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香山公园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山上长满了各种树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人们不得赞叹:“多美啊!香山的红叶!”
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
四年级:杨紫藤
来到了万象山脚,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雄伟的大门,踏进大门走了一点上坡和台阶就看到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看到上面刻有许多的名字,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心里默读着每一个名字,他们都是为了解放丽水而牺牲的,我们在心里默默地哀思着:烈士们,你们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望江亭,站在望江亭看着瓯江仿佛觉得它象一条巨龙在丽水城蜿蜒盘旋。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烟雨楼,楼阁前是一片空地,给人们锻炼身体用的。看到了烟雨楼就想起了一句:近水楼台烟雨中。烟雨楼是一座八角楼,上面有两条巨大的黄龙盘旋在屋顶,好像时刻在关注着丽水人的新动向。
12、回答下面问题。①文中划线句子中所说的“不幸”,你如何理解?(2分)
②文中加点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2分)
13、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有怎样的认识?(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1分)草鞋人和皮鞋人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刚才是草鞋人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14、本文所说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2分)15、①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②第四段写了“鞋”的变化,目的是什么?(3分)
16、简要概括“草鞋人”这一形象。(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冬日看山梁衡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它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它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它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它的骨气。它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它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17、开头两个问号有什么作用?(3分)
记得我五岁的时候,妈妈从商场里把你买回来,送给我,从那时起,你就开始陪伴我走遍天下——对了,还没向大家介绍你:你是我的小背包。你的外形拥有一颗大大的头,圆圆的大眼睛,红红的小脸蛋,一撮儿丝线缝制而成的小毛儿耷拉在你的脑门上,宽宽的脑门让我感觉你跟我一样的聪明。背着你,好多人都说你像我的孪生弟弟,可爱又俏皮,我就给你起了个好玩儿的名字——小旺仔,我背着你,就像背着自己的亲弟弟。
小旺仔,还记得我们都去过哪里吗?背着你,我们一起去过秦皇岛,一起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背着你,我们一起去过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我们一起参观世博会、东方明珠、城隍庙;背着你,我们一起去过六朝古都的大哥大级城市——西安,我们一起坐缆车游骊山,看兵马俑,游地宫,参观世园会,还一起听导游阿姨给我们讲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背着你,我们一起去北京,游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还一起爬香山、骑矮马、喂小松鼠,还去圆明园看荷花展,看被当年八国联军烧毁的大水法,我大骂八国联军的罪恶,小旺仔,听着我的发泄,你是不是也很痛快呢?
小旺仔,背着你,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长了很多见识,学了很多知识,其实,近处的活动你也没少跟着我参加:我们一起去京娘湖,划船,去太行山看宏伟的瀑布,去七步沟和妈妈参加作家协会的笔会,还荣幸地参加了文联的文化志愿者活动……小旺仔,你真好,我的每一次快乐都有你在一起分享。
还有更快乐的事,你陪伴我获得了很多荣誉。背着你,我领到了国家级报社颁发给我的小记者证;背着你,我参加了很有影响力的作文比赛,以二年级的低年级身份,PK掉很多四年级以上的选手,得了三等奖;背着你,我登上了很多书法和绘画比赛的领奖台,赢得了N多张证书和奖牌……
啊,亲爱的小旺仔,我真想继续背着你走很多路,让你继续见证我的荣誉时刻,但是,你知道吗,我长大了,就要告别儿童时代,走向少年的发展时期了,我的童年标志之一——你,就不适合在我的背上继续摇摇晃晃了。我得把你安置在我的书桌上或者卧室的墙壁上,让你的笑容天天迎接我放学,迎接我背着阿迪、李宁或乔丹远行归来了。但是,我是不会忘记你的,永远不会,我会把以后我得到的证书,和外出时买的纪念品都藏到你的身体里,让你一起分享我的开心成果。小旺仔,你一定很高兴吧?
啊,我的小旺仔,我爱你!永远永远!
点评:小作者借物抒情,用流畅的语言、成熟的笔触记录了与小背包一起成长的经历,也将自己鲜活、有意义的童年娓娓道来。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每一次收获的欢乐,小背包就像一个见证者,装满了童年的点点滴滴。希祝愿小作者的每一步成长都拥有值得回忆和感动的收获。
指导教师:张秀丽
(一)
1909年初,经人介绍,徐枕亚来到无锡鸿山脚下西仓镇的鸿西小学任国文教师。学校附近有位当地颇有名气的书法家蔡荫庭,是徐家故交,欢迎枕亚借宿蔡宅。蔡荫庭长子新近天折,留下寡妻陈佩芬及年方8岁的儿子如松。如松在鸿西小学读书,通过学生如松,徐枕亚认识了他母亲陈佩芬。
徐枕亚寄寓在蔡家后院,与蔡家寡媳陈佩芬的卧室仅仅一墙之隔。枕亚喜欢吟诵诗文,那清脆悦耳的语调不时传送到陈佩芬的耳畔,好奇的陈氏跑出卧室,隔窗张望,好一个年轻的书生,风流潇洒!寂寞的寡妇顿生爱恋之心。枕亚也发觉了佩芬,年龄约略比自己长几岁,花冠长裙,风致嫣然。自那以后。隔窗相望就成了两人每天定时的节目。干柴烈火,爱情的火焰立时燃烧起来,越烧越旺越烧越烈。
一天,枕亚从学校回来,发现寓所的门户大开,明明是关好了走的,怎么回事啊?枕亚细心地检查起来,什么也不少,就是那本《红楼梦余词》手稿不翼而飞,上面是自己手作的60多阕言情词。枕亚若有所悟,再细细寻觅,地上有荼藤花一朵,花蒂上隐隐有一个簪洞,枕亚心领神会,词稿佩芬已经拿去,故意留下这朵佩戴过的花以作暗示。他惊喜不已,立即修书一封并附上律诗四首,叫如松带给他母亲。佩芬接到书信律诗,同样惊喜不已,连忙复函:“晨接律四首,诗才宛转,妙造无穷,过蒙赐函,佩幸甚。开缄谨读因缘之语,佩亦不能自知是从,看《梦余》词之后。但觉我心牵牵君矣……我两人所难者,君托足客土,佩有避嫌之故,佩不能与君同伴,朝夕领教,抱恨吟怀。我所以赠照者,恐异日无见期耳。”第一次写信佩芬就赠送了自己的一帧倩影,奉上了一颗渴求爱情的心。枕亚平生第一次接到异慕之词,彻夜难眠,情不自禁,又提笔修书。
佩芬接信立即回复,要求枕亚回赠照片,开始要求照片越小越好,方便藏匿,后来又要求照至三寸,再配上银托底,说:“固寄一时爱恋之深,即以留日后诀别之纪念。”佩芬出身于书香门第,写得一手娟娟小楷,也善诗词。两人从此鱼雁不断,全仗如松从中传情。佩芬作书赠诗给枕亚,开始时署“霞君文几”,接着署“吾弟心鉴”,后来则是“霞君爱鉴”、“爱弟心鉴”、“古虞爱弟心鉴”,两人在书信往来之中感情由浅入深,越来越浓烈。
两人平时见面不易,公开场合偶尔一见,无法交谈,更无从深诉相思之苦,只能以书信诗词倾诉衷肠。佩芬赠诗云:“粉墙隔断如天涯,痛我深情独自嗟。身轻若能随鸟去,飞南飞北乐无耶。素娥意愿属王孙,蜂蝶迷花久断魂。无限柔情终不解,衾寒月冷夜谁温?”缠绵的日子真是太短了,转眼问学校就放了暑假,枕亚返回常熟,相思越发厉害,忍不住作书佩芬:“佩芬爱姐芳鉴,不见面者二十余日矣,茫茫烟水,何限相思,迩来眠食何似,深以为念。”佩芬最苦暑假之长,她在复函中说:“……人生离别苦味,谅君亦知,佩今读此字,两泪实不能禁止,泪湿云笺半幅……虽暂别二月,无奈心心难割难舍,君须记盟誓莫负爱心,毋使佩望中翘首也。”暑假苦长学期又苦短,佩芬在八月半前寄书爱弟“昨夜五更户不扃,几回心醉不见形……我思光阴迅速,君莫错过,君在校两人只聚三月矣,不久年假就到了。”又有诗云:“离别月余始得逢,才逢数月却匆匆。莫把两情轻漏泄,只在中秋一月中。”情爱深深,苦只苦不能长相厮守。如果说“衾寒月冷夜谁温”隐隐透露了暗度陈仓的意思,那么“只在中秋一月中”则明确提出了幽会的时间。
恋爱是佩芬主动,求婚则枕亚提出。为了爱情,枕亚显示了他男子汉的真诚和勇气,他写了一封血书,表明自己的心迹,非得到芬姐不可。然而,身陷旧礼教的佩芬,情到深处身亦难。她愿输爱心,但又深为名节所累,矛盾到极点。一会儿说必须等儿子自立成婚,定当相随相伴;一会儿说为了霞弟,她愿意弃家出走;一会儿又说,别无他法看来只有遁入空门。在信中,佩芬说:“回忆春时,两人以爱结爱,爱才怜才,至今两情误到极处,几有情波返复,也可算误得好了,苦也苦得苦了,两情也可算得深了,我岂不知君枕泪如潮,实无法与君长聚,惟有独自常叹耳,深望君勿悲,恐病再添,深虑,我心实惧怕。”
两人的感情是强烈的,真诚的,可佩芬是个出身名门的旧式女子,她为了守节为了育孤,为了不辱蔡氏门第,感情上的冲突起伏,如山呼如海啸如天崩地裂。她不时在信中写道:“深虑累及君与儿名誉也,心何安?”“我累卿至此,罪莫大矣。”封建的桎梏牢牢地束缚住了佩芬的手脚,然而渴求爱情的心情又时时飞越封建的蕃篱。一次佩芬赠诗中用了“此际视花何等亲,分明三字见真情”二句,枕亚不明,致函询问到底是哪三字。佩芬在枕亚函边批注“不能守”三字。枕亚面对“不能守”三字,沉吟良久,误解佩芬认为他徐枕亚不能终身相守,于是写信,信誓旦旦,表白自己的内心。佩芬读了,感动之极,她告诉枕亚,因为霞弟真挚之情天日可鉴,所以她自觉再也不能守节下去。这样的误会不止一次地发生,每发生一次,解释一次,双方就向爱河迈进一步。
明媒正娶不行,那就只有苟合了。年轻寡居的佩芬,切盼与她的霞弟相见相拥,就如久旱的大地渴望天降甘霖一样。这时,枕亚和佩芬二人的书信中频频出现这样的字句:“君情既若此,我何忍乎……我处早已妥排,老姑小女宿外处,夜则无人在内,惟一主一婢,若蒙文星光临,我门户不扃”,“君必欲相见,不难,假日开后门,我可到你处”,“我恨不得化鸟飞到你床前”。两人几次约会都作了周密考虑,其中有一封信佩芬详细写了入港的路径:“……小庭中半壁处,傍一只茶几抵脚,然后人静,从小厅庭中,东首屋边,垂一云梯,可出此门,不必虑别,虽有两重备弄门,庄里佣人掌握,君自开不妨,一直向东行,又有门,君可止行,此门开不得,转北行二三尺地,有门,虽老姑握持,我可以开候,再行五六尺地,向东首门,便我内室,西首门切不可敲,敲必误矣。”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时诗作大多是“相敬相爱两情真,携手频头笑语亲。一双暗度谁知觉,伤心不是莲枝人。”“死生为我意中人,此度欢心足算真。漫望云行何处聚,从今鱼鸟永相亲。”还有一些信函则大胆涉及两亲隐私。
可是好景不常,春光外泄。正当两人似胶如漆的当儿,枕亚因母亲有病只得返回常熟。枕亚人在母亲身边,心却时时飞到了佩芬床前。他两次寄函到鸿西小学,原想寄给蔡如松转给他母亲,可是,校内两个同事竟把信截留了下来,而且还拆开偷阅了。佩芬晓得有信,连忙叫儿子前去要回,可是两同事不给。弄得佩芬方寸全乱,简直痛不欲生,直想到校中与‘两贼”拼命。其实所谓‘两贼”只不过开个玩笑,借此窥探一点人家的私生活,作酒后饭余的谈资而已。私拆他人信件,这在当时还没有什么侵犯人权之类的高论。可是这对佩芬,着实是摄人心魄的惊恐和折腾。
徐、陈二人的私情到底还是被四处传扬了,传到了那个有头有脸的蔡荫庭耳中。顿时,蔡家那一池平静的春水,面上依然波澜不惊,可是下面涵洞、急流、旋涡,翻腾得厉害。严酷的封建礼教把陈佩芬威压得几乎要窒息,佩芬致函霞弟:“夕阳虽好,只恐红不多时”,“两人离别岂勿是天定?不可于人力争也”,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迫于压力,为了脸面,佩芬唯有了断情缘,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只是内心深觉对不起霞弟。为了霞弟有一个良好的归宿,佩芬决定力荐自己的侄女蔡蕊珠与枕亚结成连理。佩芬是真诚的,她的移花接木,一则出于万不得已,另一则确实是替霞弟着想。为了霞弟能够接受,佩芬多次发出长函,苦口婆心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之极。又经过了许多的曲折和反复,无奈的枕亚只能接受芬姐的安排。1910年秋,佩芬安排枕亚与蕊珠年底完婚。这时佩芬表示,此生再不与她心爱的霞弟相见,生离就当永别!枕亚接信后,百端交集,悲恸不已。
(二)
由于徐母不同意儿子与蕊珠的婚事,1910年冬,徐枕亚与蔡蕊珠在无锡完婚,满月后再带蕊珠回常熟。陈佩芬与徐枕亚的这段情缘在愁肠百结之中,总算有了一个了断。
婚后,蕊珠居常熟徐家,枕亚仍然在无锡教书。然而事实是,枕亚的心仍在佩芬身上,蕊珠是个好女子,可枕亚无法把自己的一腔深情移注给蕊珠。感情是个奇怪的东西,越是得不到越是铭心刻骨,感情的奇怪还在于没有替代品。矛盾,彷徨,忽忽如狂,婚后的枕亚陷入了感情的困境。他采取了回避法,燕尔新婚,却难得回常熟,也许距离能够使受创的感情逐渐复苏,也许时间能够使佩芬和蕊珠合而为一。
再说常熟徐家。枕亚的寡母倔强而泼辣,丈夫徐眉生去世四年,家中一切全由她一力支撑,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儿子们知道母亲的艰难和辛苦,所以对母亲一向顺从。徐母对枕亚娶蕊珠为妻一事,原本就有不满,蔡蕊珠到虞山不及半年,徐、蔡两家,为了随嫁田亩事,发生争执,从此婆媳间矛盾不断。枕亚夹在母亲与媳妇之间,调停无方,开始嗜酒。--A独宿无聊,沉于书法、治印,又摇动笔杆,作了《惆怅诗》七律30首、《珠沉玉碎词》《荡魂词》各30阕,以及一批随笔。
接下来三年之中,蕊珠连生了两个女儿,抱孙心切的婆婆恶语连连。1915年3月,枕亚大哥天啸4岁的女儿夭折,天啸媳妇本已痛心万分,再加婆母无穷斥骂,上吊自尽。蕊珠惊忧疑惧,无法正常生活。她又是个生性懦弱的女子,丈夫不在,有苦无处求告。性格暴躁的徐母,对她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蕊珠终日以泪洗面,只有等丈夫回来,才好哭诉一番。枕亚是个孝子,根本不会对母亲有半句微辞。
民国建立,枕亚应朋友之邀到上海,进《民权报》任编辑。《民权报》反对帝制,没多久就被迫停刊,枕亚先后在《中华小说界》《小说丛报》等报社任职。蕊珠在常熟,面对不时大发怔忡病的婆婆,痛苦万分。在友人的帮助下'枕亚与蕊珠假离婚,瞒着母亲把蕊珠接来沪上,在虹口余庆里租了一个楼梯间,秘密地生活在一起。
枕亚就读师范学校时,喜爱唐人《游仙窟》等稗史散记,早年就有摹仿撰作的意图。民国初年,上海社会流行哀情,迎合有闲阶层消闲的需要。枕亚决定将自己与佩芬的那段感情纠葛演绎成一本惨情小说,题目定为《玉梨魂))o故事梗概是:苏州才子何梦霞到无锡一个崔姓人家任西席,同崔家美貌的寡媳白梨影相识相爱,两人情爱极深,但是为封建礼教所不许,白梨影最后把自己的小姑筠倩介绍给何梦霞,致使三人全都陷入了爱情的痛苦之中。后来自抑郁成病,不治身亡,筠倩流产,缺医少药,也悲惨地死去,何梦霞孤身_人,决意投军,最后战死在沙场。这小说多半是写实,才子何梦霞就是作者徐枕亚自身,寡妇白梨影就是陈佩芬,小姑筠倩就是蔡蕊珠。全书共30章,在《民权报》副刊上连载刊出。作者用骈文夹杂的文体,哀怨深情的笔调,对不自由的婚姻作了抨击,反响巨大,轰动了整个文坛。读者纷纷给报社写信,要求得窥全豹,没等连载完毕,就出了单行本,后来十余年间竞刊印了30余版,销量常盛不减。
枕亚与蕊珠在沪秘密生活的事,终因次女夭折而泄露。1917年1月,徐母得知后会同女儿一起,赶赴上海兴师问罪。一年之后,蕊珠产下一子,徐母闻讯,转怒为喜,让蕊珠母子一起回归常熟,枕亚专门为儿子取名无咎,祈求此后可以不咎既往,无灾无难,合家平安。可是,徐家并未因此而平安。无咎4岁那年不慎坠楼受伤,徐母再次逼迫枕亚休妻。枕亚故伎重演假离婚,不久,夫妻再到上海相聚。
可是在沪期间,枕亚一则忙于报社事务,另一则为了赶写小说,《兰闺恨》《花月尺牍》《刻骨相思恨》《秋之魂》等小说一一出笼,常常寓宿报社而不回家。这时的徐枕亚酗酒不算,说什么为了吊精神,又染上了鸦片,老酒再加大烟,身体一天衰似一天。当时蕊珠正好又有孕在身,身边无人照料,更无人体贴,抑郁再加劳累,导致流产,产后又失于调养,1922年12月27日,蕊珠痛苦地撒手西去。当时女儿可贞11岁,儿子无咎6岁,都在常熟由徐母领养。凶狠的徐母,只同意两个孩子戴孝,但不准到上海临丧。对此,枕亚作了一副挽联:“总算好夫妻,幸其死,不乐其生,先我逍遥脱尘网;可除小儿女,知有父,竟忘有母,对人嬉笑著麻衣。”次年3月,枕亚雇船载蕊珠灵柩归葬常熟北郊外顶山,陪同去墓地的只有兄长天啸_人。
枕亚本是个感情异常丰富的情种,蕊珠在日,他因为走不出感情的怪圈,感情冷漠,现在蕊珠去了,他自责自谴,深感罪孽深重。痛定思痛,悔不当初。枕亚以“泣珠生”为笔名,发表《悼亡词》一百首,撰作了《棒打鸳鸯录》《刻骨相思记》和《泣珠记》等悼文,汇集成《泣珠集》。又取笔名“伤心人语”在报上连载《亡妻蕊珠事略》。以后好几年,枕亚一直生活在内疚的阴影中,认为自己忙于撰写小说而无暇照顾妻子,这也是一种孽因,一度摒弃小说而经营书店。
《玉梨魂》依然畅销,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盗版的《玉梨魂》,同正版并行牟利。徐枕亚决定再作《雪鸿泪史》一书,他登出广告,说得到了男主人翁何梦霞的亲笔日记和一批书信诗词,打算将其细分章节,缀加评语,在《小说丛报》上连载。同《玉梨魂》一样,又应读者之请,丛报还没有刊完就先出了单行本。早年枕亚在碑版帖札方面下过功夫,他广取博收,书法颇有功底,特别是那一手行书,流转秀润,腴茂多姿,笔端飘逸着江南才子的风采。为了彻底击败盗版商,他书写了《玉梨魂》中原先的对联“有情好月未曾圆到天中,无主残花不久香埋地下”多副,凡购买《雪鸿泪史》者就赠送一副。一时间,购买者络绎不绝,有喜爱小说的,也有爱慕枕亚书法的,《雪鸿泪史》销量大增,枕亚书法的名声随之大噪。
(三)
蕊珠亡故,枕亚对爱情已经没有了奢望,冷冷清清孤独困苦地活着。1924年,突然收到一封发自北京闺阁的书札,其中有这样几句:“颖彭城望族,簪缨世家,龀龄就学,即喜吟咏,维鲜良师指导,虽聊知音韵,远逊咏絮,偶阅君子所撰《玉梨魂》一书,情意感人,今欲求为人室弟子,愿终身侍奉左右,时聆教诲……”署名刘沅颖。
却道这刘沅颖是什么人?她乃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女儿。刘春霖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民国成立,一度作过总统府内史秘书,后来退而家居,绝意仕途,幸亏写得一手好书法,就以卖字为生。当时社会上有一个风尚,以得到状元、榜眼、探花和传胪的墨宝,组成四屏条,作为一种荣耀。状元公的书法是四屏条之首,求者纷纷,以至应接不暇,生活倒也不成问题。刘沅颖从小喜爱翰墨,自视甚高,及笄之年,一般豪门子弟托媒提亲,都不在沅颖的眼里。再说这时的刘家早已门前冷落车马稀,可是刘春霖依然自恃门第,就这样高不就低不配的,沅颖年过20,还待字闺中。按当年的习俗,20未婚已属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这老姑娘头脑并不顽固,她在附近一所小学里教书,闲来无事,读小说写诗词,还学习技击。刘沅颖最是喜欢《玉梨魂》,没多久,她又读到了徐枕亚的《悼亡词》,凄婉动人,典雅流畅,沅颖小姐顿生爱慕之心。她想能够写出如此绝妙好辞的作者,一定是位千古少有的风流才子,有朝一日与他共语于一室,互诉衷肠,这一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朝思暮想,沅颖终于萌发了与枕亚鱼雁传情的大胆行动。
枕亚见了芳札,情辞真切,很乐意同她书札往来,诗词唱和。枕亚在复信中,坦言自己妻子早逝孤苦伶仃的身世,并且赠诗一首,内中有句云“却从蕊珠碎沉后,又遇花愁玉怨人”。沅颖接信,欣喜万分,看到枕亚的一手行书潇洒挺秀,越发倾心,当即复信复诗,尤其是那一首五绝,“北国楠榴木,其豆绝艳红;不以地气别,想思两相同”,简直要把枕亚醉倒。枕亚又复信复诗,以“瞥眼华年销绿鬓,铭心知己拜红裙”相报。从此两人鱼雁不断,互诉爱情,不到半年光景,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开始谈婚论嫁起来。
一年之后的春天,在刘沅颖连续催促之下,枕亚到北京走了一遭。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先在旅馆歇下'然后打电话给刘小姐,约个时间登门拜访。刘小姐觉得自己没有禀明尊长,事情十有八九要弄僵。因为沅颖深知父亲的脾气,他身为状元公,刘府择婿决不会降格而从,枕亚一介寒民,与刘府门不当户不对,假如贸然提亲,必定会碰一鼻子灰。刘沅颖到旅社相会也不方便,最后相约在北海公园见面。两人没有多少寒暄,枕亚就说:“我的年龄比你大多了,你会不会感到不满?”顿了一下又说:“你我虽交换了照片,我的真人也许不如摄影,你见了会失望吗?”沅颖回答非常明确:“没关系!”“那些都没问题!”枕亚感叹道:“我很惭愧!”这次沅颖的回答非常简捷,“只要你是徐枕亚!”就是这句话,深深地震动了徐枕亚,促使他下决心求婚。
不过,事情进行得很不顺利。刘沅颖回到家,试着向父亲探口气。可女儿提到她眼里的经典大作《玉梨魂》,父亲竟然一无所知,更别提徐枕亚的名字了。是呀,刘春霖属于京派名士,一向瞧不起海派。现在徐枕亚又是海派中搞杂学写什么小说的,状元家的小姐怎么能够嫁给这种野狐禅?
沅颖搬来了母亲,一起来说服这个以状元公自居的老顽固。刘春霖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千金,女大当嫁,待字闺中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一桩心事了,犹犹豫豫之下,吐出了这么一句:“这件事情,总要办得说得过去才好。”母女俩听出了门道,老爷子一向看重人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书品,目前刘家以鬻书为生,而枕亚的书法名冠吴中,可以在这方面找找途径。最后想出一个办法,先介绍枕亚以请教书法为名拜樊增祥为师,再请樊师作媒。料想凭樊增祥门生的资格,再加樊氏的面子,老爷子就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可下了。樊增祥后寓居北京,任参政院参政并兼职于清史馆,樊的书法出于欧颜,重拙峻厚,自成面目。樊增祥看到枕亚的墨迹,十分喜欢,这送上门来的学生岂能不收?枕亚走好了第一步。樊氏很为自己收得一名书法高徒而得意,没有多久就亲手为枕亚鬻书广作宣传,书写了《枕亚贤友鬻书润格》,盛称徐枕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着,枕亚走出了第二步,请樊师为门生作媒,向刘春霖求婚。樊增祥和刘春霖都是科举出身,素有交谊,刘春霖总算为女儿,更为自己找到了个体面的结局,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有樊增祥作伐,徐枕亚与刘沅颖办理了订婚手续,然后南下作准备。1926年金秋十月,徐枕亚在兄长徐天啸、文友李定夷等人陪同下,专程赴京,与刘沅颖成就了秦晋之好。一时之间,京沪两地的报纸上以“状元小姐下嫁记”为题,争相报道,传为佳话。
婚后,沅颖南下常熟,拜见婆母,在上海也住过一段时间,可是她在南方住不惯,执意回了北京。枕亚认为结婚了,沅颖应当南下,可是沅颖个性极强,恋爱时的心态与结婚后的心态全然两样。恋爱时多的是浪漫,结婚后接触的全是现实。沅颖不习惯南方,倒要枕亚去北京生活。枕亚无法,抛下他在沪上创办的清华书局业务,陪同北上。在北京,刘沅颖每天到学校讲课,枕亚一人在家,无所事事。这时,枕亚原来的毛病都显出来了,一是喝酒,二是抽鸦片。
枕亚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嗜酒而丧命,也许是遗传因子起的作用吧,枕亚同样嗜酒如命,一杯在手就什么也顾不得,醉后失态,衣破骨损,十天半月必有一次。亲朋好友时时相劝,沅颖当然严加阻止。酗酒,枕亚自知于人于己有害无益,发誓戒酒,曾为此专门作了《酒话》一卷,作为戒酒纪念。可是,没有多少时候,他又一杯在手,醉倒黑甜,沉湎而不能自拔。抽鸦片,更令刘沅颖不能等闲视之,她严厉制止。枕亚自己也多次下决心戒烟。可是,这个徐枕亚,多愁善感,无病,对人生对社会,天生戴着一副灰色眼镜,动不动就消极悲观。他要戒烟,可是他又推说自己身体吃不消,需要靠鸦片提神。枕亚屡教不改,于是夫妇俩开始拌嘴,这种事情开不得头,开了头,那就无休无止,家无宁日。好在枕亚生陛软弱,又有错在身,一次大吵过后,写下书面保证,戒烟!可是徐枕亚又是个意志薄弱者,隔不多时,烟瘾难熬,背着沅颖,偷偷再到外面烟馆里过瘾。一回到家,嘴巴里那种鸦片气味,马上就被沅颖闻出来了。这次,可不是吵嘴了,拿徐枕亚的说法叫“吃生活”,就是挨了沅颖的拳脚。上文曾说到,沅颖是练习过技击的,而枕亚呢,一介文弱书生,挡都挡不住,只有挨打的份。枕亚娶得了这么一位文武全才的太太,觉得根本没有幸福可言。不过,他平心而论,沅颖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她太要“好”,因此就容不得他这两种嗜好。道理不在枕亚这一边,错了之后又被打得吃不消,只得逃回南方。沅颖1928年生了一子,取名无病,从此,枕亚北京上海两地来回奔波。1929年春,17岁的长女可贞由于饮食不节而病亡,1932年秋,14岁的-儿子无咎以同样病因夭折。同年冬,在枕亚一再邀请之下,沅颖带着儿子无病,南下常熟老宅定居。1934年初,枕亚将上海的清华书局盘给大众书局,回到常熟,在兄长天啸的资助下,在道南横街开设“乐真庐”,鬻卖书法、为人篆刻兼营买卖古董。
沅颖本北方富家女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费起来没有节制,日子一长,坐吃山空,尽管嫁妆丰厚,也难免捉襟见肘。到南方一直水土不服,养尊处优的身体,粗茶淡饭实在难以下咽,心眼又细,一不称心就生暗气。在北京时,大赞《玉梨魂》,现在却动不动追问书中寡妇究竟何人?现在哪里?到底关系如何?一连串的问号,逼得枕亚回避也不是,回答也不是。两人相差十多岁,可以说是两代人,在那新旧绝续之交的年代里,两人的关系已岌岌可危。
徐枕亚早在33岁那年就得了咯血症。现在回到常熟,更加纵酒无度,与兄长等人日逐在祥泰酒店酗酒。当时,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徐家两个酒葫芦,作文写字不糊涂”。酗酒之外,就是到周神庙弄的琴心茶社喝茶,那时茶社内设有“琴心文虎社’’,聘请枕亚等数人制作谜语,供人猜射以招徕生意。三年工夫,徐枕亚浑浑噩噩,不好好经营乐真庐,整天放下茶杯拿起酒杯,咬文嚼字,挖空心思,到1935年出版了一集《琴心文虎》,也算是留下他的雪泥鸿爪。
刘沅颖嫁给徐枕亚,从理想的美好顶峰迅速滑落到现实的低谷,大失所望。她后悔啊,愁肠百结,终致}尤郁成病。1936年夏,徐母大病一场,同年秋季,病愈复健,越发凶悍专横,这也挑剔,那也指责。沅颖本性高傲,岂肯低头顺从,婆媳之间剑拔弩张。这种情形加剧了沅颖的疾病,同年冬天,沅颖香消玉殒。临终之日,别无他语,居然凄楚地说想让儿子无病相从于地下。不料,一语成谶,三年之后,年仅11岁的无病居然真的与母亲相会于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