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1987年北京市曾对9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其结果反映,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对事业和儿童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师生合作。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

2.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老师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

3.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应注意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等等。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

4.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理念

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注重数学思想思维方法、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理念也一直贯穿于美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比如当讲到函数概念时,不是单纯生硬地告诉学生y=(fx)是一个函数、有定义域、值域等理论化、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告诉学生函数是一种关系,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分析、解决,使学生能够建立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情境的联系。相比之下,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更加强调数学知识概念本身的扎实理解与掌握,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很难真正运用数学工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

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按照课程标准与考试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有义务去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相比之下,美国的课堂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多地强调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普遍使用Ti系列计算器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

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国内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掌握与扎实理解以及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穿插了很多意在强调不同解题方法的例题以及课后练习,而国外数学教育则更加强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引入,并在教材中穿插很多实际的案例,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应用的联系。

四、考核标准

在美国,相对来说更加侧重对能力素质方面的考查。“学术才能测验”(SAT)这一考试工具是很多学生、学校认可并采纳最具权威的水平测试工具,作为考试工具,SAT重在测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甄别学生学术能力的高下,SAT考试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何时何地参加SAT考试。而我国采取高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甄选,侧重于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所具备的解题能力的考查,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加侧重能力的迁移性,而后者则更加强调检验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初中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做到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抓好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负责。在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与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锻炼与提高,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学生素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机构,其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整体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与性质,并将素质教育巧妙地与数学教学特点、性质相结合。进而开拓新思路,探索出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思想中贯彻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数学内容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某爱国数学家的人物传记等。教育工作者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有意识地介绍有思想、有见地,又与爱国主义有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反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可以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引入适当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有目的的引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例如,要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要辩证地认识事物对立统一的特点、要认识质变与量变的实质等。引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可以与初中数学教学思想相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学模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整体中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性等观点。数学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数学思想也蕴含着诸多的哲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数学思想中包含哲学思想的部分,并利用数学教学将哲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归纳与总结能力。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材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不能只靠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授课时,对这些抽象性的知识进行巧妙地分析与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弄清其来龙去脉,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会灵活使用,明确解题时应该使用哪个知识体系中哪一条概念,更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数学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光掌握数学思想是无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还需要数学方法的辅助。数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要应用的手段和借助的工具。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贯彻。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提供尽可能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解答问题时,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并结合教学目标,将数学思想与方法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①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开展创新教育: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数学中的组合原理,C3=3,C30=435,说明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④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⑤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学生构建知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并不是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的成因及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知识模式。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求简意识得到发展的过程,但学生自己不一定能构建好“最简”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最简单、最科学的模式。要完成这一任务,往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整合与多次模式的渐进来完成,数学领域里,不少数学问题都可以有删繁就简,寻求解题的捷径。如加法能用乘法进行简便运算,减法能用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二、在知识归纳总结方面大力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大量而繁杂的知识需要教师给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倘若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求简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大有裨益。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中心对顶点,O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可统一归纳为用“底面积乘高”求得;在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决有关去括号和添括号问题,可以归纳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三、从知识的命名方面培养

对某些知识,经常训练学生给予准确而精练的命名,是培养学生求简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就非常简练,给学生以活生生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注意,细心领悟。如角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数中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等,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必要时自己给知识命名,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简化知识,合理地利用,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四、从寻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上刻意求简

数学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学中要创造人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五、发展学生的简缩思维,增强学生的直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