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张辉 47
地点:四川工商学院2教508教室
指导老师:罗凤巢老师
综训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也更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成本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综训希望学生都能够对会计有一个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在工作中更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训使学生更能懂得会计作账的基本流程
实训内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编制成本报表
第一天的成本会计的综训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累,因为它并不像财务会计那么繁杂又要做分录又要登账,还要编报表,成本只需要计算,你只要知道该怎么计算就好了,因为又不用我们用笔算,只要你知道方法一切都好了,一天下来我知道了其实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它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一名会计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先说企业吧一个企业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它自己的成本资料,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只有进行成本核算才能够给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如果连问题都不知道出在那里又怎么对症下药呢?再来说对我们自己来说吧,如果说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来说连成本核算都不能做好又怎么在企业之中立足呢?
可是到第二天我就觉得好累,因为一直都要看那些数字让人觉得好疲惫,我想可能这就是视觉疲惫吧,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好多问题,好多平时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说的许多话我都不是很明白,觉得好空洞哦,可是通过综训我懂得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因吧,还有一些过去在课堂里的一些错误,有些是一些简单的细节问题,但是我想有一句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我觉得事实的确是这个样子的,要注重细节,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会计人员,所以实训给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02-02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转型发展高校要将办学思路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中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高级会计是会计专业中衔接紧密的主干课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将成本计算和会计记账融为一体,为管理提供成本数据资料,同时发挥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职能。但是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成本计算和记账过程,在企业中能够正确运用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成本会计教学难点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的难点: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繁杂,而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制造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涉及到了企业供、产、销环节。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消耗的费用千差万别,同时企业之间的生产类型和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费用核算的方法和分配标准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但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不熟悉,因此觉得成本会计很难学,结果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具体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不多,学生实训条件有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学期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但是,成本会计对于制造业企业是重要的且专业性极强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很高,而且成本数据往往是一个企业的保密资料,因此企业可能不愿意接纳实习生到成本会计岗位上进行实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往往接触不到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更多地是承担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这样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企业实践有效的进行衔接,实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多数学校还是在校内组织开展成本会计实训。
(三)成本会计实训注重成本计算,会计记账过程相对弱化
为了让学生熟悉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都增加了实训环节。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成本核算的职能,而忽视成本会计记账职能。制造业企业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计算产品成本,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这些过程是以会计记账为基础的。而且,会计记账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账户的设置、账页的选择、账页结构的设置和各类凭证的填制等,这些基础做账过程往往被忽略,因此导致学生往往会核算成本,但是涉及到了做账过程却无从下手。只有将成本核算和会计记账相结合,让记账流程辅助成本计算过程,学生才能更为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化解上述难点,笔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一)介绍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流程,课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典型的或者学生熟悉的制造业企业资料,建立制造业企业模型向学生介绍制造业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任务以及资金和实物的运动过程,并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熟悉各环节的会计账务程序,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着重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核算。另外,成本核算程序一环扣一环,将前期建立的制造业企业模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环节的核算要求。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授?n过程明确“四个一”
1.明确“一个目标”,成本会计最基本的任务是正确核算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环节提供依据。
2.掌握“一张地图”,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和逻辑性很强,成本核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节较多,只有正确地按照成本核算程序一步步进行,最后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同时,成本核算程序也是教材各章节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在授课前应先让学生建立课程的整体学习脉络,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否则学生在后续繁杂的费用分配中会“迷路”,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成本核算程序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准备工作和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需要确定三个问题: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在成本核算程序可归纳为五个步骤:按地点和用途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根据受益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根据产品受益多少分配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确定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三项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起点,五个步骤的核算程序帮助学生理清核算的具体思路,从而系统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3.把握“一个指南针”,教材的内容侧重于理论介绍和计算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了解成本会计的实务过程,在授课时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顺序,按照“原始凭证――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后,已经对这个账务处理流程非常熟悉,按照这个思路上课更贴近成本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会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学会账务处理。
4.学会“一个工具”,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费用种类繁多,费用经常需要进行分配,所以要学会运用“费用分配三部曲”这个工具。分配前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的问题,接下来首先确定分配标准,其次计算费用分配率,最后计算各分配对象各自应承担的费用。
教学过程的“四个一”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成本核算的整体框架,既能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同时也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将实训过程嵌入理论教学环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同时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因此,实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虑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可以?⒗砺劢彩诤褪导?操作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每讲完一个模块后及时配合进行针对性实训。但是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质量好的实训资料。选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需要提供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各项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等,尽可能全真地模拟企业的生产环节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这样可以让学生练习每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通过实训资料中的凭证、账簿等素材增加实践体验,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另外,实训过程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单项实训主要练习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练习各个分配方法的应用、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等基本技能,使学生对整个成本核算流程和账证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实训侧重于在不同的企业背景下,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练习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将成本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成本会计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改革还在继续,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多样化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繁杂而且比较枯燥。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实训辅助的教学手段。长时间的讲授和实训,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需要向多样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空间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蓬勃发展,在这些模式下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成本会计未来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情况,适当融入新型教学模式。
(二)转换思路,强化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的会计岗位需求有限,一般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对口实习,但是可以转换实习思路。一方面,学校聘请专业学者或有经验的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企业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成本计算的技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专任老师可以走入企业,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学习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要求,积累一手的资料,将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成本计算工具,融入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
(三)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强化教学效果
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成本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未来可以考虑在会计专业职能技能大赛中增加成本会计竞赛项目,将教学内容和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操作有机结合,在竞赛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光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需要,而应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来教学。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会计学相关实践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对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模块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法。
1.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设计的需求,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应控制在96课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64课时左右,实践教学32课时左右,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新模式。
(1)在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基于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过程全方位对接的模式,将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成本会计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公司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相吻合,具有课程体系完整、结构新颖的特点,便于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按照成本核算业务流程要求,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常见的单据,掌握各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在教学中以模块的实际业务资料,要求并引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的要求,独立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当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会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期的最后一周将进行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根据这个定位,笔者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从应用的角度,强调成本会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2.以真实成本核算业务组织案例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法,归集我国企业在成本业务中的会计核算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与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按课程单元授课并指导学生进行具体会计实务操作。
(2)采用团队研究教学法,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将不同专业学生分成3~5人的研究小组,布置一定数量的实务课题(包括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研究讨论,相互学习,从而探寻实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3)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安排阶段性实岗参观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3.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网上考试系统和在线答疑系统,成立了以主讲教师为首的答疑小组,同时还利用QQ、E-mail、BBS等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答疑解惑,使学生对外贸会计实务的疑虑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
二、完善考核标准,突出考核内容
1.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强调能力标准及考核的整体性,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既有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有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坚持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结果考核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主要考查理论基础知识,项目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操作技能。
2.课程考核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内容
各模块按满分100评定成绩,再按模块权重折算后计入课程总分,课程总分=∑模块得分×模块权重。
三、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1.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理解该课程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与协作精神
《成本会计》每一单元设计教学目标中必须有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内容中必须融入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成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模拟的财务部,按企业成本会计业务流程设岗,一人一岗,项目任务的完成好坏依赖每一位学生自身岗位任务的履行情况和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外贸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职业素质要求,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能得到不断增强。
2.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就该课程写学后感,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有很大帮助。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训中设分组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就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热点,或自己实习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学生都能完成三千字以上、结构合理、内容具体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市场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03(10).
[2] 李延.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趋势[J].中国教育周刊, 2006(2).
关于探究性学习,众多的学者已有较多相关的论述。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而是如何更实际、更有效地实施它。本人根据探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成本会计教育教学的特点,对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与成本会计新课程的天然联系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会计专业的又一门主要专业课。它不仅费用分配方法多,成本计算公式多,而且表与表之间的勾结关系也较复杂。因此,科学探究在成本会计新课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科学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成本会计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师生互教互学,相互对话,使获得成本会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成本会计、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其次,科学探究性学习处于“内容标准”的首位,并渗透在会计课程内容之中。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等5个一级主题,其中科学探究位于这5个一级主题的首位。
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成本会计的情感,理解其本质,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显然成本会计的能力素质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正是通过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成本会计课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对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了解探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应该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可以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设计实训结构设计生产步骤实训并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课题的选择
可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品种法,可以结合品种法的特点,介绍涉及品种法的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步骤和特点,以及如何应用成本会计原理来解释;还可以从现有的实施品种法的企业入手引导他们学习,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由于选题的重要性,后文将做进一步说明。
(三)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5-8人。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训方案的编制等,使探究性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企业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人,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实施策略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详细的流程图:
三、探究性课题选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题的启动模式
学生启动模式:动员阶段后,学生完全没有限制地提出自己想探究的课题。其最大的优点是:学生的选题空间特别大。但是此模式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选择的题目过大;研究的内容过于抽象;没有充分考虑研究课题的可行性等等。
教师启动模式:动员阶段后,教师自报研究专题(供学生选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专题进行选题,确定研究课题;按课题分组,选出组长。此模式较好地克服了学生启动模式的缺点,但常常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热情和学生在以后几个阶段的主体地位发生冲突。
根据实施经验,一个更好的启动模式为:师生共同启动模式。学生大胆设想教师总体规划课题小组分解任务。学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条件,大胆提出侯选课题(学生用统一的文挡格式提交材料,教师建立学生课题库)。教师对侯选课题进行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制定出总体规划并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把整个课题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阶段,分期、分批、分层次、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这种课题启动模式克服了前两种模式的缺点,同时学生课题库的建立为下一轮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使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开放性。该模式可表示如下:
(二)选题的内容
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成本方法等。例如,学了“分配标准”这个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某一要素费用的分配标准,如: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原材料投入企业后应该用哪一个标准作为分配的依据,这个标准应更经济和合理的反映材料的实际分配成本,可以结合企业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分配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2.热点型课题。如企业环境成本会计问题,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讨论设计方案,而后展示各组的方案并最后确立正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在探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给予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去解决问题的所在。
3.对成本会计重点难点知识的专项探究。通过对成本会计重难点的专项探究,可以促进和拓展对现有课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深层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例如,分步法下综合结转分步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由于该方法不能反映成本结构的真实构成,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要进行成本还原,那么如何还原怎样还原,让学生亲自去研究这一过程。
4.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探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性探究。例如可让学生了解什么叫资源消耗会计,为什么要进行资源耗费会计的研究,它作为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有什么好处。
5.联系实际进行专题探究,特别是注意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的开发。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许多课题值得探究。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或是学校的模拟实验进行专题研究。进企业后,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企业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的材料物资的收、发、存的核算与管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类型的特点,从中体验到流水线上工序的操作。其次,请生产财务主管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在成本会计岗位的应用。通过参观学习为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确定其小组研究的方向。
四、结论
当然,在成本会计教育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与推广等问题。它对高职成本会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行为两个层面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做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者,更要做积极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时利导,进一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成本会计教育改革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教学系统创新
自会计学专业设立以来,成本会计学课程就被确定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成本的作用也就越突出,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与应用正是最直接的佐证。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其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已经得到毋庸置疑的肯定。然而,近年来部分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以下将以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段为对象就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我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以2004到2006级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面询函证等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根基薄弱、知识点的掌握限于“教条分割”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其中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实际耗用量或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不同形式。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二)账证意识模糊、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计算量重与大量的图表运用是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又一特点,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因其承担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例如,制造费用采用年初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时,各月末的账务处理在“纸上演算”中经常遭到忽略;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对于分配表中费用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
(三)管理观念缺失、分析控制的掌握限于“雾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教授成本分析、控制、计划等管理性职能的如何实现也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与前期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课程内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规模企业成为消化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将成本会计等同于工业会计的偏颇认识,使得业界对成本会计专项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而受近年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或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入,或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如此设置无疑使得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模糊。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会计处理严谨性训练。(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失当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制造费用期末分配与结转这样的重点项目一言带过、不做深究,造成了学生对关键环节似是而非的处理,导致不能正确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后患;而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则采取就题讲题、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学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够从现代CAI技术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疑对于解决成本会计授课难题,诸如:形象地呈现成本会计中诸多方法的“套路”,直观地演示大量数据在账表间结转等毫无帮助。
(五)相关辅助环节的形式化
本科阶段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结束后通常有认知实习的安排,其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准备,方式主要是到企业实地参观。然而,由于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认识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再者,紧随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成本会计试验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组就如何使得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达到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开展了调研与讨论,其间形成了一个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新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以下将结合演示表对整理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六项建议逐一加以阐述。
(一)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与明确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级会计人员为教育成果对社会输出。成本会计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会计的专业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会计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确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从而达到专业思维、数据处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覆盖面的甄选与逻辑体系的重塑
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是成本会计应发挥的两大核心功能,这一点应当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覆盖上得到充分体现。可通过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多种成本会计教材,并参考成本会计理论的新发展,筛选出其中典型的共同方面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尤其注意难易程度适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价值高的案例选择。在各项内容的前后组织上应以成本及成本会计工作循环为主线索,并考虑基本原理互通的内容能进行接力衔接。
在新系统设想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将非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作为机动内容。在成本管理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把握与成本核算紧密沿承,并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不重复的原则,主要考虑针对成本报表进行的分析、账务处理有显著特色的标准成本法。对于进程安排上,将生产认知放在基础准备部分以帮助学生熟悉生产常用术语,典型生产耗费在生产部门及部门间的归集分配流向;对于定额法因实务推广始终存在难度,且其处理原理和标准成本基本一致,故而将置于成本分析方法和标准成本法之后。其他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体现在演示表的“模块功能”,在此不再赘述。(三)对教学难、重点进行合理确定与有效攻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应以成本会计理论、技能基本功培养为核心,综合考虑未来工作岗位应用性以及后续职业资格、学位提升的需要,对教学中的重点项目加以明确。同时,应在课堂表现、练习批阅、答疑互动等环节中注意学生接受情况,对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行圈定,并通过出错信息的收集分析找到解决的法门。例如,成本还原是历来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还原的比重法和比率法教学时常被作为两种分割的独立方法来学习,经过验证两种方法的实质一致性以及对各步骤还原参照物选择的缘由进行着重分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运用两种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学校可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将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难、重点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加以确定。而任课教师在对教学重、难点具体判定时应根据受教者的情况在惯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小幅调整,并注意提高难点问题的讲授技巧。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并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程度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既要注重保持教师在传授基本、核心、难点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入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推导、“寻根”和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将行业扩展和成本会计前沿开发等内容的学习移到课堂以外,教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与掌握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来达成。
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基于现代CAI技术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如PPT课件制作中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等的恰当运用以及FLASHMX等动态效果的引入能有效辅助教师使理论解释更形象、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账务处理更直观等;而这有赖于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能制作出形式丰富、对课堂教学确有助益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此外,课程网站的使用也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加强教学辅助环节内容的针对性设计
在典型教学案例确定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到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前,先将认知实习与专业学习的关联进行细化。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可以将诸如企业有哪些生产部门?产品要经过哪些工序加工?动力等费用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等具体问题作为认知提示罗列在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明白该听、该看、该问什么。校方还可争取征得实习基地的协助,就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等拍摄影像、制作平面沙盘图片作为素材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
模拟实训环节,实训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建账,材料、工资、动力、折旧等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综合费用期末处理,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会计循环。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六)组织力量进行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的编写
目前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以《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为账务处理依据,但在细节的撰写上相互间却存在不少出入。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成本会计教材及其辅助材料的重新编撰成为当务之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上述甄选与构建的基础上,成本会计教材的编撰,首先应力求在细节上寻求共识与规范,以避免目前各版教材在核心概念、成本核算科目、成本项目、分配方法、费用分配表格式等方面各自表述的情况;其次应增加成本核算案例账务处理环节的普遍实用性,如使材料费用分配中的涉税问题、工资费用分配中非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五险一金”等内容能得到体现;再者应当与新会计准则变化相吻合,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最后可区分教师和学生两种版本,在学生用版本中,教学重、难点案例可有选择的只给出空白表格,便于课堂互动的进行。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一是要突出精要、发挥学习指导的功能,如可给出教学大纲,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示,使用图示突出各章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及计算方法的流程,对主要计算公式进行汇总与梳理,从而避免对教材内容简单精简的情况;二是练习题的组织方面,要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和变通应用进行合理搭配,引入历年会计职业考试真题精选,从而避免题目大量的简单堆砌;三是适量增加电算化作业素材,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计算与结转的能力。(七)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组成方式
由于课堂讨论、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的引入,相应的可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自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根据各年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这种复合测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强行记忆以求短效回报的现象。当然,建立规范的日常教学跟踪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一个先决条件。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国内外经济形势、科技条件的日新月异,高校的会计专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契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持续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以及同企业界进行纵向的检验反馈中探求更科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四川理工学院教务处.大学生修读指南[M].自贡:四川理工学院,2008.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国强,冼永光.成本会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