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务信息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实际上,网络就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虚拟市场,参与交易的成员可以覆盖全球。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生产者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做出反应,还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是什么,进而主动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实现一对一的市场营销。开展电子商务可以为生产者提供可视化的供应链,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实现敏捷生产。
电子商务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B2C);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B2B);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交易(B2G),如政府采购;四是消费者(公众)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电子交易(C2C)。类似地,电子政务也包括4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4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广大企业对国际互联网抱以巨大的希望,电子商务一时间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实际上,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原动力之一。例如联想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联想的电子商务体系与中国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无法很好地对接,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要求政府行政改革与时俱进,发展电子政务。
新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征要求政府对新经济有敏锐的洞察力,政府不仅要及早介入电子商务,参与实践,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新经济时代赋予了政府新的经济内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前提是政府实现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同样,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其他相关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普通消费者(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集就是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接口。电子政务的开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反过来,电子商务的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因此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存在上述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认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的“同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务流程再造(GPR)与商务流程再造(BPR)。企业为了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运作,要求对以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商务流程再造;同样,政府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也要对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造,这就是政务流程再造。
(2)政府资源规划(GRP)与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加快对市场的反应,这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同样,政府为了节约运转成本,提高政务的处理效率,也要考虑如何对政府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是政府资源规划。
(3)政府关系管理(GR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为了在市场销售中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不断升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与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和更新,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虽然政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政府关系管理。
(4)政府供应链管理(GSCM)与企业供应链管理(ESCM)。企业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要联合企业上游和企业下游的合作伙伴,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材料、燃料等采购以及产品供货进行管理,这就是企业供应链管理。虽然政府没有必要像企业那样,但是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实体单位,必然要求采购物资以满足政府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资供应,如办公设备、燃料、电力等,并对物资采购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就是政府供应链管理。此外,如果我们把政府的文件流转看作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形式的话,那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就可以变通地应用到政府业务流程管理当中。
(5)企业信息门户(EIP)与政府信息门户(GIP)。企业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要建立企业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企业信息门户;同样,政府为了方便与外界的互动式信息交流,以便快速获取外界信息以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要建立政务信息的门户网站,这就是政府信息门户。
(6)协同商务(CC)与协同政务(CG)。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相关企业就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联合起来开展电子商务,这就是协同商务。由于企业或个人要办理的许多事情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传统政务方式是让企业或个人串行式地跑腿,现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办公,企业或个人只要在一个网络入口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办公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企业或个人的开销,这就是协同政务。协同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摘 要 通过信息技术开发利用馆藏档案,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使沉睡的档案在信息技术的激活下,为企业创造财富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档案利用 建议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人们对其产生价值作用的认识有了大幅提高。而档案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它的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档案信息资源往往不能及时为企业及社会所用,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该说这是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之故。因此,为了满足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广、快、精”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技术手段,建立基层单位档案信息网络,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展。
一、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一)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在各项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办理完毕和加工提炼的,对日后活动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需要归档保存和开发利用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声像和数据等信息资源的总称。它既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历史凭证,也是企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翔实参考,它是可再生、可共享、可凝炼的企业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形资产和历史财富。
(二)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并被及时珍藏起来的无形资产和历史财富,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档案形成具有很强的整合性,既体现了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也保持了整合中应遵循的规律。
2.档案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能得到体现。
3.档案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档案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4.档案的利用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不仅受到管理权限、密级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
二、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含义及原则分析可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基本的前提条件或基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政务信息环境的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出台,数字化、网络化、传输方式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逐步成熟,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与共享原则的适应等,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备了基本条件。档案信息共享将是企业档案事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与发展取向。通过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的充分共享,成为当前信息环境下档案利用的新趋势。
(二)政务信息环境的初步形成。自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环境的形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推动了央企信息化,便捷快速的文件输送广域网化,逐步实现了基层单位与上级部门信息共享。
(三)数字化、网络化、传输方式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逐步成熟,为信息的大范围共享及至全球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因为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内向型、机密性等特点,所以,这必然要求共享的实施过程始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数字签名技术、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等为此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与共享原则的适应和关系。“现在,从信息角度来研究档案,那么档案的本质就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具有原始记录的属性。”随着企业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势在必行;馆藏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和服务利用网络化,已成为企业大部分档案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充,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递。此外,档案信息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分享性,即同样的信息可以同时被许多人利用,而且利用的人越多,档案实现价值的程度就越大。档案信息的一般属性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共享程度,让档案信息在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五)建立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实现利益最大化,矿山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实现上下共享与发展的根本,离开了档案信息资源就无法谈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与发展的关键。从企业各职能部门产生档案,接着进入企业档案信息中心编研,需要保管的由档案部门存储、保管;另一部分具有可开发利用价值的进入档案整理,进行开发以备利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开发和在生产过程,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采用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增值。到此,结束档案信息流的第一次分流。然后,经过档案整理、处置产生具有增值的档案信息进入档案查询利用服务阶段,主要负责信息传播与服务,以及专门进行数据分析等信息将咨询,最后,分别面向企业所属各单位及集团上下的不同需求,档案信息产生了第二次分流,抵达用户端。这样,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就构成了单循环的档案信息链,并为档案用户群提供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三、网络时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发展的对策
作为基层单位,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馆藏信息的布局应达到更为合理的布局,高效率的利用。
(一)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档案实体信息和内容信息进行编目、整序,实现多次文献信息和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进而建立内容丰富和各具特色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二)成立档案目录中心、档案缩微中心、综合性档案信息数据库、档案网站和数字档案室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打破档案信息的条块分割,加强档案室及其它部门之间的联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加强电子文件和其它载体归档管理。应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指导,保证各部门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急剧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质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磁性材料主要有录像带、录音带、唱片、电影胶片、机读磁盘(软盘)等。其保管方法为:防磁,具体措施是,把磁带放入金属柜中保存,磁带库要远离散射磁场,周围不能有变压器、电动机、电视机等电气设备平放。如果外包装盒较软,平放时不要叠压太多,以免压坏磁带,定期检查。光盘材料的保管方法,光盘存贮作为一种新的档案信息存贮手段,具有记录密度高、存贮容量大、数据传输速度快、保管空间小等优点。其保管方法为:减少使用;保持清洁,防止标记面机械划伤;调控温、湿度;保存光盘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4℃~24℃,湿度范围为45%~60%,温度变化范围应低于5%。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质。
关键词 服务 阳光平台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09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unshine service platform, the inten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 further narrow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viding fast service. Is a new th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unlight service platform in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become connected to the staff and students of the "heart bridge",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explore a one-stop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ideas,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one window acceptance, one-stop process, system overall service effective change, strengthen tracking implementation, to all levels of interaction, focus on effectiveness, the sunlight service construction to become the dominant mode of service for the convenience.
Key words service; sunshine platform; college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互联网建设高速发展。新技术手段、新媒体的出现,为各级机构的精细管理与服务带来便捷的载体。①为此,根据各高校的实际,在前期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纷纷开展创设校园阳光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是:面向社会,面向教职员工,实行公开承诺,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诉必查,有责必究,限时办结。推行了“六个结合”,即与党务校务公开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安全维稳工作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与服务家庭社会相结合;与师德风范校风校纪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教育阳光服务的系统化、整体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创设校园阳光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谈点看法。
1 加强领导与协调,把平台建设成为连接师生员工的“连心桥”
为加强工作领导与协调,根据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的精神,高校成立的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②在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结合前期各院网络建设的基础,做相应的工作:一是发挥纪委的监督职责,加强服务监督,可以召开纪委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教育阳光服务平台筹建工作,决定由院纪检监察室牵头,组织人事处等部门负责调配工作人员,办公室负责建设保障与协调,负责信息化办建设的部门提供技术与管理,加强平台建设与监督体制建设。二是高校要召开党委会议,专题部署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出台了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各部门相继推动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因地制宜,按照怎么让师生便利就怎么做,怎么让师生满意就怎么做,怎么让师生信任就怎么做的目标,配备专人,细化分工,明确职责。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按各省教育厅的要求发文成立阳光服务中心。为把平台建设成为连接师生员工的“连心桥”,笔者建议阳光服务中心的职能如下:负责学院阳光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与推进,统筹协调做好阳光服务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工作,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工作,负责制定有关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向来电、来信、来访群众提供办事指南,政策咨询,信息公开、投诉受理、舆论回应等具体服务,并对有关服务事项进行督办,定期收有关数据,分析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问题,为领导提供参考决策。③为真正把好事做好,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应该实行开放式服务,中心及服务窗口有明显标志牌;在中心内所有的办事流程、工作职责等均做成广告牌挂在墙上,方便学生、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阅读;同时要简化办事程序,如有咨询、投诉、举报等事项只需在现场填写一个表格或者登录学院教育阳光服务网络平台即可完成。为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各高校要出台阳光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将教育阳光服务工作纳入为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阳光服务合力。
2 强化制度建设,加强互动与交流,探索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思路
阳光服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高校服务师生的传统模式,实现办事诉求的现场处理与网络的线上线下相结合。④从我国已开通的各高校阳光服务平台来看,师生员工只要在我院的教育阳光服务中心注册后,即可在相应栏目提出各种疑问,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享受优质服务,有的高校还将与师生教学、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服务事项设置专门窗口,每天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窗口工作人员,具体办理相关事情。
2014年是我国高校阳光服务平台的初创阶段,鉴于这是一种新的模式,师生员工在反映问题上还依赖登门找人的情况,不知或者不愿采纳阳光服务模式。为加强互动与交流,探索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思路,调动师生员工对学院各方面工作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指导,笔者建议变上访为主动下去调研。比如在行政管理、内涵建设与民生改善工作方面,要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调查问卷、实地查看、开门听意见等方式收集意见建议;在科研与继续教育队伍、图书情报建设方面,采取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征求意见;在学生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方面,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在学生中收集相关学生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意见。通过主动问需于师生,及时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高校领导班子也要以服务师生员工为阳光服务中心的工作出发点,以抓落实为手段,领导班子成员分线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开展“走基层、听民声、求良策”等活动,广泛听取意见与工作建议,明确部门负责人为阳光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调研和中心接到的反馈信息,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制定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学院各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3 以人为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实现系统整体服务的有效转变
阳光服务平台的建设,从当前高校服务师生员工的角度来看,将有效改变传统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⑤但是,要真正高效快捷解决师生的诉求,实现系统整体服务的有效转变,应该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营造良好服务环境,确保师生员工满意。窗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态度和蔼、热情,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体现人性化服务;认真履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高校也要针对师生的投诉情况及时做好反馈,比如可以利用按期召开的学生工作例会、教务工作例会等积极对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认真讨论研究,提出建议,供党委行政采纳,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为加大督办力度,高校班子还要按照分工,举行不定期的办公会议,快捷解决师生员工提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轮值人员行为规范,实行督办制度。根据机构设置情况,可以实行中心主任,副主任带班制度,对值班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实行规定的、服务事项受理登记台账、请销假制度等内部制度。可以建立如《办理备忘制》、《信息报送制》、《限时办结制》、《信息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服务事项的督察、监督制度,由服务中心出办督办单,一问到底,专人跟踪,汇总情况,按期处理。三是要规范流程,信息公开,建设科学的网络平台,保障信息交流与沟通。各高校要确保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日常运行经费,配置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统筹电子监察、领导信箱、举报热线等信息资源,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答疑、咨询、投诉等服务功能,制定规范统一的办事指南、服务手册,相关服务事项的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均要明晰。总的来说,阳光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以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缩短办事时限和提高办事效率为根本,按照“公开透明、准确及时、便民利民、因地制宜、廉洁高效”的原则,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4 加强跟踪落实,各级联动,着眼实效,阳光服务逐渐成为便民服务的主导模式
阳光服务平台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产生的一种公众诉求平台,很好地解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渠道。按照政务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的要求,高校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应该打造成为集办事指引、政策咨询、接待、举报受理、舆情办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⑥要将这一平台打造成为便民服务的主导模式。一是实行各级联动机制。比如目前高校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得到加强,教务系统应该在服务师生的成绩查询、调停课工作方面要借助互联网优势实施方便快捷的服务;招生就业信息平台要及时公布阳光招生政策,;团学系统可以实现与学生网络互动,或者直接对面交流,在中心的督办之下,做好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二是强化首问责任,跟踪落实。群众来访、来电时,在岗被询问或接待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负责解答处理群众诉求或指引群众到相关部门办理。对于网络上的咨询、投诉、举报及时予以回复。所有来电、来信、来访的事项,都及时予以记录、答复或办理。每天向分管领导报送信息,每周向主要领导报送一次工作情况信息,每月一总结,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以后勤总务处为例,维修的速度与效率是师生最关注的,可以开通了师生报修110热线,实行工单实时跟踪,办理结果可以及时查询,对于办理不到位的,中心及时总结,进行督办。三是实行权责挂钩,绩效考核制。每一起我们都按诉求接待分类登记分类报批交办处理回访办结评价报送分析归档的流程进行办理,工作中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诉必查、有责必究。学校每期对相关部门的件办理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项目来源:湖南省情咨询课题(2014ZZ00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青年科研基金课题(2014)
注释
① 徐建华.关于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公共服务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
② 康舜禹,姜春风等.“阳光下”服务交流平台的开发与实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3):38-40.
③ 郑禹.建设阳光高校是民主管理的必然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8-91.
④ 付马.浅析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2):38-40.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化;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在管理领域运用广泛,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逐步完善管理系统信息化,而围绕在人们身边的市容生态环境问题,在市容绿化面积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在现下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导趋势的城市中,科学建立市容园林管理信息系统,将对市容园林养护管理和施工维护的工作量大大地减轻,绿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在合理有效地投入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同时,提高市容园林规划设计、数据查询、模拟拆迁、方案优化的质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及相关数据的共享、永久保存和实时查询,实现动态管理。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公布市容园林绿化信息,让市民享受到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1 地理信息系统在园林绿化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记载、调查、分析和显示研究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市容绿化是表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市容绿化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分析调查方法的客观性至关重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简单有效地利用和获取市容环境数据的工具。GIS与RS的结合,是信息空间飞信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
2 建立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原因
党的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实现改善和提高这一战略目标,在这现代化的时代中,利用信息系统来描述市容园林的种植情况和绿化信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园林绿化综合数据库体系,利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智能化来提高园林养护管理的效率、妥善进行园林的种植;通过建立的市容园林信息系统为园林资料管理、质量分析、统计数据测算等提供便捷服务,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对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确保切实有效的管理进度。
3 信息化园林绿化管理的主要特点
在资料信息化开展的背景下,我们所在的城市里已有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成果、园林绿化历史数据档案和城市景观重要园林苗木资料等都通过日常工作的采集或积累建立了资料数据库,以便查询和管理。
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在行政审批管理和行业信息交流过程中,主要服务于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对外窗口和与市民的互动平台。在城市园林绿化网站上可以看到园林绿化项目征集和审批流程、项目审批进度、方案公示、林木绿地认养、园林绿化成果与技术推广、互动交流等。一些学者在从事行业研究中也广泛应用到网络信息,例如雷一东在编著《园林绿化方法与实现》一书时就应用了中国园林设计网、上海绿化网、园林在线等网络资料。
园林绿化设计已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各个设计部门结合Autocad、Photoshop、Sketchup、3dmax等软件,开展园林绿化设计和实现模拟,并以此进行方案交流,这已成为各地开展园林绿化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方式。
4 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开发方向
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系统的开发面向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首先,面向园林系统领导,使各级领导一目了然地掌握绿化新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情况及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第二,面向市容园林委专业科室,直接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植物养护管理、执法行政审批服务,用于各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面向普通公众,通过“园林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化知识,园林绿化的建设情况,政策法规等。
5 信息化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园林工程资料利用GIS形式进行管理,通过查询绿地或其他设施,调用其相关的工程资料;根据实际拆迁的范围,自动计算该区域内影响实际建筑、绿化、道路等基础地形的实际拆迁面积、拆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提供了绿化养护资料库、病虫害资料库,为植物的绿化养护提供了有利参考,并且对平时的养护过程及养护信息进行记录,方便进行查看;针对绿化相关的一系列宏观统计指标对一定范围的绿化指标进行统计,如绿化分析,种植分析和养护分析等。
6 市容园林绿化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包含了从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既涉及城市总体的用地布局和功能配置,又涉及城市居民日常房前屋后休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者需要真实、全面和动态地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的方方面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不断扩张和人们对市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很多地区开始提出园林绿化方面进行新建和改造工程,使园林绿化数量、密度不断增加,复杂性也越来越大。改造后的城市绿化量和绿地面积、种植品种以及公园分布等资料,难以用传统的设计文件、档案归缴和纸质化保存数据等方式进行统计整理,容易造成各类绿化信息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容易丢失等问题。由此导致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城市园林信息管理面临着数据现势性、管理动态性、应用广泛性、内容详细性等方面的困难。要解决上述困难,就有必要从园林绿化初始资料信息开始为避免数据遗失和损害,宜采取集中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对城市园林种植设计、工程建设、养护维护等进行管理。
7 信息化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目标
市容园林采用信息化管理是为了对从前期种植设计到后期绿化养护做到更系统的管理,该管理系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3D模拟仿真、空间数据存储、高速宽带等新技术,对园林绿化种植材料的编辑及管理、数据资源共享、规划的科学性、园林绿化3D虚拟模式等进行分析,把城市的社会绿化、古树名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以信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整合城市的基础空间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和园林绿化信息数据库,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帮助,通过多种手段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8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系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我国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和工业化导致了资源不足和坏境逐渐恶劣,因而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容园林既是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保障,又是可循环利用的有效资源,应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园林信息系统的管理,实现园林数据信息的开放化、共享化和普遍化是目前市容管理的重要方向。市容园林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仅限于单一的平台,应该与政务信息、资料公开、辅助决策等部分共同组成。综上,建立一个智能科学的、数字化的市容园林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市容环境治理的实施监督和远程监控,从而达到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地进行园林管理。
参考文献:
[1]唐运海.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范明华,徐志忠,李明巨.基于3S技术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J].现代测绘,2005(S1).
*年,我市的环保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依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较圆满地完成了*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预计*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55毫克/立方米、0.161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略有上升,二氧化硫浓度值有所下降。
(一)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淘汰4吨燃煤锅炉110余台,对26家重点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制定《济南市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划分方案》,完成禁燃区创建调查摸底工作,制定禁燃区创建验收标准。
开展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22家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现场核查,并对核查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确认。对县(市)容量测算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导。市区和章丘市完成大气容量测算报告(初稿),我市的大气容量测算工作得到了国家总局和省环保局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把我们的工作和文本作为范例向全省推广。
强化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机动车尾气年检工作,上半年已检测机动车29000多辆。从3月1日起,对年检初检尾气超标车辆、申请延期报废车辆、外地迁入车辆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已检测机动车3000辆。5月份,省环保局在我市召开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
结合“创模”工作和“迎亚足杯、创文明城”主题行动,充分利用点面结合的立体监控网络,对市区内建筑、拆迁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现场和道路路面扬尘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拉网式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主管部门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扬尘污染。
水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行情况视察的各项工作。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山东西水东调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小清河(济南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强化对点源治理的监督管理,督促5家医院和1家工业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为480吨/年、380吨/年。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
开展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对17家有代表性的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的能源消耗、生产和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确定一套符合实际,企业和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排污数据,为总量分配和核发排污许可证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噪声、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下达了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复查计划,计划创建、复查噪声达标区面积67.28平方公里,目前创建和复查工作进展顺利。积极督促企业开展点源治理工作,济钢投资200多万元对超标噪声源进行治理。
做好环境噪声污染源的巡查工作,严厉查处环境噪声扰民行为。“两考”期间,积极开展了多项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和现场监察工作,抽派专人组成分队,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对全市每个考点进行巡查和驻点检查,快速查处群众举报噪声污染源,为考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完成废矿物油集中处置---综合利用项目的调研工作,取缔部分非法废油脂回收点。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30吨的济南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对168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摸清了全市医疗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对133家一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全部进行规范,其中109家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纳入了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了严查医疗废物流失专项行动,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初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动态化管理。
认真开展废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调查工作,组织了放射性废物(源)集中收贮工作。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对48家市管单位放射源情况进行了排查,对17家持有放射源单位开展放射源自查和申报登记工作。继续开展“毒鼠强”集中处置工作,对全省11市收缴的394.9公斤“毒鼠强”进行集中处置。摸清我市待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底数,为下一步开展监督处置工作奠定了基础。
配合市经委开展了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对工作进展缓慢的13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逐家进行督办,并制定了月进度报告制度。对3家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进行了初审。
(二)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完成济南市*-*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编制上报工作。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完成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章丘市国家生态示范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济阳、商河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组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平阴县四个乡镇已编制完成创建规划大纲,其他单位正在编制中。组织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对敏感区域进行现场核查。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切实贯彻清洁生产、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的原则,有效控制了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拒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的水泥、小钢铁、小印染、铁合金以及小型燃煤锅炉等建设项目17个。
(四)全面加强基础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法制工作。《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并颁布实施。对环保违法单位在环保曝光台进行曝光,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环保110坚持真联真动,及时出警,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等多项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环境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了例行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合格率100%;按照规定要求,完成了空气质量日报、周报、预报、黄河水质周报及环境质量月报、创模季度分析报告、*年环境质量年报及声像报告书等。开展了沙尘暴监测与预报工作,成功预报2次沙尘天气。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监测工作,完成23个乡镇的监测工作。切实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组织的协作定值实验,完成62个样品的定值实验。开展水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工作。
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省质监部门的认证,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在我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大气在线监测管理现场会,推广我市在线监测工作的经验。
环境科研工作。组织完成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工作,6个项目被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到位科技补助经费50万元。“济南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济南市城市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分别在市科技局、省环保局组织的科技项目招标中中标;市环境工程设计院中标了一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济南市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2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7项科技成果向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4项课题获*年度市建委系统科技进步奖。
环境信息工作。更新防病毒软件服务器病毒库,有效防止了病毒入侵,保证了政务、业务信息的安全传输。开发了济南市环保12369投诉受理系统,制作了中欧合作项目网站。完成了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创模规划所用图片的制作工作;组织开展了建筑材料污染损失调查,完成了建筑材料野外调查的各项任务。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利用环保知识下乡、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加大了宣传声势。在市区重要街道设置40余块“创模”宣传牌;在开往京、杭的客运列车上利用广播、车箱内广告牌,进行“创模”内容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加强对55家环保信用等级企业的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树立企业“诚信环保”的良好形象。
协调驻济七所高校成立了环保协会,开展了驻济高校环保文化月活动。创建市级绿色学校139所,开展了市级绿色社区的评审工作。
环境能力建设工作。编撰了《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毒有害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在市区东部建设高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扩大对市区烟尘排放情况进行远程高空巡视的范围,形成点面结合的自动化监控网络体系。全市环保110统一配置了执法车辆,安装了车载对讲台及车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统一指挥调度和快速定位,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全市环保110监察人员进行军训及业务培训。
(五)国际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项目济南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正式启动。2月下旬在我市召开了欧盟对华资助试点项目--济南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规划、培训与示范研讨暨项目启动会。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申请除草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完成了日本山口县环保技术交流团、瑞典MRT公司来济考察访问接待工作。
(六)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和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工作。针对环境质量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紧扣国家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基本条件和指标,把创模和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等环保工作结合起来,编制完成了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委托山东大学编制完成了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环境形势预测
当前,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空气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2级以上天数不超过全年的50%,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下游位次。
1、建筑、市政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道路保洁方式落后,重复扬尘严重;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2、我市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燃煤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另外受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污染物难于扩散,加重了市区空气污染。
3、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外地进济车辆增多,交通拥挤,堵车严重,车辆怠速行驶,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二)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除地下水全部达标以外,地表水体水质普遍超标,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严重,小清河、大明湖水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1、由于污水管网不配套,市区已建成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废水量严重不足,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50%,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平阴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不能保持正常运转。章丘市、长清区和历城区仲宫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较慢。
2、我市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达标成果还比较脆弱,部分单位和领导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偷放、超标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环境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素质和水平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程序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局部环境质量趋于稳定和好转。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年环境保护计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推动全市“创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四、*年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年是济南市完成创模三年行动计划和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施环保“十五”计划和谋划“*”环保大计的重要一年,依据我市“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和国家、省、市要求,围绕我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如下:
(一)环境质量目标
1、水环境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垛庄水库、黄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地表水其它水体分别达到或接近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市区及各县(市)驻地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55dB(A);各类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100%。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二氧化硫8.06万吨,烟粉尘6.25万吨,化学需氧量5.91万吨,氨氮6200吨,工业固废0.30万吨。
五、*年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继续实施以节水保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将水源地保护作为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加快东湖引黄水库的建设工作,搞好现有水库的扩容和配套工程,提高城市供水的调节能力。根据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规范水源地经济与社会活动,及时调整、优化流域的产业结构,针对玉清湖、鹊山、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等饮用水水库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强化对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监控,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
开展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在继续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再提高工程成果的基础上,严格监督己建成治理设施的企业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按有关规定已关闭或停产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住、关死。加大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断面水质自动连续监测,尽快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的状况。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3.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治理生活污水。督促济南水质净化一厂、济南水质净化二厂完成市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督促长清、章丘和历城仲宫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加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行,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覆盖区域外的新建小区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绿化和生活中水,实现小区污水零排放。
4、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要求,全面做好南水北调沿线水质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南段水质保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按照国家、省的具体要求,做好济南段水质保证的相关工作。完成*年度重点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和15家废水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及网络建设工作。开展以小清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工程,逐步实施小清河截污工程,严格控制含磷洗涤用品、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对水环境产生的破坏,避免调水水质受到污染。开展市区河道和大明湖综合整治工作。
(二)继续实施以清洁能源行动、全面治理各类污染源、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保护工程”,抓住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在我市试点的机遇,继续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
根据我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组织完成全市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工作,并发放排污许可证。本着目标、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原则,按计划完成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根据省环保局测算、国家环保总局核定的我市水环境容量结果,编制完成《济南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按照国家的进度安排,对我市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分配排污总量,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督促落实排污总量削减任务。
制定国家清洁能源行动计划济南市工作实施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天然气、液化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做好6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的监督管理与现场监理工作,摸清市区烟控区范围内6-6.5吨燃煤锅炉的使用现状,详细了解其有无替代热源,为在条件成熟时取缔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完成济钢等第三批重点大气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安装与协调工作,并实现并网。做好年度烟控区和市内五区11.3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创建与复查验收工作。
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全面贯彻《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从摩托车、公交车排气污染防治入手,完成所有公交车的抽检工作,并按规定实施限期治理。加强对车型老、污染重、无法治理达标机动车的环境管理,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强制淘汰。加大机动车尾气年检、路检力度,做好机动车尾气“简易工况法”检测工作,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大对车用油品的环境管理,对市区二环路以内主要加油站进行重点检查,从源头控制尾气污染。在车管所增设环保达标目录审核窗口,保证新挂牌车辆达到欧Ⅱ标准。
加强对市区建筑、拆迁、市政施工工地的管理,控制扬尘污染。严格查处已取缔的“三小”回潮现象,对市区道路保洁、垃圾死角的清理要常抓不懈。
(三)实施以控制扰民噪声源和创建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强化对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依法强化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清理居民区扰民噪声源,控制生活噪声,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污染,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60分贝以下;严格执行机动车禁鸣规定,限制大吨位车辆进入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继续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并确保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质量,根据创模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新建噪声达标区38.45平方公里,完成58.6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的复查工作,对52家超标固定噪声源实施限期治理。继续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
(四)实施以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
初步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协作体系,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以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筹建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和危险废物交换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搞好门诊部、小诊所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试点,争取全市全部一级以上医院、门诊部和部分小诊所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5%以上。在全市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将废矿物油、废显影液等重点种类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对全市重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开展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建立符合规范的暂时贮存场所并进行处置。应用并完善《济南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动态化管理。做好《济南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对10大类、41种共204公斤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
(五)实施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协调指导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平阴县做好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济阳、商河县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章丘市做好国家级生态监察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创建单位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达标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夏秋季秸秆禁烧执法监察工作。协调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强化监督,严禁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机场周围焚烧秸秆。协调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六)加大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变化趋势,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重点围绕“碧水工程”、“蓝天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工程的实施,组织解决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问题的课题和生态保护规划建设方面的科研攻关,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环境容量测算及分配要求,结合我市的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出我市的环境容量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环境保护。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系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业务软件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数字环保”基本构型;积极转化“示范工程”项目的相关成果。
(七)抓好环境信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