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阳光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原动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共享阳光”是学校发展的终极追求。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延伸、拓展到全体师生,形成“自强不息,差异发展,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学校核心文化,是“阳光教育”的内涵基础。
一是构筑阳光文化理念系统。在继承和创新基础上整合、提炼出阳光文化理念系统,确立了“让每个五中人都拥有自信与尊严”的学校愿景,践行“阳光的方向,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独有的“阳光教育”体系。
二是建设有形阳光环境文化。学校积极打造以“阳光”为主题的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在学校醒目位置呈现“阳光五中理念墙”,进一步明晰校徽、校歌、校树、校花等文化标志,并不断地丰富和挖掘“阳光教育”的深度内涵和精神境界。
二、探索:在行动中践行“阳光教育”
1.阳光管理=制度+人本+执行
阳光管理将“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和“以情治校”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是制度管理。落实“制度第一”的思想,追求公平,使制度公开、公正。坚持搞好“日清周结”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许多细节问题。
二是人本管理。构建人本管理模式,每年都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归属感。倡导“团队捆绑考核”,推行“周一班主任团队沙龙”“周三四教研团队沙龙”,调动“长木板”可持续发展,激发“短木板”潜能,促进团队与教师一同成长。
三是强化执行。开展有目标、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再行动的效率管理。构建学校层次管理的“黄金组合”,实施“抽屉”管理法则,做到“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2.阳光德育=民主+自主+体验
一是体现民主的教育。给孩子创设一个阳光灿烂的真诚的环境,让每一个员工成为德育工作者,树立“先教育后教学”的思想。
二是彰显自主的教育。推行班级值日班长、阳光警示员、阳光流动岗,大胆让学生管理校园。
三是推行体验的教育。规范“每月一主题”德育项目活动和“每周一主题”的班队活动。整合资源,推动整体开发阳光“兴趣走班”系列活动课程。
3.阳光课程=阳光学科课程+阳光校本课程+阳光活动课程
一是阳光学科课程。以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分层走班学科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学校探索构建“互动五环阳光教学模式”(流程: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及评价)。阳光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也是互相构建、共同分享的过程。
二是阳光校本课程。“阳光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学校在初一、初二积极推进“兴趣走班”课程,结合学生、教师特点及学校设施状况,整合资源开设。“兴趣走班”开设了艺体、文学、科技三大类15个兴趣班,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释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三是阳光活动课程。贯穿全年的英语节、科技节、艺体节、读书节是活动类课程的主要载体,强调全体参与和群体参与。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合理利用并自主开发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阳光教师=敬业+乐业+专业
学校鼓励教师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全力打造一支具有阳光心态、魅力人格、责任人生的阳光教师队伍。
一是以“爱心、责任”为核心,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开展了“发现我们身边的感动”系列活动,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是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树立教师的乐业精神。定期组织“心灵对话”“拓展训练”等活动,用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渗透人文关怀,让教师享受健康工作的快乐。
三是搭建有效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针对学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和实际需要,成立不同的专业共同体,如阳光年级团队、阳光教研团队等,通过团队的建设产生引领效应。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5.阳光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一是阳光运动。以“阳光大课间”和“阳光艺体节”为载体,落实阳光体育要求,强健学生体魄。
二是阳光艺术。根据翠屏区“121”艺术教育工程的要求,以“兴趣走班”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
三是阳光学习。以“阳光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四是阳光心态。积极开展学生之间、学生与校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不同层面的“心语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爱学校、爱生活。此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为个别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五是阳光实践。利用―个载体(团队)、两条途径(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有组织、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学校精心设计了班级考核机制,通过QQ升级的方式,评选“星级班级”“月亮班级”“太阳班级”。学校还设立“阳光少年”单项奖,在评选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长的喜悦。
三、成效:“阳光教育”效果初显
一是学校美誉度不断攀升。学校教学质量一直高位稳定持续发展。省级课题《初中“同班分层、异层走班”的教学实践研究》在2013年四川省政府第五届教育科研奖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四川教育》、宜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内外的兄弟学校来考察交流达3000人次。
二是学校教师成长迅速。近年来,有24位教师获省级赛课奖,近30名教师在参加市区优质讲课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造就了一支省、市、区、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面对“我们的‘教育机器’每天都在不停运转,每天都在‘来料加工’”、“我们的实践大都用‘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加工’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饥渴”(第3页)的教育现状时,陈震老师以自己对教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教育的深刻思考,认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的单一化”(第4页)。当教育已不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当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要“加工”的机器时,教育的“冷冰冰”就不可避免了,教育的寒冬就因此降临了。面对这严酷的教育现实,以教育为己任的陈震老师痛心疾首,他要把教育“温暖”的本质还原。于是他以一生的精力来追逐太阳的光辉,为的是要让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把温暖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间。捧读陈震老师的这本书,你分明能从字里行间听见他椎心泣血般的呼喊:做温暖的教育者。
“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以爱满天下之爱心爱自己的学生”;“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真心的人,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己任;“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公心的人,他/她“出以公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温暖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慧心的人,有着“乐群助人、善解人意、巧于疏导的教育机智”。陈震老师极力推崇的“温暖的教育者”就是这样拥有“四心”的人:“爱心是温暖的源泉,在此基础上,真心是真切地爱,公心是平等地爱,慧心是理解地爱”。这样的教育者是“用生命去温暖生命”,这样的教育者才是“温暖的教育者”。
如何能让教育始终与阳光一起飞扬、始终保有阳光般的温暖?陈震老师在他的教育“逐日”历程中,用汗水和思想凝聚的这篇篇文章,给我们这些想要“做温暖的教育者”的人,指明了一条通向教育之源的阳光路径。
“温暖的教育者”致力于“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追求一种“精致教育”来发展受教育者。陈震老师深知,“既往的教育往往热衷于拼时间、拼消耗、拼体力”、“是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粗放型教学”(第65页),于是“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健康人生”,于是教育就变得“冷冰冰”了。因此,陈震老师大声呼吁,教育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注重质量和效益,降低‘能耗’,实现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65页)。陈震老师这样阐释他所倡导的“精致教育”——“用精致的教育策略与管理策略,实施精准目标为导向、精细过程为推动、精良结果为归宿,关注个性、重视细节、着眼优质的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教育”(第64页)。这样的“精致教育”的前景是学生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达成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老师在享受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吸取到教育“阳光”的温暖,提升自己对“温暖的教育者”的理解。
“温暖的教育者”在追求“精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智慧的研究者”,他/她“享有思想的尊严”,有着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努力从“教知识”到“教方法”到“教心态”,走过“教育的三境界”;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常常“徜徉在魅力课堂”,并且喜欢“用革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中,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他/她作为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教师的第六感觉——“教育感”。“教育感”作为一种经验的提纯、直觉的综合、理性的烛照与反思的结晶,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直接反映。陈震老师认为,在教育实践中,“把工作研究化,使研究工作化,在教育科研中丰富、提升教师的教育感。这样,教育感会伴随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不断拓展而广延化、因不断锤炼而个性化、因不断打磨而灵敏化”(第81页)。拥有这样优良“教育感”的教师应该是陈震老师理想的“温暖的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看陈震老师在书中似乎信手拈来的以“格律诗”与“自由诗”的比较来反观教育的“规训”与“自由”,用“三菜一母”的意象来比喻教育的各种形态,而“用本地货,烧家常菜,品海鲜味”的生动描述则展示了课改的“美味”前景,读来不禁会心而笑。古时有“诗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为诗,于是有贾岛“推敲”的传说,于是有李贺一布袋“醉舞的诗句”;而陈震老师一生为教育所迷,于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教育词’”。想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遂成画坛大师;陈老师讲台春秋几十载,一直“追求有境界的人生”,于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终悟教育之义。陈老师以一百五十三篇短文,洋洋洒洒二十七余万字对何谓教育、何谓教师、何谓教学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广博而又深刻的思考与研究。陈老师正是以这种“想大问题,写小文章”的风格,这种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采撷,对教育游刃有余的理解,来为优良的“教育感”的养成作最好的诠释。是的,“诗思”是必然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才能得来的,而“温暖的教育者”的优良的“教育感”是必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思考与研究中才能养成的。
感受着冬日的温暖,感受着书中文字的温暖和思想的温暖,陈震老师以自身“温暖的教育者”的形象“温暖”着我们心中教育的梦想,使我们心中已近枯萎的教育理想又逐渐地苏醒过来、丰润起来,最终能够开出阳光般的花朵“温暖”千千万万的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的美丽梦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美】杰·唐纳·华特士著,林莺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如何才能活得好?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不只是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该听听生命怎么说。本书扩展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定义,将教育转化成浑然一体的过程——完美地融合了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为父母、教育者以及关心教育的人士提供了有效的技巧。
2.《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特级教师闫学的阅读心路,一个智慧女性闫学的生命惊喜。书里跳动着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她思想的节拍、生命的节律。闫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力量、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专业价值、教师的灵性与智慧、教师的秩序与自由,无不蕴藏在“教育阅读”中。
关键词:赏识,激励,阳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的重要体现就是赏识,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与交往的桥梁,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对学生的认可与赞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因此,将赏识教育贯穿于德育实践中,用一份赏识、一份真爱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发挥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整个集体也会受到这种向上氛围的引导,形成强大的正面力量和集体凝聚力,在一个人人人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欣赏信任的环境中,一个阳光进取的班级就形成了,反过来,这样的氛围又激励着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许多班主任抱怨:“班级没有好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虽然天天在强调要守纪律,要讲规范,但是学生似乎一句也没听进去,违纪不断,班风不正。”其实,仅仅靠反复地强调和对学生每天的批评是不能建立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运用好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才能建立阳光班级。下面就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 用赏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大多数班级里,都会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不学习的所谓的“后进生”,而班主任大部分的精力也都会放在这几个学生身上,经常对他们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是威胁报告家长和学校,但结果却不如人愿,“后进生”们依然我行我素,而其他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对班级失去信心,使得班级凝聚力减弱。
其实,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中等生,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而老师如果把过多的精力集中于几个人的缺点上,那么势必会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关注,影响其他同学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赏识每一位学生。
1. 赏识教育转化个别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寻找闪光点入手,赏识个别生,使他们重树自信。每次遇
到棘手的学生,首先要冷静,不要急于把他们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其优缺点,找准转化他们的突破口。我班一个同学,刚入学军训期间,就和教官产生了矛盾,他在日记中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写出了对教官和对学校的不满,也显示出他的无组织纪律性和思想涣散。在向教官了解了情况和仔细观察后,我对他进行了个别谈心,对他的幽默表示了欣赏,对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示了赞扬。但同时也对他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当时他只表示会考虑我的意见。我认为这已经是很好的开端了,至少表明他已经听进去了我讲的话。在开学上课后,我有意让他担任了生活委员,主管每个同学生日那天表达全班同学的对生日同学的祝贺和礼品的赠送。他利用自己的幽默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生日的同学都感到了集体的幸福。在对同学的祝福声中,他加强了自己的组织纪律性,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他也在无形中变得自信了。我也总是适时地表扬他,他知道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他就表现得更好了。期末考试时,他由入学时的中等成绩进步到了班级前三名。
2. 赏识教育鼓舞中等生
长期以来,中等生由于各方面的表现不是那么突出,常常成为被忽视的群体。而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稍加关注,他们就能发挥最大的潜力,成为优秀的学生。我班的一个男生,成绩中等,但他很喜欢唱歌。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在班会活动中,鼓励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虽然唱得不算好,但从此他信心大增,因为那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后来,无论班级有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与,还展现出了他绘画和设计方面的才能,在学校的班徽班旗设计活动中,为班级取得了三等奖,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稳中有进。
3. 赏识教育激励优秀生
对于优秀生,有些老师认为他们本来就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少表扬一两次没所谓。其实,表扬是对学生所做事情的肯定,因此,不能以为经常受到表扬的就可以忽视,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激励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 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中模范作用、带动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民主选举班干。由于刚开学,同学们之间还没有什么了解,因此,我采取了自愿竞选的方式,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自愿站到讲台上进行“竞选演说”。最后投票表决。这样做就保证了每一位班干都是乐意为班级服务的,而且也体现了同学对他们的信任。
2. 对新的班委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分工和所负的责任,同时也鼓励他们自主管理,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增强自信心。
3. 定期召开班委会,由班干轮流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班上做得好的以及不好的地方,在班干总结完后,我会对做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励赞赏,对不足之处给出我的建议,引导其应该怎样做。在班委会开完后,再由班干向全班同学进行总结,重点是表扬进步的和做得好的地方。这样,既激发了班干的工作积极性,又为班干在班级中树立了威信。
4. 对于班干的工作,做得好的要公开表扬,不好的应私下批评。如果班干的工作出现了个别问题,首先,要了解具体的情况,然后给出建议,帮助其完成工作。千万不能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这样会伤害班干工作的积极性和损害其在同学中的威信,导致今后更难开展班级工作。因此,批评都应是私下的。而对于做得好的,不能吝惜表扬之词。这样,同学才能团结在班干周围,形成有凝聚力的班级。
三. 用赏识教育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可以说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抱有很大的希望和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或是退步了,甚至会采取一些处罚。比如,我班一位女生,学习成绩优异,期中考试取得班级第一,年级第三的好成绩。可是,她家长打电话来说,她的语文成绩太差了,才排到年级一百名。可以说,这个家长只看到了孩子的短处,而对长处却视而不见。虽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也希望学生能有更大进步,但是,如果仅仅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短处上,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把眼光紧紧盯在学习成绩上,让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延续呢?首先,我以校讯通短信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赏识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并要求在家庭教育中要多发现和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等。并且,为了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也与部分家长进行了联系,让家长说说孩子的优点。在与家长交流后,有的家长感慨道:“原来孩子有这么多优点,自己之前怎么一直没注意到啊!”后来,在家长会上,我再次与家长交流,取得了家长们的共识:要学会赏识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充满赏识、鼓励的班级和家庭氛围。
四. 用赏识教育形成阳光进取的班级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是出一件事处理一件,抓一人处理一人,事多了就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容易导致采用简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屡教不改,这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确立班级目标,培养学生作为班级成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班主任对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以及对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要及时地、公开地表扬和赞赏,让学生看到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这个集体而努力。比如开学初,有很多新书要发,自愿去搬书的同学不多,但我并没有批评这一现象,反而对去搬书的同学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扬。后来,每次去搬书或是帮助班级出力的事,都有很多同学自愿去帮忙。有一次,只要20个同学去帮忙,可是全班同学都愿意去。
2. 利用好每次的集体活动或比赛,如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在每次比赛前,鼓励参赛的同学,在比赛后无论赛果如何,都要及时总结,表扬参赛同学为集体而战的精神。每一次的活动都应该是激发学生对班级热爱和信心的最好时机,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射进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男孩,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封闭,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了。于是,兄弟两人拿着笤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他们把簸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却没有了。妈妈看见了,笑着说:“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啊!”故事虽然简单,道理却令人深思。对北池子小学而言,陈玉霞就是那个打开窗户的人。
北池子小学坐落在北池子大街,比邻天安门,为故宫外八庙之一。皇城脚下,古建庙宇、皇帝御笔“敕建凝和庙”,这特殊的环境带给北池子小学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教育中,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让阳光照进来,一直是陈玉霞校长思考的主题。
挖掘精髓,注重品位,彰显特色 陈校长带领北池子小学教职工从浩瀚的民族文化中选择了“内外兼修”的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生命线”。她对于书法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是:“写方方正正汉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为办好书法特色学校,陈校长与北京书法学校、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共建了书法教育基地,培养全体教师从文史知识、书法美学、书画鉴定知识等全方位感受书法艺术、国学魅力;同时,学校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使学生在没有围墙的校园中学习、体验、成长。如今,北池子小学已成为东城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员校、北京市青少年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成员单位。几年来,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在各类书法绘画比赛中屡获嘉奖。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生命奠基 目前,北池子小学已开设了“走进凝和庙,走近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以中国传统四绝“诗书画印”为主线,通过学、读、唱、演,创作经典美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写“书”,“香”溢童心:陈校长根据“书”这一校本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规律,分年段设计并实施了相应校本课程:低年级段――硬笔书法的临摹、观察;中年级段――软笔书法的赏析、临帖;高年级――由进一步赏析提升到对书法产生兴趣。
刻“印”,“香”得益彰:陈校长根据“印”这一课程的内容及其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了:低年级――感受篆刻;中年级――认识篆刻;高年级――实践篆刻。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篆刻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气节。
让心扉敞开,将阳光播种下来
北池子小学的教师都说工作太累,过去的学校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但陈校长经过分析得出:工作累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失衡。
面对这种情况,陈校长引导教师做好“三个定位”:一是对“教育工作”诚实定位,要求教师“敬业”;二是对“教师个体”坦然定位,提出“教育的过程是提升师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三是对“工作方式”合理定位,引导教师学会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以阳光、健康的心态去体味教育的无穷乐趣。
陈校长提出以“尊重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以“阳光工程”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适负高效”为特征的课程文化,以“学园、乐园、家园”为要点的校园环境文化,以及以“积极生活、快乐成长”为特色的师生精神文化。她倡导“与书为伴”,让师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改善办公环境,让教师体验工作的快乐;创建校园网办公平台、教师博客,帮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启动教师培养工程,让教师科学地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
将理念优化,让阳光释放出来
陈校长给学校的定位是:既要做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又要给“千里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赛马场。她反思多年的校长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的学生观:一是主体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二是潜能观。在潜能开发上应该做到智商与情商相结合;三是成功观。阳光、幸福地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将理念优化,让阳光释放出来。基于新型学生观的优化,陈校长又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全体、全面发展,全程关怀,全员成才。通过“三全管理”,陈校长着手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立体化的管理体制,进而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优化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分层、逐步、有序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阳光教育是指“让学生生命成长充满阳光,让教师生命充满阳光,让学校内涵发展充满阳光”的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
2010年3月,我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阳光教育”理念,启动了“阳光驿站”,建成了三个心理方面的专业教室(心理咨询室、放松休息室、沙盘游戏室),使用面积总计120余平方米。三年来,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多有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点集线、以线促面、全面辅导的工作体系。
一、工作举措
(一)设备配置:奠定心灵之基的物质保障
2010年3月,我校将“阳光教育”作为特色发展项目,重点配备了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教室,为“阳光驿站”的成立和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1.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严格按照心理咨询的专业要求进行管理,具备安全舒适的特点和保密的功能。学生的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均在这里进行。每个月的家长开放日,我们还在这里接待家长,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帮助,答疑解惑,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
2.沙盘游戏室
沙盘游戏是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作为游戏疗法的一种,近年来,沙盘游戏已成为深受各大中小学生及家长喜欢并认可的心理教育方法。
我校沙盘游戏室现有专业沙盘两个,沙具上千个,为开展沙盘游戏团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我校开展的发展性沙盘游戏,属于心理教育范畴而非心理治疗,非常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群体。
3.放松休息室
放松休息室是师生休息放松的地方,其内配备的“快乐芯”——心理与心脏健康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做放松训练提供了科学保障。“快乐芯”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获得人体心率变异信号,分析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通过调节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达到增强心理调节能力的目的。“快乐芯”的功效主要有解除心理困扰、改善身心健康和实现巅峰表现三个方面。“菩提树”“射箭”“记忆风暴”“心灵手巧”四个板块的反复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身心状态。
(二)个体辅导:个体沙盘游戏的点睛之笔
我校目前有学生1200余名,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父母为生活而奔波劳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呵护和关爱,个别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适应障碍、人际交往困难等发展性心理问题。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通过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合作,依托沙盘游戏疗法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我校配备了具有国家资格认证的专职心理教师对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这些教师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培训和沙盘游戏疗法的学习体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各类问题进行甄别、诊断、辅导或转介。在个体辅导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本着助人自助的咨询理念,遵循正规的工作程序,使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严守职业道德规范,最大限度地帮助来访的学生和家长解决心理问题,力求做到专而精,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关爱,健康成长。
沙盘游戏不仅是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技术,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不仅适合口语表达能力尚不完善的幼儿,其游戏的形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通过学生的个体沙盘游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学业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团体:学生自己谱写的风景线
开展新颖的活动,用心灵去沟通,敞开心扉,开启崭新的一页,为自己的阳光人生奠基,是我校“阳光驿站”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办站宗旨。
1.心理健康小组
我校每个班级都由全体师生共同推选了一名积极乐观、有奉献精神的学生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小组的成员。这些小成员定期接受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培训,关心身边同学的烦恼事、闹心事。他们善于倾听、保守秘密、开解劝慰,能够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他们活跃在每一位同学的身边,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心理健康小组的成员定期开展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与人相处的乐趣,增强了自身的协作性和人际交往技巧,促进了小组团队精神的升华,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他们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方面有了积极的发展,变得更加阳光、热情、耐心、善于观察、心思缜密,在同伴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心灵之窗”广播站
“心灵之窗”广播站是由“阳光驿站”牵头,由学生自主设计、管理、主办,致力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媒体,广播站为学生搭建了发挥才能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这里获得需求的满足、成功的激励和内心的体验,从而更加阳光、乐观和快乐。广播站共有广播员、通讯员、小记者等34名成员,他们组成工作小组、监督小组,自主活动,自我管理。他们不仅自己撰写、收集稿件,还承担着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稿件、编辑稿件、统计数据、安排播音等一系列工作。在指导教师和全体广播站成员的努力下,广播站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好朋友,现已播音34期,征集学生稿件800多篇,共有300余名学生参与投稿。
3.阳光校园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驿站”与大队部一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充实我校沙盘游戏室的沙具,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废弃玩具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班主任的鼎力协助和广大家长朋友的倾情配合。全校共有554人参与了此次活动,共获得捐赠沙具1642件,有170余名学生获奖。本次活动上,我们向与会的20多名家长介绍了我校“阳光驿站”的相关情况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举措、目前进展以及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家长们参观了我校心理咨询室、放松休息室、沙盘游戏室,并体验了放松设备和团体沙盘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沙盘游戏,从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4.家庭沙盘游戏
家庭沙盘游戏作为团体沙盘游戏的一种形式,为亲子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家庭沙盘游戏可以有效改善家庭成员的关系,呈现成员的无意识反应,促进成员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习惯有积极作用。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沙盘游戏,在游戏的气氛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还能向父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让父母更理解孩子,让孩子更体谅父母,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
(四)心理课程:普洒每个心灵的全面教育
个体辅导让我们用真情温暖了那些幼小而忧伤的心灵,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工作的点睛之处。学生团体又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身上潜藏着无限的潜力和闪光点,通过学生团体的宣传和活动,校园里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健康之风,这为我们的校园铸就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一直努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科学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我校距离“为每一位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的目标才能更近一步。
经过多年的摸索、讨论、验证、调整和实践,我校设计了覆盖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课程计划,每周每个班级至少有一次心理健康课,每学期每个班级至少接受一次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重视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并与德育结合,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让学生遵循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自然成长。团体辅导课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将情绪、能力、态度、性格、气质、意志力等个性倾向性方面的心理学小知识结合到学生的交友、人际、自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会,亲身感受,亲历提炼,获得成长与感悟。
二、目前进展情况
三年来,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已有百余名学生参与个体、团体沙盘游戏。他们通过沙盘游戏,在自信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提升,在社会性、学业能力和情感方面有显著发展。他们在沙盘游戏中不断认识自我、理解他人,调整自我、悦纳他人,在个性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深受裨益。另有50多名学生接受过专业设备的放松训练,他们在注意力、记忆力、情绪情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此外,在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团体沙盘游戏探索中,我们也发现,通过几次的沙盘游戏,教师之间加深了理解,能协调合作、沟通顺畅、心情愉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教师们在使用“快乐芯”进行系统训练之后,倦怠、焦虑、人际敏感等症状有所缓解,由压力引起的肌肉酸痛、睡眠障碍、注意力缺陷、疲劳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通过“快乐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得以增强,生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