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式政治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在学科建设、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设置与教材的改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方面,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桥梁。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系统性。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这四方面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其中政治教育是核心。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体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没能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没有充分研究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感到困惑的疑点问题,更没有系统地通过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结果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硬性灌输。硬性灌输的表现是教育者单向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价值理念,忽视受教育者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感受,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育内容。二是忽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学生将基本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安全和经费的考虑,一些学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与思政课的主渠道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大班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制约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修养、教学科研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三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热情。高职院校中部分老师由于教学时间较长,导致了一种教学上的疲态,同时,因科研压力较小,缺乏一定的动力,致使他们在给学生上课时没有充沛的热情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二、增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比较研究,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高校对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般不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而是使用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等说法。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如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公民教育、历史教育、经济交易、法制教育、宗教教育、性教育、生活教育等;而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包含公民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此外,发达国家也很注意在各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功能,通过多种手段和不同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和隐蔽渗透[1]。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课堂讲授法外,还可以选择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可以超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大学生有机会体会和观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有助于他们确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立场坚定,综合高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升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高尚的师德有为人师范的品行和个人魅力。三是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四是将理论教育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教学。这些要素涵盖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支由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带头人、骨千教师构成的队伍,既包括广大骨干教师,也包括专业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2]。
三、结语
总之,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地位的认识,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适应时展的要求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科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借鉴国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正良,金正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研[N].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评价体系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方面,多元文化呈现出的较多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理性判断力和创新精神,能启发和提高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容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弱化,容易使高职学生出现信仰危机、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带来冲击和挑战,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多元文化的背景,使研究构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内容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和高校师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多元文化背景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特性,考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伴随着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复兴和全球化的不断演进,社会日益多元,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增强。较之一元文化不同的是,多元文化呈现出较多开放性和包容性,讲求思想的兼容并蓄、和充分交流。而一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是受到禁锢的,在我国这种一元文化与皇权相对应;在西方,这种一元文化与神权相对应。皇权下禁锢的主要是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等人文思想,对民众实际需要考虑少,更关注政策的推行,士人“言必称孔孟”;神权下禁锢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思想,宣扬信仰高于一切。奥古斯丁直言不讳:“我信仰而后才理解。”那些推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信条、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人则受到思想禁锢。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不同,文化多样是同一性质的文化体系中,可以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态,如儒家学说中的古文学派、今文学派、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等,而文化多元是建立在不同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美学观等基础上的不同文化形态。
当前,中华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及其他类型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总态势下,各擅其长,各有其位。与此同时,尽管民主、法制、人权、平等等经过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检验并已成为人类基本精神的普世价值得到更多认同,尽管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依然凭借其发达的技术和成熟的大众文化制作经验横扫全球,凸显其文化强势,不断挑战着的主流地位,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内容的教学带来冲击,容易使高职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应考察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并内化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的情况。
还要看到的是,高职生受到来自社会上鄙薄高职教育的观念和就业现实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加上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自我定位存在的偏移,自卑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时刻缠绕着他们,在多元文化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容易出现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增强学生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能力,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思想侵蚀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实效,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评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就应考察教师按照教学对象的思想、行为和发展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的状况。
另外,高职教育具有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面向地方性的特点,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与普通高校一样强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教学内容外,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在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上,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追求理论深度上下工夫;特别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主动贴近社会,涉足不同行业,深入企事业单位,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发展。因而,评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还应考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在推动高职学生各项活动开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情况。
在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学对象接受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对教学对象和未接受教学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但主要还是应从教学主客体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内容来进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和言论自由,各种思想观念、文化相互激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愈显重要。在教育领域,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高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以他们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发展就应该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他们的责任。从事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有好的发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备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历史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不仅如此,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还应强调对教师影响高职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进行审视、分析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建立起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并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得到帮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都有成就感、责任心,都有上进的欲望、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精神,不断发展自己。
三、建立适应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的主体地位提高,需求也各有不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同时,应明确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和保持教学对象个性的多样化,改变依靠教师的业绩和能力来评价教师和采用考试、考核、测验来评价学生的传统方式,以全面的评价原则、合理的评价方法、创新的评价机制共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应严格遵循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动态性与静态性等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既要使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案制订、评价活动开展符合高职教育特性和高职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具备科学性,又要使评价指标可测评、方法可操作,体现可操作性;既要对教师有步骤开展教学状况、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并内化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情况、高职学生各项活动开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情况的整体认识,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又要对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数值量化评价;既要有对教学实效性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静态描述,又要有对教学实效性过去、现在情况的了解,并研究分析未来趋势,在纵向的比较中全面、客观地做出评价。
其次,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还应采用立足过程评价,坚持全面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提倡多次评价的评价方法。评价时既要有某个时期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又要有平时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情况,以及平时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方面的形成性评价;既要有教师业绩和学生成绩的评价,又要有教师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除此之外,应淡化评比与排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从师生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进行评价,还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应该看到的是,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高校教师,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让学生都树立一个信念:“我能行!”另外,当学生对测试成绩不满意申请重考时,教师可推迟判断,多次评价,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使每一位学生都领略成功的喜悦。
最后,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应构建把师生的自我评价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及学术中介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的评价有机统一起来的开放、综合的整体评价机制。在评价时,应鼓励师生自主提交评价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师生对自身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切实发挥评价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听取汇报、访谈、观摩、考察、阅读原始档案等方法全面客观了解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状况,指导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推动考试制度改革,杜绝考试出偏题、怪题,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负担,重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不同评价对象、明确各类评价目标、有着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及具备动态专家库的非政府性的学术中介评价机构则应推动建立,并通过立法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使社会各界广泛地参与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活动中来,确保评价客观、公正、科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效性的评价标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4]李伟东.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J].茂名学院学报,2008,(05).
四位一体 管理体制 综合评定 考核评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1.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订“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2.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3.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1.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1.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等等。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创新活动,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肯动脑,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就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决办法,在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学问,学问,有学才问,有问必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应简单易行。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介绍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制定的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自然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
二、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认识和把握,还能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使用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思想政治认识误区,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了考试之外,并没有了其它实际性的意义。那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这观点之后,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 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