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教学取得有效性的保障。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首先,主讲教师课前应该适当地将一些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课堂资源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到数列极限的概念之前,给学生布置问题:战国时期《庄子》中的命题“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这句话中你能挖掘那些现象,用数学语言叙述。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课前一起讨论。于是学生主动参与给出了这根一尺长的木锤,每天去掉一般,剩余量随着天数n的无限增加而无限缩短,但永不为零。可是它的变化趋势是确定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理解了数列极限的主要思想:随着的无限增大,研究数列的变化趋势。进而教师在课堂上再讲这样的变化趋势用距离的思想描述出来便引出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一方面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型向开放型转变
教师往往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情”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出现越讲问题越多,越讲学生越不会的现象。针对目前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课堂师生交往中,注重学生个体的表达、质疑、讨论与合作分享,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尝试在教改班让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内容,针对一个小问题,上台讲清楚即可。此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阅资料,随时和老师沟通,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反应准备的过程收获颇丰,主讲也是很锻炼自己。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构建了高效的互动课堂。
(3)课堂内容剖析透彻,气氛活跃
人们通常将自然问题分为三类:变化问题,结构问题,或然性问题。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数学课程,正是为了研究上述三类自然问题。事实上,学生开始学习这些课程时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可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把课程内容剖析透彻,分析清楚,让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变化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问题的是微积分;或然性问题是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结构问题就是当时间固定时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问题就是代数研究的对象,线性代数是代数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例如: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线性空间,定义非空集合中的元素,若对“加法”和“数乘”满足八条规律,则称该集合为线性空间,其元素称为向量,满足八条规律的运算称为线性运算。这样的化对于一个不太明白的结构,若满足上述八条规律,就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且可以用熟知的线性代数理论来处理。如果可以知道所研究的对象的维数,那就可以将其等同于维向量空间。这足以见线性代数作为结构工具的威力。
(4)有效使用信息工具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一)课前备课不够充分
过去农村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往往只考虑教学任务,只注重研究教材,很少去考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上课时,他们也只顾着沿着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而忽视了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领悟。新课程强调教学课堂以应学生为主体,强调应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有的农村数学教师误认为学生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解放轻松了,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注重课前备课了。
(二)教学过分追求教学情境
“数学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因此,相对于老教材,新课程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合理、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讲解抛物线时,就可以由喷泉、篮球的在空中下落轨迹引出课题,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很枯燥乏味的、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兴趣起来。但有的教师却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好像数学课堂教学要是脱离了情境创设,就不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一样。例如,下面一段角的概念的导入课片段。
一进入课堂,教师就拿出了一串五颜六色的千纸鹤。老师:这是什么?学生:这是千纸鹤。老师:你们觉得这些千纸鹤好不好看?学生:好看。老师:想不想看看这些千纸鹤是怎折着出来的?学生:想。老师:那让我们看看这些漂亮的千纸鹤是怎样折出来的?然后,播放一段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折千纸鹤的情景片段。刚才我们看到了些什么呢?学生1:我看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折纸鹤。学生2:我看到女孩比男孩折的快一些。学生3:我看到他们先折成一个三角形。学生4:我看到男孩在剪纸。学生5:我看到墙上有一个房子一样的钟表。学生6:我看到男孩在笑……5分钟过去了,才终于进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老师:同学们,其实刚才的录像中藏着一个图形中的新成员,瞧,它正躲在这里呢!多媒体课件显示单独的一个纸鹤,并闪烁纸鹤上得角。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角吧。”这样的教学课堂,表面看起来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给人只是热闹,没有深度的感觉,与数学的学科特征非常不符。我们确实不能否认这个精心打造的教学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然而事实却证明,这个老师煞费苦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并没有起到预期中的作用,反而导致了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过于忽视传统讲学
由于新课改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更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发现式学习,从而导致了在新课改的氛围下,有的教师甚至不敢在课堂上直接陈述定理结论,例如一个非常简单的定理结论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的老师都要花上半堂课的时间来引入。从学习方式来看,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从学习角度来说,无论是发现式学习,还是接受式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两者都不可或缺。一般来说,对于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旋转、投影与视图、图形性质探索等学生有能力去发现的问题,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式学习,积极指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如果对于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等学生并没有能力发现,而且也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则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以避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新课课程改革下,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创新,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切不能因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忽视讲。
(四)教学只求表面活跃
新课改下,有的教师的教学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多媒体、信息技术都进入了数学教学课堂,课堂氛围也异常活跃,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整堂课下来却给人只是热闹,没有深度的感觉,与数学的学科特征非常不符;也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等同于“满堂问”,整堂课都在问“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对不对?”这种形式上的问题,没有真正注意区分学生的参与到底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到底是实质性的参与,还是只是形式性的参与。其实,数学教学并不是只要越热闹就越好,也并不是只要笑声越多就越好,“活而不乱,静而不沉”才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课前认真备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前教师要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将学生预习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错误反映到课前备课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搞好搞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
一是,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走出情境创设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唤起感情,获得体验,激活思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乐趣,但又不能过分追求情境的创设,以至于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应按照学生实际的学习程度,链接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出发,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点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特殊的平行四变形中,提出如果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垂直或对角线垂直,四边形形状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利用生动形象的模型变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到底有那些特殊平行四边形以及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二是,紧抓重、难、疑点问题,重视传统讲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重点、难点、疑点,分清主次轻重,该讲的详细讲,该简的大略讲,力争化解难点问题,消除疑点问题,而不能满堂讲、满堂问、全书讲。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讲学在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对于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等学生并没有能力发现,而且也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则可以采用直接接受式的讲学形式,以避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二次函数的应用,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售约100件。该商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量最大?如果教师没有把讲授重点放在列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和思路上,而是将讲授重点重点放在了这个函数关系式最值的求解上,解函数就花去了小半堂课的时间,这样就没能抓住教学重点,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适宜、可行的评价手段,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其中,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项目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评价项目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是构成目标的具体因素;指标权重表示评价项目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项目要求的尺度,并把达到的程度用等级或量化分数加以表示。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2.1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主张树立多元化的、情境化的评价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而且,即使是同一项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主张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三,后现代主义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
2.2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因素、多准则的复杂问题。本研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结合本人对当前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影响因素归结为2大方面、7个因素共计26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两大方面。借助于数学模型将相应的指标量化,实现评价操作的简便,快捷。
2.3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健全网上评教系统
网络,以其横扫千军之势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也“网”罗其中。如今,网络又要走入课程,与学科整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此课堂教学评价将会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建立健全网上评教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直观、快捷、自主性强的优势,能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评教主体,有利于形成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相互制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
2.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多采用书面测验来进行,呈现的评价结果也采用定理评价—百分制或等级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没有达到学段目标。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分数排名榜”,只是给小部分学生注入学习动力,同时留给更多学生的是焦虑、打击与恐惧,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教师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谈话、作业分析、活动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果的报告与解释
3.1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
3.1.1报告与解释必须体现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对于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解释,必须全面体现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评价报告与解释,又称为教学质量分析,通常是在学期、学年和学段结束时进行。分析时必须以学期、学年和学段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成度、过程与方法的经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对今后的学生学习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一次模拟测试中有下面一道题:解不等式:2x-1+x<2。此题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理解与图像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命题者综合各种情况预期这道题的得分率在0.60以上。统计显示,本题的总体得分率只有0.41,没有达到预期的0.60以上的得分率。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也发现,多数没有得分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是盲目地用代数的方法解不等式。说明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数学思想方面的学习目标。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议与要求:要注意提炼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
1.引导性材料要具有现实性。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让学生亲自买一件商品,使学生体会商品的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的现实意义。2.引导性材料要具有可变性。可变性就是材料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式,或者有不同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某同学到超市买了甲、乙两种本共10个,问甲、乙各买本多少个?”在这个材料中,甲种本的数量可以是1到9的任意一个整数,具有可变性,引导学生如何再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两种本的数量,在这里体现了创新和开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3.引导性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科学性要求材料的严谨,教育性要求材料的人文含量要多。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读一读———工资、薪金收入与纳税”,让学生增加了社会知识,渗透了德育教育。4.引导性材料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及心理特点。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味按照数学学科的体系进行教学,学习的效果不会理想。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如果利用飞机的飞行速度、顺风飞行、逆风飞行,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利用骑车的速度、以及逆风行驶、顺风行驶,并让学生课前亲自感受,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新型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数轴”一课时,我利用直观性教学原理,由三名学生到讲台来表演,(三人站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一人表示原点,另外两人左右移动,表示有理数的加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形象的表达,学生容易接受,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适时启发点拨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成效不但取决于教师对教材居高临下的认识水平,深入浅出的讲解水平,更取决于教师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启导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三、创新教学中的小结
教学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完成一个学习内容或活动时,对知识及其他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形成数学文化的行为方式。开放性的小结,可以留下问题供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知识的同化。
(一)学生谈学习体会
1.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强调概念,总结定理、公式及解题的关键。如我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结果学生积极踊跃地总结,准确概括出了本节课的三个概念、一个公理。2.从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学生总结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所体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如在《数轴》一课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数轴的定义,以及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3.从学习的方法角度,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常见形式、几何图形中的常见辅助线等等。如在《三角形》的学习时,学生能总结出已知角平分线,应做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以及“遇中线,加倍延”等等。4.从学习的感受和文化内涵角度,学习的感受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的数学建模。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待定系数法列出方程组,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二)教师教学小结的层次要求。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
人的仪表包括躲才、象貌和服装两个方面.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而服装,亦即装饰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条件.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款式过于奇特,与众不同,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服装过于华美和过于随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我们说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可多,也不可无.动作自然,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越走边讲.但,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不可太长,并且要注意不影响学生的视线.站立时要给学生一种轩昂、自然、生气勃勃的印象.行走时可在讲台上行走,也可走下讲台.但,应显得以容不迫,并且要根据板书的多少决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份.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炼.说话明白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选句,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那种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话,也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
语言简炼,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数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该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第二方面,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应注意的是,我们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有趣味,并不是无原则地逗人一笑,把课讲成“闹剧”.一定要密切结合教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掌握分寸,恰到好处.要在正确的观点指导下,以有力的逻辑论证,精辟的分析,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顺利地传授知识,有产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最后,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讲课的声调高低,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学语言速度过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趟,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学生的知识就容易“夹生”,学生听课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掉队.教学语言速度太慢,给学生讲述的知识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就必然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影响注意力的保持,这样会降低听课的效果,教师也会很快变得声嘶力竭.讲课声音太低,有气无力,声淡音微,使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并且由于过多地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听课,学生容易疲劳.
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言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达到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现代教学论中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原则.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学理论的遗产,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核心是启动和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置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恰当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既有思维目标,又有思维方向.同时,应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才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开展思维活动.然而,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在一个不自然、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大有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之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识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2)抢时间赶进度,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
(3)忽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引导与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与方法不明,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最后只好教师包揽.
(4)忽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把各种思维指向纳入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不仅压抑了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也不利于调动和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防止上述情况在课堂上发生,我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必须重视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解题教学重视分析、启发思维.要求学生以大众心理、常规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对特殊方法与技巧可介绍,但,要适可而止.在为什么这样思考,怎样思考上下功夫,暴露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