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信息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产生;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1.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2.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3.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

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一)集成性

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问的信息集成,协调和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即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息,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共享。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二)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其次,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三)渐进性

具体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以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即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第二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表现为:传统会计模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理论、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扩大所用技术的范围(从计算机到网络)及所用技术的运用范围(从核算到管理),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步,以现代信息技术去重构传统会计模式,以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新晨

四、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

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琼: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U]。国际财务与会计,2009,第1期

[2]傅元略。扩展会计信息化功能的策略[J].会计研究,1996.第4期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策略

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依靠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实现会计信息处理更加准确、高效,及时提供出更加准确的会计报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会计部门发展,也为企业节省更多的时间,这不仅仅是会计计算方面的变化,更是时代需要的一场重要的变革,结合了市场的要求以及科技的发展,让其更好的为会计从业者提供便利。

1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必然性

1.1信息化为会计工作不断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会计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调整,会计工作想要开展的更加有深度,就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与时俱进,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发展是没有尽头的,需要不断的前进、更新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必须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梳理会计信息化结构,让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高效,让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自己重要的作用。所以,信息化进程对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信息化成为实现会计现代化的支持

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为公司降低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就离不开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会计部门的劳动效率,能够更加准确、快捷的完成会计工作,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工作,并且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给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1.3信息化让会计工作更加国际化

现在不仅仅要关注国内的发展市场,还要了解国际市场的改变,整个世界都在共同进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够趋于国际标准,上一个新的台阶,让会计工作更加进步。

2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2.1保证会计信息核心内容更新,保证信息安全

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硬件方面、网络方面以及软件本身的风险,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方面的影响:首先,就是计算机的硬件安全。计算机在长期使用就会发生一些线路或者是硬件方面的故障,这样的故障如果出现可能直接影响到系统使用,严重的话可以导致一些数据或者是文件丢失,如果遇到外界不可控力造成对硬件设备的损害,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其次,网络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人们可以非常便利的找到很多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在这里也存在着病毒、黑客等一些系统安全问题,有些恶意的软件破坏可以直接窃取到电脑中的信息,对已经保存的数据也会加以破坏,威胁使用安全。最后,就是软件本身的漏洞风险。每一个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都是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需要根据使用人的不断需求一点点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存在很多的风险,数据和信息会有被篡改以及泄漏的可能性。种种风险一直存在于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想降低和避免风险,就要做好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对于信息要做好加密措施,在加密技术以及计算机本身的杀毒工作上下功夫,争取建立一个绿色的网络平台,利用防火墙以及更加高端的阻拦措施,避免外界的威胁伤害到计算机中的机密内容。还有就是加强计算机的硬件维护,保证使用寿命以及使用稳定性。

2.2全面推进与稳步发展并存的发展战略

只有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使用这种新的会计手段,让更多的人在会计信息化中受益,才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要把握这个目标坚定不移的进行贯彻实行,制定好相关的实施计划,让每一个发展过程都符合阶段的计划要求,使其更加全面,稳步、科学的发展。在全面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清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路线,然后根据这个路线和思路开展其他的工作,找到工作的重心,避免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岔路浪费时间。其次就是推广的手段,要先进行试点推广,在试点单位运行过程中找到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调整,一段时间之后再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推广步骤一定要稳健无误。各级财务部门也要做好对会计信息化试点推广的支持工作,选择好试点单位,并对试点单位的反馈做好及时的评估,以便对信息化内容进行调整,然后再选择推广范围。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不同行业以及企业发展状况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能影响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质量。不仅行业之间存在着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差异,地区之间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程。所以,要想加快会计信息化进程,就要缩短地区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阻碍,为会计信息化进程提供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机会。

2.3建立完善的内外审核监督机制

很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缺乏对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共同审核的制度,这样也就降低了财务管理的进程,所以,需要内外共同管理,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该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对财务的审批、预算的制定以及现金的管理都有比较严密的流程,并且,整个流程需要接受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随时检查,接受考核。不仅如此,还要引进外部的审计监督工作,让国家审计、纪检等部门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也能保证企业财务工作更加严谨。外部检查部门可以定期安排财务工作人员到企业内部进行抽查,检查企业财务工作进程程度、中间是否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对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资质等方面,保证全方位的反映出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避免虚假财务报账行为,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必须严格处理。总之,会计信息化发展已经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化开始更加智能,然后结合传统会计核算的要求,让会计核算更加的高效、精准,并且能够从会计报表中总结出规范、准确的数据,找到数据中反映出来的漏洞和问题,这样既能给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还能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保证会计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汉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23(07):23-25.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已有30年的历史。纵观这30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只要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注意把握好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必将能够解决该项会计技术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大幅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意义 发展轨迹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实施意义

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学术界见仁见智。对此,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实时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还融合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作为框架。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

(一)自行或行业定点开发阶段

这是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其大致时间段约为1979年至1988年。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还比较落后,国内复合型人才奇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一知半解,系统理论研究还是空白,研究目的主要是解决会计核算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应用问题,总的来说缺乏理论深度和广度。例如,国内一些企业自行或行业定点开发会计软件。当时的会计软件针对性和专用性很强,由于缺乏经验,软件水平不高,并存在大量重复开发的现象。这一阶段软件的主要特点是单项应用,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尚未涉及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二)商品化和通用化开发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时间段约为1988年至1995年,主要是研究通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整体功能、评审与推广以及会计软件市场发展,重在行业通用和建章建制。1988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为了克服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缺陷,提出开发商品化和通用化的会计软件的要求。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由于会计核算内容的共同性、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同行业机构设置及业务处理内容的相同性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上的高度共性等,完全可以开发出行业通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这一阶段,国内各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相继成立,促进了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迅猛发展。会计软件的商品化要求实现更高的通用化,而通用化才能带来更高的商品率。

(三)“管理型”软件开发阶段

这一阶段又称ERP研究运用阶段,其时间范围大致从1995年开始至今。这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单纯的“会计核算软件”渐渐地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此外,企业受ERP软件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内容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大有用会计电算化取代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之势,忽视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研究。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1998年6月,我国20多家著名的会计软件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出了“向企业管理软件全面进军”的宣言。表明我国会计软件已经进入了“管理型”软件研究开发阶段。会计信息化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软件方面

这里主要指会计软件以及人为原因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会计处理中去后,面临许多新问题,它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需要适应新的情况,如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控不严,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等等,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然后是人为原因方面,例如,未授权人员非法侵入企业信息系统,窃取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机密;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不敢放开手去实施会计信息化。

(二)硬件方面

当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系统后,信息的存储依赖于磁介质,而磁介质新型档案缺乏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加之计算机硬件更新升级频繁,不能够解决隔代兼容的问题,也使信息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受到威胁。可以说,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从机房的操作人员、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以及系统管理员;从单机系统、局域网络一直到互联网络,至今仍有许多安全问题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四、顺利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处理的趋势所在。尽管当前在软、硬件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结合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笔者认为,顺利开展会计信息化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不可盲目跟进,积极、稳妥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我国市场经济现状决定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程,会计信息化也不例外。我们在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可盲目与西方国家看齐,绝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

其次,针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前面提到,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整。这样原来的相关法律制度对于新的业务流程所出现的新的问题并未予以规范,因此,必须结合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例如电算化网络管理制度、打击网络犯罪法规等等,规范并解决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

最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会计信息化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会计知识于一体,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应当加强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任晓红.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信息孤岛;数据安全;中国

中国的会计信息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财政部对作为第一家试点单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拨款500万元人民币,帮助其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1981年8月,为了总结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起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在这次讨论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在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研究和发展。至此,“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在中国正式被提出。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目前,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谢诗芬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何日胜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现代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互相融合并逐渐发展的产物,它引发了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并带来了会计观念的更新、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会计对象范围的拓宽、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会计核算程序方法和操作手段的改变等一系列历史性变革。

二、中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会计信息化已开展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中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人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还有人将会计信息化等同与会计电算化,认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

(二)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

会计信息化理论来源于会计信息化实践,同时又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只有将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会计信息化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信息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效益原则。中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目前仅涉及会计理论、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系统等部分,其余部分几乎是空白。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因此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单位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目前,中国许多单位、部门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精通,但是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极其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彼此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对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没有很好地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共享。

(五)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在信息系统条件下,会计信息所面临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质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信息的安全受到了严重挑战。另外,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的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当前,大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当将重点放在了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忽视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会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为了尽快提高中国的会计信息化水平,针对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领导的重视,这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保证,因此一定要使企业的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

(二)强化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政策上给予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以支持,帮助其把握好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并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问题的研究上,切实加强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而对于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础和支撑,指导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研究时要特别重视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带动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

(三)加快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现代会计理论与知识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企业必须克服“重建设轻安全、重技术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逐步建立以“检查与管理、保密与防护、检测与防治、测评与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两种手段,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可以包括建立严格的系统加密措施、建立严格的数据存贮措施、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J].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1).

[2]何日胜.中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诺兰模型; 内外一体化; 业务会计一体化

一、引言

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的、任务、措施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研究论题多样化、观点多元化、阶段划分多重化等问题,因此容易照成教学概念模糊,会计信息化进程定位不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界定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

诺兰模型是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1973-1980年,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的MIS管理信息系统。该模型分起步、扩展、控制、集中、数据管理以及成熟的六阶段模型。后人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为在此过程中IT技术在MIS的应用包括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为从局部应用、内部集成应用、经营网络重组到经营范围重组的应用过程;同时IT的应用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使得组织变革从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向立足点变革发展;同理信息在MIS中的作用越来重要,信息的利用主要从以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加工处理为主向信息提供、信息利用以及信息战略为主发展,同时带来的回报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谢诗芬教授指出会计信息化就是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AIS),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AIS作为MIS的子系统,其发展亦存在从低级到高级、IT在AIS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过程、组织变革以及信息利用的规律。基于诺兰模型,笔者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1981-1983年)、缓慢发展阶段(1983-1989年)、有计划有组织发展阶段(1989-1999年)、业务会计一体化阶段(1999-?)、内外一体化阶段、成熟阶段等六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会计核算的信息化阶段,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

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优劣势分析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企业级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即以组织为整体的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一)AIS的优势分析

1.业务和会计经营网络重组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降低了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协调性,但组织的价值活动并不是独立的集合,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流程应是相互协调的,本阶段将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依据设计AIS的IT战略目标,AIS的设计以符合组织整体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为目的,全面改造组织的业务流程,实现组织业务流程、会计流程、信息流程以及控制流程的集成,从而实现组织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为一体,并对组织各部门之间的经营网络重组,因此AIS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当中。

2.AIS的内部控制由局部控制向以企业为整体的内部控制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AIS的内部控制逐渐趋于以组织为整体的集中管理,即AIS的规划、设计、实施同企业的整体战略整合在一起,构建战略一体化的IS,战略性的信息系统突破单纯的AIS扩展到经营活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用IS对业务流程控制和实施跟踪,因此不再区分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已经嵌入AIS中;随着AIS的与企业MIS集中的整体化,使得原来基于权利制约和岗位分置的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流、业务流、控制流等为基础的控制,控制内容上增加了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控制、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信息初始化控制以及软硬件资源控制等。

3.AIS功能由提供会计信息为主向利用会计信息为主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核算层AIS功能更加完善,提供的会计信息突破了历史的、滞后的、货币计量等限制,还提供实时的、对内的、非货币、相关度高的会计信息,AIS能够完成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比,进一步深入透视组织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AIS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深度由提供信息为主向利用信息为主发展。AIS的主要功能也以核算为向管理为主发展,其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在完成基本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分析,包括完成资金管理、成本价格管理、收入利润管理、项目管理、投资分析等管理型财务工作。

(二)劣势分析

1.组织内外信息孤岛

当前的AIS只能提供若干财务指标,初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无法自动获取、提供高度相关的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数据以综合全面反映AIS管理功能。因此AIS虽然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信息化构建,但组织内外之间价值链的信息化仍处于断裂状态。即企业当中各种业务数据的来源根点不是销售和采购部门而是上下游企业、同行业竞争者、银行等,企业数据的终点(信息的利用者)不仅仅指内部管理人员、员工以及会计人员,还包括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组织内外信息孤岛的存在使的企业产生了内外价值链信息化的断裂带,因此当前AIS无法自动获取高度相关的内外信息以及通过标准化的模式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使其进一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受到限制。

2.会计管理的职能局部实现

AIS管理职能主要是利用核算层提供的周期性、可比性、来源内部、表现货币和非货币化、形式结构化的会计信息对组织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状况进行初步的反映和控制,仅仅是会计管理职能的初步实现和会计信息的初步利用。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仅通过若干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还需要同行业数据、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该种分析方法没有固定程序、既定结果,属于半结构化决策,实现信息化较为困难,鉴于以上特点笔者把该阶段归结为会计管理信息化初步阶段,简称会计管理信息化初始阶段。

3.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业务和会计流程的一体化以及经营范围的重组,各部分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直接依赖于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组织管理的复杂化,容易造成权力与义务边界模糊、管理责任难以界定、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在传统时期如果出现错误一般由会计部门采用蓝字补充登记或者红字冲账等方法进行修改,而现在随着业务、会计一体化的发展,凭证生成主要由业务数据根据凭证触发器自动生成,存在数据源点原则,凭证的错误主要由凭证触发器或者业务的正确与否确定。同时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被改造,信息系统在组织内的范围和重要性增加,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源,企业的运行管理、战略制定、授权和控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增加了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胁,对信息依赖性越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风险越大。

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构造内外一体化的AIS

所谓内外一体化的AIS主要应用价值链管理理论,重组组织内外会计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流程,通过信息流实现内外协同运作,构建内部企业战略联盟,实现整个价值链增值的内外一体化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组织和上下游组织、商业伙伴以及银行等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据处理和管理变成多个主体共同的职责,因此要求组织AIS的构建不再局限于本组织的范围之内。因此未来的AIS一是能够实现内外企业战略联盟关系支持下内外数据在一定授权基础上的共享,同时组织内控的边界逐渐模糊;二是是内外组织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三是会计流程、业务活动流程、控制规则、审计规则逐渐融合到AIS当中,成为AIS的一部分。

(二)突出AIS辅助决策职能

随着内外一体化的发展,AIS的收集、加工、传递、报告变得越来越简单,即AIS会计核算功能和提供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会计报告提供的标准化建设逐渐趋于成熟,对内不仅能提供内部业务和财务信息,还能提供同行业数据、上下游组织、国内外经营环境等综合数据,将提高所有各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和决策能力。信息的利用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AIS更加突出辅助决策能力,当然AIS的决策能力主要是辅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而不是代替其进行决策。AIS能够通过建模、仿真、模糊数学等对比、分析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状况,反映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范围不仅是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包括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AIS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国界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国家和国家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和集团型企业,希望AIS能实现集团企业统一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和利用,也希望AIS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法律、制度。AIS应该具有支持多语言、多国会计准则、法律、制度、报告形式的要求,同时也将促进各国之间会计准则、制度、法律、报告形式国际化趋同。

(四)AIS立足点转移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首先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应该真正实现融入到企业信息系统当中,随着内外价值链信息化构架的建设,AIS的立足点逐渐发生转移,AIS的目标一是要提高所有各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决策的能力;二是从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价值管理出发,提升整个价值链会计管理工作、监管、分析、决策的能力。因此当前的AIS应适应提升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和长远战略策略发展的需求,实现组织间信息和过程的集成。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0(2).

[2] 何日胜.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操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