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这项在线调查发现,与6个月以前相比,现在有34%的Facebook用户在这个社交网站上花费的时间已经有所减少,而花费时间增多的用户所占比例则仅为20%。

这项调查强调表明了投资者对Facebook盈利能力的担忧情绪,这种担忧情绪已经将Facebook股价从其上个月每股38美元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价格推跌了29%,从而导致其市值缩水了300亿美元,至740亿美元左右。

调查显示,大约44%的被调查者称,被投资者视为表现不佳的Facebook IPO上市交易已经导致用户对这个网站的支持程度下降。这项调查是在5月31日到6月4日之间进行的,共有1032名美国人参与了调查,其中21%称其没有Facebook账号。这份调查的误差率为上下浮动3.5个百分点。

Facebook的9亿用户使其成为人气度最高的网站之一,对谷歌和雅虎等已经根深蒂固的互联网从业者形成了挑战。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确信Facebook已经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来将这种人气度转化为一家能证明自身天价估值是合理的公司。

在周一的交易中,Facebook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3%,报收于26.90美元。

虽然这份在线调查报告并未问及其他形式的广告如何对购买行为造成影响的问题,但据今年2月份由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在影响消费者决定的问题上,Facebook的表现不及电子邮件或直接邮寄等营销方式。eMarketer分析师德布拉·威廉姆森(Debra Williamson)称:“这证明Facebook在让其广告变得更加有效和提高用户相关性的问题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种担忧情绪在上个月变得愈加强烈,原因是当时美国第三大广告主通用汽车称其将撤回在Facebook做广告的全部1000万美元预算。

Facebook拒绝就这份调查报告的细节内容置评,但该公司指出,据针对能多益(Nutella)等公司的个案研究显示,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增幅中有15%应归功于Facebook;针对餐饮连锁运营商Applebee的个案研究则显示,Facebook广告能带来三倍的投资回报率。

对广告的有效性进行衡量是件棘手的事情,特别对品牌营销来说更是如此,原因是这种营销活动的目标是影响未来的消费者购买行为,而不是马上生成销售额。著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Nielsen)的全球媒体产品和广告主解决方案总裁史蒂夫·哈斯克(Steve Hasker)称,要判断一项广告活动是否取得成功,必须与产品本身联系起来看。

哈斯克指出:“如果你在为保时捷汽车做广告,那么若是能让20%的人进行购买,那就是令人感到惊讶的高转换率;而如果你是在销售速食面,那么就肯定不是。”

在接受路透社和益普索调查的人中,大约有五分之二称其每天都会使用Facebook。接受调查的Facebook用户称,有将近一半称其现在花在Facebook网站上的时间与6个月以前相同。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雷·瓦尔德兹(Ray Valdes)称,对所有社交媒体服务来说,能保持用户持续使用其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他援引Facebook推出“Timeline”界面等新特性和以10亿美元价格收购图片共享平台Instagram的交易指出:“Facebook一直都面临着来自于‘Facebook疲劳’的挑战,用户对其感到新奇的因素正在逐渐消磨,因此Facebook必须推出新类型的互动。”

这份在线调查对一种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审视的角度,而这种趋势对Facebook的未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Facebook正在华尔街面临严酷的考验。

Facebook筹资160亿美元的IPO交易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令这家由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立的公司成为第一家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值上市的第一家公司。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社交部门和IPO这种商业现象一直都面临着增长的瓶颈,而Facebook的IPO则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这项IPO交易由于纳斯达克的交易故障而受到了损害。此外,Facebook决定在IPO前夕致电某些金融分析师,就第二季度中可能会有的业务疲弱表现向其发出警告,此举已经触发了针对这家公司及其IPO承销商的多项诉讼。

46%的被调查者称,Facebook IPO交易的失败令其更加不愿对整体股票市场进行投资。

虽然Facebook去年的营收达到了37亿美元(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Facebook网站上的广告),但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却正在放缓。

消费者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来登陆Facebook网站,这对该公司的营收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移动版的Facebook网站上,这家公司目前提供的广告有限。分析师指出,Facebook必须找到从移动用户那里取得盈利的理想模式。

Facebook正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在在线广告领域中展开竞争,后者去年的营收大约为380亿美元。谷歌的搜索广告与用户搜索结果一起出现,这种广告被视为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

瓦尔德兹指出,与此相比,Facebook则仍在完善自身广告的有效性。但他同时指出,来自于Facebook用户好友在这个网站上发表的评论也可促成20%的用户购买活动,这令人感到惊讶。他表示:“Facebook用户好友的评论和推荐很有影响力,我对这一数据感到吃惊。”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网络团购指通过互联网渠道,聚集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组团,以较低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活动。自 2010年1月16日中国首家Groupon模式网站满座网上线以来,我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底团购网站为3210家,2012上半年,网络团购交易额达146.5亿元,比 20if年上半年同比大增 124%,团购用户规模为6181万,网络团购企业日均覆盖人数保持在2700万人左右。由于网络团购行业发展过快,再加上国内监管与行业规范缺失,导致了团购欺诈。团购陷阶等问题频发,低价方便的网络团购背后隐藏着很多风险。2010年团购行业信用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信用综合评定结果采取“三等九级”的表示方法,网络团购行业整体信用得分为63.3,等级为BBB,信用一般偏下,初步具备信用但信用能力容易产生波动,有一定经营风险。在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的投诉中,2011年网络团购投诉占网购投诉的25%,2012年上半年占 20.1%,网络团购正在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己经对网络团购和网上购物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吴国庆分析了团购行为特点。赵保国构建了基于消费者采购目标的网络虚拟团购模型,在此模型中,个人消费者采购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据春华等和黄峻论述了网络团购交易的模式。杜生鸣等基于产品信息的价格函数模型,分析了团购有利于消费者实现信息共享,减少搜寻成本,降低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消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消费效用。姚磊等建立了基于博奕论的团购信任分析模型。彭十一、屈燕等分析了网络团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总结了促进网络团购发展的对策。桑德拉(Sandra)等研究了网络购物风险的性质、风险的类型即财务风险、产品绩效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及他们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安东尼(Anthony)等研究了消费者感知到的网络购物隐私风险和安全风险。董大海等使用因于分析等统计技术得出了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4个方面:网络零售商服务风险、网络购物伴随风险、个人隐私风险和假货风险。于丹等指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所感受到最强烈的三个风险分别是来自于产品本身的产品绩效风险、来自于远距离交易的服务风险和来自于网站的来源风险。陈利屹举例说明了网络团购的诈骗风险、质量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三大风险。这些研究对指导网络团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然而上述文献缺乏对网络团购风险的系统研究。本文将针对网络团购的特点,借鉴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网络团购风险的类型及成因,提出规避网络团购风险的相关建议,以供团购参与者借鉴。

二、网络团购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网络团购可以实现各参与方的合作共赢。团购网站通过商家提供的交易佣金、商品代售、商户服务、广告投放。付费会员、加盟授权等获得利润;网络团购形成的价格优势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折扣,而且网络团购付款便捷,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实现消费:网络团购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商家的交易成本,增强其品牌影响力,并可使其更好地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占有更多销售份额,获得更多利润。这些优势使网络团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得到飞速发展。然而,网络团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风险,影响了消费者对团购行业的信任,也阻碍了网络团购行业的发展。

1.网络团购的风险类型。与传统的网络购物相比,网络团购具有价格折扣高、成交数量限制、时间限制等特点,也使网络团购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网络团购面临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产品绩效风险、售后服务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价格风险、来源风险、支付风险等7类。

(1)产品绩效风险。网络团购行业的产品涉及到餐饮、养生美容。化妆品、服装、酒店、旅游、奢侈品、图书、软件、玩具、家电、手机、电脑、家居、建材、房产、汽车、健康体检、保险、教育培训以及休闲等多个领域。产品绩效风险是因产品或服务绩效没有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如团购到假货、货不对板、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等。20if年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有45石%的用户遇到不愉快的团购经历,其中最多的是服务或商品与网上描述的不一致,占总量的 71.6%。

(2)售后服务风险。售后服务风险是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求维修和退换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所购产品与实际有偏差或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提出要求维修和退换时。经常会遇到售后电话无人接听、客服态度恶劣、客服对业务不熟悉。售后敷衍等问题;有的商家服务预约时间太长,商家接待能力不够,客户投诉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商家与团购网站互相推卸责任。对于团购的诸多不满意因素中,47.6%的用户不满意商户的服务质量,占第二位。

(3)时间风险。时间风险是由于团购时间限制或时间浪费而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团购属于阶段性的商业促销活动,一般都有时间周期,即团购截止日和消费有效期。有些网站编造虚假的剩余交易时间,以制造时不我待的紧张气氛;有的消费者未能在有效期内消费。此外,时间风险还表现为网络团购时搜索信息、付款、更换或退货造成的时间浪费。如信息搜寻时间过长、发货慢、付款后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退货时间过长等造成的时间损失。38.4%的用户不满意团购时间和条件限制,在团购的不满意因素中排在第三位。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信用风险个人消费信贷的安全性与借款人的收入水平、经济实力及个人信用息息相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借款人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客户经理在调查过程中给出的信用评分是对借款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指标。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然而,由于借款人单位出具收入证明的随意性,个人信用报告内容比较简单、粗略,并且部分客户没有信用档案,而目前的客户信用评分也不能完全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以上因素都导致银行在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除了部分人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外,另一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导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在向银行申请借款时必定了解自己是否具有偿还能力,从而会更多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不确定性因素。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与信用缺失现象是紧密相连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用缺失现象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必然导致信用缺失现象,而信用缺失的程度直接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缺失现象将不可避免,必将引发信用风险。

2管理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从风险控制目标上看,过分追求资金运营的效益性,而对经营安全与风险防范的认识严重不足。为了完成既定的贷款和利润指标,无视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操作、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不断增加。从贷前资信评估上看,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往往依靠定性的、人为行的风险评估大多是针对信贷业务设计的,而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业务的风险评估还处于空白或者探讨的过程中,对衍生金融工具、中间业务、电子银行等新业务的风险更是缺乏监控。这些问题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大,新产品的不断产生而愈显突出。从贷后跟踪管理上看,信息缺乏与滞后导致贷款预警机制失灵。长期以来,虽然商业银行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信贷管理制度,但由于机构岗位之间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贷后跟踪管理上,经常会因利益的交叉而导致权力制衡的失灵,如对保证金的管理上,会计部门与信贷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不清导致保证金账户失去监控,出现余额不足或挪用现象。

3法律风险国外消费信贷市场发达国家都有庞大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内容丰富。这些法律一方面对消费信贷参与各方的行为提供了参照标准,另一方面保护了参与者的利益,维护市场健康发展。我国的消费信贷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步的,真正得到关注和重视是到90年代中期,发展的时间不长,消费信贷市场还很不发达。我国的消费信贷法律不健全,国家尚未制订统一、规范的具体针对整个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尚未对消费信息的披露和消费信用的评估等做出规定。一般都是以国家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和实行性的规范等来约束的,规定比较分散,至今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消费信贷法律。我国关于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有《物权法》、《担保法》、《票据法》和《贷款通则》等,这些法律法规是针对生产性贷款而立的,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消费性贷款法律法规,致使银行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在回收个人消费信贷过程中,一旦出现贷款本息回收困难、涉及担保保证的履行、抵押物的处理、质押品的拍卖等问题,缺乏强制性的法律保障,实际操作中极为困难。就汽车消费信贷而言,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贷款通则》、《担保法》均未有针对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不仅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无法可依,而且一旦借款人故意或非故意的违约,就会出现耗时耗力,加大社会劳动、执行难的局面。国家对汽车消费税费标准、税费种类也未规范统一,各种税费负担还比较重,汽车抵押手续、法规不完善。这些在法律规范上的欠缺都成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中的障碍,使消费信贷业务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对消费信贷市场的完善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市场风险作为零售业务的个人消费信贷,其客户分散,单笔贷款数额小,贷款时间跨度长,操作环节多,业务量大,交易成本高,易受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诱发风险隐患。如部分银行在房地产热潮中放低贷款门槛,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也贷到了款,在房价攀升的时候,借款人可通过卖房偿还贷款,但当房价下滑、利率上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不堪重负,从而出现违约现象。同时消费信贷中出现不良贷款后,由于我国消费信贷法制建设和商品交易二级市场尚未完善,银行欲将抵押物变现,需经历重重环节,层层收费,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导致成本过高。

二、防范和化解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1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制度,就是要通过评级掌握借款人个人收入的真实状况、个人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及有无不良信用记录等,从而据以判断借款人的诚信度、还款能力的稳定性以及还款意愿。通过建立信息收集与信用评估机制,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为平台,整合健全系统功能,实现银行、工商、税务、房地产等相关部门信息的全面采集,真实全面反映个人信用记录。银行应以客户的信用记录为基础,通过信用评分卡机制,建立起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的程序和制度。同时有效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录入、变更客户的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与关联性。

2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法制环境我国目前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健全消费信贷法律建设迫在眉睫。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消费信贷参与双方的行为,既保护信贷消费者的利益,又不损害银行的利益。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不是权衡风险与收益的组成部分,而是作为要求和禁止从事某些业务活动或作法的规范,其必须明确消费信贷的主管机构、经营原则、办理机构、业务范围、贷款利率、办贷手续、法律责任等,确立双方的权利和地位,督促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使消费信贷做到有法可依,便于银行规范经营,推动消费信贷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同时要加大消费信贷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共同维护消费者和银行正当权益。

3规范操作消费贷款业务对银行来说:重点开发风险低、潜力大、信用好的客户群体,把处于上升阶段的中等收入群体列为个人客户的目标市场,其较强的还贷能力和良好的资信状况将是培植个人产品和盈利能力的新增长点。规范操作,严把贷款金额及期限关,针对不同的客户和贷款业务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贷款的首付比例及贷款期限,降低贷款风险度。注意完善保险手续,化解贷款风险。银行要在正确理解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完善贷款保险操作手续,重点关注保险期限、保险金额及第一收益人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机动车辆保险在贷款期限内是否连续,采取要求借款人按照贷款期限一次性全额投保的方式,杜绝按年投保后出现续保难的问题。建立高业务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消费信贷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专业性很强,因此对从业人员的金融理论知识、消费信贷专业知识、营销技能、工作经验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更新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培养出一支知识全面、业务水平过硬的消费信贷专业人员队伍显得格外重要。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人均GDP已经跨过1000美元的门槛,居民消费意向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向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品转变,相当多的居民具备了购车能力。

2002年我国轿车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2005年汽车销量达590万辆,2006年的汽车销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后1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状况

在经济发达国家,居民购买汽车60-70%的资金来自贷款,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高达70%,德国为60%,即使在不太发达的印度,贷款购车的比例也达60%,而在我国贷款购车的还不到15%,表明我国银行开展个人汽车贷款业务还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3年以前,我国汽车信贷市场年均增长速度为50%左右,但从2004年起,汽车贷款开始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贷款风险开始暴露,各商业银行开始只收不贷,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规模出现畏缩。

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外部经济因素变化而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

1.个人资信信息缺失风险。个人征信制度不健全,银行无法全面评估借款人的资信,贷款资料的填报内容主要以借款人申报为主,很难考证借款人资信信息的真实性。

2.汽车消费市场的风险。从未来看,车价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果客户无力还贷或恶意逃债,银行即使拿到了作为抵押物的汽车,其实际价值也远低于已放出的贷款,使银行资产蒙受损失。

3.汽车营运环境和个人工作、家庭支出变化将对客户按期归还贷款产生影响。客户跑车营运受到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营运车辆停运,造成借款人不能取得收入而延期归还贷款;受汽油价格的影响,使借款人不能达到预期收入而影响贷款的按期偿还。

(二)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和个人收入、财产申报制度,银行难以真正判断和掌握借款人个人信誉状况以及还款能力,在借款人不履行还款责任时,无法对借款人个人信用及财产形成有效的制约。

1.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或丧失。因失业、工作变动或出现其他经济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借款人还贷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还贷收入来源,使贷款形成风险。

2.由于经销商不讲信用,改变贷款用途或恶意诈骗。如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公司法人,与经销商串通,以公司内部人员名义,申请贷款用于公司周转;个别汽车经销商帮助借款人伪造购车资料、首期付款证明,捏造虚假身份、虚假收入证明及联系地址等向银行申请办理贷款手续;经销商经营困难,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名义取得银行贷款,用于自身周转或投资。

3.多头信贷。由于银行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借款人分别在不同的银行贷款,信用较差的借款人无力还款后,形成赖帐或逃之夭夭,使银行遭受巨额损失。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经办业务的各个环节由于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力造成的风险。

1.与经销商盲目合作。对合作经销商担保能力分析评价不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在汽车金融信贷业务推出的初期,合作伙伴以生产厂家及其特约经销商为主;其后与生产厂家没有隶属关系的大量的民营私办经销商纷纷出现,部分商业银行为争取市场份额,逐步放松了经销商准入要求,只要经销商交存一定基数的保证金,就可为其提供汽车信贷服务,出现了经销商收到购车人分期应还款项而不归还银行贷款的问题。

2.贷前调查不细致,不能获得客户准确的信息资料。

仅仅关注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职业和工薪收入证明情况,放松了对借款人的其他方面的调查,有的银行信贷经办人员对借款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都未进行核实,致使借款人轻松地获得大大超过其还款能力的借款。

3.贷中审查偏松,甚至流于形式。

对借款主体还款能力的审查把关不严,对各种还款能力的证明缺乏有效识别,提供的个人收入证明与个人税单显示的收入不相匹配;有的借款人月收入数不足以偿还月还款额;还有的汽车贷款首付款比例过低,造成变相零首付的事实。

4.贷后跟踪检查不落实。

缺乏有效贷后监控机制,对所贷款项是否真正用于购车、购车后是否及时办理抵押物的抵押登记手续、贷款满一年后车辆是否及时续保等问题落实不到位;贷款逾期后也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加以催收,以致进一步扩大了风险。

(四)制度和政策风险

1.受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制约,银行无法获得借款人及时准确的信息,如借款人以往信贷信用状况、个人诚信资料等,就连个人收入证明真实性也难以准确判定。

2.车辆挂靠和抵押登记制度方面。运输管理部门要求营运性车辆必须挂靠运输公司,这样就出现了车辆营运人为运输公司而借款人为个人的矛盾,使得抵押车辆所有权不清,存在银行抵押债权难以落实的风险。另外,车辆抵押登记部门登记抵押金额以贷款额为上限,而没有将车辆全部价值作抵押登记,一旦出现借款人买车后不久因各种原因以汽车抵顶贷款,银行将难以实现全部债权。

3.保险制度方面。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的承保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规定,与银监会要求贷款期限为1至5年的相关规定不一致;该种保险有的免责条款对银行不利,未给银行贷款真正上“保险”。另外,一般机动车辆保险按年缴纳,不能按贷款期限一次交清,银行督促借款人按期缴纳保费也成为贷后管理的难点。

三、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随时关注汽车市场状况,筛选优质客户,细分汽车产品市场。

根据不同品牌、不同价位、不同型号车辆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确定不同的贬值程度;对于贬值风险较大的车辆,通过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贷款年限、追加担保等措施规避价格风险。对个人营运用途车辆贷款主要面向有一定的营运经验、进行运输业务扩张的运输个体。逐步推行个人授信额度管理,根据借款人的素质、工作情况、收入状况以及以往的信用记录,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和个人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争取对借款人进行个人综合授信;重点支持个人信用评定在A级(含)以上的高中端客户,即把发放对象锁定在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且收入透明度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VIP客户、公务员、金融机构员工、教师、医生和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等)。

(二)实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共享。

2006年底,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达5亿多,将此信息使得各商业银行共享,可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1.搞好贷前调查,把好第一道关。必须坚持量化分析与实地调查以及电话核查的有机结合,利用客户递交的身份证、户口簿、收入状况证明、婚姻证明、房产证、房屋他项权证、房地产抵押合同和抵押房屋的状况等原始材料进行量化分析,对个人信用初步评分。

2.搞实贷中审查,把好第二道关。

贷款审批人员根据业务所提供的客户申请资料、调查报告、首付款证明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核实政策上的允许、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保险公司的落实与否,汽车经销商是否为本行批准合作的客户,首付款是否交足,还款来源落实的可信度如何等。

3.搞牢贷后检查,把好第三道关。

银行客户经理要安排相关的精力做好贷款检查、管理、监督工作。确保贷款按时足额收回本息。对借款人恶意违约,拒绝还款的,可通过法院和公安部门的车管所结合每年的车检,联合采取追车行动;要关注借款人每期还款情况,在每次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借款人收入下降,部分失去或完全失去还款能力确实无能力还款的,应及时采取司法措施,保全诉讼时效。对借款人车辆发生重大事故的要切实落实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保险条款,防止理赔资金的流失。

(四)谨慎选择汽车贷款合作经销商,对汽车贷款担保经销商和运输公司实行动态管理,严格建立合作、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准入制度规定或保证金缴存比例严重不足、有违约情况发生的经销商,要终止与其合作的关系。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水资源匮乏警报持续拉响,阶梯式水价政策实施日渐临近,如何节约用水,再一次成为市民们居家生活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精明的商家们为了投其所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节水洗衣机,从而成为家居生活最现实的时尚。在居民家庭中较费水的就是洗衣机,其耗水量在家居生活用水中占到了1/4,只居洗澡用水之下。因此,选用一台能够节水的洗衣机,无论是从环保的大局出发,还是出于居家过日子的“精打细算”考虑,都是最现实的选择。

水价不断上调,也直接带动了节水型洗衣机的畅销。据杭州松下洗衣机北京销售总经理李雪华介绍,自1999年起节水型洗衣机的市场比重就不断提高,到今年带节水功能的松下泡沫净、立体搓两大系列产品的销量已占到松下在北京总销量的50%。虽然节水型洗衣机比普通的售价稍贵一点,但并未阻挡消费者购买的热情。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推荐洗衣机时,节水功能成为其说服消费者购买洗衣机的“王牌”。销售员一般会向顾客介绍:节水型洗衣机用起来方便,节水又省电,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一项调查表明,80%的消费者认为节水洗衣机市场前景看好。节水也成为越来越多居民购买洗衣机时考虑的条件之一,在同等价位的情况下首选节水型洗衣机。新《家用电动洗衣机国家标准》对洗衣机用水做了指标限定,用水量成为洗衣机的主要性能之一。那些用水量过大、能耗高的洗衣机将被禁止生产销售,节水节能的环保型洗衣机成为市场的焦点。

水果消暑交易量大 果蔬价格继续趋降

夏季人们对于水果的需求令其交易量持续大增,随着应季新鲜水果和蔬菜的不断上市,果蔬的整体价格仍为下降态势。据某市农贸市场的数字显示,连日来水果的交易量均超过百万公斤,最高时达到近120万公斤。即使这段时间的降雨也未给市场带来过大影响。目前,西瓜、荔枝、桃类、甜瓜类的销量在水果市场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与上周相比,西瓜、荔枝、香蕉价格的平均降幅在12%左右。昨天,西瓜的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0.65元左右,荔枝每公斤约3.5元。来自河北等地的久保桃不断大量上市,丰富了人们的夏季果盘。河北、山东及本地的桃类、甜瓜类由于地域的区分和品种的繁多,价格之间存有一定的差距。富士苹果、鸭梨、雪梨、沙白瓜、哈密瓜、葡萄等部分品种略有波动。

汽车经销商分化进入白热阶段

从北京汽车流通协会处传来的消息称,上半年北京市销售汽车23.9万辆,销售额276亿元。排名前100名的经销商几乎包揽上半年总销量的50%。在北京实际经销汽车的1083家企业里,上半年销售汽车100辆以上企业占销售企业总数的30%,其余的751家销量全在100辆以下,占70%,月销量不足16辆。可见,在上半年市场增长明显放缓背景下,汽车销售渠道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分化趋势,加上有关部门即将出台《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规范汽车销售与服务,今明两年将是汽车经销商的震荡重组期,大部分实力不足的经销商将被淘汰。

中国对韩泡菜出口增长迅速

据韩国农林部和贸易协会消息,今年上半年韩国泡菜进口达2.3244万吨,是去年的近2.5倍,比同期韩国1.7278万吨的出口量多出34.5%(约5966吨)。随着韩国相关企业不断在中国投资设厂,韩国泡菜进口不断增长,已由1998年10吨增长到2003年的2.8706万吨,而且最近几年的进口全部来自中国。虽然韩国泡菜出口数量低于中国,但价格高出很多,上半年韩国泡菜出口金额达到5089万美元,是同期中国出口泡菜金额840万美元的6.1倍。

浙江民营企业离“家”出走加剧

由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名为《从浙企外迁看我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关于全省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专题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浙江共有3058 家民营企业迁出省外,外迁企业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9亿元。《报告》表明,中小企业是浙江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主流。在所抽样调查外迁企业中,原在浙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9.5%,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70.4%,对外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82.3%。调查同时认为,企业外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浙江的商务成本明显偏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邋遢”服饰主打服装市场

从前,艳丽的色彩和花花绿绿的图案总会被视为土气的象征,穿衣打扮似乎就应该简洁大方。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把大红、大绿、橘黄、亮紫等绚丽色彩一并穿在身上的女孩子越来越多了,这些 “邋遢”服饰主要来源于各服装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这些着装另类的女孩子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古怪的名字――“嘻哈少女”。在某服装市场一家经营嘻哈服饰的店铺里,挤满了正在挑选服装的年轻女孩。听老板讲,这种服装重视的是款式和颜色,价格非常低,几十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一件,基本上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来买。这些年轻姑娘是服装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她们普遍认为“打扮就应该鲜艳夺目,只要整体的颜色搭配效果好,大红大绿也能穿出青春靓丽的味道”。这种“邋遢”的服饰已经成为今年的流行风潮。

广州已成灯饰产品消费大市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灯饰照明的需求层次越来越丰富。中国照明电器行业也因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广东、浙江、江苏逐渐成为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的主要产区。据悉,广州每年投入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高达200至300亿元人民币,若以照明需求量占总投资5%计算,广州每年仅工程照明需求量就达20亿元人民币。目前,广州已成为一个灯饰产品消费大市,年成交量在30―50亿元,每年以20%速度增长。但从全国范围看,广州市的灯饰市场仍显得十分落后,全国20多个年成交额超过2亿元的灯饰市场,均不属于广州,因此,照明电器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8月新开业的某照明中心开业当天便有5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该中心负责人称,其市场的开业会加速推动珠江新城商圈的早日形成。

电子商务将主导数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