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绘档案; 信息化建设; 信息共享; 标准体系

1. 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现状问题

1.1 认知问题

人们的思维受传统测绘档案管理模式束缚,认为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测绘实体档案信息著录、查询统计、借阅、存储备份与归档、目录信息等。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效地提高了测绘档案的管理效率,却忽视了测绘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了信息化工作思路,也导致各级测绘档案部门开展的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架构,使得目前信息化建设工作起点较低,目标不明确,缺乏前瞻性。

1.2 测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测绘档案方面现行、有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大多都很陈旧,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0 多年前,而且内容也不能覆盖测绘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全过程。在测绘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明显滞后,导致各单位只能根据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需求,分别对部分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甚至还自行制定了一些标准,造成了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互不兼容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造成资源的浪费。

1.2.2 档案整编和档案数字化工作薄弱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陕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就开展了馆藏部分模拟档案的整编,由于缺乏对标准的准确认识或者标准意识淡薄,在整编过程中,大多没有按照当时的有效标准执行,整编工作水平低,案件从内容的合理适宜性到形式的表达和美观性,其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更主要的是不便于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需要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下,对原有整编后的档案进行全面核查、修改和数字化,同时对尚未整编的模拟档案进行全面的整编和数字化,但经费和设备又是制约该工程进展的瓶颈,此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数字测绘档案已占主导地位,但仍缺乏指导数字档案整编和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数字档案的整编工作也由于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问题丛生,甚至造成部分工作返工。工作基础较弱,以及经费、设备、人员技术水平的不足,使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尤显薄弱。

1.3 提供利用存在的问题

测绘档案直观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变迁和地表变化,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具有存史育人的作用,是宝贵的社会信息资源。长期以来测绘主管部门和测绘档案管理部门,对测绘档案的作用主要从测绘专业的角度考虑,从而导致测绘档案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和各行业专业部门,而忽略了社会公众这个服务群体。此外测绘档案的保密性、利用手续的烦琐性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使得大量的测绘档案长期“沉睡”在档案库房中,造成测绘档案利用率非常低。

2. 提高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建议

2.1提高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全面构建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各级测绘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测绘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应充分发挥测绘档案的利用价值。笔者认为,目前国家测绘主管部门亟待组织构建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框架,从宏观上指导各级测绘档案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档案实体整编与数字化、档案的信息挖掘和融合、安全网络系统建设、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组成,每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因此,构建总体规划和框架时必须统筹兼顾,具有前瞻性。

2.2 建立科学的标准规范体系,保障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

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系统、规范、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现行仅有的测绘档案收集、接收、鉴定、整理、立卷与著录和归档管理规范规定以及测绘档案的术语标准、分类和编码、信息著录等标准已无法支撑测绘档案基础工作的开展,应尽快修订完善; 而测绘档案信息的加工标准、记录标准、传输标准、检索标准、处理与控制标准、存储备份及维护标准、安全性保证标准、原始性保证标准及测绘档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还基本是空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些标准急需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只有建立了标准规范体系,才有可能切实提升测绘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的服务能力。

2.3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测绘档案实体整编、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挖掘与融合、档案的保护和抢救、档案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开发等是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涉及的经费巨大,没有经费的支撑举步艰难。

2.4 正确认识和处理测绘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提高测绘档案的利用率

由于测绘档案的特殊性,大部分档案,测绘档案的保密是必须遵守的底线,但是保密不应是目的,而是应该更好地发挥测绘档案的作用,服务于社会。首先,解决测绘档案密级定级问题,测绘档案密级定级应根据不同测绘档案实体介质,采用不同秘密定级标准实现分层次密级认定,从而实现分层次的开发利用,如矢量数据可依据要素或要素类制定新的密级认定标准,该保密的要素或要素类则可继续保密,该解密的要素或要素类可向公众开放; 其次,采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测绘档案的安全,加大力度研究涉及档案的加密和解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测绘档案的安全; 再次,加大测绘档案的信息挖掘与融合技术的研究,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形成不同档案的信息集( 如可按社会公众、政府、专业部门的需求,形成非涉秘版、涉秘版测绘档案信息数据集等) ,为提高测绘档案的利用率奠定基础。

2 5 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测绘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目前测绘档案服务基本还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半手工方式,所开发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原始档案相关目录信息的检索查询、统计,实际意义上的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国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构建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是提高测绘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技术手段,测绘档案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标准对所需的多种信息服务进行集成,将测绘档案信息本地服务与异地远程利用并举,实现有效共享。

3. 结语

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来说,也同样存在着机遇。做好测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并使其真正服务于大众,解决好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永久利用问题,将是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进测绘档案文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Walkre;不动产;权籍调查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系统(Walkre)依托于强大的数维信息化测绘平台(WalkIMap),集存量楼盘图属数据自动提取落宗,土地和房产权籍数据融合建库,地籍房产权属调查测绘于一体。建立实施以土地为核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中国产权管理机制的重大革新,任重而道远。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落地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工作有序开展。为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的今天,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如何深入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1.1 不动产权籍

不动产权籍是指记载不动产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的表卡簿册证、图件和数据的总称。

1.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指依照不动产权利人的申请和由政府统一组织,通过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查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级和价格等基本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不动产登记、核发证书等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不动产权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提和基础,是“四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信息平台统一)”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已完成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地区,顺利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实现日常不动产权籍调查有序运行的必要前提。

2.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现阶段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在不动产分散登记时期,农、林、地、海、房产等部门各自开展调查测绘工作,有着不同的作业标准和规范,使用的作业工具也不尽相同,由此带来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在标准规范、源数据、作业工具等方面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第一,规范标准繁多。各部门(国土、房产、林业、农业、海洋部门等)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基本单位、所依据的规范及数据库规范均存在差异,无统一的标准。例如,国土部门有《地籍调查规程》,房产部门有《房产测量规范》,林业部门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统一登记后,多个版本的规范容易相互产生冲突。

第二,源数据种类多。虽然国家要求不动产权籍要实行一体化调查,但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和房产权籍调查测绘仍由多家机构完成,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的源数据。如外业测量数据;影像数据;已有的房产、地籍等电子数据;档案数据等。如何将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是大家需要面临的问题。

第三,生产效率低。由于分散登记时期地籍、房产数据分开生产,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从业人员分化,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地籍和房产的一体化调查开展困难。目前不少地方仍然采用地籍、房产数据分离生产操作模式,地籍、房产成果数据无法相互关联调用,影响了数据整合进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第四,成果结构不清晰。地籍、房产调查分离操作也带来了图表、影像杂乱无章等成果问题,导致更新、查询无章可循。另外,很多地方房产测绘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按照国家要求,不动产测绘必须要保证不动产单元编码的唯一性。

第五,作业工具多样化。不同测量单位,采用作业方式不用,工具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工具有AutoCAD平台、ArcGIS平台以及自主研发平台等。这必将导致数据发生冲突。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实施一体化调查

调查测绘机构要扩大业务范围,不再将地籍和房产的业务分开,实施一体化调查。测绘资质的改变铺垫了一体化调查的基础,原本的地籍测绘或房产测绘资质现在变成了不动产测绘资质,测绘单位既可以从事地籍测绘也可以从事房产测绘。浙江不动产测绘已全面启动,多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规程,三测合一是趋势。

(2)原有数据的利用

地籍和房产的存量数据非常庞大,这部分的数据应当按照不动产登记的数据标准,需将原有的地籍数据和房产数据进行迁移转换,然后进行落地关联,房落幢,幢落地,地落宗。

(3)规范调查成果

第一,要统一测量数据标准。国家在不动产数据建库标准规范中明确了每一项内容包含的字段,例如房产中的逻辑幢、层和户,宗地的宗地基本信息,界址点和界址线等。无论测绘机构使用什么软件平台,最终要生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第二,要加强数据交互与继承,如房屋要继承土地的宗地信息。如果继续采用手工交互的方式,出错的可能性比较高,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思路

3.1 技术路线

以地籍调查为基础,以宗地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资料,采用已有含坐标的城镇地籍数据库、集体土地所有权图、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图件作底图,通过内业判读,外业测绘与核实的方法,完成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

3.2工作流程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分为以下5个步骤:调查前准备、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质检入库、成果归档。

(1)调查前准备

历史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根据资料、调查现场的情况制定调查方案,提前发放《指界通知书》;寻找控制点;到相关部门(国土、房产、林业等)提档或在业务系统中查询相关资料与数据。

(2)权籍调查

核实与调查不动产权属情况;核清界址状况;绘制宗地、自然幢、不动产单元的草图;详细真实地填写《不动产权籍调查表》。

(3)不动产测绘(地籍、房产)

外业:控制测量;界址点测绘;宗地测绘;房产测绘。内业:绘制宗地图;录入宗地属性;绘制自然幢;录入自然幢属性;房产面积计算,分摊处理。

(4)质检入库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图件成果。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权籍管理系统数据库格式,使不动产登记系统能直接调用。同时,入库前还必须进行拓扑、逻辑检查。

(5)成果归档

调查成果应以宗地为单位,以统一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数据分类归档。

结语

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涉及多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不会一蹴而就。数维不动产权籍调查系统实现了不动产权籍调查中的土地测量,规划测量,房产测量的统一,一套系统即可实现土地从规划定线到农专用到房产预测量、实测量到竣工测量到房产发证的所有步骤。实现了多种测量归一化,省去在各个步骤中使用各种复杂的测绘调查软件的麻烦,统一了标准,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步骤,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阮旭波.关于测绘企业在不动产登记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地理,2016(6):35-35.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起步于2003年,特别是2008年,宜昌市被确定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50个新增城市之一后,我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以原建设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努力实现宜昌“数字房产”为目标,建立了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商品房合同网上备案、存量房合同网上备案、房屋登记管理等七大子系统为一体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为全面提升房地产管理业务水平和丰富市场监管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七大子系统,行业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1.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包含开发企业预售许可证申请、办理、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签订、合同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满足预售许可业务的管理要求。楼盘表的状态可根据预售业务与合同备案业务进行动态更新,能够实现网上合同签订、打印和备案管理,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可实现撤销与跟踪管理。目前我市所有新增商品房的销售与备案均己纳入该系统,入网率100%。

2.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以房地产髓记信息系统为依托,将网上合同签订与内部转移登记办证等业务进行衔接,通过内外网数据和业务联动,相关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了存量房信息、经纪机构及人员管理、存量房合同备案和存量房资金监管四位一体的功能格局,降低了存量房交易风险。

3.从业主体管理系统。我们自2003年开始着手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后,又建立了网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的资质管理、信用管理、变更管理,以及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登记管理等。

4.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了包括企业信息、项目信息、统计报表、项目手册、综合验收备案管理等系统模块。通过申报、审核、更新、维护等功能,实现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监控。

5.登记管理系统。我市较早开始了对市区内所有房地产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通过引入GIS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楼盘表,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共享及房地产登记业务受理、审核、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一体化管理。

6.测绘与成果管理系统。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购买了全市120平方公里地形图,利用GPS、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完成了地籍图的修补测及全市的房屋普查及图档对应工作,编制完成了产籍图,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楼盘表GIS基础数据平台。

7.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系统将各个楼盘项目的信息以项目一幢一户(楼盘表)的方式对物理属性和销售状态、权属状态进行实时,购房用户可以查询到目前可售的房屋分布、房屋的物理信息,并确保购房过程的权属属性准确。同时,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各种数据分析,通过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排行榜以及指数,对房屋供应和交易情况进行。可以按城区和项目对房地产成交、可售、价格变化情况通过走势图方式进行直观表现。统计指标包括套数、面积、价格。统计周期可以按照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依托该系统,我们定期形成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对全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房地产市场供应和交易情况、房地产市场结构、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等,通过宜昌房产交易网、宜昌房地产网向社会。

(二)系统功能日益完善,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管理手段迈向现代化

1.登记业务一体化。通过房屋登记系统,工作人员在受理环节将实物档案数码成像,后续环节直接审核电子资料而不用传递和翻阅实物档案。受理、审批、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各业务流程均在网上在线办理,实现了登记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件效率。

2.图档管理一体化。通过对城区房屋的分户图、分层图、分幅图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工作,将数据按楼盘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建立楼盘表,以楼盘表为基础,进行图档对应,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关联,借助房产GIs系统,在地图上可直接查询到与所选房屋相关的产权档案信息,实现了“以图管房、图属档一体化”。

3.市场监管规范化。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建立后,实现了对全市所有房地产项目开盘前后、销售过程的监控和适时信息,有效解决了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捂盘惜售、一房多卖等问题。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的建立,可及时二手房源信息和交易数据,增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从交易合同、经纪机构、从业人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交易风险的发生。

4.数据统计自动化、信息定期化。通过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可自动对各种房地产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及指数等;同时,依托该系统,对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市场供应、市场结构、价格走势等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并定期,为市民购房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5.档案管理数字化。基于图档对应和数字化录入工作的完成,我们可利用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提供的产权人、产权证号等有效信息查询到相关的档案。对需要查阅或复制档案的,可以直接打开与实物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档案资料并打印,不需翻阅实物档案。

6.网络安全制度化。信息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把场地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放到首位。机房建设防盗、防火、电源保护等措施完备。在网络安全方面,实行公共区、内、外网络隔离区、内部办公安全区分离。在数据安全方面,对各类数据实行定期异地备份,数据备份采取每日凌晨服务器自动互备的方式完成,同时每月把澄积数据(主要是数码照片)拷贝到外部硬盘备份存档,将存档数据异地存放。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趋势网络防护系统,在每台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和防毒软件,并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和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定期对网络的系统及环境进行安全维护,确保了网络安全。

(三)房地产市场信息建设步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经过近7年的努力,2009年,作为建设部确定的全国新增50个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之一、湖北省房地产市场信息技术考核两个试点单位之一,宜昌市顺利通过住建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验收,被住建部通报表彰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优秀城市。在2010年10月住建部组织的“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先进单位”复检过程中,我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也赢得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在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亲自抓,产权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2008年5月,我们又根据建设部《关于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范围的通知》要求,建立了以房管局牵头负责,房地产权监理处实施,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参与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在产权处设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配有专职的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5名,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保证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如期建设。

(二)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我们制定了《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宜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即建立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房产综合信息基础数据中心,搭建一个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房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对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以图文管理为切入点,以房产市场交易、权属登记、档案管理为核心的房地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三)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不断加大对硬件及网络建设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2003年至今,累计直接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目前,每年的运行维护、设备更新费用均在70万元以上,采取纳入部门财政预算或其他渠道综合协调的办法解决,对经费予以保障。在技术力量上,我们采取引进人才和与软件开发商相结合的模式,在先期依赖软件开发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几点体会

(一)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系统建成后,通过调阅房地产数字档案以及开通行政审批业务远程查档服务功能,实现了“一条龙”办证服务。同时,信息系统和审批流程增添了超时提醒功能和办件质量检验监督环节,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大幅度提高了办件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市房地产转移登记由法定办件时间30天缩减为10天,部分业务实现了立等可取。

(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场信息的高度透明,保障了交易安全

依靠统计分析和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全面的房地产市场信息,使得房地产市场信息在运行中更加透明和规范,解决了房地产交易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依靠商品房预售合同和存量房合同备案系统,可有效地杜绝一房多售、重复登记、房产买卖欺诈现象的发生,保障了交易安全。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20*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深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致力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

1、开展各类规划编制。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上半年以来,县域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继续推进,完成*两岸整治专项规划的初审工作,完成县城绿地、交通设施专项规划的评审工作,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观改造、盘龙市民休闲广场专项规划方案。坑口、云山片区中心区块修建详细规划有了新进展,石坑里、桃花坞、新兴街等区块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2、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全面铺开。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计划,开展仁川镇整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柳岸、方山等6个村已进行规划草案公告,岭下、平象、姜华坑等村规划初稿已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其他村正在编制之中,这些规划将较好地促进各村经济生活的统筹发展。

3、磐安工业园区、新城区规划逐步完善。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认真指导磐安工业园区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各工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区的有关规划编制工作。

(二)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契机,城乡规划管理取得新突破

1、村镇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结合《城乡规划法》,我局通过认真调研,明确乡村庄规划管理主体,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

2、严把“一书三证”发放工作。“一书三证”发放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三证”发放工作。半年来,核发云山水厂、广播电视发射台、尖山镇火炉岭村新农村建设用地、新城区翠溪防洪堤一期工程等市政、公建项目等选址意见书40件;核发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磐安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4件,共计用地面积21.4万平方米。核发磐安县陈亮农副产品保鲜厂、浙江和和箱包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8本,共计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全县农(居)民建房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许可证》22本,共计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

3、深化“阳光规划”。严格实施《磐安县县城规划管理若干规定》和“阳光规划”制度,4月份,冷水镇政府要求修改总体规划,我局及时会同县国土局、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论证。有效地减少了规划修改的随意性。每个建设项目都实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布地点为政府公示栏和建设项目现场,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走访活动,对批后在建重点工程进行了走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动态。

(三)以提高公众规划意识为目标,规划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1、预防和查处违章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把违法建设遏止在萌芽状态,划分了规划监察责任区域,加强日夜巡逻,确保及时查处全县范围内重大违法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巡查责任包干制,责任人对所辖区域建设情况全面实施监察,并做好巡查记录。半年来,共查处违法建设案件84件,配合综合验收66起。其中,自行拆除违法建设1起,罚款处理的20起,停工、整改的29起,正在查处的34起。有效遏止了违法建设的发生,教育了违法者和广大群众,维护了《城乡规划法》的严肃性。

2、社会各界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积极组织开展规划宣传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充分利用《今日磐安》、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广告牌等进行大力宣传,并向公众发放《城乡规划法》读本200余册。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以做好基础测绘工作为抓手,测绘管理再迈新台阶

1、基础测绘工作深入推进。完成城区数字化地形图修测1平方公里,完成西山林场1:500数字化地形图1平方公里和圆塘林场1:500数字化地形图2.5平方公里,进一步推进我县基础测绘工作的发展。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测绘工作,共计完成新渥、仁川等11个乡镇25个村1:500数字化地形图3.5平方公里,确保了城乡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现时性,能更好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编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规划。

2、测绘服务全面开展。及时为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提供测绘服务,共计完成放样50多件,土石方计算20多万方。免费为方前下山移民小区测绘地形区2幅,放样10件,土石方计算2万方,共计减免费用5万元。较好地提升了规划部门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为民服务的形象。

(五)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1、深入开展蹲点调研活动。为进一步了解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月份,局班子成员带队分5次走访了2个联系村、3个联系企业,向有关企业、村干部、群众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分别参加了深泽乡马祥村和仁川镇流岸村组织的规划问题座谈会,专门就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开展及工作作风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全面了解了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2、积极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绿色通道”规划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明确了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责任人和责任领导,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办事方式全面优化,设立了行政许可科和村镇规划管理站,承担全部行政审批职能,真正实现了“一窗式服务”和“一站式办公”。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和程序,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叫随到,随到随办,努力改善审批服务。

3、依法办理、法制和建议、提案工作。承办县人大建议、县政协提案共17件,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部答复。已解决落实的为13件,正在解决的为4件。工业难题交办9件,已全部与交办单位企业取得联系和沟通。依法受理各级各类16件,其中县长信箱8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以往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重视,尽量加以解决:

一是部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经费不到位,进度还不够快等问题。

二是部分乡镇对违反《城乡规划法》案件处理职责不清、查处不力。

三是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当前繁重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任务。

四是部分群众规划法律意识淡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1、加快完成县城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北入城口—城南隧道景观改造、盘龙市民休闲广场、*两岸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并通过评审。继续开展石坑里、桃花坞、新兴街等区块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坑口、云山片区中心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完成云山片区给排水专项规划施工图设计。

2、继续开展仁川镇整镇村庄规划编制,加强村镇规划服务工作。完成仁川镇月岭、洋坑等村庄规划编制并通过论证,完成全县示范整治村庄规划编制。做好其他乡镇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加快推进水、电、道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生产。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全县规划员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规划业务水平,加强全县规划管理工作。

3、继续指导工业园区、新城区规划编制。继续指导磐安工业园区搞好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各工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区的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乡镇工业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全方位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努力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1、深化“阳光规划”。完善批前、批中、批后项目公示制度,积极探索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网上公示办法,尝试实行重大规划方案审批公众听证制度,努力提高规划透明度,确保规划的公平与公正。

2、优化规划管理方式。落实责任到职能科室,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模式研究,优化城乡管理网络和方式,确保真正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3、强化服务制度。积极开展对县优势企业、县重点工程及民生关注的项目“绿色通道”规划服务。兼顾效率和公平,积极探索行政许可职能内部运作方案。

(三)继续加大规划监察力度,确保规划严肃性

1、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一些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建设项目。同时,立足预防,进一步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和日常巡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

2、进一步加强规划宣传工作。结合磐安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报纸《今日磐安》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增强规划震慑作用,促进规划法制意识深入人心。

(四)进一步搞好基础测绘工作,全面加强测绘管理工作

1、加强基础测绘保障工作。认真服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抓好测绘技术指导和测绘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工作机制,推动“数字磐安”建设。

2、开展应用“新农村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运行维护系统方案,挑选3-5个重点部门作为试点单,对“服务平台”进行掌握应用,然后提出建议和意见,再由省测绘局和第一测绘院修改完善。

(五)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1、继续抓好学习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根据局系统年度学习计划,继续开展《城乡规划法》及新农村建设等有关内容学习,有计划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和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队伍廉洁从政意识。

2、继续抓好维稳工作,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深入实地,直面群众,做好政策法规的引导解释宣传工作;遇到问题“不推、不拖、不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超前做好矛盾的疏导化解,因势引导和消除的发生,把上访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土地确权;地理信息;数据库;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即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而开展的土地信息化建设工作,旨在构建具有较强现势性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是根据国家政策和省市实际,按照湖南省发证办颁发的《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以通过省发证办外业预检的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二调成果、影像数据,对所辖范围内的调查成果进行建库,旨在构建具有较强现势性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系统,为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到组,发证到组提供依据。

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

严格按照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要求对确权成果进行分层管理,录入相应的属性,确保图层内与图层间具有正确的拓扑关系,实现扫描数据与图形数据的正确挂接,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流程(见图1),共包括接合图表层、宗地层、零星宗地层、宗地注记层、村民小组注记层、界址线层、界址线注记层、界址点层、界址点注记层、行政区层、行政区注记层、行政区界线层、地籍子区层、地籍子区注记层、地籍子区界线层、地籍区层、地籍区注记层、地籍区界线层、地类图斑层、地类界线层、线状地物层、零星地物层等在内的20多个图层,根据数据库建设规范每个图层包含若干个属性字段。

图1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流程

2.1 工作准备制定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其目的是为切实保护农民集体利益,政府部门有效管理农村集体土地,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针对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实际情况及未来使用的要求制定了数据建库方案。

为确保所有权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作业人员须熟悉有关地籍政策、法规、技术和规程,工作前进行明确分工,并掌握技能方法和操作要领,了解确权登记发证建库工作的要求。因此,所有工作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为保证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考虑建库各环节的难度强度,对工作人员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与任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建库软硬件准备,硬件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和磁盘阵列服务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应用软件、数据格式转换工具等。建库原始数据准备,主要采用省厅下发的遥感影像数据、二次土地调查变更确认成果和预检合格的所有权外业调查成果,包括矢量数据文件、权属扫描资料和发证扫描资料。数据建库比例尺为1:5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0西安坐标系,标准3度分带,中央经线为114度。

2.2 原始数据检查

原始数据的处理工作严格按照检查、错误修改、再检查、再修改、再检查,循环往复,直到所有检查项均满足质量控制要求。通过人机交互对数据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建库原始数据的质量。其检查内容包括:(1)图形数据检查,包括矢量数据分层正确性检查、数据要素完整性检查、精度检查、几何位置接边检查,图层必填属性字段内容遗漏或冗余性检查;线状要素的悬挂点、伪结点检查、微短线检查;面状要素标识点及面拓扑检查,冗余多边形检查、碎片检查;界址点与界址点注记一一对应性检查、界址线与界址线注记一一对应性检查、宗地与宗地注记及权利人注记一一对应性检查等。(2)属性数据的检查,包括属性表及属性字段的正确性检查,属性字段顺序检查,各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等。(3)图形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对应关系检查,主要检查界址线与文书是否一一对应,宗地与宗地图是否一一对应。

2.3 数据库建库流程

对于获取的原始数据,按照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建立所有权数据库,利用所有权建库系统进行各种统计、汇总和打印输出。借助所有权数据库建库软件平台,将外业调查的图形和属性数据转入数据库建库平台,步骤包括:〔1〕根据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行政区小组;〔2〕建立数据字典与分幅索引数据;〔3〕数据库维护与修改;〔4〕扫描件挂接;〔5〕根据软件功能进行系统运行测试,验收合格后提交确认。

3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

湖南省某区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于2012年3月开展以来,通过质量人员、技术负责及相关作业人员的相互配合和努力,至2012年12月建库工作顺利完成。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成果完整,数据库、扫面资料、DOM标准分幅数据、图件、文字报告、重要过程数据及检查记录齐全。各级面积统计表面积统计正确,形成的各类文字报告完整、语言流畅、内容全面。图件要素及注记齐全、图廓整饰、图式和线型运用正确。

3.1 数据库质量检查

〔1〕将建库成果与原始外调成果资料进行对比检查,分析数据库成果质量;

〔2〕将数据库生成的宗地图、地籍图与外调界线接合图相对比,分析图件成果质量;

〔3〕将数据库中的面积汇总表与外调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面积汇总表格成果准确性。

3.2 质量控制措施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建库工作,实行“三级检查两级验收”制度。

(1)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建库,如需改变,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办理。

(2)严格质量检查、检测制度,逐级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建库各个环节,实施三级质量检查体系:小组互检、项目检查、单位检查。

(3)各个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自觉接受监理人员的监督,确保项目的质量。

(4)做好原始资料、成果生产过程资料和最终成果资料的管理工作。

4 经验与总结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积累了大量所有权建库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所有权数据建库工作,运行正常,数据查询、检索结果正确,利用数据库检测软件“数据预检”功能检查无误,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的经验主要有:第三方工具与建库软件互补使用,实现界址点自动编号,界址线剪断与连接,原宗地号唯一性检查,拐点捕捉错误,各图层属性字段赋值;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使用,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等;图层间属性拓扑关系需保持一致;外业数据标准统一;同时注意数据管理与安全保密。

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可实现:(1)方便的浏览功能:包括图形缩放、数据分层管理、高亮显示选中实体等;(2)灵活的查询功能:包括图形属性信息浏览、通过图形查属性、通过属性查图形、通过图形查栅格数据、不同图层条件联合查询等;(3)强大的成果图表输出:能够按照规程要求,输出各级符合规范的面积汇总表、地籍索引图、标准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并支持编辑、打印;(4)实用的量算功能:能够对特定目标进行缓冲区分析、快捷的实现距离和面积量算。

参考文献:

[1] 冯学忠, 冯瑜. GPS动态相位事后差分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1: 61.

[2] 丁皓希.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J]. 山西农经, 2012,6:42-45.

[3] 汪军林. 3S技术在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3,28:109-110.

[4] 张浩博,陈池波. 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效应的影响——基于A县的案例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2): 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