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转专业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培养方向与教育理念的传递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要严格区别于专业的院校中独立的舞蹈课程。在音乐教育范畴中,舞蹈与音乐链接得更为紧密,相互依托、相互完善。专业舞蹈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专业艺术团体、下级专业学校或是专职部门,而综合性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中小音乐教师。二者培养方向截然不同,不可混淆而谈。“音乐教育”是教育业迅猛发展的产物,是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艺术素质而存在的专业。清华大学曾提出“8-1>8”的教育理念,即在每天的8节课程中,减少一节文化课,补充一节音乐课。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安排取得了甚好的学习效果。按常理推论,减少一节文化课程,势必减少对知识的摄取量,可换角度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正是由于音乐课程既可以放松、愉悦身心,更可以激发学生自身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才使得同学们可以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充分消化,发挥关联性记忆的作用,创造新的知识层,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可以说正是由于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独特性等其他特性,才验证了“8-1>8”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也使得当代众学校争先效仿。当然,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8—1>8这么简单,严谨的医疗行业中也逐渐介入了音乐治疗法,专业的音乐治疗可以使病人从身心到肢体都得到病症的缓解;政府形象、企业文化,也都离不开音乐的踪影,更不用说当下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育,音乐教育理念已渗透至综合素质教育中,充分确立了音乐教育在各学科设置中的重要地位。
二、不同学科,相互依托
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由很多课程组合成,有音乐教学法、声乐基础、舞蹈基础、钢琴基础、合唱指挥、视唱练耳等。课程设置中之所以有大量的基础课程,是因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歌曲而已,而是需要通过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理念,显著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综合艺术的氛围下传授学生全方位的艺术。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艺术的科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今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在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当代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章节除保留原始的声乐曲目外,还增加了根据旋律做律动、鉴赏交响乐、和欣赏民俗舞蹈等内容,从这些内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教材编排已经日渐科学、系统,同时也在这些内容里也渗透着教材编排者的对培养祖国新一代的花朵赋予爱心的浇灌。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说过:“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某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斐尔,也只能是一个村夫而已。”由此看来,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可以决定一生,氛围对他的熏陶有多么重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做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则更需要不同种类艺术课程的集合,要围绕着相互依托、相互完善的原则,切不可相互排斥、相互背离。
三、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
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不是随意附和音乐而生,而是为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教师而服务。虽不要求学生对舞蹈有深度探究,但对于舞蹈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要严格控制。
1.课前热身准备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没有舞蹈基础,所以对于舞蹈课上因各种肢体动作而产生的相应危险系数自然是毫无准备,所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我们要做到在保护好每位学生肢体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训练。在舞蹈课正式开始训练之前,可适当的安排热身组合,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体温,舒展肌肉,使其肢体“热”起来,可以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2.软开度与素质训练
软开度的训练是为了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拉长腿部韧带,加强腰部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但上段描述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多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所以舞蹈训练需要从最基础的地面软开度开始。其特点是
1)地面训练常用于坐、躺、跪等姿势,重心比较低,接触地面部分比较大,便于初学者掌握好重心。
2)两条腿因坐地而减轻了支撑人体体重的负担,可以充分伸展和拉长各部位的韧带,增强肌肉群的力量。
3)通过实践,地面训练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收效大、见效快,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初步改变人的松懈状态。
3.形体、气质训练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可根据培养方向和学生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芭蕾的基础训练历经几百年,已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科学的训练方法,其基础训练对塑造学生健康形体、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很有帮助。“开、绷、直、立”是塑造正确形体的基础,这四个字应始终贯穿在形体训练的课堂中,所有的动作必须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上去完成。其中,开:是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的打开,舒展了人体线条,增加了人体下肢的表现能力。“开”的训练要在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开”概念下进行。芭蕾训练中的“开”有一定难度,必须要从髋关节到膝关节、腕关节、脚趾尖全部打开,切忌容易打开的部位使劲打开,放弃不容易打开的部位,这样容易造成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韧带打上。高校学生年龄已经成年,要根据个人条件进行学习,达不到者可站小八字、大八字、丁字步等,切不可强硬打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绷:是指脚腕伸展,脚背上供,脚心下窝,脚趾并拢向远向下无线伸展。绷脚增长了腿的长度,力度,消耗腿部的多余脂肪,使腿部肌肉拉长,线条优美、修长。直:是指人体重心的垂直。无论是两脚站立,单脚站立,还是空中跳跃,都有一个重心垂直的问题,如果中心出现偏差,动作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失误,造成肢体立体损伤,因此,在课堂中训练中应引起注意。立:是指人体每一个关节、肌肉向上提,仿佛人体变得越来越轻,就要腾空而起。“立”需要一定的肌肉素质和能力的配合,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向上提升的感觉。此“立”,在非专业舞蹈学生训练中,有一定难度,需酌情进行。
4.扩宽舞蹈视野、增强身体协调性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艺术,虽不要求学生有多么深度的舞蹈技巧,但要求学生身体协调,对舞蹈的各种类知识有宽泛的掌握。多民族风格小组合就是在这个立场上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基本体态及律动等。训练中需注意学生每个民族基本体态和律动的准确性与风格性,切不可似是而非,混淆概念。5.编舞训练编舞是一种艺术,一种舞蹈的创作艺术。假如艺术创造需要求助于想象,编舞就要求有技术和一种不是靠自发产生的能力,那么编舞就不仅是根据音乐跳舞或是首尾连贯的运动。编舞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思想,并通过运动将它呈现出来。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一定要加入舞蹈编导训练,原因是,面对现代多元化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必须具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既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随时创作出适合他们的舞蹈小组合。这对于培养一位全方位的音乐教师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要达到毕业学分至少完成21-22门课程,其中13门中央统设课,至少选8-9门非统设课程,而专业中的非统设选修课程,根据新规则我统计了一下保守数字有16门(通识课只按选l门课程计算),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些非统设选修课程的资源建设好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节约办学角度讲,在生源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为每门课程都设置专职的课程责任教师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电大可能会面临小专业建设资源师资紧张的现实情况,那么如何在师资较少的情况下建好专业中的各门非统设课程的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和考验。
对于非统设课程,就要区分情况对待。能依靠相近专业共享的课程资源就争取共享,并取得相应课程责任教师的支持。比如说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与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可共享资源,而教育管理专业这两门课程的资源相应丰富,责任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两位老师在担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况也是一致的,这就可以将原课程的资源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出发,帮助进行整合或补充一些考核说明等资源上去,很快将这两门课程的资源整理到位,并上传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课程平台上,发挥了电大系统是一家的优势,并请教师直接对分校教师在资源应用上进行指导,这使课程达到了资源共享。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1. 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我们调查发现,学员最困惑的是如何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决定给学员设计安排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组建学员学习共同体。可将全市分为几个区域,按照区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求学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入学习共同体QQ群。每个学习共同体挑选若干名骨干教师,作为职业成长指导教师,每位骨干教师轮流做一学年的学习共同体组长,负责本区域的教育、学习、教研工作。要求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区域教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为参与学员记继续教育学分。每个区域每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区域参与的优质课,必须邀请主持继续教育培训的教研员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并将此次活动计入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和电大相关专业课程的形考成绩记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区域优质课比赛,从区域选取优秀代表参加每学年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以赛促学。
2.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专业教师根据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设计几个主题教学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安排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要求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派一名教师准备一节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公开课,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负责指导上课教师。届时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必须参加公开课,也邀请能够参加的学员尤其是本区域的学员去观摩、研讨学习。充分发挥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力量,请相关骨干教师准备一节主题教学活动,分区域送教下乡,保证每个区域一学年至少有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的区域县骨干教师呈现优质的示范课,为学员的教学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课后将骨干教师 PPT、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点评、学员发言谈论等形成文字均挂各个区域学习QQ群,使学员们充分的分享、交流、学习。
3. 提升教学专题讲座水准。
一线的幼儿教师,喜欢观摩教学、研讨和得到骨干名师具体指导,非常希望有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应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总结以前专题讲座的经验,注重提升专题讲座的质量。例如笔者参加了“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归来,就幼儿教育前沿理论、教学改革、培训感受和体悟,给学员做了比较全面、专业、有质量的主题讲座。并将学前专家的讲座笔记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反思结集,形成学前专业培训学习资源,以飨各位好学学员。此外,每学期应利用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开展几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担任讲座嘉宾,给学员讲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等。
4. 注重教学拓展延伸。
应强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和教学实践反思,督促教师对教学拓展、延伸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拓展延伸,通过电话、QQ、网络、作业辅导等,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强化专业学习。学员将问题传到共享里,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时间段内加以处理,并将答疑内容上传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学员受益。真正实现“一人提一问,多人受益”的设想。专业授课之后,教师给定阅读材料或相关的网站,教师主持班级网上研讨会,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汇报,以促进教学的拓展与延生。鼓励教师就本学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建立最新资源库,使教学、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
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发挥系统和资源优势,迅速提高办学能力,以尽量满足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品位,还应当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把学前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
关键词:本科生;原子物理学;开课前调查;高中知识基础;专业学习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25-04
作者简介:徐晓梅,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物理及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
一、引言
大学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门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在整个大学课程建设和改革追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框架下作出努力。原子物理学是物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物理系第四学期的一门基础课程,既可以作为普通物理学的最后一部分,也可以看作学习近代物理的开始。[1]该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解释它们的宏观性质,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强调微观物理概念、物理图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2]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大学物理课程大都偏向介绍宏观世界的物理知识,而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则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微观世界――原子、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知识,这对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和任课教师讲授物理知识的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要求。此外,在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阶段,对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浅显的涉及,学生在学习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之前,已经对这一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如何帮助学生将高中和大学的原子物理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是任课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再者,目前高师物理专业中较大比例的学生中,被录取时往往是其它专业落选后调剂而来的,这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意愿也会影响学习效果。鉴于以上种种考虑,在开课前对学生的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原子物理学知识及其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意愿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将有益于因材施教,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质量。
二、调查及结果
1.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高中物理与大学原子物理学部分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意愿。
2.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云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0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一般情况: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大都学习过一些浅显的原子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入学后即将开始系统学习原子物理学课程。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是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2010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原子物理学课堂上,发出122份调查问卷,收回122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为119份,占97.54%,无效问卷为3份,占2.46%。
4.调查时间
2012年2月21日。
5.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原子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选自学生高中学习用教科书里的作业中的基础题,如简述原子能级、能级跃迁等;第二部分为开放式问题,考察学生对物理专业学习意愿及态度。
第一部分调查问卷中所考察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满分70分)。
第二部分问卷主要对学生物理专业选择和物理专业态度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请介绍你的物理专业选择和物理专业态度:你选择了物理专业的原因是什么?你目前喜欢物理专业吗?为什么?
(2)就你学习一、二年级大学物理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作简单梳理。
(3)谈谈对将要进行的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的期望和建议。
6.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表2。
1.调查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
三、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此次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基本合理,前半部分的问卷是以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已有的原子物理学知识,试卷测试内容范围全面,难易适度,比较能客观反映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原子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的原子物理学教学安排提供了可靠数据。后半部分问卷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调查学生专业意愿态度,意在了解学生在学学物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期望和建议。调查可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困惑,以及对即将学习的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的期望。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今后改进原子物理学教学的方法,并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出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两个共性问题。
1.原子物理学教学内容及方式选择的思考
(1)教学内容要重少、精、活。在调查问卷第一部分对学生高中阶段原子物理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中,学生的平均分数为28.44分,得分多在28分左右,可见学生对中学所学的与原子物理课程对应部分的内容,掌握情况不理想。这也反映出中学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学地位不高的现状:高考所占比例极低引起的一个教学投入“效应”。
从学生各题得分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简答题第1题,填空题第3题,计算题第1题)、原子核(填空题第2、6、7、8题,选择题第1题)、原子能级跃迁(简答题第2题)这几个知识板块上掌握得不是十分理想。基于学生情况,在原子物理学的教学安排上,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在讲授新课前对新课所涉及到的高中所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复习,以便学生能把高中和大学的原子物理学知识衔接起来,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此外,由于课时所限,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全部讲完,且学生也并不见得能全部吸收接受,这事实上就要求教师在原子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可分三层:重点的基础内容、一般内容和拓展内容。课堂着重于重点的基本内容,做到少、精、活:注重基本的物理实验、物理图像、物理思想和物理模型,每节课都注意讲清重点、突破难点、点出关键,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并能举一反三,正向迁移。调查表明,这也是学生的要求:44%的学生希望教师讲课时注重基础知识,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教学方式要重观察实验、理解、应用。原子物理学课程制订原则是作为普通物理层次的课程,它基本遵循由实验到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普遍的内容编排及讲授方式。它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方面的实验事实和总结出的规律,汇总到原子结构的全貌。[3]讲授应该重视学生观察实验,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理解规律、领悟方法,并且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各项认识。一个简洁、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讲授贴近生活、增加课堂的趣味和有效性。调查给出,13%的学生要求“课程内容讲解贴近生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师生间互动”,客观反映了他们的心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所讲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原子物理学与现代高新技术联系紧密,在教授这门课时,应穿插一些原子物理学背景知识和近年来的一些科技成果,如原子激光、X射线激光全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磁共振等,这不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也使他们看到由原子物理学理论如何转化到实际应用,他们对原子物理学物理学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
(3)教学目标要重学生智能的培养发展。原子物理学作为一门大学课程,使得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止于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而是要特别提倡学生智能的培养与发展。所谓智能,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智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如果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不注意发展智能,那么,即使在头脑中有了一大堆公式、定理、概念,也不会灵活应用,不会独立地去积累更多的新知识,更不会有所创新。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是看绝大多数学生是否经常在积极地思考,看他们在智能培养方面是否有明显的进步。[1]
(4)非智力因素要重学生物理专业学习意愿引导。调查提示,2010级被调查学生中有16%的是受高考分数限制调剂到物理专业的,学习物理并非他们的意愿。加之原子物理学是本科生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门课,其中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现象不直观、实验设计巧妙等等,都会使学生学习产生难度和不适应。事实上,随着后续理论物理课程及数理方法等课程的开设,感到物理难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怀疑自己进错了专业门,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所以,原子物理教学中应对这类问题有所重视,除了在教学内容及方法选择上下功夫外,还要针对学科特点,适当给学生予学习兴趣、情感和毅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引导。
2.大学物理教育存在的两个共性问题
(1)课程过多过难,学生自修时间少,基础不牢。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期间所要学习的课程纷繁(公共课、教师教育课、物理专业课等),几乎每天的课都是满的,这使得学生自学自习的时间少。物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以艰深难懂而著称,要想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的投入也是必须的。不能及时预习,听课盲目;不能及时温故知新,学过的知识因为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而很快地遗忘;不能有课外的研读和拓展,缺乏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精设课程,如何有效整合课程,是现今大学物理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的学校教育应警惕因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太多而使学生被动成为《学记》所论之“或失则多”的学者“失”中。[4]
(2)学生学习自觉性待激发和培养。在第二部分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有19%的学生说明自己逃过课或上课不认真,并且认为上课缺席或上课不认真导致物理知识链产生断裂,造成了自身物理成绩的不理想;33%的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在学学物理时遇到困难,是由于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导致课上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造成的;4%的学生坦诚自己平时的作业都是抄袭习题答案参考书,并认为过于依赖答案、缺少思考的行为致使自己在学习物理中遇到困难。
由以上调查不难得出结论:激发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是大学物理教育中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开课前对学生高中原子物理学基础和物理专业学习意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改进今后原子物理学教学进行了思考。同时,还进一步推知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普遍问题。当然,对于大学物理教育的研究远不止于此,深入调查分析现今大学物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是一项有教学实践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福家.原子物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辽宁科技大学理学院.原子物理学课程自评报告[EB/OL].谷歌搜索,http://202.199.240.66/lxy/new/CEditor/uploadfile/20110307
225410703.doc,2010.
一、重庆师范大学日语专业简介
笔者任教的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成立于2007年,可以说还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朝气蓬勃的年轻院系。本系在以注重质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虽然建系时间尚短,但在科研、学术、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等方面业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重师日语系还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以笔者之拙见,本系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进一步加以推敲和斟酌。
二、重庆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重师日语专业现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日语古文、日语语法、日本文化、日语口译、论文指导。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之余还额外增设了每周一次的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的日语朗读、背诵训练。
三、对重庆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
通观重师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并通过对其教学活动的亲身参与,笔者认为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也的确存在着若干问题和不足。现对其所开设的主要课程逐一进行分析。
日语精读这门课程贯穿日语专业教学的整个阶段,即是从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为止,这期间该课程会一直开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从零基础开始系统地掌握正确规范的日语语音、语调、文字、一般通用词汇、基本句型以及现代日语语法、古典语法基础知识、功能意念等内容。该门课程强调精讲多练,同时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与实际运用日语这门语言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日语语音、单词、文章、会话、语法注释、课后针对性练习以及相关的日语和日本社会小常识。由此可见,日语精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日语综合技能的基础课程,可以说在日语专业课程中处于主干地位,并配合和支撑着日语专业所有相关课程的进行和展开。而正是基于精读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在高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历来都是最大的。这样的课程设置理念的合理性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将高校日语教育界多年来的日语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所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重师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十分重视精读课,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其所占比重都是相当大的。但以笔者拙见,将精读课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稍加调整会更加合理。重师日语专业一年级的精读课安排为:周一至周五每天授课两个学时,一周共授课十个学时;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精读课安排均为:周一至周五(期间有一天不安排精读课)每天授课两个学时,一周共授课八个学时;四年级的精读课安排为:周一至周五(期间有两天不安排精读课)每天授课两个学时,一周共授课六个学时。笔者认为,应适当降低精读课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普遍是以教授者为中心,注重向学习者直接呈现词汇、语法、句法及语义功能等语言信息,认为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如果没有将其牢牢掌握,就无法实现语言的交流。但笔者恰恰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犯了一个顺序上的错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完备的语言文字系统,然而在最初的阶段,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更谈不上语法,但是却丝毫不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见文字和语法只不过是人们在实现交流之后总结衍生出的产物。再者,有谁见过咿呀学语的幼童是先学习文字而后才能说话的?文盲虽目不识丁,却难道个个都是哑巴无法与周遭的人交流吗?语言习得的灵魂还是在于模仿,在母语习得的过程中,模仿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样的,在第二外语习得中模仿的作用也绝不可小觑。比如说,让一位日语基础为零的学习者在日本学习日语,较之同样基础的在中国本国学习日语的学习者而言,其掌握日语的速度会更快,学习效率会更高,其所习得的日语也会更加标准规范,更能流畅、准确地使用地道的日语。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在日本学习日语的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其周围所能提供的语言模仿对象更多。当然,纯粹依靠模仿而没有经过系统完整的语音、语法教习而完成的二语习得,学习者可能会由于长期处于有利的语言环境中,其在运用所习得的第二语言时会比较得心应手,在听和说方面较少存在障碍,但若论及读写译,或者更高层面的担任教师向学生教授所习得的第二语言,就可能有些差强人意了。由此可见,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模仿的作用不可轻视,而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与掌握目标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结构、功能意念等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而外语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填鸭式和母语化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词汇、语法、句法及语义功能等语言信息的传授和导入,对学习者基础知识的构建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很少着力于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在引导学习者对目标语言进行模仿上做得还相当不够(比如所开设的外教口语课、会话课等就往往形同装饰)。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国内进行高校日语教学时,应该准确拿捏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从重师日语系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精读课作为初级阶段教学的主导和基础课程,在一年级时,其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应安排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其余的教学时间应主要安排为让学习者多模仿、多练习、多实践的专业课程,如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口译等;而进入二、三年级后,随着学习者日语基础知识构建的逐步完成,精读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已不再担任主导角色,其在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也应随之降低,笔者认为安排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会比较合理,当然,其余的教学时间也就应相应地安排为让学习者所习得的日语进一步得到灵活运用并改善提高的专业课程,特别是日语听力和日语会话,应大幅度提高其在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进入四年级后,日语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已经结束,学习者也具备了较高水准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面临着利用所习得日语参加相关工作或继续本专业深造的关口,精读课在这一阶段只是起到巩固和提升学习者所取得日语学习成效的作用,故笔者认为其在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安排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较为合理,而此时教学重心应该转移到辅助和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日语就业或升学上。
日语听力作为日语学习的主要课程,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耳听口述从而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且能听懂日本电视以及广播节目等,同时了解在各种场合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做到能正确精准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这门课程从大一上期开始就会开设,与精读课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要到大四上期才会结束。笔者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听力课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训练可以代替听力训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特殊地位。重师日语专业在听力课教学上十分下功夫,也颇具特色。由一位非常擅长听力教学的外教专门负责与组织,采用纯外教加中国教师轮流授课、定期进行小测验的模式进行。而历届学生在日语能力测试中听力这一环所取得的成绩都相当不错,足以证明这一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笔者愚以为,如果适度增加听力课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重师日语专业的听力课安排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均为:一周授课两次,共授课四个学时。四年级不再安排听力课。笔者认为,在一、二年级时,可以将听力课安排为一周授课四次,共授课八个学时,达到基本与精读课同步;进入三年级后可以将听力课安排为一周授课三次,共授课六个学时;而进入四年级阶段,依然可以视学生学习状况或针对部分学生继续开设听力课。
日语会话这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情景对话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较熟练地应付口头交际,并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表达顺畅、内容丰富有效、实际策略运用恰当。其在日语学习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丝毫不逊于精读和听力,也是笔者认为应在日语教学别加以重视和强化的一门课程。重师日语专业的会话课从一年级下期才开始开设,一周授课两次,共授课四个学时,而到三年级时就不再安排会话课了。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与会话课本身所担负的重要使命是极不相称的,应该将其与精读课和听力课同步开设,即在一年级上期开设,且不应过早结束该门课程,最好能开设到四年级,并且应当增加会话课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之比重,将其安排为一周至少授课三次。
日语泛读这门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各种日语原文,包括小说、论文、散文、作文、报道等,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日语专业学生提高自身日语水平和素养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辅助课程。重师日语专业的泛读课从二年级上期开始开设,一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到三年级时不再安排泛读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日语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日语进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日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并为撰写毕业论文和求职信打好基础。而论文指导则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日语写作能力的基础之上,专门针对日语论文写作而开设的。可见对于日语专业学生而言,这两门课程虽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因其实用性而具有开设的价值。重师日语专业的写作课和论文指导课均开设一个学期,每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写作课在三年级上期开设,论文指导课在四年级上期开设。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日语翻译和日语口译这两门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授翻译理论,并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译和口译技巧,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日语翻译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活用和提升。重师日语专业的翻译课开设一个学期(三年级上期),每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口译课开设两个学期(三年级下期和四年级上期),每周授课两次,共授课四个学时。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开设日本概况和日本文化这两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文化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日本国家的历史、社会、民俗等基本知识和中日文化关系,更全面地了解日本人及其国家,并懂得国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若干礼节,特别是日本人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与其交往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的异文化交流及工作做好准备。重师日语专业的概况课和文化课均开设一个学期,每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概况课在三年级上期开设,文化课在四年级上期开设。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日本文学、日语古文和日语语法这三门课程均为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理论知识和具备日语语言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和语言研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重师日语专业的古文课和语法课均开设一个学期,每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古文课在四年级上期开设,语法课在二年级下期开设。文学课开设两个学期(三年级下期和四年级上期),每周授课一次,共授课两个学时。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三、对重庆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通过对重庆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思考,笔者在课时安排和内容安排上做出如下建议: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应降低精读课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一年级阶段,其所占比重应安排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二、三年级阶段,应安排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四年级阶段,应安排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与之同时,应增加听力课和会话课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听力课在一、二年级阶段,安排为一周授课四次,三年级阶段,安排为一周授课三次,四年级阶段,可以视学生学习状况或针对部分学生继续开设;而会话课也应与精读课和听力课同步开设,并安排为一周至少授课三次。其次,在内容安排上,应视学生课程进度和时间等因素,适当添加诸如日语影视欣赏、日文电脑与文献检索、商务日语、旅游日语、日语词汇学、日本报刊选读等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亦能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
教学为本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责任,但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又不简单等同于一般教师,他是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的,而正是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要求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得更多。作为高校教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之余认真思考和探索该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复合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性等目标。本文中笔者只是针对所任教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行之有效,还有待于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J].教育文化论坛,2010,(02).
[2]秦明吾.关于21世纪大学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03).
[3] 朱慧敏.刘艳梅.经济国际化趋势下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0,(04).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思考1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据观察,我国舞蹈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等,从而倍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舞蹈学校就有近千所,业余舞蹈培训班更是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舞蹈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舞蹈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经过不完全统计调查,我院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考入专业舞蹈演出团,成为职业的舞蹈演员,前提是需要这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外貌形象身体素质等都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大多数该类演员都是从小开始锻炼,大多为专业院校的附属中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年纪稍大后便可直接从事相应的教学工作。
(2)还可继续学习,如报考研究生,或是出国学习深造。前提是需要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才可以,同时学生文化素养要求的也是比较严格的,我院舞蹈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部分人在为之努力奋斗当中。
(3)从事舞蹈教育,加入院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舞蹈的教育工作,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从事这个行业,文化素养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但外貌形象要求就不是很严格了,在校期间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得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从事这个行业会容易很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格了大学生从事舞蹈老师的难度。
(4)开设舞蹈训练班,学生自主创业,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所以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有很多人愿意学习舞蹈作为业余爱好,此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目前我校毕业生开设舞蹈训练班的仅有5人。
(5)转业,放弃舞蹈专业从事别的行业的工作,该类学生大多是半路学习舞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都不是很高,不适合从事舞蹈行业,从而转入其他行业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我院近几年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
2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条件的影响
(1)我们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可分为两大专业,有舞蹈学专业,中国舞专业。舞蹈学专业还学习了舞蹈创编的课程,学习了编舞技法,中国舞专业大多从事了演员工作,舞蹈学专业的毕业生多做于舞蹈老师,也有少一部分人从事演员工作。
(2)学生的自身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形象好的一些同学就业就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因为舞蹈专业大多是用于表演,演出等。所以形象好一些理所当然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3)男生和女生的区别,在现有的情况下看,男生要比女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一些,这也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学习舞蹈的男生相对来说要少于女生,使目前舞蹈圈的男演员比较少。对于社会的需求量是供不应求,而女生则大大相反,如果专业技能还比较好的话,无疑是舞蹈行业的抢手货。
(4)学校的就业指导也存在着很大的作用,在毕业生就业上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近年来,我院每到毕业前夕,会请到各个地方的出名的演出团体来到我校招生,这样大大提升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说学生的就业领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对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规划、就业地区的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对毕业做好了规划,据统计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考研或其他方式可以继续学习深造,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概率和专业素质。多半以上的毕业生有过比较正式的实习经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觉得实习的经历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倍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舞蹈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面对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的增加,学生们应要做到:
(1)市场量的增加,短时间内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提高,也是所有舞蹈院校愿意看到的情况,但从长远的角度会看到,我们的演员大多数参加了娱乐场所的演出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断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会有大批的舞蹈演员会面临失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合理的分配,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在择业上要慎重要,深谋远虑。
(2)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的舞蹈专业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应对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3)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高校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服从社会需要,调整就业规划,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我们在面对就业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
(4)在校期间,我们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更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多多的参加社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做到:
(1)学校要正确地对待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增加就业课程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