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装饰材料》课程 实践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合理的选材、用材的能力,同时对《施工工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陈设艺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从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来看都侧重于理论,但课程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很实用的实际指导作用,仅凭大多数的理论学习和课堂上有限的课时教学很难培养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依靠课堂内大量的理论教学不符合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

《装饰材料》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材料的主要成分、分类、属性、特征、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学生对主观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理论的学习获取并吸收知识要点,但是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实践,仅依靠大多数高校教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达不到知识面的整体覆盖。高校教师一般教学偏向于学术性,对于制作工艺等实践性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是有所欠缺,必须借助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支持与辅助,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实践性还是长期施工和操作设备的技师更专业,如果只是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说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特别是对于我校此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校,应该尤为重视。

1.2课后的训练形式单一,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经过调研和自我教学总结,《装饰材料》课程的课后训练形式基本以Word文本形式市场调研报告为主。此类的训练形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市场调研中,由于调研人是学生身份,考察常常受阻,阻碍资料的收集与提取,给学生的调研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2)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有很大惰性,不愿意主动去调研和学习,因此调研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应付态度明显。

(3)调研报告以文字和图片总结为主,缺少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如果要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积极做出调整或改革。

2树立“三大目标”为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做到专业、企业、行业与时俱进

既使本课程得到一定的改革与拓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急需高级技术性人才的缺口。

2.1理论框架与实际施工工艺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校教育体系是根完整的教育链条,每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装饰材料》这门应用性、专业性、拓展性很强的课程,校方应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不断开拓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材料、工艺、硬件设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材料加工工厂或学习材料的施工工艺,参与制作和操作,掌握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属性、装饰功能和应用范围,特别是要领性的环节,学生必须动手实践,实践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最好方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在课程的具体环节中。

2.2授课与行业市场考察同步进行学习,以“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为目标

对于市场调研存在的问题,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教师可以与企业或者品牌销售店面提前取得沟通,商家和学生形成很好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装饰材料店面中多接触、了解新兴材料或者产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饰手法,培养出适合装饰公司、企业的材料研发部门等岗位大批量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到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

2.3通过专业技师在实践操作和材料施工中的辅助教学,以“优化课程设计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课程的设计除理论讲授之外,应该多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和课时安排,专门设置实训室或工作室。由于多数的高校教师更偏重学术性,在设备的操作或者材料施工方面比较薄弱,可引进兼职技师进行辅教学,使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要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分离考核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

《装饰材料》课程应该注重装饰材料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因为学习装饰材料根本目的就是更准确更合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运用,体现出材料的价值和高品质的环境效果,因此实际应用很重要。在装饰材料店面考察和深入加工工厂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特色,同时起到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点,加强实践能力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应用型和多方向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维;递进式;教学模式;材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26-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行业技术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材料类人才需求量日趋增多,同时社会对材料人才要求更偏向于实践经验,人才的选择由以往的“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能力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对社会上残酷竞争的人才市场,现在各高校就材料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面临捉着挑战,尤其是实用型材料人才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一大缺口。

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在专业方面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改变角色的有效方法。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在重实际的理念思想指导下,将实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整合于一体,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相互渗透。因此,建立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材料类人才,充分体现“重实际”理念,对材料实际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

材料学是以材料为中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材料专业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灌输、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开发新材料能力的培育。学生的教育应以理论、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材料类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材料类教育已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材料类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断更新,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材料类教育较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实践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办学规模方面,高等院校的高比重、低投入的重复建设和连续扩招规模给材料学R笛生毕业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几乎不重视实践教学,每门课没有几节实践课程,实际教学方法简单,实践教学内容很少更新等问题。在实习教学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实习空间基地有限;同时实习时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提升等给实习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现有大部分院校所建立的实践基地范围窄,且仅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实践教学期短,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实践教学基地不堪重负,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在教学理念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真正的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思想理念。所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维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用型材料人才面临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

三、实施方法

1.进行实验大纲改革:首先要对材料类专业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实验大纲逐步分成三个过程:首先改变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总的授课计划里增加实验内容;其次是建立实验项目卡,针对每个实验,建立相应的项目卡,提出实验过程中对老师及学生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原理、设备、过程等。让学生能通过实验达到学习什么知识的目的;最后,是多培训老师在实验课程方面的教学。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是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再次体现、巩固、深化和创新,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专业技能,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实验教学课堂的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纪律,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要老师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案以及实验指导书。同时对学生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分组进行实验,采用和教室上课一样的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遵从实验上课纪律。在上课过程中,勤动手,多动脑,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回顾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实践基地建设:尽最大能力扩大见习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际实验场所。主要的实习基地包括:学校金工实习、学校的生产单位、学校周边工厂以及或内大型生产单位等。同时学校内部也可以建设有大学生实训基地,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实习教学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早锻炼、重基础、抓实际”的方案,在学生实习阶段,使他形成实际动手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早锻炼:加强实习前的训练,从而减少学生上班动手能力的适应期。利用周末、晚上、实习前几个星期学生组织学习相关的职业规章制度等内容,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理解和领悟基本材料的生产过程及相关操作技能,使学生快速地适应工作角色,缩短适应上班后由学生向工人转换的时间。(2)重基础:让学生从世纪中掌握基本实践生产技能。教学模式采取“课下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模式。①课下实习是指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后,立即安排10左右课时的实验时间。②集中实习是指在学习完主要理论课程后,安排6周左右教学生产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大概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教学实训实习。③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安排在自己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采取单个与综合时间实习、课下自由与集中安排相结合的形式,运用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抓实际:最后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一学年生产,时间为一个学期。毕业生产实习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包括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安全、实习指导、法规教育。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国内大型生产单位集中实习。聘请工厂骨干为指导老师或外聘教师。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老师两者一起考核。

4.实际教学体系改革。实施“3+X”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具体采取措施为改变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方式,要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放在首位。一是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设备水平;二是考核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最终实验成绩评分标准要强调全面性与全程性,通过平时试验课成绩、实验报告、操作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1)平时成绩占15分左右。根据学生平时每次实验课的态度、实验操作设备等加以评定。(2)实验报告占15分左右。根据试验报告书写规范、步骤、回答问题的质量逐项加以评分。为充分发挥学生的鼓励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对那些创新性设计相应酌情加分。(3)操作考核占70分左右。见习实习成绩由见习带对老师评定。实习成绩由生产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老师相结合考核评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3+X”组成,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成绩、见习实践成绩、实习成绩(毕业生产实习)、各类实践竞赛成绩(即X的成绩)。X成绩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比赛及获得奖项的级别、名次来给予相应的加分。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探索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地产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板块,土木建筑学在传统学科中脱颖而出,我们知道建筑离不开材料,放眼市场,建筑材料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科学使用材料有利于高效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随着建筑行业的需求对建筑材料课程做出改革,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从根本上培养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此助力建筑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再进步。

一、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概述

1.课程定位。

为了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为市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是高校重要任务,随着地产经济不断引起市场震动,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风险同在,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更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利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为社会服务。建筑材料学是土木建筑院校的基础学科,更是必修学科,材料作为建筑基础,在学习方面也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实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了解在不同建筑环境中使用合适建筑材料,可见建筑材料学重视实验教学,并在重视的基础上做到加强。

2.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注重实践。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理论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不断加深理解,但书面上的理解不代表能够实际运用,因此实验教学实践尤显重要,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并通过实验研究提升动手实操能力,此过程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二、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问题

1.理论课过多实践学时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建筑材料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超过30课时,而实验课则仅有12个课时,课时限制在教学中,学生只能从几个基础方面展开实验,例如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瓦砖、防水材料、钢材,其他方面只能从课本上获取理论知识,最终需要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

2.实验教学大纲多年不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地产行业不断开花结果,各类建筑材料应用广泛,相关添加剂、新型混凝土等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主流,但由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材料,学生无法对新品展开实验,认知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技术素质。

3.实验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设计得到改革,相关综合性要求被写进教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研究创新被激发,此举本是好事,但纵观实际情况,由于高校授课的老师较多,达到教学目标成为目的,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课只要完成验证就算合格,可见我们的实验课缺乏创新条件和创新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高校缺乏实验设备,对于一些高新设备更是见所未见,加之经费限制,创新在教学实验环节中成为空谈,难以实现。

4.实验课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于建筑材料实验教学的考评形式相对单一,通常按照实验报告及平时成绩给出分数,实验报告的分数占成绩的60%,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几乎没有衡量标准,最终也没能在成绩中做出体现,这些不仅限制了课程自身的改革,更限制了学生了的学习热情,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上交实验报告后,教师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指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学生体现的问题最终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建筑行业,我们对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培养更多适合当下经济建设的高端人才,地产行业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材料技术员需要有更高的水平与实际经验作业,传统的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验教学做出创新改革,从调整教学模块到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将新技术引进实验中来,促进学生提升技术,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建筑料材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按部就班的以课本为先,实验材料及相关设备都由教师准备好,实验课上教师给学生们演示,通过讲解让学生们明白实验步骤,学生以教师为模板,通过模仿实践,验证性的重复一遍实验过程中,几乎每个人的实验结果都是预设的,学生的被动状态使实验失去意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校验,创新能力也就谈不上了,这样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改进实验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研究课题。

四、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1.做好验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书本中的实验课题为主,实验的方面主要是水泥、混凝土等,几乎没有涉及新型材料,目前市场上新材料越来越多,传统材料逐渐被取代被更新,我们的实验课程应在传统材料的实验课程中增加新材料的解读和认知,如增设高性能混凝土实验,除此之外在保证实验教学课时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选修与必修的方式,将新材料做为选修课给学生接触新知识机会,当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疑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尤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兴材料,书本中没有介绍的部分,教师应予以补偿予以补充且指导学生自行学习。

2.提升实验课课时。

传统实验教学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4,且实验较为分散,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得到完善,目前我们更应该有效的加强实验的综合性,一定程度上有计划的增加课时,如将传统的水泥、砂浆等项目配比成几个模块,分组实验,为学生营造复杂的施工环境,在试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出假设,模拟国家标准要求学生进行检测实验,在此过程中,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或改进实验方法,在成绩评定上要给予加分或肯定,不断提升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性。

3.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轻松应对,此时教师应该提供课题或具体项目让学生参与,尽管学生知识储备尚欠,但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能够接触不同的材料,根本上提升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接触一些真正的工程设备,通过参与项目、完成课题,自豪感与积极性得到提升,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

五、结束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各高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应加快速度,对于传统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力争从根本上给学生创造更贴近实际的实验环境,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发光发热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杰.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开放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5.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毫无疑问,材料成型专业的根基是材料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门于上世纪末正式建立的专业课程,其适当地融合铸、焊等主要生产加工工艺,并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门颇具技术要义的综合性学科。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本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应用型人才的缺失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由此表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解决专业就业问题的直接手段。本文首先分析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接着着重阐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要素的材料成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必要性

1、 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近十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界如火如荼的开展,新课改秉持"强化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一基本理念,与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涵相协调、相适应。材料成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内容十分宽泛,像挤压、拉拔等固态成型的办法,还有注塑、铸造等液态成型的有效方法。这些教学内容自然符合就业岗位的应用需求,如若本专业的所有大学生均能在实践中充分应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对于职业需要、社会发展大有裨益,更是实现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2、 提升学科实用性、实践性的需要

就目前而言,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时仍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虽在更大范围内学习、掌握了计算机绘图和材料成型的基础知识,学生专业理论修养获得极大提高,然而,为数不少的学生仍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盲目状态,不清楚成型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其性能,对焊接、铸造等常用的加工工艺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也理解不够,这便严重折损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用价值。基于此,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疑会扩大本专业在实际岗位上的应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3、 符合社会需要和职业需求,对学生立足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上文已提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提升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有着巨大意义。除此之外,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中凸显个人价值、发挥自身的应用才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同时,学生更多的尝试专业的操作与实践,对于拓宽专业知识面、亲自动手操作专业实验、在工作岗位中做出突出业绩具有积极意义。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模式

1、开展校企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为学生实践提供组织保障

鉴于学生参与专业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高校需加强与同行企业的联络,并签署"双向协议",允许应届毕业生前往企业实习,以便于企业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培训的同时,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高校要不失时机地调整和更改人才培养模式,依照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岗位需要明确培养的可行性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设置实践性特征明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更有效地投身于生产实践活动中。

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仍是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位,建立符合材料成型实践教学特征和要求的实习基地,对实习铸造师开展专业化培训;在焊接实习中要同国际水准接轨。所以说,在明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与实际内涵后,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材料的固态、业态成型及其具体成型工艺、产品的制取、质量管理、实验获取、科学研发等诸多方面的管理操作能力。在学生实习时,充分尝试上述实践的步骤、环节,促使专业知识的领会更加深刻、具体,把基础理论向着生产力方向转化,依托产学研实习基地的创建,通过实验硬件设施的完善,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加高效、科学地利用实验资源,结合材料研究的进度,研发全新的实验实施方案,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高超的实践技能。

2、 优化专业课程配置,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应用本领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要实现质的飞跃,离不开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健全,高校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全面培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优化专业体系,经由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内容的增设,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网络结构;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上,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才能,例如增加电子封装技术以及铸造车间设计等多门课程,引领学生张扬个性、加强应用;摒除不适合于现今专业实践需求的陈旧课程,增加若干应用前沿型课程,如机器人焊接以及迅速凝固技术等,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开设本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同时,高校还可增加锻炼综合素质的工程类实践课程,例如电气工程的实训、材料成型职业设计的规划方案和机械工程原理等。

3、 全面改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针对本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充分根据铸造方向与焊接方向分别开展教学活动,这两类实验课的改进要以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为基本目标,在这期间,学生必须自主设计、科学制定方案,创造性的完成实验目标,并对实验效果进行专业性评估,全力打造创新型实验教学。学生在日常实验中,应集中精力投入到焊接、铸造的操作训练中,加强实践的本领,为实验的顺利开展铺设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专业学生要培养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职业竞争实力,就应从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与操作。高校、学生和企业等多方要致力于构建高效可靠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学生职业发展的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荣守范,李慕勤,郭继伟,李俊刚,朱永长,孙鹏飞.特色专业建设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2(02)

[2]滕,侯忠伟.基于4Rs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我们国家正快速走出去,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始深入的交流、融合和互通。因此,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单一的生活英语语言学习,发展成为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的交流。因此,各行各业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作为材料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双语教学也变得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新材料、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1-2]。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学专业的高级人才,我们对该专业《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思考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影响《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中文和英语同时教学,并尽可能的使用英语交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该专业的专业术语,能够阅读本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文献。由于专业词汇通常比较复杂,而且乏味,加之学生对英语学习本来就比较厌倦,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三方面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1.1 教材的选择

在双语教学的教材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中文译本。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原版的英文教材,保持了教材的原汁原味,知识点全面,内容完整,而且系统性强,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难点较大。中文译本教材以选用原版教材为母版,在原文基础上配以中文翻译,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但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译本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对症下药。因此,我们在初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东平等翻译的《材料分析技术》作为主要教材。该书是英文原著《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的中文译本,该译本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3]。

1.2 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文表达能力

对于双语教学来讲,授课教师必须是“双语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对于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讲,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满足这一条件都不成问题,但光这个还不行,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授课,让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

对于双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至少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我们在主讲《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的过程中,要重点帮扶英语基础差的学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的水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往往很难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时间长了,容易对双语教学产生厌倦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能够快速、生动的传递信息,但播放速度快,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因此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是不够的。在遇到重点、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停下来板书,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把握这些难点。

2.2 翻转课堂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要对这个章节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分析文献中的研究方法,重点认识这种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使用的。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组挑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学生提问,老师作最后的点评。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而且使课堂变得活跃生动。

2.3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的考核不应拘泥于期末考试,重点应该放在平时的课题表现和作业的考核上。在课堂上积极的倡导采用英语回答问题,对于知识点可以采用分数奖励的方法来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不能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而且可以非常清晰的分辨出那些学生的成绩优秀,那些学生相对落后,对于落后的要激励他们,实在不行的可以降低分数等级。

3 总结

通过《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与改革, 不仅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语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的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后,《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获得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孙友谊,时华,白培康,等.中国校外教育,2011,3(2):107.

[2]邵丹.高校双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教研教改,2009(7):34-35.

[3]杨瑞嵩.《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双语教学初探[J].山东化工,2015,44(1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