中学生心理卫生讲座1次;
八、继续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
九、继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大约服务200人次;
十、指导帮助县市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工作;
年工作计划要点:
一、继续举办家长大学,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增加人数;
二、继续做好市广播电台成长悄悄话青少年心理健康节目;
三、继续选择1-2家学校举办心理卫生活动周,并且争取和团市委合作,到县市区举办活动1-2次;
四、继续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
五、继续办好青少年心理咨询,提高知名度;
六、继续拓宽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领域,包括活动内容,服务范围等;
大家下午好!
五月,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今天,我们迎来了由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举办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堂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公益讲堂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深刻反思,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由原怀化市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7月批准成立,中心设立有“怀化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怀化市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等机构,主要担负着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筛查、防治及心理健康促进等任务。配备有心理专家6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心理治疗师10名。接诊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1000余例。
“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位于南昌市东湖区公园街道上营坊社区内,依精致的市民休闲广场建设,环境优雅。咨询广场设置“怡心石凳”,广场绿盖如荫,置身其中,心怀释然。红铃铛心理咨询中心设置于广场东侧,镂格窗棂,幽篁丛植,门廊高古,令人忘忧。中心根据需要分展示区、咨询区、办公区,墙面环境营造简洁、雅致、一目了然,为心理求助者及社工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交流环境。
一、“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运作方式及特点
运作方式:“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是一个不设围墙、不钉门坎的面向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纯公益心理服务基地。我们本着“去标签化”的思路,心理求助者混迹在普通人群中,随来随去,可参与、可旁观,不必带着思想包袱,尽可放下费用之忧。所以,该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心理义诊的“跳蚤市场”,北湖边上的“心理角”。
二、咨询活动的主要方式
A、广场咨询模式——心理“逢六逢”。
1、专家讲座。每周六上午,我们组织专家就青少年早恋、网瘾、厌学、自闭等问题在广场进行演讲,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台下观看演讲的以附近的市民居多,他们可以边晨练、边聊天、边听讲座,所以特意前来的青少年家长或者青少年可以混迹在普通人群中参加这种开放式的讲座。
2、心理倾询。在专家讲座的同时,青少年家长可以带着各自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困惑和经验,进行家长之间的自发性互动交流。同为人父母,忧喜更相知。所以,家长之间的倾诉与交流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B、援助中心咨询模式
1、绿色心门咨询。青少年或者家长有心理方面的烦恼和压力还可以走进心理援助中心和我们的心理援助志愿者或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倾诉,直到来访者心理烦恼和压力消减为止。
2、热线咨询——12355心理咨询热线。除了面对面的见面式咨询外,如果青少年或家长鉴于隐私等各种原因不方便和我们的志愿者见面,我们在心理援助中心还开通了12355心理热线咨询,以悄悄话谈的方式,为家长及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及建议,难点问题由红铃铛志愿者联系专家进行咨询、解答。
C、专家咨询模式
绿色心门咨询和12355热线咨询只能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果经过我们志愿者和咨询师的前期筛选认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其心理状况达到一定程度,中心将派出心理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
D、合作单位服务模式
如果经过心理专家诊断,认为求助者需要进行更为专业的心理康复,我们将建议求助者前往中心的合作单位接受专业服务。
E、广场咨询模式和援助中心咨询模式已经打破了传统咨询服务的“神秘”与“门坎”,有效地解决了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探索了一条心理咨询如何“去标签化”的新方式。因而“红铃铛”心理小巷的服务活动具有显著的“宽容性”与“互动性”。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红铃铛哥哥(姐姐) 红铃铛姐姐(哥哥)
困惑家长、青少年 困惑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专家、学者 红铃铛姐姐(哥哥)
红铃铛哥哥(姐姐) 有困惑的家长、青少年
有困惑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的家长、青少年
有经验家长、青少年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有困惑的家长、青少年
红铃铛哥哥(姐姐) 有经验的家长、青少年
三、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人力资源构成
该中心人力资源构成包括:红铃铛心理援助志愿者、红铃铛心理援助咨询师、红铃铛心理援助专家和心理援助中心专职社工。
1、红铃铛心理援助志愿者、红铃铛心理援助咨询师、红铃铛心理援助专家全部由招募产生。目前,中心共有心理援助志愿者120人,有资质的心理援助咨询师60人,心理援助专家20人。
2、心理援助中心专职社工由中心招聘,每月支付一定的工作经费。
四、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传播平台
1、报刊专栏。我们正在与南昌晚报进行商讨开辟“红铃铛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专栏,定期心理援助中心活动消息和心理“逢六逢”讲座主题,便于市民知晓各项活动。
2、“绿色心门”形象宣传册。通过向市民发放宣传册,让大家知晓中心的运作模式和服务项目,拓展服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