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理想职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想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定奋斗方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育者应尤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理想教育,因为他们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要从他们勇于求新求异、不屈服于现状的思想特征出发,与创新背景相结合,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理想教育现状
1、社会经济环境引发思想动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学生在这种较为复杂的意识形态中难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选择。市场经济催生了更多独立、多变的思维模式,学生以往积极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也逐渐被动摇,拜金思想开始走俏,促使社会道德的一再贬值。加上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理想教育难免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冲击,这对思想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2、学校理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是开展理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使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受阻。学校常常将理想教育放在口头上,却迟迟不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即便是开展理想教育,其内容也不够科学,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考虑学生的独立个性,不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必然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把握好理想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其实践性。
3、学生自身理想信念认识不足。大学生在理想教育方面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较少,本身的社会阅历不足,缺少必要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思想理念就会找到滋生的土壤,形成不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一旦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足就会出现意志不坚定的情况,影响到职业规划、社会服务、道德建设等一系列后续发展。
4、大学生接受理想教育的思维特点。大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下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高,但在大学教育普遍化的今天又渐渐失去了心理优势,加上经济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念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在新背景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思维特点,在创新背景下进行理想教育时一定要对这种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与把握,以免教育出现错误走向,影响整体效果。
二、创新背景与理想教育的契合点
1、有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创新教育与理想教育都隶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其中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建立创新目标,具备创新能力,用敏捷的思维和合作的精神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的困难,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以提高。理想教育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成就事业提供精神支柱。两者都重点关注学生的未来,教育目标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目标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2、有相互贯通的教育原则。创新性教育的教育原则遵从的是导向行为,创新教育会为学生设立一个大目标,但是会将大目标进行细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实现,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而理想教育也是如此,抓住学生不仅有当前目标也更看重长远目标的特点,为学生设立一个良好的前景,规划出物质、精神双丰收的理想人生,然后再针对这个目标开始进行步骤确定。创新教育与理想教育都建立起目标导向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始终保有积极性。
3、有相互依托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的教育方式十分丰富,其教学方法也相对开放,可以通过创办创新实习基地、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举行创新交流讲座、展开创新性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创新教育,并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继续探索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三、创新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策略
1、在创新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大学生本身就是思维比较活跃的全体,进行创新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思维,思考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大学生能在创新教育的引导下拥有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更加自信专注。
2、在创新实践中鼓励学生实现远大理想。创新教育因为实践才更有意义,大学生在大学中会接触到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实践中,例如与学生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从研究过程中去发现不同个体的不同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因人制宜开展引导,不断斧正学生的人生理想,帮助学生设定向理想迈进的步骤,向着远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3、在创新交流中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求上进、想成才、敢竞争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利用好这种思想和行为,例如将同辈的成功事例传递给大学生们,使这些成功事例成为激发大学生形成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结束语:总之,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受到大学教育者的重视,与新时代的创新背景紧密结合,拔高教育思维,提升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劭泽,杨潇慧.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0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心理现象的描述,分析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一)焦虑、虚幻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表现出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择业焦虑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急躁往往使他们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焦虑在心理上会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许多大学生在焦虑之下产生虚幻心理,这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他们或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二) 自卑、胆怯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伴有胆怯心理,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这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盲目、攀比、从众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表现为受大多数人的影响,思想、行为等出现的趋同。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十分盲目、缺乏理性思考。盲目、攀比、从众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四)害怕挫折、依赖他人
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在择业时,心理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容易怨天尤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由于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信心、勇气不足,所以将找工作寄希望于学校、家长、亲戚、熟人等,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就业市场中。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对就业形势了解不清,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受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自我同一性混乱,这种混乱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影响。由于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在就业中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为子女操办一切,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容易依赖他人。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加强教育,完善体系
加强全面认识就业形势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自主择业、克服依赖心理,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课程中,同时加强对负责就业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就业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掌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疾患,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利用校友的力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等。
(二)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应在就业政策上应给予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于到基层、艰苦地区、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资金奖励;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积极扶持,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取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限制条件;采取法制的手段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塑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法律环境,使他们的就业权益得到保护,使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三)学生调整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在心理方面,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只有对自己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从而克服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其次大学生应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同时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竞争实力,勇敢面对挫折。再次,及时排解心理障碍,调控情绪,及时求助于心理机构。
在专业知识方面,大学生应该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在择业技巧方面,大学毕业生应全面掌握择业技巧,因为心理问题形成,部分原因是由于不了解或没掌握就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扩大就业视野,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减少盲目性;第二是学会自我推荐,掌握自我推荐的策略,写好求职自荐信;第三掌握面试面谈技巧,注意形象设计的训练和应对技巧。
参考文献
[1]黄静宜,大学生就业心理一瞥,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12卷第3期
[2]孔波,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科技创业月刊 2008年第2期
[3]王贤来,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9卷第2期
[4]许拥旺,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对策研究,科教文汇,2007年6月
[5]王季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卷第4期
在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时即向某个专业报到注册。在大学里,一般而言,随着“你是哪个专业的?”“我是XX专业的。”这样的信息强化和对自己专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以及对自己专业信心的增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专业归属感。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建立是大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学有所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一年级无疑是建立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重要阶段。对刚从中学迈进大学校门、对专业了解极少的大一新生来说,专业导论课作为大一课程体系中唯一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0起连续三年担任了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这一特殊的小学分课程(共1学分,每个学期0.5学分,两个学共期授课16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专业导论课的定位及认识
在教学之初首先对专业导论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一般而言,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导论性质的专业启蒙课程。所谓“导论”,笔者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导”为“引导”,“论”为“讨论”,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对本专业的讨论,从而开始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开始踏入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以此为指导展开。
二、专业导论课的内容安排
专业导论课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并进入本专业领域系统的入门课程,因此,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系统地介绍专业背景和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基本专业知识、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专业延伸及交叉学科、本科专业与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等,以及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三、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大一学生的学情,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述、主题调研报告、学研小组、专业论坛、专家讲座、开放专业实验等。
首先,在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学生会非常期待一场系统的、宽博的、具体的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地讲述专业相关内容是专业导论极其重要的第一堂课。在讲述中引用实例,加入调查性的提问引起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思考某些问题。另外,专家讲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专长、有成就的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专业的被认可度,会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问题,在讲述了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调研,就这一环节,始终围绕一个“导”字,设计了专业论坛、专业主题调研、小组报告、学研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专业相关主题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多种途径去解疑释惑,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很明显,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引起了浓厚的讨论气氛。另外,一些学生对专业实验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接受这些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尝试基础性的专业实验,获得实践体验。实践表明,这些在大一时就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后来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实践比赛中都表现出了优势。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专业导论课中必须开设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鼓励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之,逐步成长。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还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学期进行督导。
四、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
论文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英语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途径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阐述:1、学会自我认知,从英语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初步职业规划;2、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正确处理英语专业与工作的关系;3、正确认识女大学生的英语专业特长,确定适度求职目标;4;、对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合理选择职业理想;5、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的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造成就业形势严峻。那么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学会自我认知,从英语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初步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地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首先我们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分析,充分的分析我是谁?主要分析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等,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其次是分析内外部环境:对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如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文化环境等进行分析,确立自己的位置。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具有的优势就是英语六级、专四、专八过关、还有尽全力考取英语口语资格证书。
再次,确立职业方向:根据自我分析结果,选定职业和职业生涯路线,确定朝哪个方向发展。
最后,确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落实措施,中学生活如同在小河中行进的一叶扁舟,无需掌航亦可顺流而下,大学如同浩瀚的海洋,缺少英明的舵手,小船便迷失方向,甚至触礁沉没。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正确处理英语专业与工作的关系。
许多大学生步入社会前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因此在工作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处理英语专业与工作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它方面就相对落后。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是必须兼顾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要大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适应社会,发自己培养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三、正确认识女大学生的英语专业特长,确定适合高度求职目标。
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一般都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能熟练运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外事、宣传、科研、涉外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是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而且英语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为了适应这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自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就业政策实施以来,女生的签约率较男生相比还要低大约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高校女生占在校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大学校园的“半边天”而且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提及英语专业,有可能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专业很吃香,终究现在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都需要应聘者有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证书,也许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明白,其就业前途是多么的坎坷。英语现在比较普遍的风行的说法是当成一种交流的工具,而非谋生的手段。虽然说这种论调略显偏激,可是从最近刚刚出炉的大学应届生就业陈诉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专业毕业的同学仍旧很头疼找不着理想、满意的工作,就业率偏低。也许这只是“纯种”英语专业学生的苦恼。
四、对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合理选择职业理想。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十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乐观。
在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9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绝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女大学生经常感到受歧视的比例最高。另外在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等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等条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而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
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方向,旅游方向和师资方向。其中,国际贸易方向提供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翻译、商务助理等方面的职业。旅游方向主要涉及英文导游及涉外宾馆的接待及管理人员、外企业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这样的工作岗位。对于师资方向来说,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高中的教师都是可选的。因此,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制定一个好的就业规划,有助于我们对就业现状的认识以及对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五、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的相应的对策
针对女大学生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学校有必要加强女大学生全程、全方位就业指导,打造核心竞争力。心态决定行动,对女大学生的全程心理教育是高校应该重视的首要大事,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鼓励女生将求职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做出倾诉并且作为案例与在校女生交流,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服务队伍,帮助女生发掘女性在职业中的优势,塑造亲切、认真、细致的大学毕业生形象。还可以通过定期请女性校友回校做职场经验分享来启发女生的职业意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特定个体分析其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对于外界原因做出客观分析,鼓励女生在这种环境下努力做到自尊、自信。也可以尝试发掘潜藏在女生身体中的部分男性性格,通过一些竞争性的学生活动培养女生的成功意愿、竞争心理和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要善于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利用3-4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和锻炼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找到热情积极的工作状态,结交工作岗位上的好朋友,拓宽人际交往面。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塑造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层面提出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路。作者结合工作经验,措施。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人“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人、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五、重视求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