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个人简历

银行个人简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个人简历

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第1篇

姓名:李XX 性别:女

年龄:23岁 婚姻状况:未婚

最高学历:本科 户籍所在地:徐州

联系电话:139XXXXXXX

求职意向

期望行业:金融、银行、证券

期望岗位:银行柜员和客户经理 期望薪资:面议

期望工作地:徐州及周边地区 可到岗时间:一周以内

教育经历

学历:本科 毕业时间:20XX年6月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所学专业:国际金融

专业描述:国际金融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货币、信用、银行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文化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企业单位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获奖证书

20XX年 全国计算机二级

20XX年 英语四级

20XX年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20XX年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实践经历

工作时间:20XX年2月~20XX年7月

工作单位:xx银行徐州分行

担任职务:大堂经理助理

岗位描述:在实习的四个月时间里,通过跟随银行老员工的学习,较为熟悉柜员工作流程。能依规照章、高效快捷办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客观上来说,我对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的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也逐渐的适应了我学生身份向职业人员的角色转换。

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根据商业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解决措施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现状

1.1 没有专业的人员和管理团队

现在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大多来源于各个商业银行中原有职员,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因为工作的影响,他们所认识的知识面只是单方面的,这些知识和从事金融行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都不相符。商业银行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针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制度。现在的主要是采用银行内部考核的方式来取代监管部门的作用,把所有权利基于一身,从而没有达到监管的效果。现在国内的商业银行频繁出现金融衍生交易、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对理财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和评估,其中的创新力度严重缺乏,很多产品的设计都要依靠外资银行进行设计、报价、评价,没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强大的竞争能力。

1.2 确保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明显

所谓的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就是指,商业银行要根据规定向客户支付一定的收益,其中的投资风险由银行承担,或是银行根据有关规定向客户支付最低收益或是承担其中的风险,其它的投资收益就由银行和客户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分配,投资中的风险问题由双方承担。商业银行中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银行盲目的提供确保收益理财的产品,根据相应的理财计划和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息。理财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也会出现盲目经营和缺乏秩序的情况,这样就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危害,也也没有很好的维护客户的实际利益。盲目的承诺保底收益、变相揽蓄。如果这种情况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当年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的情况极有可能再现。有的商业银行在对收益进行宣传的时候,故意把预期最高收益率转换成最高收益率,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会是客户误以为是高息存款,从而影响客户的判断。

1.3 投资人利益没有得到保护

在商业银行中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人往往在信息和专业知识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有的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推销的时候,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客户的风险问题,承受能力以及具体的财务状况,从而没哟普给客户提供准确的投资产品。而且有的商业银行就是利用投资人对专业知识的不熟悉,故意误导投资人,似的投资人最后做出的决定并非出自本意。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根据合同中的要求使用相应的投资人资金,从而危害到投资人的利益。

1.4 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中的风险把握不充分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控方面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使得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强;第二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手段和能力不强,没有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方面把控不到位;第三就是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了恶劣的竞争氛围;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银行都把理财存款作为一种揽储的方式,有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故意提高利息。

2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方法

2.1 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使用资格认证的方法,对于理财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个人理财业务并不是单纯的指银行产品或是销售人员,而是指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理财的工具比较熟悉,而且拥有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实际经验的个人理财能手,这些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的不只是金融产品,更多的是要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为这些客户提供实现财务目的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客户和银行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的技术认证,还要拥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2 要确保理财产品的规范化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确保收益理财地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现在对这项业务的风险认识还不全面,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停办法》中指出,确保收益理财技划或是相关产品中高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需要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能够向其中的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而且商业银行也不能盲目的承诺保证收益以后的其他收益。所以在存款利率没有达到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能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商业银行在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根据监管局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故意偷换概念,误导客户。

2.3 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只有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够保证理财业务的顺利进行。在商业银行中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要根据客户的实际意愿,采取谨慎尽责的态度,才能够顺利的开展业务。商业银行在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了解通铺自认的资金状况、选择意向以及风险的承担能力,从而给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相应的理财合同来合理的使用资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每一个理财计划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商业银行还要给投资人介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其中的风险问题,尽量使用准确而又通俗的语言,使得投资人能够准确的理解。

2.4 商业银行还要根据理财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

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需要对利率和汇率等一些重要金融策略的调整和改变进行检测,预测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且找到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商业银行在制定、销售和管理相关理财计划的时候,其中的董事成员和高层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要把理财业务风险融合到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中。上面所说的都是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要加强内部的风险监控。但是商业银行在去、追求利益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些隐藏的风险问题,根据这个情况,就需要制定出具体和详尽的风险标准和规定,从而更好的维持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杨俊松.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3):74-75.

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第3篇

大化不争

不言不语不解释

你今天有乖嘛

爱钱

搭仙

地獄快樂

最是风月入怀

神乐

猫和老鼠

過路人

江湖里厮杀

乱世忠良

大仙儿

冷风断情长

格式化丶孤独

重拾旧梦

致命的执着°

中意你

继续颓废着

捕梦时光机

猎食游戏

乖一点就亲你

南下牧马

你爹我超酷的

走过你来时的路

归来酒未醒

醉话江湖

正经的老色鬼

脑细胞怀孕了.

堇年纸鸢

原来不是你啊~

离别

世俗眼光

泪花伊人妆

关于你

抹去浮华虚夸

打包星星.

醉里挑灯看剑

土味升级

你脑壳有屎

胖小孩

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第4篇

一、背景资料

(一)自恋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自恋”是一个贬义词,且不愿意承认自己自恋。不少心理学者把自恋作为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都是自我关注者,自恋者只是高自我关注者。

对于自恋,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临床上自恋被看作一种人格障碍。1994年的DS-IV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需要羡慕,缺乏同情心。非临床领域认为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人格构造。

作为一种非临床意义的人格特质,自恋表现出一种自我膨胀;对无限的权力、美丽和成功的幻想;对批评的极度敏感;强烈的特权感;以及利用性的人际关系。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动荡不安,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以及飘忽不定的情感都左右着自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本研究将自恋定义为一种综合性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更为优越,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二)隐性自恋的概念

隐性自恋的概念由Wink首次提出,1991年,Wink提出了自恋包含着显性自恋跟隐性自恋两种类型。我国学者郑涌(2005)编制的自恋量表表明,隐性自恋包括易感质,特权感,自我钦羡三个维度。

本研究认为,隐性自恋是个体内隐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夸大,表现为潜在的自卑,缺乏信心和主动性,过分敏感、焦虑和具有不安全感,同时存在自我夸大和别人认同的高度寻求等外显特征。

(三)自恋与心理健康

国外有关自恋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现出“双面性”,显性自恋至少有一些适应的特征,而隐性自恋的特征主要是不适应的。在对自恋的测量中也发现,自恋的某些特征与心理健康的指标成正相关,而另一些则成负相关。Rose(2002)研究发现,显性自恋者是因为具有高自尊,所以他们经常体验到幸福;而隐性自恋者因为自尊水平较低,所以他们总感到不高兴。所以,自恋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自恋在心理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由此可以认为,显性自恋多与健康心理有关,而隐性自恋多与不健康心理有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0名普通高中普通班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284份,用一对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共260份有效问卷。

(二)研究材料

材料一:西南大学郭成教授自编的隐性自恋问卷,共20题,其中含一对测谎题,共4个因素:自我优越、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2;分半信度系数是0.772;拟合指数接近1。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材料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共10个因素: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用以测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特点

对有效被试在各个因素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从总体上分析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基本状况,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发展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隐性自恋居于中等水平。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自我优越。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隐性自恋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及其总分进行相关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异常与隐性自恋存在相关。高中生隐性自恋总体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上,自我优越和人际敏感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欣赏仅与偏执成正相关;自我保护与除恐怖外的各项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隐性自恋的水平的确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隐性自恋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

2.高中生隐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相对贡献,以隐性自恋总体为自变量,心理异常总体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隐性自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8.3%的变异性。

四、讨论

在国内外学者对隐性自恋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隐性自恋分为自我欣赏、自我优越、人际敏感和自我保护四个维度。从总体上看,高中生隐性自恋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强烈的关注着自己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恋;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意识等都逐渐趋于成熟,使得高中生可以对自我作出客观的评价,不会高度的自恋。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异常总体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理论及过去研究结果都较为一致,表现出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事件的伤害。

具体到隐性自恋的各个维度上,自我优越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对自我的过分夸大可能导致对自己的过高标准和要求从而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人际敏感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的敏感会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自我欣赏仅与偏执成正相关,表明盲目的欣赏自己,过分关注自我会使人只相信自己,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显得偏执;自我保护与除恐怖外的各项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过分的自我保护可能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感、自卑,而这些会影响心理健康。总之,隐性自恋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差。

银行个人简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贷款 风险 管理

一、商业银行违约个贷概况

近年,商业银行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打品种的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度较大的优质资产和优势信贷品种。

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周期下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群收入状况受到一定冲击,房地产市场、社会经营环境等内外综合因素作用更加复杂,其潜在违约风险逐渐加大。

我国商业银行违约个贷主要分布于中长期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商用房贷款。根据银监会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等上市银行不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反弹,不良贷款的较快增长需引起关注,同时对其违约风险因素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浅析

总体来看,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因素包括许多方面,既有经济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既有房地产业的经济周期性、金融市场环境因素、也有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违约风险;即便是借款人自身违约的可能性,也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拖欠还贷的违约风险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仅从借款人特征维度看,国内学者对多家城市个人贷款数据抽样实证分析显示,抵押物面积、家庭结构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信用状况、收入水平、年龄、住房情况、借款目的、收入还贷比率等等都或多或少会对借款人拖欠还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相关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类十二项。

(一)借款人因素

1.收入稳定性和收入水平。持续稳定的收入现金流是借款人确保能够按时归还个人贷款的第一还款源,是借款人偿还能力的重要保证和体现;借款人收入水平高低与其偿还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下行,经营不善和收入下降客观上导致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违约率上升。目前此类因素在所有因素中是影响最大的,占比达75%以上。

收入的真实性是审查借款人个人信息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并不健全有效,央银现有的征信系统中没有完整连续的借款人收入信息以供核对,有的借款人工作单位和征信系统也不一致。客户经理采取面谈笔录的调查方式,对借款人收入状况判断只能以其收入证明为准,其真实性无从考证。

2.收入还贷比。借款人每月偿还贷款金额与家庭收入之比例越低,偿还贷款的压力越低,贷款违约率越低。多家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指标是不同区域银行公认的违约风险重要因素。2007年10月以前,国家对收入还贷比没有硬性规定,采取的标准是借款人最低生活保障为收入还贷比底线,多家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中对客户收入还贷比率执行很多超过了70%;2007年10月后至今,商业银行执行银监局规定收入还贷比不能超过50%的标准。违约贷款中2007年10月以前的形成占比超过50%。

3.职业。工作稳定程度和垄断程度越高,具有较好的收入水平,违约率越低。职业因素的实质是还是通过收入因素来间接体现的。目前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单位真实性调查也是在征信系统中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大概有50%的借款人出具的单位介绍信和征信系统不一致。目前公认的个人优质客户群有公务员、垄断行业国企、金融机构、教师、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毫无疑问,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营销策略和营销对象围绕职业因素差别化开展。

4.婚姻状况。表面上看婚姻状况是影响个人贷款违约的非经济因素,但婚姻关系破裂,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共同还款人之间产生债务、经济权益纠纷,会造成贷款违约。在实际催收中,出现不少因家庭婚姻问题,对归还贷款互相推诿,试图悬空银行债权的情况,因此一旦借款人由于婚姻家庭解体出现拖欠,商业银行应尽快重点催收、积极落实债务人,确保贷款安全。

5.购房面积。虽然一般认为,购房面积对违约影响和借款人的经济债务压力成正比,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通过实践和贷后催收情况,笔者认为购房面积在商业银行违约个贷因素中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因此在贷款实际营销中,在把握好国家经济适用房等房贷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没必要刻意避开购房面积较大者,考察重点应放在借款人的资信和收入等的真实性方面。

6.借款目的。实践经验,借款人借款目的对个人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同向变动。一般情况下,用于首套家庭居住需求或以其家庭基本居住为目的借款人,需求的刚性决定其终止偿付的主动拖欠风险较低,而一笔多贷的用于投资需求或用于经营目的的借款人由于种种因素变化则潜在主动拖欠的可能性较大。这在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中比较明显。因此,对于有多笔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是商业银行的重点监控对象。

7.资信状况。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借款人信用是贷款的基础,是其能否享受优惠贷款利率政策的重要条件。资信和违约概率呈负相关性,资信较高的借款人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较小。

目前我国社会尚未形成一套权威有效的全民个人资信评级体系;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只有贷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实务中,客户经理对借款人全面资信的了解、评估和判断没有其他更多可依据的征信渠道,借贷之间信息不对称,存在借款人夸大自身还款能力和资信水平的风险。

(二)贷款因素

1.贷款利率。2014年11月起至今,央行连续5次降息,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降息虽然减少了借款人月供,降低了融资成本,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借款人收入没有相应增长,或增长幅度有限、甚至收入下降,降息对月供的影响暂时不明显,借款人的还贷压力并不轻松,月供超过购房者的承受能力时,拖欠房贷的违约现象会随之大量增加。

2.贷款期限。我国较早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1998年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17个年头,处于风险暴露期。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期限长,经济周期和房价的波动、利率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借款人经营和收入状况的变动,甚至还贷心理的波动,很多潜在风险因素将来会充分暴露,给银行带来一定的违约压力。

3.担保方式。个贷是抵押加阶段性连带保证的担保方式,抵押率越低,违约风险越低,风险缓释保障效果越好。如:诉诸法律的违约个人住房贷款的回收,第二还款源充足是关键,对降低违约风险起了积极作用。

(三)其他因素

1.区域经济和房地产周期。区域和周期因素对个贷违约风险有着正方向的影响,且影响程度较高。笔者所在的郑州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拓展了房地产市场空间,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获得较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处在可控水平,但其长期性潜在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效应叠加下,出现爆发并产生违约扩散不是没有可能的,需引起我们关注。

2.心理因素。鉴于不同文化、地域、教育、年龄对不同借款人观念的影响,借款人对借款行为不负责任,即使具有偿还能力,而且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存在,但由于侥幸心理,违约动机依旧存在,仍旧不愿意还款。这种心理是一种非理性化的主动违约,是恶意拖欠。对此类违约,必须坚决诉诸法律,促使借款人主动归还贷款。

三、管理建议

(一)提高认识,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保持对个贷违约风险防范长期艰巨性的高度警惕

个人住房贷款刚需和刚改,决定其规模仍会惯性扩大,贷款余额的高速累积,贷款总量的“稀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违约风险的增长。贷款质量呈现一种风险不大、“平安无事”的表面化状态,部分人员违约风险防范意识弱化。高企的贷款总量是把双刃剑,随着经济下行,总行和银监局更加严格的信贷风险分类标准和外部监管下,个贷违约风险的长期性、复杂行、隐蔽性,必将逐渐暴露,甚至可能集中爆发,贷款质量下迁压力将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到违约风险管理是贯穿银行业务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只能加强不能松解。

(二)贷前调查是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屏障,必须严格执行贷前调查制度,时刻绷紧贷前调查警戒线

个贷对象覆盖范围广,个人信用参差不齐,借款人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是我们开展业务的瓶颈,坚决杜绝为争夺个贷客户抢占市场份额,而忽视对借款人资信审查不严格,降低贷款标准的现象,尤其是对一笔多贷,对其前后短时间内收入水平明显变化,必须调查从严、监管从严,不能流于形式,想当然;充分运用好央行征信系统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借款人个人信息收集和核查工作,可以考虑设立若干信息核查小组,对部分重要疑点进行人工动态查实,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可以在个贷业务大厅设立广谱宣传专栏,面向客户大力宣传资料真实对个人融资的重要性,违约现象对个人和家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以警示借款人增强社会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