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强化标准统一管理。按照上级的统一总署,开展全县强制性地方标准全面梳理,对执行省级地方标准《红茶》和《安茶》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复审,确认其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力争将《红茶》上升为国家标准。

二、加强对社会团体标准化活动推进,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创造力。选择一到两家在县内具有行业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具备标准化能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做为创新试点,稳妥推进。加强对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力争实现一到二家行业龙头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单位,带动农民进行规范种植或养殖,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做好企业标准备案监管及改革探索工作。对县生产各种产品的企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了解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按照《省企业产品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企业产品的标准备案工作的同时,在县内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及旅游特点的茶叶生产企业、服务业企业推广产品自我声明、服务标准公开制度,让标准为红茶及旅游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做出技术支撑。

四、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

以我县已经建立的质量兴县领导小组为平台,成立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各政府部门的标准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及优势互补,实现政府及各部门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力争在政府服务、农业种植、茶叶生产、旅游服务等行业形成有标准可依、执行好有益的局面。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

1、围绕县委县政府振兴祁红“2111”工程,加强与拥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企业祁眉、祁红发展公司的沟通联系,大力组织专家参与各基地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良好操作规范的制定,争取形成一到两个标准化产区,一到两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基地),使农业标准化成为提升祁红品质的基础,做大做强企业的支撑,振兴祁红产业的铺路石。

2、启动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和新农村标准化试点。围绕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启动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和美好乡村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标准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径。

六、加强节能减排标准化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标准化“领跑者”试点工作,提高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标准化活动积极性。力争完成1家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七、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围绕我县生产业和生活业的特点,开展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发展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和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县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结合县内大洪古道、箬坑降上、柏溪燕山等新兴旅游项目开发,加强与乡镇政府联系,力争在景区建设、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安全救助等方面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推进体系

按照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梳理确定了《县县、乡、村三级责任河长名录》,其中县级总河长2名,县级河长16名,乡级河长(含各乡镇总河长)75名,村级河长192名,巡河员239名,范围覆盖左岸、等19条骨干渠道的上下游左右岸,构成县乡村的三级河长责任体系。三级河长名单已在政府网站公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了县、乡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了管理人员。县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具体负责全县河长制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先后印发下达《县河长制年度工作要点》、《2020年县河长制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等文件,对各级河长、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再明确。总河长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县级河长指导、协调所辖河渠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乡村两级河长和县直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河长制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工作;乡级河长牵头推进河渠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渠巡查保洁、河渠生态修复和河渠保护管理,协调解決实际问题,检查督导村级河长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协助各级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管职能,负责河渠治理具体工作的落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把工作标准提上去,把治理思路理清楚,把管护措施定精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河渠专项整治

2020年第一季度县、乡,村三级河长圆满完成了各级河长巡河任务,并做到每次巡河都留有痕迹,有记录、有图片、有档案,彻底摆脱了之前手机APP巡河落后的局面。

按照省厅及市河长办要求,我县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县河渠进行了“清锅兜底”式的排查,切实把问题找出来、弄清楚,逐一登记造册、列入工作台账,做到“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进一步健全完善问题责任清单,确保“四乱问题”排查全面彻底、无遗漏、无死角。截至目前共更换公示牌46块、拆除违建8处、清理树障16处、浮桥5座、垃圾清理117.215立方米。

县河长办联合县两办不定期对全县辖区内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对所在乡镇下达了督办函,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树立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对河长制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大程度维护河渠生态。逐步实现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沿岸无违建、河渠无垃圾。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河长制工作氛围

积极向省、市河长办推送和宣传我县河长制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亮点做法。在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河长制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河长制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监督、参与管水、治水的思想意识,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围绕全县河渠生态治理情况,统筹抓好我县境内河渠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规划,坚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提升居民宜居环境,建设美丽。

一是坚持落实“河长制”,强化巡查督查。我县将以强化落实“河长制”为切入口,实现河长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定时组织日常巡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整治,同时根据日常巡查中发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3.66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20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26.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分类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县级重点总结以脱贫攻坚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成就、经验启示等。乡镇重点总结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等。村级重点总结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做好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讲好故事,展现我市良好形象,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参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十、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

27.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全面排查问题和挂牌督战相结合,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8.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市本级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确保清理回收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的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抓好涉农资金整合。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支持。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思路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强化顶层设计、细化落实方案,加强职能、改进作风、转变方式、促进发展,大力推进政策扶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更大贡献。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围绕提高质量效益,以保障主要农产品加工品有效供给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争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由资源简单消耗向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方向转变,由分散无序发展向产业化和集聚区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方面: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消费活力为着眼点,以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落脚点,加强管理指导、强化公共服务、研究项目带动、加大宣传推介,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方面:围绕调整结构布局,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就业收入为目标,转变职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公共服务,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农民创办企业,依靠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优势,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聚集,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努力推进扶持政策落实完善

组织制定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各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努力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技术服务和调研指导,确保农民建得起、用得上、长受益;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使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农民。积极争取购机补贴,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机械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推动增值税改革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全行业,力争将主食类产品加工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推动农产品收购资金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2.努力推进规划启动实施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规划》,推动规划早日审定和;指导做好技术集成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十二五”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成情况,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进一步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强化分析队伍建设,形成权威信息渠道,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巩固发展数据采集渠道,扩大基层监测点范围,完善基础数据库;开展重点行业会商分析,细化监测行业与品种,针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及时信息;完善信息制度,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宣传与服务平台,扩大影响范围。

3.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充实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条件评估和绩效考核,推进“建”、“用”结合,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研发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争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强推进成熟技术示范与推广,选择10个重点省区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走进基层活动,强化科企对接合作,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强标准调研跟踪分析,培育保护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品牌培育在引导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逐步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学科、研发体系和行业科研项目,加强领军型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引导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向加工环节拓展和延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队伍。

5.努力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市场服务,开展特色加工产品“进城入市”试点工程。加强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力度,及时预警信息;继续编发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探索建立网络大讲堂等信息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指导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组织和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努力推进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大力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主食加工发展重点和布局的研究谋划,协调争取政策,展示推介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扩大试点范围,在更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加快推进,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广聚共识。加强点面互动,组织开展大中城市郊区推进主食加工现场交流活动,支持开展区域性主食加工提升行动主题活动。培育示范企业,认定并第三批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组织示范企业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的展示推介。积极协调有关扶持政策,开展主食消费情况、发展重点和布局研究,加强主食加工理念、常识的宣传普及。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1.继续加强规范管理

研究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抓手,指导各地争取政策。加快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推进服务标准化。认真筹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继续做好休闲农业星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加强公共服务

指导各地加强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融资服务。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编撰培训教材,遴选师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争取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主管局长纳入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加强东中西部管理人员跨区交流学习,探索“部省联动”培训形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3.继续加强技术支撑

围绕宏观指导、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营销推介、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产业链打造等,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组建休闲农业专家库。遴选一批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单位,引导其以农为本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4.继续加强遗产保护

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做好遗产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构建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新机制。认定并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大展示宣传,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影响力。挖掘保护和开发有历史文化等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推进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景观资源的动态传承。做好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培育创意意识,交流创意技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5.继续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中国美丽田园活动。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增加入库信息,丰富特色内容,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网站影响。研究休闲农业微信传播规律,完善微信平台。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加大对示范县、示范点、精品景点的宣传推介,引领休闲消费新时尚。指导各地做好推介活动策划,宣传精品景点和专题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三)围绕调整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深入开展农民创业

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农民创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创业专项培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争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农民创业试点,选择部分省区围绕出台政策、建设基地、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等先行先试。探索农民创业融资机制,推介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利用好各种创业培训政策和创业平台,引导乡镇企业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积极为农民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2.深入开展区域合作

支持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项目推介、投资贸易、科企合作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市场优势,围绕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的地方组织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3.深入开展对外合作

认真落实农业部对外农业合作协议,加强与中美、中欧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对外合作渠道。开展投资贸易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为企业到境外投资贸易创造条件。继续与有关国家开展加工技术合作,探索合作新途径,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合作效果。

4.深入开展统计分析

适应乡镇企业职能调整、工作重心转移,加强与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县级直报点的联系,保持工作总体平稳。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乡镇企业季度、半年、全年预报分析和年报汇总、布置等工作。加强对直报点和直报系统管理,督促落实工作任务,推动有条件的直报点逐步向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直报转型。

5.深入开展技能开发

综合利用阳光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着力培养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生产能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行业,规划开发新工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动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鉴定试点工作。

(四)围绕转变职能作风,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发展

1.积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理顺、调整和加强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强化手段。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指导,摸清行业底数,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政策完善落实,做好行业监测预警,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积极抓好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把梳理出的职责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形成人有负责之事、事有责任之人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新制定的政务运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宣传信息、后勤保障等政务流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按规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新修订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形成政务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机制。

3.积极抓好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

完善局机关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修订完善局常务会议、局务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等会议制度,会前科学谋划议题,会后及时起草编印会议纪要,形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良好环境。对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加大局内外协调力度,抓好局内督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落地生根。

4.积极抓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加大政务信息调度与报送力度,积极报送农业部信息、每日要情,把信息收集、编辑、督报责任落实到处室,切实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制定新闻宣传要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宣传重点,指导行业做好全年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媒体沟通协调,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积极抓好机关政务运转效率提升

严格执行《农业部公文处理办法》,加强公文审核,严把公文质量关。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认真开展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创新项目,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增强绩效意识,形成人人为绩效、人人出绩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增强机关凝聚力。落实好公文运转、信息、督查督办、安全保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保障措施

1.更加注重学习调研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认真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部党组部署安排;建立全局干部双周学习制度,把学习成果更多地转化到决策能力中、体现在决策水平上。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能力。

2.更加注重完善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物化为制度成果,转化为政务流程。进一步加大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守规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决守住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

3.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坚持立足全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周密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主线,抓住关键,做到思路清、目的明、办法实、措施硬。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各级做好各级的事,各级尽到各级的责,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4.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明确主体内容、重点措施、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5.更加注重沟通协调

加强与有关部委、部内有关司局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等归口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发挥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工程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有关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团结带领全系统,奏响大合唱,同唱一首歌,共同促进事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20xx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质量管理为基础,促进质量协调提升。

一是全力推动质量兴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制定质量兴县工作要点和计划,召开全县质量兴县成员单位联席会,部署绩效考核工作任务,落实责任。

二是广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指导31家规模以上企业启动“质量兴企”活动,比例达到**%以上。

三是有效推进名牌战略。培育推荐**化工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2种产品申报广西名牌产品。

四是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辖区内5家蚕丝被生产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对4家生产企业生产的蚕丝被进行抽样送检,共抽样4个,送检4个,合格4个,合格率100%。

(二)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监督底线,突出“三大责任”。

1.扎实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对全县50家食品生产企业*个批次进行监督抽查,其中合格52个批次,不合格12个批次,**个批次待检,合格率**,对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均按规定调查处理、责令整改、复查检验进行后处理,督促企业按要求整改;二是对7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办理备案手续,对38家(次)食品加工小作坊开展巡查。三是配合县食安委妥善处理两起疑似食品中毒事件。

2.加强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

一是与全县50个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各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二是开展特种设备日常巡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15家次,检查设备391台(次),发现一般隐患**,责令完成整改 295处(次),隐患整改率 92.8%。三是向市局送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180多个,强化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持证上岗率。今年辖区内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

3. 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完成对7家获证生产企业及1家非生产许可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评价;二是对全县27家工业生产企业53个批次产品开展定检和监督抽查工作,44个批次合格,5个批次不合格,4个批次结果未出,合格率91.6%;三是对7家获证企业及1家非生产许可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巡查、年审、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复查活动,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对存在问题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确保全部完成整改。

4. 认真履行打假治劣职能。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农资产品、食品、建材产品等专项打假活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维护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积极开展“质监安康进千企”和 “质监安农进千村”行动。

举办了一期全县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会,对全县45家企业的负责人或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与企业签署了《食品安全责任书》、《质量安全承诺书》。

在去年建立2个“产品质量安全咨询质监服务站”的基础上,我局今年新增了4个“产品质量安全咨询服务站”。举办知识讲座1次,现场咨询服务2次,发放宣传资料20xx多份、科技光盘48份、播放光盘4次,群众咨询50多人次。

(三)以促进地方发展为己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申报了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和象州杉木速生丰产标准化示范区,其中象州杉木速生丰产标准化示范区被列入20xx年第一批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帮助广西东糖石龙公司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申报工作,并获批准;指导2家企业成功进行了商品条码的注册。

二是加强计量监管。全年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台(次),其中民生计量器具719台,对城区集贸市场开展贸易用计量器具免费检定47台,六类民生计量器具强检率为91.8%;与中石化、古象温泉等18家加油站及餐饮企业签订了计量诚信承诺书;加强对辖区内四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监管和帮扶,监督和帮扶覆盖率均为100%;对辖区内的部分民生计量器具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均无计量器具违法行为发生。

三是推进认证认可专项检查。开展了获证实验室资质认定、机动车安检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检查辖区内2家机动车安检机构和4家资质认定获证的实验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全面提高检测和管理水平。

四质量技术监督局年度工作总结开头结尾模板范文第2页

是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工作。我局共受理13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含到期换证)申请,准予12家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代码业务2213件,年检率71.5%,档案上报率100%。

五是积极推进新办公检测楼建设。新办公检测楼已完成竣工验收。

(四)配合做好农村帮扶工作

一是开展“双万”春季大行动和“结一联十”活动,并为联系点群众赠送1吨化肥物资和4000元扶贫资金。二是积极开展“美丽象州·清洁乡村”活动,深入联系点清的村屯巷道,清洁灾后沟渠。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为雅安地震、抗洪救灾及捐资助学等捐款共计4050元。

(五)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构改革工作

我局严格按照《象州县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职能和人员划转工作,并于12月xx日顺利完成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职能和人员交接。同时,在机构改革过渡期,配合县食药监局抓好我县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改革过渡时期食品生产环节安全不出现监管“真空”。

二、存在问题

人员少,经费不足,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日常巡查工作频次不够,日常监管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三、重点工作计划

,我们要以自治区质监局的工作要求为指导,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质监部门工作职责,服务与监管并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质量提升,推进品牌创建

1、全力推动质量兴县战略。以提升质量基础为着力点,推进质检中心建设,围绕象州特色产业,加大自主品牌的培育力度,大力提升各行业服务质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探索产品质量、建设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建设的新途径。

2、认真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创建工作。加强对名牌产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启动名牌产品质量跟踪监管机制,建立名牌产品企业质量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加强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坚决打击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保护好名牌产品。

(二)强化监管重点,确保“三大”安全

1、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企业的建档工作,督促获证企业按获证条件组织生产,加大对重点产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力度。二是科学制定和实施我县重点产品监督抽查计划,抓好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根据抽查结果做出质量指数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是加强特种设备的重点监管,对列入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及使用单位,确保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做好检查记录,督促整改隐患。确保两类设备的使用登记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验率达到100%。二是利用多种渠道,推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三是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我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和素质。

(三)夯实技术基础,服务经济发展

1、标准化工作。指导和帮助象州县速生杉木丰产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通过建立和确认一批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推动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建立和高效运行。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2、计量工作。抓好民生计量,开展对民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监督检查工作;抓好能源计量,配合完成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监督管理;继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诚信计量承诺活动。

3、技术机构建设。认真抓好技术机构的管理,落实对技术机构的监督检查制度;在原有检测检验项目的基础,扩展思路,拓展服务能力;加快检测综合楼的后期工程建设。

(四)开展质监文化,提高能力建设

1、机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局机关效能、作风、考勤、用车、接待等制度,切实加强制度落实,推进局内部管理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完善局机关考核奖惩措施,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