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景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范文第1篇

1存在问题分析

1.1缺乏专项规划,滨水景观凌乱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中运河处于京杭运河的中心[4]。中运河河道弯曲,人工改造河道情况较少,形成了一定面积的滩涂湿地。为保证防洪安全,目前河道沿岸建立起的堤防采用的依旧是土体填筑、混凝土局部护砌的传统修筑方式,忽略了沿岸水生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提升,使得沿岸堤防内外生态环境较差,文化底蕴未能彰显,没有行人骑行道和步行道,视觉感官较差,未形成统一风格的旅游观光带,极大浪费了河道岸线的景观资源,生态环境效益较低。从经济区位来看,该区位于淮海经济圈内,也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区内,资源、市场、交通条件都非常良好,具备快速发展经济的基础,中运河迄今还发挥着较为完备的航运功能。但沿岸建设了多处码头、黄沙中转场以及码头生活区等建筑,建筑结构简单,分布凌乱,不仅不能充分保证生产生活安全,更对中运河沿岸景观造成了进一步的妨害。中运河具有多重功能,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廊道。相关部门却未出台岸线整治和景观改善的专项规划,多部门缺乏配合实施的依据。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致使河道两岸无序开发利用,侵占岸线严重,违章建筑众多,束窄河湖滨水空间,加剧了水生态恶化,水生动植物消失,河道自净能力减弱,生态景观价值尚未充分发挥。相较于京杭大运河淮安段(里运河)[5]、苏州段和杭州段,运河景观开发、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发挥以及经济利用上尚显逊色,更是需要吸取相邻河段的经验。

1.2缺乏综合治理机制,沿线违章建筑较多中运河岸线景观较差等问题由来已久。作为航运河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岸线侵占情况不容乐观,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也未能制定出台综合治理机制和相应制度。制度的缺失使管理部门无法进行有效配合,也不知从何抓起,变相姑息了沿线违章建筑修建和违法生产的行为。同时,由于水利违法成本低,违法生产具有非连续性,违法生产行为往往采用“游击战术”,致使中运河沿线违章建筑较多,查处难度较大。目前,中运河沿岸既有群体性违章搭建、违章黄沙中转场,也有个体性违章船厂等多种违章设施,同时带来了违法修筑的相应生产生活必备基础设施。据统计,有各类违章建筑约100处,占地约33hm2,对生产安全和航行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对河道沿岸景观造成了伤害。

1.3管理手段单一,缺乏长效管理机制长期以来,中运河的堤防与岸线管理主要靠水利部门一家,巡查人员少,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单一,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合力。目前依旧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即仅依靠人力进行日常巡查和突击整治,无法有效地形成长效管控机制与违法违规查处机制。虽对大多数违章建设行为及非法占用现象进行了立案查处和治理,但由于历史遗留、面广量大及反复违法等因素,整治效果甚微,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惩罚力度小,拆违难度大,经济利益诱使违法人员很快“卷土重来”,违法现象依旧。

2景观提升初步设想

根据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条件,坚持生态设计理念[6],充分挖掘水文化[7],初步规划将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宿迁至皂河段)分为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2.1上段改造上段位于皂河镇境内,即新邳洪河闸至南拐弯泵站处,长约5km,滩地面积约20hm2。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岸线,需在规划方案中重点考虑几大因素:亲水、生态、景观、游览、场地,完整地建设运河滨水线性绿地景观体系[8]。该段岸线上,在河道由南向东拐弯处有较大滩面,与乾隆行宫相距较近,运河文化底蕴深厚。治理上段时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承载水文化的标志性工程。综合考虑水景观、水工建筑物和河道岸线景观相结合,水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水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相结合,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9]。宜在此处建设一座融行宫文化、水文化和运河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与乾隆行宫相呼应,丰富其文化底蕴。同时,公园的建设还要充分考虑亲水设施的修建、生态植物的布置、景观风格的统一和群众游览的方便,让景观工程建成后,真正成为当地居民乃至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另外,为沟通运河两岸,拓展岸线景观空间,在适宜位置建设跨运河步行桥一座,紧密联系一、二线大堤,不仅方便周边群众出行,也为运河对岸的生态景观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性设施保障。

2.2中段治理中段分别位于皂河镇及支口镇境内,即拐弯泵站至县城排水河道处,自西向东长约8.7km,滩地面积约100hm2,最窄处约30m,宽的地方约50m,现状堤顶为乡镇级道路,路面较窄,只容行人步行通过,行车困难。同时,岸线两侧水环境亟待整治,生态绿化护岸与观光风景带尚未系统建成。鉴于国内近年来岸线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生态略显不足和游憩不均衡的缺点,中段治理需进行专业的系统规划。突出生态,不再单一建设人工式直立驳岸景观与僵直水岸线,利用生态砖等生态环保建筑材料建设护岸。运用专业理论进行系统规划,均衡发展滨水休闲游憩空间,鼓励公众有序参与管理[10],避免部分区段功能健全、游人众多、部分区域功能形式单一、景观特色缺失、无人问津的情况。综合考虑本段现状情况,结合人车分流,在二线大堤内侧建一条观光骑行道,宽约5m,比现状滩面高1.5m左右,沿线进行绿化景观处理,水边种植芦苇、菖蒲、茭白等本地水生植物,以净化水体。同时,在适宜位置建设跨运河步行桥一座,紧密联系一、二线大堤,方便周边群众出行。

2.3下段整治下段位于宿城区境内,即县城排水河道至宿迁闸处,长约8.3km,滩地面积约480hm2,最窄处约400m,最宽处约1000m,滩面宽大,岸线相对较长,适宜修建港口码头等建筑物。为保证经济发展与物资流通,考虑中运河航运发达与港口货运的需要,在此段范围内建设现代化港口1座、现代化舾装船厂1座,建设的大型港口码头要保证吞吐量,满足船只的停靠与货物的装运。拆迁周围的违章建筑,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为提升环境质量,四周辅以生态绿化措施,水利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定期监督检查,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3对策与建议

3.1明确岸线定位,营造滨水廊道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岸线是城市带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资源。综合考虑中运河岸线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周边关系以及未来发展要求等因素,将骆马湖宿迁大控制段中运河岸线景观提升工程总体定位为“城市休闲岸线典范、河湖运动欢乐场所、运河文化和生态游憩完美融合”,其核心目标是拓展功能、提升品位、展示特色。把城区段中运河建设成生产安全有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景观美丽、行人游憩舒适的滨水廊道,让港口码头、河中航船、生态护岸融为一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3.2编制专项规划,提升岸线景观加快中运河岸线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实施岸线资源管理、推进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充分运用专业理论,高起点编制规划,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综合保护规划等相衔接。建议编制出台骆马湖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和宿迁至皂河段中运河岸线景观提升综合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

3.3加强规划控制,留足发展空间中运河两岸违章建筑众多,侵占河道使用空间,必须加强规划的控制和引导。水利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必须根据规划要求,加大监督稽查力度,对影响主要景观带、景观轴和景观节点的违章建筑加大清障和拆迁力度;对规划区内加强岸线利用控制,为将来岸线建设的升级与强化提供发展空间,保障中运河岸线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生态景观范文第2篇

1唐山湾国际旅游岛项目概况

1.1地理区位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滨海处,乐亭县境内。旅游区西临曹妃甸滨海新城,东接京唐港区,北面至滨海大道,南至渤海。国际旅游岛规划陆域面积40.75km、岛屿面积32.25krn2。

1.2现有资源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南部沿海重点旅游区——菩提岛、月坨岛、金沙岛国际旅游岛开发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开始进入市场;乐亭县渤海湾畔的金银滩,其沙质细柔、黄白相间,这里天蓝水碧、潮平沙软,是海浴、沙浴、日光浴胜地,亦是品尝海鲜、海钓赶海的旅游佳地,吸引着京津等地的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1.3存在问题

1)低档次的旅游产品。现有资源多数处于初始粗放开发状态,景点起点不高,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完成深层次开发,显得单调和一般化,缺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和休闲度假型项目。

2)生态系统未得到良好保护。滨海岸线一带现状均为虾池用地,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沿岸植被严重减少,湿地退化,威胁生物多样性。

1.4设计目标

充分发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地处京津冀重要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规划、综合协调,将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海洋生态之岛,海滨温泉之岛,海滨健康之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用生态修复与湿地开发等多种生态建设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区的协调发展。

2规划理念与定位

旅游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现城市生活的舞台。良好的规划设计作为旅游新区开发的第一步,必须确立新的规划理念和定位,使旅游区的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2.1规划理念

1)生态的理念。注重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善陆域海岸线的综合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性,突出海洋生态文化游特色。

2)健康的理念。突出阳光、沙滩、海上运动、温泉等旅游资源特色,强化滨海度假的休闲娱乐功能。

3)文化的理念。突出海洋文化的展示、观赏和教育,突出渔业风情特色,倡导游客的渔业风情体验、参与和互动,突出地域文化的展示、传承与参与。

4)和谐的理念。改善原有渔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原有居民的经济利益,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2旅游特色定位

1)海洋生态旅游特色。规划打造国际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观赏海岛生物、植物和鸟类的旅游基地。

2)海滨温泉度假旅游特色。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规划旅游岛成为北方滨海地区仅有的海滨温泉度假胜地。

3)海滨健康休闲游特色。打造北方滨海地区重要的海滨游泳、日光浴、沙滩休闲运动、海上运动及其他休闲运动的场所。

4)渔业风情游特色。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当地特色,形成北方滨海地区体验渔民风情和生活的重要基地。

3规划构思与设计

3.1规划结构

规划区结构划分为“一轴两带一心五区”。一轴:乐北路旅游景区主轴;两带:海岸休闲景观带和滨海路旅游景观休闲带;一心:旅游景观中心;五区:西部的渔家风情旅游区、中部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南部的旅游商务休闲区、中东部的海滨旅游居住区和东部的海滨特色度假区。

3.2功能分析

1)渔家风情区:位于规划范围西部,是以展示国际渔家文化,弘扬当地渔民的民生民俗,以渔业风情游和渔业特产商贸为总体功能定位的区域。

2)旅游商务休闲区:位于规划范围中部,以完善的旅游码头、旅游服务中心、宾馆酒店等综合商业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

3)旅游综合服务区:位于规划范围北部,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4)海滨旅游居住区:位于规划范围东部,以承担旅游区的居住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借助毗邻旅游商务休闲区的优势发展度假村等职能,并建设高标准住宅。

5)海滨特色度假区:位于规划范围最东端,规划建设游艇别墅、游艇俱乐部和高端居住建筑,形成以游艇为核心的特色度假区;高标准的环境设计在完善旅游区功能结构的同时也能给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游憩空间,提升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品质。

3.3绿地系统设计

采用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将现状湿地分为三部分:自然湿地、养殖区湿地、河道湿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分别进行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展现湿地独特景观,同时合理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区内河道疏浚与湿地修复形成的绿色生态主链、片状的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和星罗棋布、发散在各部位的点状绿地组成区内的绿地系统,组成“纵横交错”的绿地网络,与外部海、水、绿等生态系统紧密联系,为整个新区生态编织功能良好的绿肺。充分体现各种绿地的休憩功能。其中除了渔家风情园生态绿地对界内提供绿色休闲、滨海开敞空间提供亲水空间与游憩空间外,结合商业区人流密集的开放空间,沿路组织步行游憩的植物花卉公园;结合道路绿带、居住区绿地建立均匀密布的街头绿地、中心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绿色游憩环境。

3.4城市节点设计

城市节点应突出其城市的标识和窗ISl功能。重视节点的功能和作用,突出节点的个性特征。

1)休闲娱乐码头标志节点:作为旅游区的特色观光休闲码头,突出周边的城市绿地景观作用。

2)旅游区景观中心节点:以捞鱼尖中心广场及其核心位置的地标建筑为中心,将周边的开敞空间、滨海栈道、配套服务、商务酒店、旅游码头、商务休闲区、产权酒店等不同功能区集聚于一体,使该节点成为城市环境最美、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4结语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今后将成为唐山乐亭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将给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游憩场所,也给外来游客带来轻松、健康、惬意的休闲空间。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工作,为如何构筑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做了有益探索,我们得出几点结论。

4.1生态保护与修复

规划严格控制国际旅游岛内的旅游开发规模,充分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陆域滨海岸线的生态修复为基础,强化对滨海岸线中河道与生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4.2滨海岸线和旅游功能互补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主要承担海洋生态旅游、海上运动、沙滩运动以及温泉度假的职能。滨海岸线旅游区主要承担商务会展、海滨度假、渔民风情、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整个旅游区的综合服务职能。

生态景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土植物生态运动山体公园自然景观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植物中,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不仅可以满足适地适树的需求,而且代表了一定的地域植被文化。如椰子是南国风光的代表,在北方城市,白杨树永远默默地矗立在田间路旁。禹州生态运动公园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通过适生树来营造当地居民健身休闲的地域性森林游园。

正文:

禹州生态运动公园位于禹州市画圣路、轩辕大路与北环路交叉口三角地带。其中画圣路通往郑州,是禹州的门户前沿;南侧是南水北调水渠,水渠中挖出的土堆在地块内;北侧是气象局及观测台;地块内土堆形成山体,最高点24米,平均高度20米,土方量243万立方米.整个区块在城市总体规划的。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输水工程,在明渠周围必须有涵养水源、隔离污染的保护措施。根据《南水北调沿线景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干渠两侧分别建设100米宽景观绿化带。

按照国家一般气象站要求: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在非日出日落方向,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观测场距离1/8,树木对气象探测环境构成影响时按此要求。使得地块内邻近气象观测台部分不能种植高于观测台高度1/8的植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计。

面对这样一个城市地块,如果不好好利用,势必会成为无人问津的荒弃土山头。

“城市中的废弃地往往成为城市污水、垃圾的集聚地,是卫生的死角。生态城市主义理论和新的美学观,为我们处理这样的城市地块提供了新的视角”俞孔坚说。

乡土树种是经过自然环境长期选择的,对于当地极端温度、洪水、干旱等生长环境,已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它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外来树种,特别是在瘠薄的土地和城市荒山垃圾山的绿化上,乡土树种更是被当做先锋树种来用。乡土树种具有浓厚的本土味道,野趣天成,可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近乎自然山林的环境。

为了开启这座人工堆砌土山的自然过程,让它成为一个无需太多资源就能自我进化、满足周边人们审美和游览需要的地域性园林。我们对禹州现有的公园绿地和自然条件做了一个深入考察。

首先,我们对禹州市现有的大型公共绿地做了调查。禹州目前已建的公园和体育馆有:禹州森林植物园,禹州药用植物园,占地213.3公顷;夏禹公园,占地318亩,在党政综合办对面;禹州市体育馆,总建筑1.6万平方米,夏禹公园南侧。城市河流两侧也有公园绿地。

禹州就像其他城市一样,绿化植物里乡土树种少,外来的品种多。很多树种没有经过本地引种驯化就投入了使用,盲目性很大,造成了现在城市绿化生态效益低、树种生长自我稳定差、配置类同、栽植投入大、后期养护的成本高等问题。

再有,“禹州属华北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自然植被以次生性灌草丛为主,森林所占比重很少,且多为次生林。”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无霜期长。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壤为褐土,适合园林植物的生长。乡土树种有槐树、枣树、枫杨、白杨树、苦楝等。

根据我们做的调研,认为:1.禹州现有公园绿地有大型植物园、城市广场、专业体育场,缺少室外休闲健身性质的专类公园;2.现状大量土方决定了公园内必须营造山景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尚运动休闲健身有更高的需求。 本项目充分利用区块的现状条件、交通、资源环境, 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 提高城市品味、增强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窗口、提升环境品质的生态载体;建议将公园定义为一个以“生态”“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为了做这个生态公园,我们特意考察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以此来作参考借鉴。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整体分为两大区域:区和湖心岛区。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省去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于绿海中,在绿树中运动,在运动中呼吸草木的气息。同时,一些草坪和绿地还可以为运动公园的发展留下弹性空间。

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我们制定了规划理念和特色:“依山就势、绿荫环抱”依据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绿色的主题;“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形成弹性灵活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场地分析与环境要素空间结构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结合自然、经济、人文、交通等诸多方面的规划要素,构成以不同功能为引导,以道路为肌理的生态绿链环绕的网络布局结构,形成“健身心、乐不疲、享怡然”的园区特色。

由东、西部两组山体构成整个山林景观区;东部山体主峰高22.5米,设有山石小品;西部山体主峰高24米,设有揽翠阁;山林中设有登山步道、健身坡道。在山林景观中设置体育健身活动:健身器械、自行车、拓展训练、阳光草坪、山地滑道。阳光草坪位于东部山林区与主入口之间,用于人们放风筝、晒太阳、踢球等休闲活动。也可做特色活动。例:花展、草坪婚礼、喂鸽子。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在植物营造的绿色空间中,怎样才能设计出更适宜的植物空间效果呢。“师法自然”是园林植物的最高手法。任何自然风光中的任何植物,都反映着当地一系列互相交叉重叠,彼此制约互补的复杂生态关系。每棵植物地上植株与地下根茎之间、植物与周边环境之间,实际上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一系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其把一座园林看做固定不变的景观,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干预阻止演化过程,不如改过度人工干预为顺其自然,适度监控其演化,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

在植物配置上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多树种配植。常绿树四季常青,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但冬季叶落萧疏。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植物材料本身有各自的观赏特点,有观叶的、观花的、观果的、赏姿的、闻香的和听声的。充分利用其特点可以增强观赏性。提高景观效果,增加趣味性。

基调树种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或者已经完全可以适应本地区立地条件的优良树种或品种,为群众习见和爱好的树种。选1-4种树种,用法桐、国槐、楸树和大叶女贞。

骨干树种可以形成绿化特色,选20-30种,经过优化选择选定银杏、雪松、水杉、合欢、广玉兰、白蜡、柿树、枇杷、枫杨、垂柳、苦楝、紫叶李等。

一般植物种类最多,体现本地生物多样性,适应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数量不限。观果的用杏树、梨树、李树、苹果、枣树、山楂、山茱萸等;观花的用西府海棠、红玉兰、桂花、百日红、木槿、腊梅、丁香、夹竹桃等。

下层种植的树种有:玉带草、中国地锦、大花萱草、玉簪、玉带草、芍药、吉祥草、麦冬等。

健身活动区绿化宜选择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木,以利于夏季遮阳,但不宜用那些落花、落果、有絮状物等种毛散落的树种。场地四周的绿化要离场地一定距离,树种的色调要求单纯,以便形成绿色的背景。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的树种,以免刺激运动中人们的眼睛。

生态景观范文第4篇

1.1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从表1-2数据上看,集聚区现有绿地多为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湿地公园及防护绿地等其他绿地形式数量较少,特别是滨海防风林,未能形成规模。绿地系统功能单一,以观赏性为主。绿地分布集中,特别是新城区和老城区的绿地相隔较远,绿地分布不均匀,布局不尽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1.2缺乏文化性和特色性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海洋文化历史的滨海城市,台州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文化结合不够,对海洋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不足,使得城市绿地没有形成台州的风格和地方特征。3.3缺乏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城区中原始植被保留力度不够,人工植物群落未能有效模拟自然植被景观,生态景观单调。植物配置缺乏必要的组织,乡土树种的应用较少,不能很好地突出地方特色,同时也不能体现植物多样性。

2对策建议

2.1增加并均匀分布各类绿地

基于台州市总体规划,增加集聚区各类绿地的指标,如可规划集聚区内的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33%,居住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35%,工业用地绿地率不低于20%,物流仓储用地绿地率不低于15%,学校、医院、政府机关、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5%。积极提倡多种绿化形式,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构建以岛屿、沿海防护林、道路绿地等生态廊道为基础的生态景观网络。

2.2塑造海洋文化,建设特色景观

2.2.1保护大海的自然特征,使滨海生态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城市滨海区域往往拥有特有的景观元素,如礁石、沙滩、海浪、特有的动植物等,并可与海边的民俗风情、文物古迹、栈桥、沿岸建筑等人工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丰富的景观资源。大海的自然特征本身就体现了海洋文化及滨海区域的特色,对于滨海地区的城市特色设计,应充分保护和突出并强化大海的自然特征,让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基于此,集聚区范围内的海洋景观元素,如大陈岛、大鹿岛等应尽量保留原貌,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合理的开发建设。2.2.2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引入海洋元素,在人工环境中体现海洋文化与特色生态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当地的环境。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功能和地理条件,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气候及生活方式应予重视,并且应当发展一种本地区民众喜好的城市风格以提高这种文化的内涵。在集聚区生态景观建设中,应引入台州的海洋元素,体现城市特色。建设连续的亲水空间。人类有接近自然的本性,在水体边缘设亲水空间,可以将水景引入到区域景观中,连续的亲水空间以及随之而生的生态景观绿廊,可以为区域的生态景观建设添砖加瓦。控制滨海天际线。在建设中分析视线走廊,控制建筑物的位置,开辟透景线,注意滨海天际线的控制,防止阻挡通向水边的视线走廊。保护历史建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滨海区保留着许多结合了海洋文化的历史建筑,将历史建筑的保护结合到滨海区的生态景观建设中,使滨海景观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这不但可以提高滨海区的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如集聚区的桃渚古城,还遗有戚继光抗倭的古迹,完全可以修护建设,将其结合到生态景观规划中来。

2.3增加乡土和适用植物,营建多样化生态景观

台州园林植物约133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74科2亚科622属,其中包括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和珍稀树种[4]。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应尽量增加乡土植物的比重,同时适当引进外来植物,营建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步进行,把特别耐盐碱、耐水湿、耐土壤瘠薄的树种作为先锋树种先行种植,待生态环境适当改善后,再增加其他植物种类。根据集聚区的具体情况,同时考虑市场供货可能,应先选择容易采集或繁育的种类。集聚区各个区块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可选择不同的树种。滨海堤坝区。常绿乔木可选木麻黄、香泡、柏木、黑松、罗汉松等。落叶乔木可选水杉、国槐、榔榆、杜仲、珊瑚朴、加扬等。常绿灌木可选孝顺竹、凤尾竹、小蜡、伞房决明等。落叶灌木可选海滨木槿、紫薇、迎春、芭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芙蓉、月季等。水生植物可选芦苇、大花醉鱼草、红瑞木、五节芒等。重生湿地区。乔木树种可选水杉、池杉、柽柳、国槐、垂柳、女贞、石楠、桧柏、杨梅、苦槠、桑、合欢、乌桕、构树、盐肤木、枫杨等。灌木树种可选红叶石楠、夹竹桃、木芙蓉、孝顺竹、八角金盘、火棘、花石榴、卫矛、紫荆、月季、海滨木槿、木绣球、金丝桃、孝顺竹、凤尾竹、火棘、滨柃、黄馨等。地被植物及水边、水生植物可选葱兰、石蒜、鸢尾、蔓长春花、水葱、姜花、荷花、睡莲、花菖蒲、水竹、美人蕉、花叶芦竹、千屈菜、芦苇、鱼腥草、香蒲、灯心草、大花醉鱼草等。生活居住区。常绿乔木可选石楠、苦槠、柏木、青冈、金合欢、广玉兰、雪松、香樟等。落叶乔木可选黄连木、珊瑚树、无患子、桂花、枫香、法国梧桐、梧桐、榉树、黄山栾树、垂柳、重阳木、白玉兰等。花灌木可选金丝桃、八角金盘、伞房决明、海桐、孝顺竹、凤尾竹、云南黄素馨、南天竹、红花继木等。落叶灌木可选结香、海滨木槿、紫薇、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花石榴、木芙蓉、芭蕉、紫荆、迎春、木槿、桂花、银杏、樱花、榔榆、月季等。藤本地被植物、草坪可选常春藤、扶芳藤、油麻藤、麦冬等。水边、水生植物可选大花醉鱼草、美人蕉、花叶芦竹、芦苇、香蒲、水葱、慈菇、姜野灯心草等。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3小结

生态景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况

蓝黄经济区规划范围

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蓝黄经济区开发的定位

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国务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规划构架的目标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规划,其生态景观应以研究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协调与发展为主,通过发掘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原理、规律,确定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协调人类活动和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资源利用和资源承载的相互匹配,生态景观元素关系反馈与负反馈,寻求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和还原功能间的平衡。其景观规划应具备前瞻性、科学性、生态性。笔者认为其景观规划应从空中、陆地、海洋三方面入手,做全、做细、做精,同时留出足够的待开发空间,为未来景观空间开发预留种子。

生态景观规划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在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同时,还应研究陆地、海洋、河流等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物种流,干扰的扩散等,并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来分析和改变原有生态景观。

蓝色经济区斑块原有景观斑块多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狭长的海岸线、蓝天、白云为其主要表象特征,植被针叶林比重较大,兼有部分落叶阔叶林。

黄河构成了经济区的景观廊道,流动的河水带来清新的空气,野生动物、鱼类、植物能形成连接,规划时应尽量保留并完善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最大比例的维持原有区域的生态平衡。

景观斑块为不可再生资源,原有区域内的自然斑块应尽量保留其完整性,乡土树种尽量保留。同时建筑、动物、植物、河流、海洋等构成了经济区的景观基质,如何完美的达到各基质因子间的平衡,保证各因子能量的合理化是生态性原则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性原则

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规划的客观性、全面性、多样性,切忌以偏概全,应尊重景观个体要素的差异性,切勿一个标准、一种方法、一种模式的一刀切。

蓝蓝黄经济区战略规划是国家性的,其生态景观规划也应上升到国家地位,国际代表性科技景观元素、景观理念、景观设计手法应充分运用其中。完成后的景观能够成为一定时期内现代中国元素的代表、国际生态景观规划的典范之作。

可持续性原则

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资源规划的可持续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和阶段性。

由于经济区范围广,现有经济基础不均衡,思维意识良莠不齐,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的规划与开发时首先要体现公平性;对相同的景观元素、类似的场地规划体现其共同性;生态资源的开发还应在在保护的基础上体现持续性和阶段性,尽量达到经济区人居环境中自然生态的平衡。

4.唯一性原则

唯一性也可称之为个性,个性是生态形象的特点,是自然生命存在的标志。独特的人文及地理位置、大地之脉“水”的连纵成为蓝黄经济区生态景观生态背景的显著标志,景观廊道—黄河、斑块—海域、基质—齐鲁文化为生态景观的创造提供了多彩的主题,为景观规划的社会性和认可性奠定了基础。

生态景观规划构思

生态景观区域划分

依据生态景观功能性,建议将规划构架概念板块划分生态板块、科技板块、信息版块、教育板块、卫生及服务版块。

生态景观板块可从空中、路地、海洋3方面形成立体架构,涵盖发展规划的生态环保、园区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城镇体系建设、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9个专项规划。

科技生态板块可从能源、机械、探索发展等方面规划,涵盖发展规划的海洋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科技事业发展等9个专项规划。

信息生态版块涵盖发展规划的信息服务、对外开放、交通运输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等4个专项规划。

教育生态板块涵盖发展规划的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卫生及服务版块涵盖发展规划的卫生事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2个专项规划。

生态景观板块规划构思

生态景观板块规划首先要强调环境生态绿化,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其次要注重景观环境形象,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同时生态景观板块规划还应注意大众行为心理,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环境生态绿化方面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应突出碧海、蓝天、绿树、绵长的海岸线,树种以黑松、水杉、油松等针叶树为主,间杂部分苹果、樱桃、桃、梨、山楂等经济林树种。潍坊、东营、滨州应以突出沿海湿地、黄河及支流湿地景观,树种以白蜡、柳树、栾树、刺槐、毛白杨等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山体绿化常绿树种以蜀桧、侧柏为主,多植地被花卉以增添基础色块。

景观环境形象方面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应突出红瓦、白墙、色彩艳丽多姿,易于碧海、蓝天相衬;潍坊、东营、滨州应以突出色彩的多样性,以厚重、朴实、宽广的风格彰显齐鲁文化、鲁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潍坊、东营、滨州因地域影响,海边、河畔应留出足够待开发区,为鸟类生命迁徙做好保障。

大众行为心理方面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应突出洁净、阳光、亮丽、热情、绵长的海岸线,大海是主体,阳光、沙滩、蓝天是次区域景观的载体。潍坊、东营、滨州应突出纯朴、粗框、自然、朴实,湿地、鸟、植被与动物是主体,游客观赏的是大自然的壮美与荒野。

结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在开发初期,我们应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开发的先进经验,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做好生态景观规划,达到生态与开发共赢的格局。笔者尝试运用生态景观规划"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原理对经济区生态景观在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大众行为心理方面之间进行了有机协调,并提出各板块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