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极大提升,体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无限优越性。与此同时,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也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主要指的是对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测与防护,包括硬盘、各种数据资源等,保障相关的数据及信息不遭到人为更改或其他因素的破坏,使计算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有计算机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安全、账号与密码的安全、服务器开机安全以及系统管理的账号使用等,另外,一些网页的访问记录、重要的文件等也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范围,一旦出现计算机系统漏洞或被黑客攻破,将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势在必行。
2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案例不在少数,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与经济、科技水平有着一定的联系,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相对更加成熟。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目前,我国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整体来看,我国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普遍偏低,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尽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很难对网络黑客进行有效的治理,这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使相关的网络技术开发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一些企业单位未能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一些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与知识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的安全技术防护存在漏洞,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防护
3.1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护
计算机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联网技术充分渗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也正由于这种联系,一旦出现计算机病毒,那么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会瘫痪,计算机病毒传播十分迅速,破坏性比较大,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将这些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等,这些防护技术能够对病毒进行实时查杀,增强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合理操作计算机,降低病毒出现的几率。另外,要对计算机系统的防护能力进行加强,目前大部分计算机应用的是windows,针对计算机病毒问题进行了有效防护。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所用的防毒软件以及功能也有所不同,要充分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以及访问控制技术等,有效抑制病毒的攻击,提升计算机病毒安全防护的能力。
3.2对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的防护
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Unix/Linux以及苹果操作系统等,其中以windows操作系统最为普遍。对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的防护主要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对登陆权限的安全防护。通常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有效控制外部对系统内的信息访问,因此,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对计算机进行访问操作。其次,是计算机密码设置的安全防护,只有正确输入密码能够获得访问的权限,用户可定期更换密码,并且密码要尽量复杂化,一般来讲,密码越复杂,安全性就相对越高。软件的防火墙技术经过不断地升级与发展,不但能够对病毒来源与端口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而且能够拦截、查杀各种病毒,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与防护。另外,当人们在对浏览器进行浏览与访问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隐患,大部分病毒都是通过浏览器进行传播的,针对这个问题,windows系统对浏览器进行了安全级别设置,以此实现对浏览器病毒的拦截,消除其造成的威胁。除此之外,计算机还有设有专门的备份恢复还原机制,这些能够降低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在使用计算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将外界的不明设备插入计算机,一旦发现有可疑的软件或邮件要进行及时的查杀、卸载,阻断其侵入计算机的路径,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3.3对软件系统的保护
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可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一般情况下,杀毒软件负责维护一整个病毒库,它能够实现及时更新,对计算机软件中出现的最新病毒进行扫描、查杀。而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流氓软件,这类软件与一般的病毒、木马等有所不同,在强大的商业支持下,更新换代速度快,它主要是指一些商家为了实现商业经济利益,在未经过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进行安装,并且难以对其删除,不仅会弹出大量的广告信息,而且会更改用户的浏览器默认主页,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发挥,造成死机、重启等现象的发生。对于这类软件,杀毒软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查杀,因此,可以应用反流氓软件工具,避免遭到流氓软件的侵害。
4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的认识,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有效避免病毒的侵害,安全、科学上网,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胡凯伦 单位: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文胜.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D].武汉大学,2014.
[2]王颖波.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71-172.
[3]黄健.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04:38-40.
[4]覃国锐.个人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32:294-295.
[5]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03:44-47.
[6]王振东.军事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8.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众多企业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但是我们在享受信息产业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的系统随时可能遭受病毒的感染、黑客的入侵,这都可以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技术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安全检测
Abstract:
Alongwiththehigh-spee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industries,themultitudinousenterprisehasestablishedtheirowninformationsystemusingtheInternettouseeachkindofinformationresource.Butwhileweenjoytheinformationindustriesdevelopmenttotaketoourconvenient,wealsofacedthehugerisk.Oursystempossiblysuffersviralinfection,hacker’sinvasion;thisallmaycreatemassivelosstous.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dthetechnicalsecurityhiddendanger,whichtheinformationsystemfaces,andproposedtheeffectivesolution.
Keywords:InformationsystemInformationsecurity
StatusauthenticationSafeexamination
一、目前信息系统技术安全的研究
1.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企业信息安全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信息安全设备,但是技术保障不成体系,达不到预想的目标:二是应急反应体系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三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度建设滞后。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7072家被调查单位中有4057家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占被调查总数的58%。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由于未修补或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总数的“%,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19%.
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使用单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调查单位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12%的单位建立了安全组织,有2%的单位请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调查表明,认为单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高”和“一般”的比较多,分别占44%。但是,被调查单位也普遍反映用户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管理员缺乏培训、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和安全产品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也说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化服务的程度还比较低。
2.企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
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务主要是:
从安全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正确配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建立安全认证系统等安全系统。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安全防范要确保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网络安全:保障各种网络资源(资源、实体、载体)稳定可靠地运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储、传输、应用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预防内部犯罪。
二、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网络层安全措施
①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甚。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墙还支持具有Internet服务特性的企业内部网络技术体系VPN。通过VPN,将企事业单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专用子网,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不仅省去了专用通信线路,而且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②入侵检测技术
IETF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事件产生器(EventGenerators);事件分析器(EventAnalyzers);响应单元(ResponseUnits)和事件数据库(EventDataBases)。事件产生器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响应单元则是对分析结果做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做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基于主机的监测。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这种系统经常运行在被监测的系统之上,用以监测系统上正在运行的进程是否合法。最近出现的一种ID(IntrusionDetection):位于操作系统的内核之中并监测系统的最底层行为。所有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可以被用于多种平台。网络型入侵检测。它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eMode),对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信息收集,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C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bnormally-Based)。
(二)服务器端安全措施只有正确的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才能使其在安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以WIN2000SERVER为例。
①正确地分区和分配逻辑盘。
微软的IIS经常有泄漏源码/溢出的漏洞,如果把系统和IIS放在同一个驱动器会导致系统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远程获取ADMIN。本系统的配置是建立三个逻辑驱动器,C盘20G,用来装系统和重要的日志文件,D盘20G放IIS,E盘20G放FTP,这样无论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目录和系统文件。因为,IIS和FTP是对外服务的,比较容易出问题。而把IIS和FTP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者上传程序并从IIS中运行。
②正确
地选择安装顺序。
一般的人可能对安装顺序不太重视,认为只要安装好了,怎么装都可以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管理员思想上的松懈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Win2000在安装中有几个顺序是一定要注意的:
首先,何时接入网络:Win2000在安装时有一个漏洞,在你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后,系统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但是并没有用你刚刚输入的密码来保护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你再次启动后,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ADMIN$进入你的机器;同时,只要安装一完成,各种服务就会自动运行,而这时的服务器是满身漏洞,非常容易进入的,因此,在完全安装并配置好Win2000SERVER之前,一定不要把主机接入网络。
其次,补丁的安装:补丁的安装应该在所有应用程序安装完之后,因为补丁程序往往要替换/修改某些系统文件,如果先安装补丁再安装应用程序有可能导致补丁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IIS的Hot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装,尽管很麻烦,却很必要。
(三)安全配置
①端口::端口是计算机和外部网络相连的逻辑接口,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仅打开你需要使用的端口会比较安全,配置的方法是在网卡属性——TCP/IP——高级——选项——TCP/IP筛选中启用TCP/IP筛选,不过对于Win2000的端口过滤来说,有一个不好的特性:只能规定开哪些端口,不能规定关闭哪些端口;这样对于需要开大量端口的用户就比较麻烦。
②IIS: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所以IIS的配置是我们的重点,所以在本系统的WWW服务器采取下面的设置:
首先,把操作系统在C盘默认安装的Inetpub目录彻底删掉,在D盘建一个Inetpub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D:\Inetpub。
其次,在IIS安装时默认的scripts等虚拟目录一概删除,这些都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我们虽然已经把Inetpub从系统盘挪出来了,但这样作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需要什么权限的目录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建,需要什么权限开什么。特别注意写权限和执行程序的权限,没有绝对的必要千万不要给。
③应用程序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必须指出的是ASP,ASP和其它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我们不需要IIS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映射,删除所有的映射,具体操作:在IIS管理器中右击主机一属性一WWW服务编辑一主目录配置一应用程序映射,然后就一个个删除这些映射。点击“确定”退出时要让虚拟站点继承刚才所设定的属性。
经过了Win2000Server的正确安装与正确配置,操作系统的漏洞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同时增加了补丁,这样子就大大增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
虽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措施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我们切不可马虎大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网络安全知识、采取日新月异的网络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我们的网络安全防御真正金汤。
参考文献:
刘海平,朱仲英.一个基于ASP的在线会员管理信息系统.微型电脑应用.2002(10)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NetEye防火墙使用指南3.0,1-3
贾晶,陈元,王丽娜编著,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第一版,1999.01,清华大学出版社
EricMaiwald,Wi1liEducation,SecurityPlanning&DisasterRecovery,2003,Posts&TelecommunicationsPress,PP.86-94
杨兵.网络系统安全技术研究及其在宝钢设备采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学位论文).辽宁:东北大学,2002
刘广良.建设银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1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及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相关控制措施,让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使其免遭破坏,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使用性。ISO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两部分。信息安全是指数据的可用性、完善性、真实性、严密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等;网络安全是指源于网络运行和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物理线路以及使用服务安全、连接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等相关内容。计算机用户希望个人信息和商业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被电脑黑客利用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侵犯或损害其隐私和利益;而网络运营商和管理者则是为了避免出现非法存取、拒绝服务攻击、病毒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被非法控制和非法占有等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使网络信息的读写、访问等操作能够受到保护和控制,禁止和抵御网络黑客的攻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了所有计算机网络用户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互联性和共享性,再加上系统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使得计算机网络极易受到攻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系统性漏洞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是网络顺利运行的基础。电子辐射泄漏是计算机网络硬件中存在的重要安全隐患。它会使计算机网络中的电磁信息被泄露,从而导致信息泄密、窃密、失密。此外,计算机安全隐患还体现在信息资源通信方面。计算机网络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而此类活动一般会通过网络硬件设备(比如电话线、光缆、专线和微波)来实现。另外,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会为计算机系统埋下安全隐患。从严格意义上讲,一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都存在漏洞,而漏洞为黑客提供了攻击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条件。当前,各种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就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性漏洞进行的攻击,所以,要重视系统性漏洞存在的客观性和威胁性,认真解决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漏洞。
2.2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缺陷入侵计算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用户密码窃取和账户非法使用等。黑客入侵的方式有IP地址欺骗、病毒、口令攻击和邮件攻击等。黑客使用专门的软件,利用系统漏洞和缺陷,采取非法入侵的方式实现对网络的攻击或截取、盗窃、篡改数据信息的目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常依赖于密码设置,所以,一旦黑客完全破解了用户的账户和密码,就很容易突破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性防御和权限限制,进而给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2.3计算机病毒
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网络会出现运算速度低和处理能力下降的情况,进而出现网络状态不安全的情况,还会给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带来严重的威胁,部分病毒甚至会对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造成致命的损伤。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经常备份数据。这样,即便计算机网络被破坏,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会造成损失。②加强DBA和用户的安全意识。DBA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防止用户越权访问。当用户需要交换信息或共享时,必须执行相关的安全认证机制。③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3.2信息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目前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运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保护内网资源。防火墙是一种可以强化网络访问控制的设施,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网络数据。防火墙常置于网络入口处,保证单位内网与Internet之间所有的通信均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3.3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依据某种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数据转换成密文,并传输和存储。接收者只有使用相应的密钥才能解密原文,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保密。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保护技术措施中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对称性加密技术和非对称性加密技术两类。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出现得较晚,其安全保护作用更强。将数据加密后,机密数据不会被简单地破译,即使黑客侵入系统,也无法破解明文,无法窃取或篡改机密数据。
3.4信息技术中的入侵检测技术
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包含病毒感染、信息系统防御功能差、使用者安全维护意识不高等问题。当前网络环境中,许多的网页都含有包括木马、蠕虫等病毒,这些病毒的隐秘性较强、破坏力大,一旦进入到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就会损害单位的信息系统,盗取单位的信息资料,甚至毁坏信息软件等。但是这些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宜发觉,也很难进行遏制,单位无法准确预测病毒的侵入和蔓延。另外,诸多单位本身并没有充分重视计算机信息维护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计算机上安装的防护软件版本较低,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诸多漏洞,这也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很可能导致整个单位信息系统的瘫痪。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2强化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策的研究
2.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①单位必须要将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认识到信息泄露和信息系统瘫痪对单位造成的损害。单位一方面要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防御措施,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网络保密程度,构建安全系数较高的病毒防御系统,另一方面,要注重引进网络信息技术人员,要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人力资源方面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②单位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要强化信息安全防御系统,还要在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单位还应当构建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保证每个信息技术人员能够各负其责,要强化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监督和完善,保证病毒防御系统的定期升级,做好单位信息资源的备份和保存工作。
2.2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建立更具安全性的防御体系
单位必须要针对当前可能面临的病毒入侵问题购买适当的病毒防御软件,保证单位信息系统的防御功能,采用更高性能的密钥管理技术,及时对单位的信息进行备份管理。单位还需要在主机中安装防火墙等防护软件,保证意外情况下主机的正常工作。同时还应当对单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病毒防护意识,要严格限制单位员工访问网页时的行为,保证员工能够从经过杀毒软件确认的网页中进行资料的查询和下载。另外,还应当采用身份认证技术,严格限制单位信息管理权限,建立分级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安全维护系数。
2.3做好硬件保障工作,强调对单位资料的保护
目前高校应用网络的范围非常广,高校网络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网络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络的安全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高校网络安全问题成为高校网络建设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1.1计算机病毒的感染
计算机病毒是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危害之一,病毒感染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网络下载或者文件传输等方式侵入计算机系统。高校网络由于其用户非常多,网络接入相对复杂,因此高校很难在根本上对网络病毒进行全面的监控,因此一旦高校网络出现病毒感染会影响整个高校网络资源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高校相关数据的丢失。
1.2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是网络安全威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威胁形式,黑客攻击一般情况下带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他们不以破坏高校网络系统资源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取某种高校资源。高校网络资源由于其内容丰富,其一些资源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机密信息等,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因此高校网络常常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1.3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高校网络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其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高校网络可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交流,同时也通过网络的外界连接,拓展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但是外部网络环境含有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常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减少高校网络安全
影响网络安全的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很多,除了计算机基础安全硬件设施外,其还包括一些网络软件系统。①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介于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的,用于防止外来不安全因素入侵的一种安全防御设备,防火墙通过对进出网络数据的检测,分析其是否符合安全数据流,如果其不符合,防火墙就会阻止其进入网络系统,对防火墙本身来说,其具有非常强悍的抗外来网络攻击的能力以及自我的免疫能力。②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对防火墙缺陷的补充,其可以对网路异常访问行为进行自主检测,并且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对检测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报告检测的结果。③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信息的编码以及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某种手段的处理防止信息被外界所窃取或者发生泄露的技术。目前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密码技术以及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三种。④漏洞扫描技术。计算机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因此其必然会存在安全隐患,漏洞扫描技术就是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扫描发现漏洞,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的技术。⑤杀毒软件技术。杀毒软件技术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杀毒软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的各个配置进行优化,防止其被外界病毒侵犯。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因素比较多,对此本文只是将经常应用的集中信息技术进行分析。
3.1防火墙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最早的信息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实现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将网络非为信任网络和非信任网络,防火墙对非信任网络进行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一般设置在高校校园网和外部网络的边界接口处,通过对网络内部的ARP数据包进行过滤,可以防止外部的非法ARP数据包入侵,保护高校网络安全。
3.2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是: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以及端到端加密。节点加密就是在信息的节点处进行加密保证高校信息的传输过程不被外界窃取;链路加密就是在高校网络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对高校的接受处进行加密设置,它加密保护是物理层面以前;端到端加密就是在高校内部网络信息端和外界网络端同时进行加密,以此保证整个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不被外界所窃取和发生泄漏。数据加密技术主要表现在:
3.2.1密钥密码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高校网络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密钥密码技术,然而由于高校网络资源使用的对象比较多,因此单靠私钥密码是不能很好的保护高校网络安全的,私钥具有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对此在高校网络安全保护中要采取公用密钥与私用密钥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3.2.2数字签名认证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是高校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技术,其主要包括口令认证和数字认证两种形式,口令认证一般操作简单,而数字口令则是通过加密技术实现,高校网络资源中心在传递信息资源的时候会通过加密技术来识别信息传递方的身份,如果传递方的身份没有经过认证,那么高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拒接接受信息,进而避免不安全信息的侵入,保护高校网络资源的安全。
3.3入侵检测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目前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联动是高校网络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弥补防火墙技术进行防御的缺陷,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内部网络和外部环境的行为识别做出相应的反映,并且提供帮助的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对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对高校网络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在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时在校园网的安全中心部署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将探测端安装在网络核心交换机处,这样就可以对网络访问行为实施全局的监控。在用户终端上,可以部署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主系统日志、安全日志及应用程序日志的分析,发现对终端的攻击行为。
3.4杀毒软件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