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仪器,自主学习实验仪器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分组讨论如何选定实验仪器,一起进行仪器的组装。通过对选定化学仪器的讨论,学生学会根据化学实验仪器的特点和实验内容来选择并组装各种化学仪器的方法。另外,不同的实验条件,其反应现象和化学反应都可能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程度,进而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比如化学物质的颜色变化、气泡以及生产沉淀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探究的素材。作为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由学生首先进行猜想,然后分组去查询相关资料和讨论化学现象的原理,最后是设计化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印证或早前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创新性思维,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自主利用实验来观察化学变化发现化学本质的能力。这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其中,实验预制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在教师创设的特定问题情境下发现问题和提出猜想的能力;实验设制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对问题猜想,进行资料查询和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验精制能力是指学生针对实验的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进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还能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新课改提倡三维目标教学法,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不仅看实验结果,还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能多角度进行学生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还得到很好的情感体验。
三、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
当前,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提出中学化学实验课探究式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1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化学科学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是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以化学视角观察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把化学课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化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带着去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积极探究化学想象背后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原理,使探究性实验生活化和践化。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若引入一些生活常识,还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生活常识化,要求中学化学老师多思考和观察,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
2化学知识与各学科的关联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将化学的探究性实验与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在化学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把各科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这也要求化学教师把各科之间的相通点和相互关联的点找准、用好。另外,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可能遇到各种实验现象和问题,这也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灵活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合作实验
化学实验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性思维方法,深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分组合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分组合作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开展分组合作实验,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结论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培养兴趣关键在于诱导,对于影响学生兴趣的不利因素,教师要及时排除,扫清困惑学生的各种障碍,不让它们对学生造成影响,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学习。
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接触到化学实验时,热情更加高涨,跃跃欲试,想了解究竟。可是,当开始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元素符号时,学生往往会因为枯燥难懂而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甚者将化学比作“第二外语”,抑或是“天书”,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暂时的转为长久的、稳定的呢?我经过认真摸索、研究,终于找到了好的方法。那就是通过给学生介绍化学史,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起源以及化学的发展过程。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给学生讲中外名人探索化学奥秘的故事时,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化学史的渗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更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用语是大家公认的国际语言,学好化学有多么重要,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初中的化学知识需要学生记住的比较多。比如,在学化学元素时,就一下子出现了二十七种符号,学生记起来非常麻烦。我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开始学绪言时就了解并背诵这些元素符号,让学生分期分批记忆,每天记住一两个,并经常检查、提问。这样,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牢固性和精准度,我还把这些元素符号制作成小卡片,把元素符号的化合价编制成顺口溜,这些方法都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记得非常牢固。例如,在做用氢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学生总是把顺序搞乱,正确的顺序是先用氢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然后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当看到试管内的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的铜时,反应完毕,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等试管完全冷却以后才撤掉氢气流。在讲解这个演示实验时,我在黑板上写上“氢-灯-灯-氢”四个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实验的正确顺序。
我还根据学生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开展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到我家”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另外,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小实验,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蜡烛、小塑料袋、铁丝等材料,进行各种小制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燃点”这一知识的时候,学生进行了“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热情很高。
二、精讲多练,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或“放任型”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创新等各种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暴露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灵活地解决。只有这样,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精讲,让学生多练习。精讲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多练”是通过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知识。不能盲目地练,要结合所学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此外,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教师还要对书本上的实验做适当的改进,让学生自己思考、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实验操作,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农村的化学老师由于长时间的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所以很难有新的突破,把新课改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解成小组讨论,虽然有的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试验推广,一些小组建设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学生们所探讨的问题也是老师或者教材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比较少,或者可以说老师不太重视学生自己进行提问的环节.因为现在的物价在不断攀升,不同地区的教育经费也是不同的,所以就造成了城乡之间老师们的待遇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也造成了很多的农村学校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还有就是农村会有老师缺乏的现象,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一个老师兼多个课程和带多个班级的现象.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点就是经费比较缺乏.在“一费制”实施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本来就比较的单一,这一变化更给办学带来了困难,不管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教师的福利问题,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的差距都比较的大.因为仪器和药品的缺乏,所以化学课中的很多实验只是讲讲,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现在的社会对于一些中学的评价只是关注学生的中考成绩,并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更不关心他们的潜能有没有被充分的挖掘.这也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学校都受升学率的压力,所以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思考教育改革.
(三)教材方面的问题现在的教材和农村的生活脱离了.新的课程改革同时也有了新的教材,那些进行教材编写的专家大多数是一些来自城市的老师,所以他们并不了解农村的教学情况,所以很多的教材内容和农村生活并不贴切,有的还会把农村的一些素材改编成了城市的素材.虽然新课改提倡的是多样化的教材内容,但是在教材中还没有完全是给农村教育写的教材.现在农村的信息网络并不健全,老师和学生也没有条件上网查阅资料,这就制约了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农村的老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
二、如何推动农村初中化学的新课改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面对现在老师对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农村的教师需要进行培训,可以参照老师们现在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的对老师进行培训,真正的掌握好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点就是课堂,老师们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把新课改更好地实施在课堂中.在对老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可以借助课堂来进行,在实际的临摹和实践中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改变学校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学校要适当的改变他们的管理模式,不断地加强宣传,在老师的评价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而不是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真正走进化学课堂中去,在不断地模仿和实践中来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和家长对于化学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可以给老师打造一种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地宣传新课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的作用,改变家长片面的思想,他们有的觉得化学课并不重要.在课堂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化学教学农村学生的素质和城市的学生是有所不同的,新课改的出现就是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所以可以在化学课的上课过程中,以实际作为出发点,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而不是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的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如下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境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创造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通过分析《化学》可以发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经验情景、实验情景、事实情景、问题情景或综合性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产仁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例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一节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通过“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开展后续探究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己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三、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些化学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判断,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提取有效信息。从收集文献资料到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构建论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研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信息提炼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四、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
“创新”是对所学知识重组和改造,以内化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依据有关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化学事件和现象作出富有个性的认识和判断;也是在己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作出评判,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