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上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大始终坚持把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网上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学媒体从初期以文字、音像教材为主,伴随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转变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开放教育改革以来,中央电大和地方各级电大依托电大在线网上教学平台传输和共享,已配套构建了一批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学习需求的多种媒体网上教学资源。它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2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
许多学科内容和知识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比如经济类、法学类课程,教材仍然介绍旧的法规知识,不少旧有观点已经过时,可是在教材上还在延用,加之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影响教学效果。
2.2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灵活度不够
目前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网上教学资源种类比较丰富,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文件、辅导文章和辅助课件。但是,从形式和内容上,与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文字材料偏多,视频课件仍然类似黑板搬家,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
2.3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低,重复现象时有发生
各级各类电大系统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的课程和资源比较多,共享程度差,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严重的浪费。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制作水准优劣不一,多数是书本搬家式的传统教材的扫描或文字录入,既不方便师生使用,也不便于后期更新维护和管理。
2.4网上教学资源注重形式和数量,少求效果和质量
许多教学课件设计人员并不是第一线的教学人员,在开发多媒体资源时,没有总体规划和针对性设计,缺乏必要的沟通,难以形成优化组合团队。开发中仍然按照传统课堂授课的习惯和思维来进行课件的开发设计,不是缺乏兴趣就是缺少精力,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精工细做、定期更新,很难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别化学习理念,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2.5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还有许多空白点
各级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程配套资源较为丰富,省级电大选修课相对较少,另外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资源建设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配套不齐全,内容较贫乏。另外从整体上讲,许多教学资源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缺乏研究性环节和协作学习的设计。
2.6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率不够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接受远程教育新理念有偏差,或受到上网条件的限制,在获取教学信息方面,更依赖传统面对面的授课辅导,对网上教学资源的认可程度始终不高,加上部分学员网上学习不够积极,造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7网上教学资源投入使用后,缺乏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
教学资源建设人员对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缺乏足够重视,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中没有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跟踪运作方式和丰富有效的反馈渠道,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网上教学资源无法很好地服务教学,形式和数量多,但实效和质量差。
3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和完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整体思路应该是:积极探索网上教学资源构建的特点、规律及其运行机制,重视统筹规划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和特点,通过优化、整合、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加快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网上教学资源整体水平和质量,构建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灵活的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体系。具体对策主要有:
3.1构建三级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网络,促进共建共享
以电大在线为主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平台是各级电大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各级电大要树立全国电大是一家的“一盘棋”思想,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要建立电大三级开发和制作网络体系,即以中央电大为主、省级电大为辅,地方市县电大协同,这不仅能在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质量保证,又可避免简单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
3.2合理规划,总体安排,统筹整合
电大网上教学资源涉及的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各专业学科性质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求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类型分门别类,总体安排、统筹构建和整合共享,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克服盲目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环境,一方面,教学资源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适应成人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网上导学功能和面授辅导,完成多种交互活动,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主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反馈,实施协作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3.4充分发挥各类媒体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优势
传统形式的文字材料是我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其中不乏优秀的资源和素材,并且便于随学随用,简单方便,符合长年积累的学习习惯,易于接受,因此也不能完全否定,要把它们与远程教学资源的特点结合起来,有机转化成为远程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加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往往图文声像并貌,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方便灵活。因此声像资源要力求避免“黑板搬家”、“文字搬家”现象,与文字资源有本质区别。
3.5提高电大网上教学资源设计水平和制作质量
构建一门课程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特长,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适应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专业性质、不同课程特点、不同教学对象类型及特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便利性、动态性、交互性特色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灵活、有效、易用的电大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3.6做好培训指导和激励机制
电大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和参与建设的各类人员(包括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的教育理念、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等密切相关。为此,应当更新各类人员的教育观念、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多媒体制作水平。各级电大要分层次、分批次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培训,特别要加强利用多种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和构建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资源制作水平和开发能力。
3.7电大要有开放纳新的思想和虚心进取的意识
要密切关注和及时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适时采用,要处理好资源整合、引进和新建的关系。要利用电大已有的资源优势,通过选择、整合和数字化改造,使之成为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只要适合电大需要,就积极引进,丰富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8做好网上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
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和优质的服务支持体系,力求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要确保师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方便,构建适合他们特点的不同平台,把各级电大在线教学资源和交互平台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
4结束语
【关键词】引导学生 正确上网 个案研究
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我国成千上万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校学生上网人数也不少。
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互联网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遨游空间,如: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可以随时和同学沟通,可以向老师讲出一些面对面不敢讲的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详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可以自己或与他人共同进行网络游戏,以弥补现代家庭缺少玩伴和朋友的遗憾等等。但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的网站上的时间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如从以前流行玩的cs、“劲舞团”等,到现在流行的“开心农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使不少人沉迷其中。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趋利避害,让广阔而纯净的网络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带来更多成的收获与快乐,是现代家庭和学校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机电班朱明荣同学的辅导与分析研究,探讨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对当前家长与老师们对学生沉迷网络这个头痛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操作经验。本文在完成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①调查法;②谈话法;③观察法。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1.1 研究对象:朱明荣,男,中技一年级。
1.2 研究原因:朱明荣是一位聪明的学生,在班中成绩名列前矛,自从和班上个别不爱学习的同学混在一起后,经常到校外上网,慢慢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如今,常出现上课迟到、睡觉、抽烟、等现象。
1.3 问题行为概述。
1.3.1 思想与行为方面:①吸烟:平时常在课间期间到宿舍或厕所里吸烟。②:有时候等到老师晚休时检查宿舍完后,伙同个别同学打牌。③外出:经常在晚上休息时间后,欺骗门卫身体不舒服需外出买药,溜到外面上网。④好高骛远:不从实际出发,认为毕业后就去承包几百亩园地种香蕉,赚个几百万。他忽略了种香蕉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资金,将事情想象的简单化。
1.3.2 学习方面:①学习态度差:朱明荣在上课时经常不认真听课,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机。对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堂练习,不依时完成。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居然回答“学习有什么用;做作业有什么用呀?将来工作了也不一定用的上。”②就业观念悲观:认为将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迟几年才出去工作,工资待遇低、工种差、干的是苦力活、没前途。不如现在有机会的话就去打工,也能赚点钱用。
1.4 家庭背景资料:①家庭背景:家长均在家务农,父母之间因感情不和,常闹矛盾,最近惊动了当地妇联,让妇联介入调解。②家长管教情况:由于父母之间感情不和,因而父母对朱明荣同学也缺少关心。
1.5 成绩资料:英语、数学、语文一般都是在65分以下;计算机应用、cad绘图一般都是90分以上;车工、电工等一般只能考75分左右。
2 案例分析
2.1 个人因素:①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事物。②自制能力差、易受他人影响。③逆反心强,越是老师要求不可以做的,越偏要做。
2.2 家庭因素:由于父母感情不和,时常吵闹,较少关心子女,朱明荣平时回家也不愿意与父母亲进行沟通与谈心,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与家长商量。
2.3 学校因素:①没有升学压力:中技生与中学生不一样,中技生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不认真学习。②校园生活单调:在校园生活中,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较少。学生只能打打球、看电视、课外书等。③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远远没有网络那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校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和“网络成瘾”的学生缺乏相应、有效的教育方法与辅导方法。
2.4 社会因素:①网吧自身因素。现在我县网吧较多,不少网吧门面虽写着“凭身份证上网”,但多数网吧并不去认真地执行。为了吸引上网人数,招揽生意,不但一边打出低价上网吸引网民,且一边偷偷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甚至还收留未成年人在网吧通宵上网。②家长本身因素。有的家长本身对电脑不认识,缺乏电脑基础知识,认为子女上网就是电脑知识学得较好才会上网,因而也无法相应地指导子女。③行政部门有关单位与机构还未能提供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机制,开展有益的电脑知识活动较少。
3 对研究对象的教育方法与过程
针对朱明荣沉迷网络后,无心学习、思想退步的情况,我采取多种方法做好他的辅导工作。
3.1 坦诚相待,平等对话。我在平时与朱明荣聊天与谈话中,首先把自已放在朱明荣同一位置,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关心他的在校生活;然后再与他谈电脑有关方面的知识,分析网络的利弊之处;最后再讲一电脑界的名人奋斗史,让他向这些名人学习,将来也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已的新天地。
3.2 利用特长、发挥特长。朱明荣同学虽然个别科目掌握得不好,但他在cad电脑绘图、计算机办公软件方面学得比其他同学好,老师一讲就通,具有一定的长处。因此,在平时计算机上机课中,我常让朱明荣同学帮助指导一些电脑撑握得不好的同学。朱明荣在帮助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好评,也获得一份自信心。
3.3 建立校级qq群,公布自已的qq号码。针对同学们喜欢上qq的特点,我向同学们公布了自已的qq号码,并建立校级qq群,给朱明荣及班中学生一个与教师及往届师兄师姐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在网上把自已平时不敢与老师讲的话在网上大胆的说出来,并能通过这个平台,与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师兄师姐交流学习与求职经验等。
3.4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我利用班会课,适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引导小周与其他同学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我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根据自已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入点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适应社会需要、设计职业生涯、学会独立生活和今后谋求发展的本领,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3.5 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除了在校期间之外,接触得最多的是家长。我常与朱明荣家长联系,告诉朱明荣的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并劝告其家长,不论家长感情状态如何,都不应忽视子女教育,应多关心孩子。
3.6 在班级中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的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4 教育效果
通过我的教育辅导,朱明荣同学已经能正确对待上网,时间安排上顺从学校作息时间,内容上能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学习上也能专心听课,依时完成作业;克服了迟到、晚归、等现象,并能给自已的人生进行了规划。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未能做到完全戒烟。
为什么谈教育科研要从笔者的教育写作说起?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深奥、高不可攀的事。而作为普通教师中的一员,笔者的教育科研比不少人要宽泛许多――不仅写论文,也写随笔、评论,甚至教育叙事等。就笔者的体会来说,将教育科研泛化,或者说,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从教育写作起步,与教育写作结合,益处多多。因此,笔者从这一经历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与教育科研相关的话题,或许对那些依然徘徊在教育科研大门外的同行们,去除笼罩在它上面的神秘色彩会有所帮助,并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获得成功。
一、 “我”的教育科研简况
笔者教师生涯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约30篇,教育评论、随笔超过300篇。
笔者在教师生涯中的教育科研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95年到2000年,晋升中学高级职称之前的5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约10篇;二是2010年到2012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教育教学随笔、教育评论近100篇。
前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职称晋级――相信这也是今天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巨大动力,但太过“现实”与“功利”,所以,虽然一时充满激情,但同时可能随着“功名”的到手迅速消退,往往缺乏可持续性;后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自身的表达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今天广大教师共同的教育科研动力。我们不再简单地为职称,而是因为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想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同行分享而笔耕。基于后一个原因的教育科研无疑更为主动、积极,热情会更加持久。
笔者过去几十年中的教育写作几乎从未停止,之所以如此,最初是因为喜欢写作,后来则是因为喜欢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
常常写点东西,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应该形成的习惯。因为写的过程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还是不断积累与提高的过程。在长期坚持教育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喜欢观察、思考、研究、写作的习惯,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敏锐,让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就教育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来说,我们的老师也不成任何问题,因为大家都接受过10年以上的学校教育――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接受过若干年的“师范”教育,因此,不仅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文字或者说写作功底。
就笔者个人而言,由于从教之初便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所以,与其他不少喜欢教育科研的老师相比,笔者的写作涉及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也不仅仅是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评论,还涉及教育叙事等,并有小说、散文见之《中国校园文学》《雨花》等纯文学刊物和《新华日报》《科技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文学副刊。因此,完全可以说,笔者的教育科研乃是从教育写作起航的,而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敏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对笔者后来转入教育科研帮助甚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笔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切入进行教材研究,几乎“弹无虚发”,在《语文天地》《中学语文》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实事求是调整语文教材》一文,被《光明日报》刊登。因此笔者以为,写作习惯的形成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教育科研起步阶段必须重视的工作。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日后在这上面建造高楼大厦就相对容易很多。
二、 普通教师如何从事教育科研
(一) 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进行教育科研,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眼下教育科研的热点和重点,诸多教育教学刊物各是什么定位,都有哪些版面与栏目设置,对外来稿件都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刊物要求什么样的发稿形式――是普通函件还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又要求什么格式,直接“粘贴”还是“附件”,或者两者同时发送,电子邮箱是什么,等等。收集这方面信息的渠道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1. 订阅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较大,但同时获得的信息往往十分具体、准确,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方法无法完全替代的。因为有些教育教学刊物网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原因是这些刊物可能没有上网。例如,吉林的《青年教师》、重庆师院的《师资建设》,在网上可以找到目录,却无法浏览具体内容。
2. 定期到学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收集信息方法。非常可惜的是,一般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地方图书馆,因为经费等原因,往往订阅的此类报纸杂志十分有限。
3. 登录某些“论坛”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特点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很低,十分快捷,但可能鱼目混珠,需要我们认真甄别。这其中,值得特别介绍与推荐的是“成长论坛”。
这是一家迄今为止笔者接触到的相关论坛中,信息量较大,信息比较准确、可靠的论坛。国内大约有20多家报纸杂志常年在此论坛上征稿、用稿信息。过去两年中,它让笔者获益匪浅。笔者发表的8成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与该论坛有关。举例说,2010年发表在《湖北教育》第7期上的《好教师至少是半个演员》,2011年发表在《青年教师》第3期上的《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2011年3月23日发表在《教育时报》读书版上的《网络可以深阅读》等文章,严格说来,都是“应征稿”――是笔者从“成长论坛”上看到这些刊物发出的征稿启事,触动灵机写作而成的。至于因为该论坛而获得的数十家刊物方方面面的信息,让笔者知道了“什么稿件往哪里投”一类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当然,网上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网站,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写稿发稿提供诸多帮助。
(二) 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作为教育科研,必须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唯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独到的价值。
“人无我有”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比如我们听课,一些领导和教师手机铃声时常响起,这就反映出他们对我们的授课教师缺乏尊重,而这样的做法,对我们课堂教学秩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你“发现”了吗?笔者发现了,并且写下了《听课请关机》,该文发表于2010年4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
“人有我深”,强调的是思考比一般人要更为深刻。比如说,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早已指出。笔者在《中职语文教材需要颠覆性的革命》中则指出,对中职学校来说,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中,因此,现行的语文教材应该彻底推倒,重新构建。此文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当然,现在看来,这篇论文在结构、逻辑等方面尚存在某些硬伤,但最终杂志还是将它刊发了出来。笔者相信,主要原因是因为笔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切中了中职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问题。
“人深我新”,强调的是我们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可能比别人更深的情况下,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说,今天教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大不如前,很多人认为这与我们眼下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和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职业失去了昔日的崇高感――社会缺少对教师的普遍尊重造成的。阐述这一观点的文章《重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刊发于吉林的《青年教师》2011年第3期。
(三)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让我们对所教学科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对该学科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心眼下教育界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现实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理论。否则,你怎能知道你想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有没有,你是不是比人家更深刻,是不是比人家更新颖?
(四) 写什么与怎么写
写什么并无限制。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很特别的人和事,以及我们对课程、教材、教法等任何一方面有独到的思考和发现,都可以将其形之成文。不过,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形式。比如说,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我们可以写成长篇大论的论文;假如仅仅就某一细节、某一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想法,我们或许以随笔、评论、教育叙事的方式结构成文可能更合适一些。那种只要提到教育科研便以为一定是端起架子、苦思冥想、长篇大论的想法,不仅太过狭隘,也会严重束缚自己的手脚,白白浪费很多本来可以以其他形式成篇的宝贵材料。举例说,笔者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的随笔《“找家长”要慎重》一文,就缘于聆听一位学生家长对数学教师动辄就请他去学校的抱怨,篇幅短得很,不足1000字,属于典型的“豆腐块”;刊发于《中国青年报》的《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就是因为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最大的压力之一而深有感慨,并立马写就的新闻评论。
写作灵感与冲动一旦出现的时候,笔者喜欢“立就”――于第一时间立刻写成。那种放一放、等一等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仅仅是在自己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思考清楚,需要再查一查、想一想的时候。因为笔者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一旦冲动过去,或者被另外某些人与事干扰,那么,我们原本很好可以成文的一些想法就有可能“流产”。
从写短的论文逐渐过渡到写较长的,从教材研究到教法研究,从教学研究到教育研究,从随笔、评论入手到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是我们进行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走上正轨、早日获得成功的捷径。而从自己擅长的入手,是初涉教育科研的人可以做的事,因为它能够事半功倍,这是笔者以及很多过来人的共同认识。
(五) 拒绝“论文贩子”,孕育自己的“孩子”
因为不少教师平时忽视或者不太重视教育科研,因此,当其职称晋级需要论文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东西。所以,为应一时之需,他们往往可能选择通过“论文贩子”之手,缴纳一定的费用,在某些运作不是很规范的刊物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收取版面费、编审费是违规之举;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实际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而只能增长我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我们教育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职称评审没有论文将会“一票否决”,让人怎么办?在笔者看来,既然我们的教师都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假如我们足够敏感与勤奋、努力与有心,那么在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是10年、8年,也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绝不应该缺少积累和发现,自然也绝不应该缺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而形成的论文。如此这般,“论文”还会成为你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让你不惜重金、不顾自身的形象让“论文贩子”牵着鼻子走,乖乖地当“冤大头”吗?当然,从更积极的层面来讲,当从事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水涨船高,可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六) 杂志与报纸
眼下刊发教育科研论文与相关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很多。一般而言,我们的教师对本专业的、具有学术性质的杂志比较了解,但对综合性杂志,比如说冠以《××教育》名称的就不是很了解,并且向后者投稿的教师比前者少得多。但我们知道,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教育杂志。因此,全国此类杂志总量不少,而这些教育杂志有不少其实是辟有“学科研究”,或者我们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进入的“教育研究”栏目的。
报纸同样是被我们很多教师忽视的一块园地。而不少报纸其实每年都会刊发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只不过相对于杂志,报纸对论文的某些方面要求特别一些罢了。比如说,与杂志相比,由于版面的限制,其所刊发的各类论文或者其他文章多以短小精湛为特色,一般其篇幅不超过2000字,多数在1500字以下。而报纸的出版周期相对于杂志要短很多,可能是我们很多教师未必知道的一大特点。短到什么程度?笔者刊发文章的最快纪录是1天――也就是今天投寄,第二天刊出。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师;新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33-01
一、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当今的英语教师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英语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能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练好语言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研究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这些都对教师的角色再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也使英语教师的再定位趋于必然性。
二、教师角色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教师角色各种各样: “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养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教师被学生,家长,社会赋予强烈的理想色彩,忽略了教师的七情六欲。而这种理想形象一旦不符众意,社会就难以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权威式不容置疑的,教师导演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指挥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生的自身学习意愿和喜好受到轻视和排挤,影响了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三个者”
1、做一名不甘落后的学习者
(1)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师,业务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还应有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学习,除此还应有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探索甚至可以比英语教师更为快捷,这就决定了当今学生的特点,做为英语教师只有不时地充实自己,发挥勤练苦学的特点,才能增加自身的魅力,才能不愧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2)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新时期的英语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2、做一名会思会悟的写者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非常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教师学会了反思,就会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增长教育智慧,提升教学能力。[4]英语教师要善于思考教学点滴,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做法及时记录下来,同时,把所记录的多与同事讨论,多咨询名师及专家,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吸收、消化。其中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可以把教学反思日记到自己的博客里,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是教学反思的升华,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有助于教师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使教师的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实在的层次,通过案例和论文的发表和讨论,会使英语教师处于一个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之中。
3、做一名热情洋溢的读者
(1)读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英语新课程提出: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地按照自我认识来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进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任务。
(2)读懂学生的心理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英语教师,如何读懂学生的心理情感,是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效果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只有练就一双慧眼,带着一颗真心与学生去交流,才能使学生亲其师。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愿意信其道。
总之,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英语教师应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要成为一名孜孜不倦“学习者”、一名热情洋溢的“读者”、一名多思多悟的“写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将新的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实现英语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杨光宇 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几点要求,《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3).
[2] 崔淑慧 刘济良.教师角色失真问题探析,《学园》,2009 (3).
[3] 陈卫民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全国继教网,2009(7)。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本学期拟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 继续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两本最基本的导向性书,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2) 组织学习《科学课》等专业性杂志,加强平时的总结与反思。
(3) 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求科学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参加“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3、“上网学习”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网上学习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1、本学期要抓好实验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苏教育网”( 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向全镇科学教师展示一些精品课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强与溧阳市教研室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依托远程教学资源,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探索“看中学”的形式、内容,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制订课题组计划。
2、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
十月份:
1、 中学《科学》新教材分析与培训活动。
2、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积极参加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实验教师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优秀课”评比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元月份:
1、做好科学的的期终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