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下册生物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91-01
案例是通过一个或一类例子来阐述理论、公式或道理的教学片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初中物理理论论述较多,我们应充分援引案例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讨论案例教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施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实践,在案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创新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创设“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或“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讨论话题。结合已经学习的物理、生物知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展开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上展开辩论比赛,就如何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提出可行性建议。由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到科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利与弊,提升节能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二、观摩案例教学,引导思考分析
观摩案例教学方式是依托一定教学方法或教师的演示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达到观察与模仿的目的,提升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运用观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路》时,教师选取“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探究案例展开对串联、并联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串、并联连接方法的运用。教师运用观摩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对电流规律的分析,通过猜想构思、连接电路、实验展开、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过程,感受和分析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小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由此分析出节日用彩灯应该串联,而家用电路应该采取并联措施等。
三、模拟案例教学,激励思维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或科学道理用语言阐述比较单调,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转变研究材料和方法,不改变研究内容和主题,展开对相同知识的研究。运用模拟教学案例,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便利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关于船漂浮与潜艇上浮、下沉的演示图片;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都是利用了什么知识?继而鼓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拟材料――可变质量的球、盐、醋、水等,展开对比模拟案例的教学。运用同样质量的球展开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球在醋中沉底,在水中悬浮,在食盐水中漂浮。另外,不同质量的球在水中也可以出现沉底、悬浮、漂浮三种情况。由学生的自主总结过程,得出浮力的基本知识F浮=ρgv排,由此得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潜艇上浮、下沉是改变了自身的质量,而船漂浮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等于船和货物质量的知识。
四、实践案例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知识的收获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师传授,需要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与反思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结合实践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和集体交流与合作探讨得出的方案,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方案,由实践案例的学习过程,提升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时,可以结合“研究电磁铁”实验展开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实验猜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改变可变因素,得出对应的结果,继而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总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线圈匝数一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磁性越强;电流一定,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磁体(大头针)越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探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 用概念图构建生物知识的教学模式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专家系统 基于概念图的学生数学概念生成的有效监控评价探究 概念图软件的教学应用 以概念图模式进行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概念图研究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路径 浅论概念图对概念教学的意义 基于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物理概念图教学お 基于概念图理论下的大学哲学课堂新模式初探 利用概念图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 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模型研究 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探究 概念图促进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展示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模式中的概念图教学研究 概念图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探究式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 基于概念图的可视化教学设计分析 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文件格式。
(5)Inspiration所生成的概念图文件可以直接生成ppt模式,点击presentation即可。
四、基于概念图的概念教学模式
(一)概念同化与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概念同化源于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换言之,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概念图和概念同化都源于奥苏贝尔的理论,因此,概念教学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科学性。概念图将概念之间的隐性关系可视化,是学习概念的可视化工具。图1是笔者根据诺瓦克模型在inspiration软件绘制的概念图模型。诺瓦克(Novak)的概念图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最高级的概念处在顶端,人们可以用适合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这体现了认知结构的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特征。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以较好地得到表征,为教师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评价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如果把 概念图作为学生学习的手段,则学习者在概念的不断同化中,能使知识不断分化、整合和系统化。[7]
(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该文所构建的概念教学模式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来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概念图为工具,教学过程是教师采用任务驱动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学生自己制作概念图进行概念学习,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最后进行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图2是利用Inspiration软件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小结内容概念图,总结了四边形之间的性质与判定关系。
利用概念图把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和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图2我们可以得出概念内部联系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用图示呈现出来,有助于概念间的融会贯通。
下面是利用Inspiration软件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内容的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相关性质、判别方法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概念转变,自主体验转变过程,拓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于反思,归纳的好习惯,学会理解事物具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装有inspiration软件的计算机。
4.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
5.教学重难点
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概念、共有性质和特殊性质,四边形之间相互转化条件。
6.教学过程
(1)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四边形概念要求学生利用inspiration软件总结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然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2)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情况做出评价,包括小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
7.教学反思
教学结果检测:所学知识测试题和对概念图软件进行教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根据课堂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和测试题及调查问卷探究基于概念图的概念教学是否有助于概念的学习。
五、概念图与概念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文章指出概念图与概念教学的整合是在奥苏贝尔理论的支持下所做的整合,具有理论支撑基础;指出概念同化教学要依照认知同化理论进行概念同化教学,不能只有形式,而脱离同化本质。运用概念图进行概念教学是一种新的媒体学习形式,基于理论层次的研究,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对于复杂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由于文章没有对概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缺乏对理论研究的支持,以后研究中要重点进行试验研究,要做到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统一。希望此文的研究能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2] 吴甬翔.APOS理论下高职化工专业高等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7-30.
[3] 赵桂利.国内概念图研究现状分析[J].理工,2010,(10):94-95.[4] 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6.
[5] 郑魏.利用概念图促进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生本理念,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尽可能地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应该努力把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与生物实验教学衔接,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生物学概念,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髓。
一、制造自然合理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是促使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信念最有力的武器。教师给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实验环境,对于学生探索生物原本的概念来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生物学研究潜能,让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生物学最好的领路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多思考采取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具,比如活的生物、生物标本、动物模型、动植物解剖挂图。例如在讲解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生物体的组成”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生物体的构造,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台显微镜和一些观察用的树叶,先给同学们示范讲清楚显微镜的用法,告诉学生观察树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教师可以在这期间轮流到学生中间给予指导,及时指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错误用法。然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分别研究讨论,把生物体的组成用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出来并交到教师手中,教师给予评价,从中分析出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学生总结的生物体组成的内容,引导出正确的生物体组成的概念。
二、采用现代化实验教具,形象化生物概念
生物概念通常比较抽象,如果能够使用现代化实验教具,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对于学生的理解显然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地面上的动物”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一种最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并从该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加以介绍,然后问学生“假如让你们把刚才说的所有的动物加以分类,应该怎样分类呢?谁能说说?”学生肯定怎么分类的都有,然后把这些学生分好的动物类别总结一下。最后用幻灯片的形式把教材上正确的动物分类展示给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物分类,教师可以把动物做成小卡片然后用磁铁放到黑板上,在黑板上依次写上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家禽、昆虫这几类,让同学们把动物卡片挪到相应的分类上,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结果给予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把这几类动物的区别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动物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既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又不会感到生物概念的抽象和枯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潜在的热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探究和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巧妙导入课题,重视实验教学
有些学生可能对于生物学并不是很感兴趣,对于抽象的生物概念就更是一筹莫展了,这时教师可以把其他学科引入到生物课堂上,由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巧妙引出生物概念,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物的遗传》一课时,可以用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要讲授的生物学概念,可以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句谚语反映了怎样的生物现象吗?”让学生们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这时同学们肯定是众说纷纭,有些是从句子本意理解的,也有些可能是从句子的引申意理解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理解给予合理的阐述。最后,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生物学遗传”这一概念,相信这时很多本来对生物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在这种巧妙的课题导入过程中变得聚精会神,这样对于生物概念的理解自然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合作交流;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精选题例;发现式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以往的教学过程的控制着、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主持人。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作为生物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探究,等方面,我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以探究式课堂教学为载体做了一些探索实践。
一、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不应该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并促进学习困难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我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或生与生、或生与师的讨论、争论、辩论,或通过疑问,思考,解疑的思维锻炼,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勇于批判,善于评价,就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创新。
如:在七年级"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教中,当学生用笔在幼根尖端向上画4条等距离线不易成功时。教师因势利导,适时设疑。
师:"那么用什么办法解决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生:"用针扎眼作记号"。"不行,损坏幼根"
生:"用荧光笔"。"太粗,不清楚"
生:"用细线轻轻捆扎幼根"。"这个办法好!"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捆扎会更好?"
生:"活扣"。
在他们情绪高昂时我给以了必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去做。
以合作交流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挫折感和成功,激发创造力,让创造思维拼出朵朵璀璨的火花。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间接经验,是经过归纳加工的前人经验的总结。这是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但是间接经验要转化为直接经验才能够运用,才具有实际价值。
在探究过程中,因地区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我所带的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对制定计划还很模糊,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和学生把七年级所做的探究实验回想了一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制定的计划时,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
(1)必须清楚做实验的目的,为此准备相应的材料用具。
(2)确定变量,心中有过程,精心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
(3)注意:在实施过程中,除变量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4)设计相应的表格,观察、测量、如实记录。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由接受式转变为获取式,就要把传授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要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思维的活跃发展,也就需要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即,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三、精选题例,采用发现式教学突破重难点
发现式教学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说:"我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当探究教学与精选典型的题例两者结合时,是以探究性的发现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和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理解变量,在反思教学过程后,我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同步密切相关的题例,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在选择了生物学同步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检测,16页中的试验分析题,并在每个小题后面,加上变量是什么?创设出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案例:实验分析
下表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现象回答:
试管号码ABCDE
加入物质浆糊清水、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浆糊、唾液浆糊、唾液
温度37・C37・C37・C100・C0・C
时间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变蓝变蓝
1、实验目的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A是对照组,B是实验组,变量是唾液。
2、实验目的是:验证盐酸对淀粉的消化影响。
若以B和C为一组则其中_B是对照组,_C是实验组,变量是盐酸。
3、实验目的是验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
若以B和D或B和E为一组时,则其中_B是对照组,D、E_是实验组,变量是温度。
4、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唾液中的淀粉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是:适宜的酸度和适宜的温度。
从实验目的中得出的结论:变量就是探究的问题。
教师根据已确认"变量",引导学生集中于变量和实验目的进行重点研究,独立思考,在了解题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现象或问题,集体讨论如何理解变量,经过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寻求理解,解决问题。可见精选题例与发现式教学相结合是课堂中突破重点、难点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四、演示实验以学生参与为主
只有像孟子说的"自求自得",才能把死知识活化为自己知识的有机部分,成为切实理解和可以运用的知识。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是教学的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八年级的上册"发酵现象"演示实验课前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带入课堂上,同时在八年级同步精炼中探究盐或糖对酵母菌生长的作用这题时,我和学生又共同做了这个实验,放盐的没气泡,气球也没鼓起来;放糖的有气泡,气球也鼓起来;学生在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利用看,闻去发现现象,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讨论,自己做出了相应的结论。解决了教学目标中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重难点。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课下完成八年级上册手拉手同步精炼51页中计划和探究"制作甜酒"。
【关键词】生物教学 “情感先导,任务驱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78-02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以具体的实验为基础,在探究实践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究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人教版生物教材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内容。例如:“观察与思考、实验、资料分析、调查、演示、模型制作”等,都是良好的探究素材。要让这些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同时更需要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生物科学的魅力。由此,“情感先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情感不仅是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还包括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会。积极的情感是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通过设问,任务驱动则能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简而言之,“情感先导,任务驱动”,是在积极关注课堂情感体验的同时,以设定完成一定的课程任务为行动目标,带着具体的问题任务进行学习。
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先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 关注情感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1.以形示之
教师根据生物学科和生物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机等创设、渲染出生物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生物知识,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实物模具的呈现,也采用“情感为先导,创建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实物模具既可以是现成的生物模具,也可以是教师、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小模具。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模型制作环节,例如:制作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八年级上册),实验材料有吸管、橡皮筋、透明胶、剪刀。小组合作,观察蛙腿并思考。一看:观察骨关节骨骼肌。二认:对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上册43页的图,一块骨骼肌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形态特点是什么?三挑:骨骼肌的哪一部分连接在骨上?四拉: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几块骨上?试着拉动肌肉,想想这种连接对于蛙的运动有何意义。这些都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好的活动素材。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升华了对知识的情感体会。
2.以声动之
声音信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理信息。课堂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声音信息,也能够很好营造出积极的教学氛围,为教学活动增添一份情感体验。笔者在讲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时,曾让学生朗读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的诗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把全班同学带入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小路上。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学习中――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同时也为讲求科学严谨的生物课堂添上一份淡淡的浪漫情怀。
3.以情感之
科学史的学习是人教版新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对这些科学史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再现当时的科学情景,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他们的探究历程,感悟他们对生物学的热爱以及探索精神。比如:八年级上册“细菌”一节的学习,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分析阅读资料――“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然后我又把网上搜集的“巴斯德的实验”动画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认识过程,每一次新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在深入挖掘教材,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
二 设计任务驱动,构建互动环节
1.问题任务
问题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提出问题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在设计问题时要着眼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通过一系列有思维梯度的问题串,巧妙地呈现教学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譬如:学习遗传规律时可以设置问题串“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定的相似?连接父母和孩子的桥梁是什么?父母是直接将性状传递给子女吗?”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体会到遗传因子在遗传中的作用。
2.实物探究
在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编排了许多动手实践活动,这些实物探究活动是进行任务驱动的良好素材。如在学习节肢动物时,可以进行一个探究实验――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跳的影响。在实验前,先不展示实验方案,先让学生小组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而后对方案进行点评、讨论;再进行分组探究实验,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探究任务的驱动下,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构建出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
三 “情感先导,任务驱动”模式的课例分析
下面以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为例,对“情感先导,任务驱动”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1.课堂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阅读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19页的观察与思考:观察鸡卵的操作步骤,并根据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对照鸡卵结构图认识各结构名称及作用(在课堂中,每组同学合作观察一个鸡卵,通过实物展现,加强感性认识,极大地调动学习课程的情感)。
第二,巧设问题,布置任务。
学生自学:阅读、操作、识图。
检查和提问有关问题: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来自什么结构?卵细胞包括哪些结构?怎样区别受精的卵和未受精的卵?
设计问题: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梯度的问题串,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解,将系统性较强的教学难点进行转化,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搭桥架梯下不断地得以提升,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在解答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成功获取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梳理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要做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点拨要巧妙、适度,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归纳、总结的空间。让学生能及时掌握和学习相关内容,达到教学要求。
3.及时反馈,总结评价
通过反馈总结,及时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点拨、总结:鸡卵中,起到保护作用的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起到营养作用的结构是卵白、卵黄,气室提供空气,保证呼吸,系带起固定鸡卵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情感先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生物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其感悟生物科学的独特魅力。“情感先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确实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值得教育者去应用、体会和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