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周工作报告

周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周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周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建材工业迅猛发展的30年,先进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30年来,建材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体制,不断增强活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建材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促进了建材工业的全面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大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建材企业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量。其中,石膏板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年产能已达10亿平方米,中国建材、金隅集团、海螺水泥等均是该行业的领先企业。

30年来,建材行业中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格局,在中国建材、北京金隅、山东山水等一批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国内领军企业的带领下,各地民营企业、合资企业迅速发展。其中,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之一的中国建材集团依托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围绕“大建材”发展战略,加快了重组联合步伐,促进了我国水泥、玻璃、纸面石膏板等产业的行业整合与结构调整。在石膏板领域,基本完成行业整合和生产力战略布局,产能已占到全国的40%以上,是国内石膏板行业的领军企业。

目前,中国石膏板等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在世界建材市场上已建立了一定基础,产品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20**年前11个月石膏制品出口48.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出口金额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但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关问题更容易被无限放大。如“中国石膏板事件”就是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一起行业事件。中国建材企业应与相关部门一起“树立信心、团结一致、积极应对”维护中国产品的正当权益,维护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

在2009年,政府明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是今年工作的重心,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建材行业应该共同努力,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建材行业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周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2008年4月1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受州政府的委托,下面我就全州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汇报,并就今年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7年食品安全工

作简要回顾

2007年,全州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在州委、州政府和省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年的食品安全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整合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为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全州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健全

去年以来,全州各级领导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有关领导多次听取食品安全汇报,州人大和州政协先后组织开展《食品卫生法》视察和食品安全调研工作,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食品市场和各相关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研和检查,提出建议和要求。州政府两次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州政府与各县政府和职能部门签订《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级政府食品安全专项经费逐年增加,等等,都表明了全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意识和抓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这都为确保全州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财力支持。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在认真贯彻落实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依据《青海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了《海南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便于《预案》的操作,又及时编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同时,制定了《村委会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村委会食品安全事件问责制度》《食品安全监管联合执法制度》《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及奖惩制度》等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把全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推上了科学监管、有序监管的轨道。

――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送、传递机制进一步加强。去年以来,各县、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定期将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上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委员会办公室及时编印工作简报,反映工作动态,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信息互动和共享机制。

――综合监管机构建设取得实效。去年,全州所有乡镇政府和村(居)民委员均成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和职责。以政府主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格局和州、县、乡(镇)、村四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在全州基本形成。同时,各县还利用年中督查、乡镇干部集训等时机,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乡镇和村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年度目标责任得到落实,综合评价考核逐级展开

(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成效明显

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主要手段,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根据年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州范围内,分别牵头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节”“夏季饮品和茶园食品安全”和“中秋国庆节”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请各县政府和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有效地促进了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去年,在各类专项行动中,全州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场所1.5万家(次),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314起,货值10.4万元,取缔无证照经营106户,处罚款16万余元。

――食品生产加强行为不断规范。质监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意识,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颁布实行后,对恰卜恰地区食品企业(小作坊)进行了《特别规定》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企业的参培率达100%,小作坊参培率达90%。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以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为重点,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部门下大力气狠抓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实效。去年,开展了农村食品整顿年活动,以在贵德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2007年“食品安全进农(牧)家”活动启动仪式暨全省农村牧区食品监管经验交流会为契机,结合海南农牧区实际,开展了以“严把主体资格、规范经营行为、严查食品质量、狠抓案件查办、维护消费安全”为主题的农村牧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了农牧区食品市场,食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措施,确保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卫生部门在餐饮业和学校食堂中推行了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指定专人对接待单位的餐饮卫生进行了全程监督,确保了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全年新(换)办卫生许可证960个,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9%,为5144名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持证率达到99%。

各位领导、同志们,2007年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广大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是分不开的,是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州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建议

2008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狠抓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力争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综合监督网络和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农牧区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二)认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规律,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从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要针对假劣食品流向农牧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体系,发挥已经建成的县、乡、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员的作用,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分解到人。三是在全州进一步推广《食品安全事件村委会报告及问责制度》,为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置农牧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打好基础,实现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的工作目标,努力把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海南食品安全信息网”已经开通()。今年,要认真做好“全州食品安全网站”建设和更新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第一时间公布各时期食品安全情况,丰富地展现和宣传食品安全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海南州食品安全动态。力争今年把互联互通扩展至县级,实现县以上食品安全信息报送、信息披露、工作交流等的信息化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落实食品安全信息定期通报制度,要充分利用已经开通的“海南食品安全信息网”这个平台,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应急的操作规则,内部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以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应对能力,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工程。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继续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密切协作,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农牧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我州的“万村千乡”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农牧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消费、便捷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采取灵活方式,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州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五进一上八个一”活动。同时,加强农村牧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牧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宣传使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有所提高,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假劣食品的防御能力有所提高,全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警示语、温馨提示语的范围逐步扩大,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得到强化。

(六)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经费投入。近年来州、县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逐年增加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建议各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积极工作,主动汇报,多方争取,力争工作经费有更多的投入,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周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一、认真领悟会议精神,认清当前形势,

会上,传达了第三次依法治州工作例会相关情况,并认真领悟了州维稳指挥部对我州维稳工作形势的分析研判,强调要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并号召全局上下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县两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二、压实责任,严肃工作纪律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又值三月维稳敏感期和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维稳工作形势严峻,高度重视,为建立维稳防范长效机制,按州、县统一部署要求实行“三节两会”维稳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

周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一、调研背景

在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公共自行车推广和使用成为了新一代的绿色焦点。公共自行车不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交通的问题,而且它是一种清洁的交通工具,有助于打造绿色 、低碳、环保的和谐城市。台州市在2010年2月开始实行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该项工程是推进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的有效手段,是改善交通环境,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的有力措施,也是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同时,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项惠民便民举措,市民可以免费租车、易地还车,不仅可以方便广大市民公交的出行,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形象。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台州公共自行车工程运行总体情况

台州公共自行车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据台州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调研显示,按照分步规划实施的原则,稳步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台州市椒江区从2010年春节前期在解放南路最先推出6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试行成功的经验,又迅速在2010年3月份前进一步推出了20多个站点。一期工程共投放500辆自行车进行试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今后将向中心城区外的周边市区推进。在自行车管理中,按照“值、便、通、配、美”的运行总原则,使政府的公共服务得以延伸。“值”即有人值守,对自行车资源进行及时调配,解决还车难问题,并吸纳部分下岗工人再就业;“便”即站点布置要方便群众、贴近百姓;“通”即借用达到通借通还;“配”即自行车资源科学配送和调度;“美”即自行车和站点要美观,彰显城市美丽。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状态

在一期工程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针对“借车难,还车难”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作了有效的安排。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60%的受访市民反映:借车难,还车难。公共自行车公司为此已作了安排:每日安排工作人员对自行车进行调度来配合这个场所的运营情况,比如A站点可供出借的自行车数量不多时,工作人员会就近从自行车数量充裕的站点调度过来一批自行车,从而保证A站点的供给需求。同理,针对还车难的问题,主要有两项措施:在自行车出借需求量大的区域,增加设点,如在A点无法还上自行车的市民,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到附近的B点,这样既能还上车,又不给市民造成额外的麻烦。措施二是由工作人员进行调度,将已还满车的站点内的部分车辆转移至其他未满站点,从而为相关的站点腾出还车位。目前这一问题基本解决到位。

(2)对站点设置进行合理化调整。80%的受访市民对新设站点有一定的需求。为此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对需求量不是很大的站点进行调整,如调整到附近需求更旺的区域;特别是经过多方论证,新设了多个站点。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市民的家、单位、公园都有站点,市民只要依靠公共自行车就可以实现生活、工作、娱乐健身“一站式”,因此可以说是相当便捷,同时也说明目前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布局还是比较密集的,基本能实现给市民出行提供便捷的初衷。

三、调研思考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公共自行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目前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如何让公共自行车真正惠与百姓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项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通过政府组织及补贴来统一实施原本分散于各家各户的自行车管理维护,并使自行车的使用、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及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首先是要让普通市民对此有价值认同。包括对打造低碳社会的价值认同、对公共自行车文化的价值认同等。

其次是要从细节处入手。解决好常规出现的问题:地户口办卡难;卡套做的不够坚固;亲子座位扶杆不够高;在自行车站点设置雨棚;存取车不大方便;车况不佳等;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1)可以扩大使用的人群,凭学生证、暂住证等合适证件均可办卡。(2)提高卡套的质量。(3)亲子车,可以是自动调节座椅的车辆。(4)可在站点设置雨棚,还可以提供摊位,作为小卖部等。(5)存取车时有些不便,可以加大监管,帮助市民。(6)车辆的材质、性能、质量应做好监管和更换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创新思路,如在休闲地或景区设立特色自行车租赁站;根据这个休闲地或景区的特点,推出双人、四人连体自行车,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娱乐性和休闲性。

另外要突出该工程的本质――惠民性。这种公益覆盖整个城区,惠及家家户户,是打造民生政府的重大举措。如优先提供相关岗位给下岗人员和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同时要加强市场化运作,设立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使其经营市场化,增加盈利点,减少对政府开支的挤占。

2.如何让公共自行车成为城市的名片

周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在下城区天水街道工作的陆洋龙,是浙江工商大学社工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说到自己的工作时,陆洋龙神采飞扬:“工作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但是当年毕业时,我觉得很迷茫,送出的10份简历,有9份被对方当场拒绝。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个腔调——对这个专业不熟悉!”

分析:社工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杭州虽然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是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缓慢,能够吸纳专业人员的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杭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二 社工专业本科生仅占8.74%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设有专门的社工专业本科。去年,调查人员对其中的4所高校,自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至今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总共389名毕业生,当社工的仅占8.74%。其中一所高校,毕业生中从事社工的仅4.17%,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也只有13.79%。

分析:社会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留不住人才

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大约每年3XX元,如果除掉“五金”就只有两万多元。如果是一名非杭州籍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留在杭州,这点工资确实生活困难。

调研发现,杭州的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部门,长期以来采用低成本人力资源政策,导致从业人员工资偏低、待遇较差。而在中国香港或者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专业社工是一项体面而崇高的职业,工资收入跟公务员、医生、律师、教授一样,属于“中产阶段”。

案例三 职业社工缺口XX-5000人

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像杭州这样经济、社会规模的城市,应该有职业社工13000至16000人。据统计,杭州目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4171人,除掉20%左右的工勤人员,那么职业社工只有11000人左右,而且都还没有注册,没有职业化标准。

分析:社工职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四 未经系统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

在全市14171名社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4.88%,中级以上职称的占7.25%,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占3.19%,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人员占96%以上。另外,司法矫正、婚姻家庭服务、慈善事业、老人服务、公共卫生等领域,目前都还没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分析:杭州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案例五 社工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

据杭州师范大学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招生时社会工作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不到20%。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原社工系主任张敏杰向记者坦言,自XX年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新生第一志愿报考此专业的非常少,很多是调配来的,而且文、理兼收。学生进校后,对专业的认可程度也参差不齐,问得最多的是“今后出来干什么的?”

目前全国设有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的高校有200所,我省有7所。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中,社工专业成为一个“冷门”专业,问津者很少。在香港高校,社工专业却是最热门专业之一。

分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被誉为“社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