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苏教版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教材分析:
《小车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3、学会尊重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教学准备:带线绳的小车、螺母和垫圈(每小组各4个)、秒表、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生活视频,激发兴趣
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看视频,想一想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以活动展开,获取新知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假设
师:谁能来说一说,小车的运动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可能与车轮的大小有关系。
生2:可能与车子的自身的重量。
生3:可能与拉力的大小有关系。
师:(在每位同学回答后及时追问)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生进一步猜测。)
2、确定本课研究的任务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板书:假设)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假设都是正确的呢,(生:实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实验用品:小车,泡沫板当做路面,螺母当做重物放在车厢中,垫圈放在绳子的一端拉动小车,计算器和秒表(介绍用法)。
当在一个实验中如果有很多个影响实验的因素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通常会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都保持不变。
大家想一想,你认为在实验中哪一个因素需要改变,哪些因素要始终保持不变?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请小组内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设计实验,制定填写实验方案。
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追问,解决问题)
①改变拉力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是小车运行的距离,确定起点;小车的载重量;改变的条件是垫圈的数量;逐个增加或减少垫圈的数量。
②改变载重大小的实验: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小车运行的距离,确定起点;改变的条件是载重量的大小,要逐个增加或减少螺母数量。
5、师提出实验要求:
实验时保持距离不变;路面不变
不能用手推或拉,保持小车直线行走
为减小误差,应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
④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及时填写记录单
三、学生活动、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设计来进行实验。(板书:实验)
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作好适时地指导。
四、交流汇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同学们已经完成实验,那个小组愿意把实验记录展示给大家。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我们通过得出结论:(板书:结论)(填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载重越重,小车运动得越慢,载重越轻,小车运动得越快。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生谈收获。主要总结出实验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六、拓展
师:同学们的学习收获真丰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极限越野的小视频,让我们来看看赛车手是怎样比赛的。(播放视频)小车行使速度的快慢,不仅和拉力、载重量有关,还跟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探究方法继续研究 。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
拉力
载重量
车轮
路面
坡度
摩擦力…
…
大
快
实验
拉力{小
慢
大
慢
结论
载重量{小
快
《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单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拉力)有关。
(载重量\拉力)越大,小车越(快\慢),
(载重量\拉力)越小,小车越(快\慢)。
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实验记录:(注意:螺母是重物,放在小车里)
(螺母\垫圈)
数
量(个)
小车运动的时间(秒)
第一次
测量
第二次
测量
第三次
测量
平均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 (载重量\拉力)越大,小车越(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卷尺、5角硬币、硬卡、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吗?老师也非常喜欢看。你最喜欢谁?(孙悟空)
现在老师带来一段《西游记》动画片,关于孙悟空借金箍棒的一段。现在想看吗?(想看)
金箍棒在孙悟空的指挥下,说变就变,能变大,变到几百、几千(米),也能变小,变小到五、六(厘米),甚至更小放到耳朵里。这里面我们谈到两个长度单位,分别是:(米)、(厘米),我们什么时候学过,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根电线杆高8(
)
一片树叶长
10(
)
最后出示一个铅笔盒长2(
)这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给予适当的时间,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上出现了矛盾和困难,师相机揭示课题:认识分米
二、引导探索
(一)分米的定义
1、教学1分米=10厘米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吗?用手指指给同桌看。
ppt展示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生共同研究1分米里有多少厘米,借助ppt动态直观显示,得出结论并板书:
1分米=10厘米
介绍分米的英文单词的简写dm并带读3遍。
2、指一指
您能在直尺上指出一分米吗?
如果起点不是0呢?起点是1,终点是几?起点是2呢?……
指名回答,师生借助ppt共同研究。
小结:不管从哪儿找起,只要找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3、画一画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现在,你们能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想一想,从刻度几开始画比较方便。
4、比划比划
你能收比划出一分米的大小吗?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
5、说一说
说说身边那些大约有1分米长或1分米高的物体。
学生自由发挥,师作修正和补充。
6、米与分米互换
(1)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2)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设疑:我们已经学过了厘米、分米、米。老师想知道数学书的厚度,你能帮我量一量吗?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大约1厘米,6小格),那是多少呢?
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相机补充课题:和毫米
2、引出毫米定义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介绍毫米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mm,并带读3遍。
3、厘米与毫米互换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学生用笔尖数给同座位的同学看一看。
师生借助ppt
共同研探究。
最后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的1毫米
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老师提问、修正学生答案并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
如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5、比划1毫米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比划出来的手势,可以借助5角硬币检验。
提问1毫米看起来如何?
(那么短,那么窄,那么薄……)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且要求量得的结果比较准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毫米生活中的使用
出示1,医生手术时的照片:微创手术的伤口仅有几毫米,大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出示2,淮海流域雨量预报:
降水较大的站点有安徽淮北市70毫米,山东济宁市67毫米。
学生感受毫米在生活中应用。
三、巩固练习
1、课堂“小点心”
想想做做第1题。
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连一连提提速
单人床长2
厘米
文具盒厚20
米
练习本长3
分米
小明走一步60
毫米
小芳身高132
厘米
让学生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借助测量工具以及自己的估计选择适当的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3、填空加油站
(1)毫米和分米都是(
)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还有(
)和(
)
(2)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师生共同探讨。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与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dm
1厘米=10毫米
mm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2、小小空,我会填。
①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②3/4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③
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表示这样的5份的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二、探究交流
1、引导观察黑板上的所有分数。
思考:如果让你给它们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2、请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3、重点研究第四种分类情况。
分组讨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分子等于分母
5、揭示概念: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举例说明: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
6、揭示并板书课题。
7、出示练一练第2题中的分数,要求学生说说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8、请学生写出几个分母是8的真分数,再写出几个分子是8的假分数。
思考:各有几个,其中最大的是什么?最小的呢?
9、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新课小结。
三、巩固深化,强化理解
(一)填空
1、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
2、表示的意义是( ).
表示的意义是( ).
3、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就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把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的长是( )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单位“1”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
( )
2、3米的
和1米的一样长.
( )
3、分母越大的分数,分数单位越大.
( )
4、五(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三)选择题
分子相同的分数( )
①分数单位相同 ②分数的大小相同 ③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四、总结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验?
五、作业
完成新课程练习册39页、40页第4课时《真分数与假分数》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分母
真分数(<1)
分子≥分母
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积小于1时小数乘法的算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积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展台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
3
6
3
6
3
5
4
2.
想一想:上面每道题的积各应是几位小数?
3.
试做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二、自主探究
小明在阳台上摆放了一个花架,它的底面是边长0.28米的正方形,这个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列竖式算一算
2.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该怎么办?
3.根据教材,对照上面的题目,看看做的对不对,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四、自主质疑
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会哪些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用课前或课堂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题。
1.交流“自主探究方案”第一题
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
3
6
3
6
3
5
4
(1)上面每道题的积各应是几位小数?谁来说说?
(2)试做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
三、交流提升
1.提问: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其中的一题作为例子,把你的方法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交流并纠正“自主探究方案”中的问题。
3.
教师明确:在积里点小数点时,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积的末尾有0时,要在小数点以后,根据小数的性质再进行简化。
4.出示例8
(1)展示学生列式解答
(2)组织交流:两个乘数
各是几位小数,积应该是几位小数?784只有三位,你是怎么解决的?
(3)全班交流:花架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重点交流在积里点小数点时,积的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四、巩固提升。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说说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2.完成“练习十二”第6、7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
4
(平方米
)
.2
8
×
0.
2
8
2
2
4
5
6
.0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