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畔独步寻花杜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杜甫的心情极其愉快,因为他今天要去拜访一位名叫黄四娘的住户,他独自行走于江边。
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瞧,迎春花的纸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飞落在碧绿树枝上的几只小黄莺“叽叽喳喳”地唱着,那声音婉转动人,没有统一的台阶,没有整齐的节奏,然而那声音却非常动听。
大诗人杜甫被这和谐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当即作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琉璃钟》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译文:去年今日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译文: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译文:在人间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春江晚景》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晚景》宋.苏轼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关键词:蝴蝶;心境;景物
王国维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①胡应麟也说:“情景交融,错综惟意”。②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也有这样的论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③ 可见,古往今来的文坛大家,讨论诗中情与景的关系,不胜枚举。同时,在他们的著作里,对情与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大凡是“情景交融”。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也同样体现在这四首诗中。然而在这,我侧重的是:“移情于景”不同的心境影响到景物的细节描写。下面,本文重点就这四首诗中的 “蝶”意象为例,简要说明杜韦诗歌中,景的细节描写与诗人心境的关系——心境影响景物。
首先,分析杜甫的两首诗。
就《曲江二首》(其二),重点看看“穿花”一联,这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却可以呈现出蛱蝶穿花、蜻蜓点水、春光明媚的美好境界。可见,景物的细节描写,可谓是匠心独运。正如叶梦得曾指出:“‘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石林诗话》卷下)④可见,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在被贬的杜甫看来,像这样美好的境界,易逝难留。于是诗人“每日江头尽醉归”,写出了“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结句。 相比之下,写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诗人的心情要好得多!
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联,就可以看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诗人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此诗写的是赏景,景物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更秾丽了。可是,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为什么在描写“蝴蝶”时,要刻意加上“留连”?我想这跟诗人当时写这首诗的心境有关: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因此,在我看来,在这美妙的景色之中,留连的不仅是蝴蝶,还有诗人自己吧!
杜甫的两首诗,虽然都对蝴蝶进行了细节的描写,可是很明显,两者所表现的诗人心境是截然相反的。不难看出,景已不再是现实中客观的景,而是诗人诗话的主观之景。也就是说,诗人的心境影响着对景物的描写。
再来看看韦应物的两首诗。
《始夏南园思旧里》作于建中三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时。当时的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正浓!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初夏,天地人物都经历了变化,绵绵的春雨过后,草木正欣欣向荣。在如此乐景之下,诗人的心情理应是愉快的。可是诗,突然一转,“林花已扫园”更是 “萦丛蝶尚乱”。可怜的蝶儿,在繁盛的草木中,并没有见其美妙的舞姿,而在百花已经凋残零落的南园里,有她零乱的舞步。然而这一切凋落的景物,只因诗人“忆在汉陵原”。同样抒发思乡之情的《对萱草》,作于建中末年之贞元七年间,即诗人任滁江、苏诸州刺史之间,此时诗人已值晚年,却依然局外为官。从韦应物的两首诗来看,虽然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也许由于韦应物处于晚年,《对萱草》的情感,明显比《始夏南园思旧里》更浓!如果说《始夏南园思旧里》里体现了诗人因念乡而生的烦忧,那么《对萱草》则出现了因呆在异乡而生的厌烦。孰轻孰重,易为分辨。可见,诗人往往是把心寄予给景,用心去与物交流,去诗化景物。
综合杜诗两首、韦诗两首,我们可以看到同一诗人由于不同的心境,会对景物,即使是同样景物,进行不同的细节描写。最后,来对比一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和韦应物的《对宣草》。
同为“留连”的“蝴蝶”,可是,体现的诗人心境却相去甚远。杜诗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而韦诗是“芳余蝶尚留”。在描写蝴蝶时,一个用的是“戏”,而另一个则是“尚”。“戏”字,透露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更体现出诗人对蝶儿的喜爱,对这美好风光的留恋。而“尚”一字,后加一个“留”。在这,诗人表现出来的则是厌烦,忧愁。远离故乡,只身孤影,凄凄冷冷,以蝴蝶喻己,显示出诗人急切归家不得的悲凉之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面对“蝶”这同一意象,两诗人由于心境的差异,在景物的细节描写方面,也是各不相同。
可见,心的力量之神奇!有人说过,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多了一颗能感受、能触动的心。因为有心,诗人能写出“人生长恨水常东”的无奈;因为有心,诗人能道出“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凄凉;因为有心,诗人能够写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鸟瞰红尘的气概!
诗人以心观物,以景现情,诗人的心境影响着景物的细节描写。虽然,我不赞同李渔明的“情为主,景为客”(窥词管见)⑤但“情”对景物刻画的影响,也是无可替代。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⑥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均需服从抒情的需要。换句话说,心境影响景物的细节描写。
参考文献:
[1]贾文昭 徐召勋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42页。
[2]文史知识编辑部编:《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中华书局,第77页。
[3]贾文昭 徐召勋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37页。
[4](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第二册第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