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产业区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发展产业集群领域被兄弟省市作为学习目的地考察学习,共涉及考察点15个,其中上海4个,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该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上海临港产业区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现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路数值得学习借鉴。”
――江苏盐城党政代表团
基础设施建设:华北未来重要综合通枢纽――石家庄新客站
2011年全国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航运建设领域有6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0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排在全国前列。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通枢纽。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新客站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与宜居兼顾的新城市发展典范――钱江新城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15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26个,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越发展”战略的先导性工程。新城建设2001年启动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区4平方公里内的中央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已陆续投入使用。钱江新城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以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6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不仅请专家规划,还要尊重市民意见;不仅制定好规划,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制定一流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让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党政代表团
低碳技术与新能源:采用“两型”技术建立的文化艺术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9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9个,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分别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通过声光影等高科技技术立体演示,详细介绍了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规划、阶段成果、创新技术等情况。该馆建筑本身也体现了“两型”理念,整个展馆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半导体LED节能照明、风光互补发电和竹木环保装饰材料等大量“两型”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化,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化。那么什么是学生生活呢?学生生活包括学生的本能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的本能生活与成人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的本能生活是学生的自我生活,是用学生的特有语言、情感、思维、行为表现出来的。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自我生活应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写“我自己的生活”,自由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习作训练,关注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写自我成长史作文。我们应该让学生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群体生活委题材,写在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
二、趋向主题化的写作
什么是主题化的写作呢?主题,或称专题、课题、话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话题作文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写作的广阔空间,考场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中考话题作文的命题,能把学生从写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在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中充分展示个性,彰显才情。而所谓的“话题作文”,就是拟定一个话题,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开启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的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
同学们可在同一个话题中心下,叙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等,甚至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话题作文既不限定文章的选材立意,也不受限于表达方式或体裁的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自由性。其主要形式有:(1)“命题”式。(2)“导语”式。(3)“材料”式。(4)“图画”式。
三、跨学科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虽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写作的写作教学目标,但也能从中看到倡导写作走进学生各科的学习生活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的语句。新课标中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而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现实、学生的生活主要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也就带有跨学科写作的写作教学理念。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劳动、体育、音乐、美术、社会等学科的学习活动室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智力背景和素材。跨学科的写作就是寓写作训练于其它学科教学中,让写作成为各科学习的一部分。
首先,可以创造条件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各种综合性写作活动。如与艺术学科合作创作和演出短剧、相声,编写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文字解说;与社会自然学科开展观察、参观、考察、调查、访问、读书、宣传等活动,撰写观察日记、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访问录、读书笔记、宣传广告等。其次,在写作课上创设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训练。如在写作课上组织学生画画、听音乐、做实验等,然后让学生捕捉亲身的经验和瞬间的感受,以不同的立意角度去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四、呼唤创新精神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视自由表达,放开各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有创意的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在国际上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要运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如通过编故事、续故事、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写作素材是毫无想法的,那么这样进行的写作就没有什么新意和内容,也不会受到读者的好评。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那么他们才能在接触文字材料时产生灵感,能运用材料进行创作,进而有所创新。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摘要: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水平,学习方法研究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传授方法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的优点及意义,其次介绍了学习方法研究的常用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成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学习方法;研究
1前言
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方法的改革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学习方法的研究,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爱好,让学生在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优点及意义
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促进中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如:具有丰富的笔墨纸张、报刊、图书等。再次。其次,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有计划的客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疑难问题认真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标准高效的做法成为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再次,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有计划安排学习的习惯,尤其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合理安排艺术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其培养学生自己查阅参考文献,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培养将现有知识消化吸收以后转化为自有知识的能力。
3学习方法研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的历史悠久,应用起来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眼睛、耳朵、大脑即可进行观察研究,通常来说,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感知活动,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在不影响观察对象原有状态的情况下,运用已有知识,对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观察法有时候需要借助仪器来帮助。
(2)实验法。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艺术,艺术比较深奥,要想弄清楚艺术之间的秘密,往往我们是假设在比较简单的理想条件下,进行逐步分析,进行实验,通过理想状态下的模拟实验,找出影响因素,逐渐由理想状态回归自然。
4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的成果
当今社会,知识不在多少,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否能够将现有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1)学习方法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为了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践。教师应该具有专业性、复合性等特点。
专业性:是指教师工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具有特殊的内涵、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凭经验和权威,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应用性为基础,培养艺术特长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人员。
复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全面发展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重点培养专业技能。教师应该经常性地教育学生认识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活动,注重激励,及时总结,提高品格修养,进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其全面综合发展。
(2)实施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方式。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一套区别于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实践教学为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式。1)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或者社会上的作品,在教学楼大厅内,应定期举办不同题材的作品展示,或走出校门观摩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展。学校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各类作品比赛或参加社会的设计招投标,在社会需求的作品主题和要求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作品创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学生的作品到论坛、微博等,让更多人对作品做出评价,使学生在评论中不断提高作品水平;以团队的名誉走上社会,学生可以依托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组成一个社团,以社团的名义承接社会上的商业活动或作品展览,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将自己的特长不断丰富发展,为以后真正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打下良好基础;2)引人实践机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定期聘请艺术设计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走进讲堂,将生动活泼的现场经验和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传授给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此外,应该和设计行业一线人员进行沟通,模拟现场与客户洽谈等事项,也可以联系项目交流进学校或组织同学进行实习等实践活动;3)拓展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让学生走出室内,贴近自然,以大自然为教材从事作品创作和艺术设计.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而深深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生命力;4)创新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应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计划,按时间顺序进行;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常开展,对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管理,制定有关管理规定与条例;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奖金挂钩;创新实践教学资料、学生调研或考察报告、实习、实践报告等管理模式。
(3)加快教学改革步伐。1)以学生为主,实施有差别的个性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实践条件,教师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要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应该因材施教,鼓励其大胆创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艺术设计迸发出学生的灵感;2)教学过程中,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结点或找出理论或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3)改革职业学校道德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关键,职业素养又决定了艺术人才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学校大多以就业为主要向导,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应该针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改革道德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入范式管理、专业文化建设、志愿者行动、特色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5结束语
学习方法的研究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艺术人才需要灵感和创新,所以,学习方法的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掌握学习方法是艺术专业学生成材的关键,艺术专业人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只有掌握了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学习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红英.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考[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2] 封美言.高职油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小学美术
0 引言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的教育模式。如今,随着知识信息技术时代的高速发展,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侧重技能训练的实用主义模式似乎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比较欠缺。所以,这种“应试教育”如今在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变化下正在努力转型。而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探究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成为一项值得长期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入手,探究如何在当代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并打造当下独特的美术课堂教学体系。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教师本身作为教学上的引路者,必须加强其自身的修养。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教学中去,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首先,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多媒体走入课堂是必然,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计算机的运用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感性材料到理性知识的传授。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要不断提高审美素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将美术学科规定为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学科教育可充分发挥特有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形象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最后,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文化素质。美术老师首先应该通过多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以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此外,应从多种渠道接收美术信息,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学会鉴赏、学会评论,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获得各类美术信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做到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加强交流,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才能够在艺术课堂上表现得游刃有余,潇洒自如,才能把更多更好的知识分享给学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较好的保障。
2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是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本前提,每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都有效建立在美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尤为重要。一堂课45分钟,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分清主次,把握课堂节奏,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对时间规划和掌控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中问题的设置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师生的交流和学生的讨论到底为学生掌握教学任务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示范环节如何做到适可而止,既不阻碍学生思路的表达又给学生做了个最好的展示;采用什么样的鼓励机制让学生的想法大胆再现;学生作画环节怎样让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少出现垃圾作品、重复作品和临摹教师作品的现象……一堂精致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美术这门学科更该如此。
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这样,我相信美术教师们一定能够驾驭好每一堂美术课,也有足够精力和热情去积极引导,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激发出来。
3 情景式教学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很多时候就要美术教师给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创造一个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从多角度去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巧设游戏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游戏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积极加入课堂互动中来,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思维碰撞。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根据教材的不同,再现情景,将音频、视频、幻灯片、教师抒情的语言、优美的姿态一起融入情景式教学中来。例如,小学四年级教材《飞天》这堂课我便采用的是情景式教学这一方式,伴随着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和一段精彩的考古视频瞬间,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入敦煌,立刻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和爱戴。视频结束,顺势导入飞天课题,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组成考古小分队,带领学生考察飞天的来历,不同时期飞天的艺术特征,最后填写考察报告并分析、制作绘画这样的教学过程,这堂课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这样一份场景,给孩子提供了更多遐想的空间,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今我们处在大数据时代,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以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信息,好的我们要学会虚心采纳,不好的我们得改进。我们是艺术的传播者,我们走在时尚的前沿,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更应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传播。
4 艺术氛围的构建
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试想在一间充满艺术气氛的教室里上课,是不是也是一种美享受呢。灵感就是对美的发现和认识,它是稍纵即逝的,很多时候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和想法。专业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得认真去布局。首先,中西方的名家作品、作者介绍、作品介绍都得认真选择以及循环更替。其次,教师优秀作品或者课堂示范作品也得准备位置张贴出来,很多时候艺术大师的印刷品给人很遥远的感觉,但教师的作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艺术美的所在,甚至拉近了学生和教师、教师和大师之间的距离。最后,学生优秀作品墙的设置。每堂课的优秀作品都应及时张贴出来,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甚至有时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相互促进、互相学习,我相信这样的教室环境非常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5 结语
课堂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把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再加上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美术课堂必然会鲜活起来,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也会逐渐开阔,同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参考文献:
[1] 克罗齐.美学原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68-172.
[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